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镭的小说写的是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景,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却以婉转细腻的叙述打动了读者。作品中的人物几乎全是‘小人物’,写出了‘小人物’的体温、气味、质地与纤维,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小说体现积极的人生态度,像温馨的阳光一样,普照在生活的角角落落,给阅读以乐观和温暖。小说没有宏大的视界,亦不在乎高深的理性,而仅仅是生活是有关生活的情趣、感觉和艺术的人伦道德和价值取向。似乎都无关宏远、大局,无关更深邃更恢弘的玄思冥想。她的小说的所思所感,均在生活里,在那些日常生活里:都是细碎生活真切可感的普通百姓的情趣与情思,体面、自信而有尊严地生活着。《清凉歌/字码头读库》被选入《“字码头”读库》无疑也是整部丛书中很有分量的一笔。
《清凉歌/字码头读库》是《字码头读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大连籍作家张鲁镭的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者近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9部。张鲁镭的小说写的是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景,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却以婉转细腻的叙述打动读者。作品中的人物几乎全是“小人物”,写出了“小人物”的体温、气味、质地与纤维。她的小说的所思所感,均在生活里:都是细碎生活真切可感的普通百姓的情趣与情思,体面、自信而有尊严地生活着。
苏教授从梦中醒来时阳光已经站到床头柜上,被阳光沐浴着的小艾正朝老爸甜甜地笑呢!苏教授对着相框挤挤眼,你个小不点儿居然要当妈妈了。他不由想起刚刚那个怪诞的梦,小艾气喘吁吁地背着个双肩包向他跑过来,苏教授兴奋地迎上去,可他的脚却像拴着个铅球,费了好大劲也没挪出去几步,不知怎么还摔了一跤,他开始往前爬,发现小艾也正朝这边爬过来。当他们抱在一起时,苏教授看到的却是小艾妈,你还好吧!小艾妈满眼泪花,苏教授鼻子一酸……
小艾妈刚去世那阵儿,苏教授每天都盼着能在梦里见到她,如果真那样的话小艾妈就没有离他而去,他们只不过变更了一下作息时间,将白天的居家过日子换到晚上。梦里他们依旧重复着往日的生活,看书看报聊天喝茶。那时候苏教授还计划白天多锻炼身体,以便晚上早一点人眠,让他的梦通过人为拉长一点。可偏偏不遂人愿,在梦里他们居然一次都没见过。每到小艾妈生日他都要买上几只非常饱满的大石榴放在床头,嘴里念叨着,石榴都给你买了,今晚还不回来?可小艾妈就是不露面。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还一觉睡到这般光景,他疑惑地看着小艾,小艾依旧淘气地笑着,像在说,老爸别胡思乱想了,你要迟到了。苏教授猛然想起他今天约了晚报社的马主编见面,讨论他那篇关于美育教育方面的文章。苏教授匆忙洗漱奔出家门。
正值上班高峰,小区外面是个繁华世界,车轮滚滚热血沸腾,汽车和行人潮水一般,一浪又一浪,这是都要去哪儿?司机嗷嗷按着喇叭,他怪前边车开得太慢,不然吃不上这个红灯,于是气愤之下又砸了几下喇叭,仿佛砸着前边那个司机的脑袋。一个小伙子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大口咬着煎饼果子。一个蹲在道边买茶叶蛋的老头问这鸡蛋怎么一天比一天小,卖茶叶蛋的老太太不爱听,愤愤地说,鸡蛋小问鸡去,又不是我下的蛋,我哪知道!一年轻女人左手拉着个小女孩,右肩背着个足有十几斤重的大书包,女人一边骂孩子一边往上拽下滑的g$~JL。小女孩一面和女人对付一面踢着脚下的破饮料瓶。苏教授微微皱眉,他对街上的状态很不适应,甚至都有束手无策那意思。人们呼啦呼啦冒着生命危险从汽车的缝隙中穿越,好像奉命去抢占一个山头,快点快点,晚了就来不及了,根本不理睬悬挂的红灯,苏教授就联想到了一个词,大无畏精神。司机们更大无畏,你腿再快还能赶上我的车轮子?小样吧!现在的人怎么都这么勇敢?苏教授没这个胆儿,老老实实站着等绿灯。绿灯来了他赶紧小心过马路,到底是腿脚老了,走到中间时居然变成红灯。这可坏了,他在马路中央战战兢兢看着汽车在身边呼啸,那个拉着小女孩的女人飞快地穿越呼啸抵达马路对岸。苏教授向她们投去羡慕的眼神,年轻真好!人到他这个年龄就是很无奈,连过个马路都这么困难。他开始在心里鼓励自己,怕什么,不就过个马路吗?勇敢点,向前,再向前,想想小英雄刘胡兰,总算过来了!苏教授长出一口气,后背冒出一层细汗。
苏教授退休有多年,一直居住在学校后面的教师公寓,小区里安静得连脚步声都能听见。还有叽叽喳喳的麻雀叫。麻雀们喜欢在苏教授窗前蹦蹦跳跳,喜欢苏教授撒在地上的小黄米,它们一年四季都胖得像乒乓球,一群会唱歌的乒乓球。现在小区里住着的多是他这样的老家伙,年轻人谁还看得上这样的老住宅。不过老有老的好处,老的东西陈旧却让人心里踏实,在小区里他就是闭着眼也能从南到北走个来回,他知道哪个路口有台阶,哪个拐弯处有路灯,哪棵大树上有鸟窝。他还知道从自家到后门需要四百七十六步,去老周家需要三百零五步,去老郑家需要二百九十一步。他平时深居简出,要出门的话也是走后门。
