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冰川的召唤/少儿科普系列/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施雅风//吴士嘉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施雅风院士对冰川冻土科学理论的贡献:施雅风院士是我国冰川事业的创始人。他从无到有,他开创和推动了我国冰川物理、冰川水文、冰芯与环境、冰雪灾害、第四纪冰川等方面的研究,系统地发展了中国冰川学理论,把中国冰川学研究不断推向世界前沿。历时24年领导完成的《中国冰川目录》,为我国冰川学发展、水资源利用、冰雪灾害防治、西部山区水利水电开发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为中国冰川学跻身世界冰川学研究先进行列奠定了基础。

本书由冰川学家施稚风,讲述自己从事冰川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

内容推荐

“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精选了1992年“五个一工程”奖设立以来入选作品中的优秀品种共108册,分少儿文学、少儿科普、少儿图本三个系列出版,可以称得上是十余年以来国内童书创作的一次大检阅、大总结。

本书由冰川学家施稚风,讲述自己从事冰川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

目录

写在前面

童年与启蒙

少年时代

进入浙江大学

走向社会

猎取敌人机密情报

第一次见到冰川

“七一冰川”

考察祁连山冰川

安家兰州

考察乌鲁木齐河流域

登上希夏邦马峰

中国有45000多条冰川

波密考察与《泥石流》电影

“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总结珠穆朗玛峰考察

奉命前往巴基斯坦

揭开巴托拉冰川之谜

惊险的遭遇

苦中有乐

编辑《竺可桢文集》

“一箭双雕”的想法

“必先利其器”才能“善其事”

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天山冰川站

访问南极

为乌鲁木齐市找水

老骥伏枥,笔耕不止

后记

试读章节

童年与启蒙

1919年3月21日(旧历二月二十日),我出生在江苏省海门市新河镇附近的一个农家。童年至15岁初中毕业,我是在农村度过的。我家世代务农,老辈人告诉我,五代之前的高祖父从长江口的崇明岛挑了一担行李,携带一妻一子,步行到这里新涨的沙洲上,开沟排水,垦荒种地。一代代传下来,家族有上百口人。清明时节,子孙们聚集在高祖墓前叩头祭祀。这样的一年一度的全族大聚会,我从幼年会走路开始,就去参加了。

祖父是个乡村医生,我幼年见到他时,他已是70岁左右留着白胡子的老人,还常去邻近人家出诊看病。祖父祖母生育七子二女,全都是种地务农。父亲排行老三,识字不多,是个十分勤劳辛苦而善于种地的庄稼汉,和母亲结婚后,从祖父处分到八亩地、二问半瓦顶芦苇墙的房屋,挑起了养家瑚口的担子。除种麦子、棉花外,父母还种蔬菜(大蒜等)。他们将种的粮食等挑到新河镇去卖,逐渐积累起一些资金,能够供给我哥哥和我上学。作为一个勤奋朴实的农民,父母常受乡里有势力的人欺负,这样更坚定了他们要培养孩子上学、跳出农民阶层的愿望。父亲过于辛苦和节约,积劳成疾。1931年夏季,我12岁时,父亲去世了。

母亲是个秀才的女儿,文化水平稍高于父亲,能讲很多故事给孩子们听。她非常节俭勤劳,和父亲的严厉有时甚至粗暴相反,母亲对孩子非常慈爱,循循善诱,对孩子们的影响要超过父亲。父亲去世以后,她主持家务,乐于帮助较我们家穷困的亲友,乐于乡里的修桥补路等公益事业。

在1937年到1947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母亲独守家园。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她是当地首批放弃土地所有权的人之一。1947年秋,哥哥和我都已到南京工作和定居,由我回老家,把母亲接了出来。1960年,她以82岁高龄病故。到现在,我还非常非常怀念母亲,是她教我最基本的做人道理:诚实,正直,勤奋,尊敬师长和老人,不做任何损人利己的坏事。

父母亲一共生育了6个孩子,但在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下,活下来的只有3个。一个姐姐,比我大15岁,于1930年出嫁到距我家很远的一个农家。她也非常勤劳辛苦,抚育6个孩子。哥哥(施成熙)比我大9岁,家里供他读书到高中毕业。以后,他自己刻苦努力,工作一段时间,积了些钱,读大学;再工作一段时间,再积些钱,又借钱,到美国去,读了硕士学位。回国后,他在水利部门工作,也在大学教书,成为比较著名的陆地水文学家和湖泊学的创建者,培育了很多工程师和学者。1989年他80岁时,因患癌症逝世于南京。

哥哥成长的道路给我以不小的影响,在我们家族中,他是第一个大学生。由于读书上进,他找到了较好的职业,跳出了农民阶层。有了这个榜样,全家无不督促我也走这条路,奋斗向上,他们要求我把书念好,比要求我干好农活殷切得多。平时,他们只安排我干些轻活。父亲健在时,推载重一二百斤的独轮车,就在车前系根绳子,叫我拉着以加快速度。收割打场,叫我参与执枷打麦子,或提个竹篮下田拾棉花,或在放学后提水去浇灌宅旁的菜地等等。他从没有安排我干过重活。当时农业劳动是很艰苦的,特别是夏季大热天,烈日当头,人们在农田里抢种抢收,汗流浃背。我看了感受很深。

5岁时,父亲带我到距家一里路的乡村初级小学上学,父亲当场交了一块银元作学费。这个小学只有一间教室、一个老师,教室里挂着孔夫子、孟夫子像,学生进教室后首先向这两位圣人、贤人三鞠躬。初小四个年级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我记不清老师是怎样调剂学生上课的,只知道在教室外操场上玩的时间很多。老师对学生很严厉,学生有过错,他就叫学生伸出手来,用戒尺或轻或重地打几下,我也曾挨过几次打,挺痛的。

