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切问近思录/问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云路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王云路教授自己已出版书稿的自序后记。第二部分是王云路数授主编书稿中她所作的序。第三部分是她应同门或其他作者索求而写的序。第四部分是她作为政协委员和常委所作的参政资料。第五部分是其他发表在报章上的小文和会议发言。依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目录
一、自序与后记
《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前言(附序言)
《中古汉语读本》前言、后记(附序言)
《苟子直解》前言
《词汇训诂论稿》后记
《中古汉语论稿》后记
《中古汉语词汇史》后记
《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前言、后记
《中古诗歌语言研究》后记(附序言)
二、主编之序
守望着这一片家园
《汉语史学报》第七辑“编者的话”
《君子文化》序: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
中华礼藏家礼类《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总论、后记
《刘操南全集》序言
《中国语言学前沿丛书》总序
《浙大文献学研究生教程》总序
三、应约之序
文言文学习的益友良师——方青稚《高考古诗文翻译与鉴赏>序
葛佳才《东汉副词系统初探》序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序
胡百熙《558汉语检索法字典》序言
郭作飞《近代汉语词汇语法论稿》序
《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序
张福通《唐代公文词语专题研究》序
大众化文库英汉对照本《古文观止》前言
付建荣《唐宋禅籍俗成语研究》序言
四、参政心声
在西溪校区民盟委员会作的一九九八年工作总结发言
建立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决策制度是浙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
要保证
在民盟浙大委员会年终会议上的发言
关于人才强校问题的一点想法
民盟引领我成长
五、零篇散札
2003年在人文学院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在姜亮夫先生11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发言
学术研究感言:信、乐、静
什么是古籍所的精神?
关于“礼”的两则对话
学习世界眼光,不忘历史眼光
2015年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谈谈如何做学问
关注当代语言学家和语言学的最新动态
呼吁《史记校注》的诞生
在辽宁师范大学70周年典礼上的视频发言
我的第一篇投稿论文
讲好汉语故事:学习《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体会
在北京大学“汉语形音义关系研究”高端论坛上的致辞
浙江工业大学“第二届汉语音义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我对幸福的理解
汉字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
序言
大约三年前,浙江古籍
出版社策划了一套“问学”丛
书,我也忝列作者之一。本
来想把一部书稿交上去,可
是后来一想,那样就与出版
社策划这套丛书的宗旨相悖
了。“问学”,大约可以是自
己的求学问学经历,也可以
是向读者展示该如何求学问
学,反正不是通常的学术著
作。我视野较窄,文笔枯瘦
,经历平淡,好像还真不会
写论文之外的“问学”随笔。
问学不易:没有学问,不足
以问学;没有见识,无法问
学。思前想后,跟学术研究
著述比起来,书稿的前言、
后记或者某个场合的发言与
零札散记大约是最能够直接
坦露心声的文字。所以我把
部分相关内容搜罗出来,汇
在一起,或许可以看出自己
当时的心路历程和所思所想
;而且随着拾起一些陈芝麻
烂谷子,当时的场景细节也
涌上心头:原来我还用心思
干了这些事啊。感谢浙江古
籍出版社王旭斌社长给了我
一次梳理以往零篇散札的机
会和动力。这些散篇恐怕不
能达到“问学”的目的,但是
回首往事,也算是一次人生
的回顾吧!翻翻捡捡,感悟
不少,我已经过了“耳顺”之
年,觉得似乎还是陶渊明说
得在理:“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
远,觉今是而昨非。”“来者
”已来,下一次“问学”,一
是希望不要那么凌乱,二是
希望还有点味道,不至于像
现在这般“鸡肋”。
这些内容大约分为五个
部分。
第一部分是自己书稿的
前言后记。整理这些,当时
辛苦爬梳的经历就浮现在眼
前,感慨颇多。这里主要是
我部分著述的序言和后记,
而我的头两部书稿都是跟我
丈夫方~新教授合作的,虽
然不是我一个人写的,但是
作为学术著作的开端,有意
义,我也收录了其前言与后
记。我们的书稿除了出版社
要求的之外,通常没有请人
作序,怕给长辈添麻烦。所
以,我们只有三本书有老师
辈的序言:一是《中古汉语
语词例释》,有导师蒋礼鸿
先生的序言;二是《中古汉
语读本》,有中国社会科学
院刘坚先生的序言;三是《
中古诗歌语言研究》,有贵
州大学王镆先生的序言。这
三位先生,都是我们十分敬
重、永远怀念的前辈。为了
表达我的感念,就把这三篇
序言放在文集中。
第二部分是我主编的书
稿,自然也要写序,就纳入
其中。有的序是集体创造,
比如《中华礼藏》,虽然我
是主编,其序言也不收录。
第三部分是应同门或其
他作者索求而写的序言。写
起同学书稿的序言我是比较
欣喜的,因为是我大致了解
的内容,也不必很长;而有
些应约写的书序,就不能零
篇短札,内容又不甚熟悉。
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第四部分是参政资料。
我年轻时,担任过三届浙江
省政协委员和常委,一届省
人大代表,三届浙江省民盟
副主委,还是第九届(补选
)、第十届、第十一届民盟
中央委员,还曾兼任杭州大
学民盟主委和浙江大学副主
委等,近来还担任过两届省
政府参事,目前还是省文史
馆馆员,在关注国家民生方
面也有所用力。所以我也酌
情收入少量作为民主党派的
建言等,希望能够留下印记
,看出我在专业之外的努力
与付出。
第五部分是其他发表在
报章上的小文和会议发言等
。零篇散札,以近期的居多
,因为类似的内容已大多散
佚,趁这个机会,也搜罗几
篇。
这些内容基本保持原貌
。目录按照类别,然后依照
时间顺序排列。博士生梁逍
帮助核对了不少资料的时间
与出处,校勘失误:博士后
刘芳最后调整排序,统一字
体,这些都颇费工夫,谨致
谢忱。
《论语》记载子夏的话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我希望
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虽不
能至,心向往之”,书名就
取“切问近思录”吧,也似乎
贴近了出版社这套丛书的主
题“问学”。是为序。
王云路
2023年2月27日于浙大紫
金西苑
导语
本书是“问学”丛书之一,是语言学名家王云路教授所作学术随笔集。这些零散的前言、后记和零礼散记能够袒露出王云路教授治学的心路历程和所思所想。故取《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取名为《切问近思录》。
精彩页
《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前言(附序言)
《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前言
纵观上下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确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所说,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朝代更换之频繁,汉族与汉族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战争之持续不断,都是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所罕见的。自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这短短的四百年间,更是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裂变时期,其朝代嬗替之快,地方割据之盛,强臣叛乱之多,外族入侵之频,又是其他朝代所难于比拟的。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汉的神学经学走向没落,魏晋玄学起而代之;道教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佛教传人内地,早期依附于道教和玄学得到发展,并逐渐为中土统治阶层和民众所接受。由儒学独尊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存。凡此种种,都对这一时期的语言——特别是语言诸要素中变化最快的词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之具有了若干鲜明的特点。约而言之,可有以下数端。
一、随着佛教的传人,汉泽佛经的产生,汉语中出现了当时典范文言作品中难以见到的口语词和梵语音译词。
佛教创立于印度,大约在两汉之交时传入我国。随着佛教的传人,各种佛教经典也逐渐流传到中土,并由僧侣们翻译成汉文。正如吕叔湘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宗教是以群众为对象的,所以佛经的文字也包含较多的口语成分。”(《语文常谈》第81页)佛经中有不少叙事完整、情节生动的故事,加上译经僧侣有意无意地用当时的口语进行翻译,故东汉以来为数甚多的先唐译经中有较大的口语成分,把它们比作汉魏六朝口语词材料的聚宝盆,是毫不夸张的。因此,汉译佛经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其他中土文献所不能替代的重要而特殊的价值,亟待我们去发掘、利用。
除了口语词外,译经中还有许多梵语音译词,如偈、般若、菩提、阁梨、伽蓝、兰若、刹、优婆塞、优婆夷、佛、菩萨、和尚、尼姑、罗汉、阎罗、塔、魔鬼、地狱等,其中有不少词后来进入了民众日常用语中,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
还应当指出的是,一些佛经口语词的用法,已经影响了当时文人的语言。例如:西晋陆云在给他胞兄陆机的信中惯以“呼”作以为、认为讲,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札以“行”指屎尿,刘义庆《世说新语》以“并当”(屏当)指整理、收拾,“喜踊”指欣喜,“呜”指亲吻等,都可在佛经中找到源头。
二、随着东汉以来品评人物风气的兴起,两晋清谈风的盛行,产生了一批相关联的词语。
汉代举士选郎,一般要先经过州郡推荐,即所谓“乡举里选”。而名士的品评题鉴,则是荐举的重要依据。故自东汉末年以来,品评人物之风开始兴起。例如,郭泰、谢甄号称有人伦之鉴,许劭、许靖有“月旦评”。魏晋以后,此风愈盛,“品评标榜,相扇成风,一经品题,身价十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徐震塄《世说新语校笺·前言》语)。加之受正始玄学的影响,曹魏两晋清谈风盛行,产生了一大批与品评题鉴、清谈标榜相关的词语。诸如“道”由言说义引申为品评人物义,“云”由言说义引申为以为、认为义,“商略”由商量、商谈义引申为评骘、评论义,“往复”“往反”(往返)由进退、来回义引申为争论、辩难义等,都与此风尚有关。
除了产生新义外,也产生了不少相关的新词。仅以《世说新语·赏誉》一篇中以“清”字为修饰词构成的双音节词为例,据粗略统计,就有清峻、清格、清明、清通、清真、清伦、清微、清谈、清和、清纯、清朗、清识、清职、清才、清虚、清远、清峙、清婉、清中、清厉、清粹、清惠、清标、清言、清贵、清贫、清鉴、清举、清畅、清约、清称、清令、清疏、清辞、清辩等,达35个之多,全书更不待言。
三、朝代的更迭嬗替,政局的动荡不安,外族的频频入侵,造成了百姓的迁徙、移居以及各民族间的杂居、融合,因而出现了一批少数民族词语和汉语方言词。
魏晋南北朝既是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裂变时期,也是各民族大融合、大聚居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少数民族词语和汉语方言词,数量也很可观。仅以《世说新语》为例,就有“兰阁”(盖胡语)、“娵隅”(蛮名鱼)、“淘”(吴语谓冷)、“解”(吴语谓锯木)、“两娑”(疑为“两三”之方言词)等。当时中原人与江南一带人互相轻视,中原人骂江南人为“溪狗”“貉子”,江南人贬称中原人为“伧”“伧父”,也都属于这类词语。书中还出现了一些区域性的名物、器具。如北方的“羊酪”,南方的“莼羹”,少数民族创制的“胡床”等等,也都和各地的生活习俗有直接关系。至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悬疑已久的“仆鉴”“独力”二语,近代有学者认为源自泰语(参张永言先生《训诂学简论》第39页);也有学者认为“有可能以壮语释通”(见《文史》第23辑)。虽尚有不同看法,但它们是外来语则应无问题。
魏晋以来人们习惯翻用先秦词语,因而产生了许多新词和新义。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