9岁时,我初小毕业,到距家几公里路的一个私立初级中学附设的完全小学上高小。这个小学比较正规,上课比较严格,我因家中没有钟表,掌握不准时问,因而上第一节课时经常迟到,受到老师的训斥。一个记得起来的有趣故事是,在一堂历史课上,老师讲汉朝末年的历史,兴之所至,大讲三国演义中张翼德在长坂坡喝退曹兵和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激发起我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回家后,我就向同住宅的叔叔借石印本《三国演义》来看。从此,似懂非懂地开始阅读起旧小说来,一发不可收拾,对于正课反而不用功了。这时候,我还喜欢踢足球,在河沟中游泳,又常闹些小病缺课,因此成绩很不好,留了一级,到12岁才小学毕业。

P1-3

序言

施雅风

在初中念书时,我喜好阅读各种课外书刊。有一本书,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海定撰写的《亚洲腹地旅行记》,生动地叙述了他在亚洲中部伊朗、帕米尔、塔里木以至蒙古、西藏等地的探险旅行故事。一次他在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时,因少带了水,困陷在沙漠中。他九死一生,爬着到和阗河边才喝到水。他脱下脚上穿的靴子盛水,回头找到奄奄待毙的同行者的情景,一直铭记在我的脑海里。斯文·海定不怕牺牲的求知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他在地理学上的很多重大发现激励着我,那时我就决心长大了要做像他那样的地理学家和考察家。

事有凑巧,1957年,我在横穿祁连山考察过程中,有机会攀登上一条小规模的现代冰川,发生了对冰川生成和作用的浓厚兴趣,开始了对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遗迹的考察研究。我走过了许多高山地区,经历过一些重要事情,在这本书中我都记载下来了。目的是引起年轻朋友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兴趣。我们栖身的陆地有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象,还有非常辽阔的海洋,宇宙间有无数等待我们去探索的星球。上天、入地、下海,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手段已经有很大的革新。入地有深钻孔和各种地球物理仪器记录,下海有潜水器、海洋考察船和深海钻探装备,上天有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我们的国力空前强大,可以做也应该做的超越前人的事情非常之多,我们年轻一代要有勇攀高峰的志向,要有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毅力,更要有充实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这本书讲的冰川,只是自然界万千世界中的一种现象,希望朋友们读后得到一些有益的感受和启发,那我就非常高兴了。

这本书由已经离休的新华社高级记者吴士嘉和我这个70多岁的老头合作写成。我首先要感谢吴先生,他读了许多冰川学方面的书,和我多次谈话、讨论,详细了解事情经过,经过大约半年时间,写成初稿。我读后认为他写得好,思想和文字水平高,我只在不多的几处补充和修改。同时我也感谢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组织和出版这本书,以及冯小竹编辑和有关同志对这本书的编辑加工,增强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尽管如此,书中一定还存在若干不妥当以至错误的地方,敬请读者发现后告知指正。

后记

写到这里,我的故事也讲完了,这本小书似乎也可以结束了,但是,我感到还有点“言犹未尽”,想再讲几句心里话。

我是新中国开创的冰川事业的一个老兵。我深信,冰川事业是豪迈壮丽的事业。它有益于人民,反过来也能培养人们不畏艰苦、勇于登攀和果敢顽强的进取精神。冰川工作者常常要穿越激流险滩,攀登空气稀薄的冰峰雪岭,有时还要对付雪崩、冰川泥石流和雷击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这本身就是对人们意志和身体素质的考验。

30多年来,我们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经过艰苦磨练,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冰川学和相邻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考察测试技能,学会了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本领,而且进一步培养了不怕艰难险阻、勇敢奋进的坚强精神。他们这种为祖国冰川科学事业坚忍不拔、努力贡献的大无畏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少年朋友们,你们现在年龄还小,还在学校学习。我并不希望你们将来长大了都搞冰川研究工作,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等你们长大了,不论做什么工作,搞什么专业,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当你们选择学习专业或工作的时候,最好能考虑到所选定的、决心为它终生奋斗的事业,既是自己所喜爱的,又能对国家人民有好处。当年,我就是在这种信念支持下,毅然走上了献身祖国冰川事业的道路的。

终身事业一旦选定,就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决心来完成这个事业。不克服困难挫折,不经过艰苦奋斗,任何事业都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这时,辩证地看待苦和乐,掌握正确的苦乐观,可能为你们勇闯“苦”关,助上一臂之力哩。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苦,也没有绝对的乐,有苦必有乐,物极必反,这是任何事物发展的规律。我自从决定献身冰川事业后,在无数的艰难困苦面前,从来没有畏惧、退缩过。凭我对党和人民的一片忠诚,对自己选定的事业的热爱和使命感、责任感,凭坚强的毅力,我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冰川事业爱好者一道,在对困难的斗争中奋勇前进。

每当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丁点儿,我们感受到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欢乐,真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这是绝对不能用任何物质来交换的。在苦乐方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几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有大苦,也有大乐。”我认为,为崇高的事业奋斗献身,吃过苦以后取得的乐,才是真正的乐,才是真正的享受。这是一种最高尚,因而也是最值得珍惜的乐,是那种沉湎于物质的短暂的、空虚的乐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欣欣向荣地迅速向前发展。20世纪即将过去,在新的世纪里,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在等待着你们。我的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

施雅风

1997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