P1-3
留住阅读和写作的心
滕贞甫
网络时代,很多人似乎慢慢丢掉了阅读的习惯,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消费性的写作也成为了当下的文学主流。
大连是个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着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学作家。他们中间有恪守文学表现时代传统的50后、60后作家,也有表现人物成长和个人生活、侧面展现历史的近70后作家。“字码头”读库推出十二位作家的经典文学作品集,包括作家自选的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随笔集。这些作品关注和表现的题材十分丰富,涵盖了历史、现实、农村、工厂、部队、知识阶层、都市时尚生活、现代女性和新人类。写作方面各具特点,有简捷明快、以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者,也有的以对人、事、物细腻的描绘和铺陈见长。如,孙惠芬对北方乡村农民及民工人物内心的丰富变化的细腻描绘,马晓丽对部队生活的深刻体验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广、丰富的描述。陈昌平的小说让小人物走进历史,他书写普通人不同历史时期的卑微心理和悲凉人生,在貌似松弛的叙述中透出内在的凌厉无比的锋芒。
该读库作品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既有故事情节,又能把这一故事讲述得娓娓动人,叙述得有技巧。津子围的小说宁静、平和、自由、开放,没有过多的笔墨渲染心理分析,而是在委婉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那些现代性的感受和先锋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深深地隐匿于个性的皮肉之下。
“字码头”读库中的散文和随笔也有着鲜明的特点。邓刚、素素、宁明,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着“文革”、知青、改革、文化、历史、社会、人生问题,这些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力图通过他们的作品回应着历史、现实提出的问题,引领和解答着人们的思考。宁明的飞行散文有着重要的拓展与探索意义,不仅填补了国内散文创作领域书写飞行题材的空白,还为零距离状写蓝天体验提供了文本借鉴。
“字码头”读库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相一致,从中我们找回了历史与记忆,找回了哲学的思考,她承载着当代文学的审美追求,展示着中国文坛梦的趋向与特征。她不仅是对文学资源的一种深度挖掘和发现,同时对当下中国文化的空间、文化的积淀、文化的推动,具有双向的拓展和深化作用。网络时代,我们更加相信,品质上佳的作品还会让人不自禁地想多读些书,让人静下心来投入写作,因为系统的阅读、精致的写作,最终只能让知识体系完整而不是碎片化。
最后寄语读者、作家:请留住你们阅读和写作的心。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大连市文联主席)
去年大连作协在北京举办了“60后作家海蛎子六人组合”作品研讨会,张鲁镭是六人中唯一的女作家。
现在我主编着一份刊物,《长篇小说选刊》,镇日跟长篇巨制打交道。而鲁镭是少有的始终坚持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作家,读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类似出门旅行的新鲜感和放松感,何况其中的景色又是如此的优美宜人。
在中国目前的文学氛围中,在当代文学的评价体系里,专一从事中短篇小说写作,因为期刊有限发表难度很大,而且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可能性相对小,不能借此迅速获得文学名声和商业利益,所以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选择。
中国文联出版社新近出版她的小说集《美丽鞋匠铺》,收入21个短篇小说,最短的《夜下黑》《绝配》只有六千多字,最长的也不过一万三千字。这些作品2008年至2012年间发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北京文学》《芒种》《特区文学》《时代文学》《文学界》《山花》《天津文学》《鸭绿江》等十余家文学刊物上。中国作家数量众多,而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数量有限,版面紧张。四年间鲁镭的小说在如此众多的重要文学刊物上亮相,对一位写作者来说,是了不起的成绩。
作品数量之多,发表刊物之多,表明鲁镭创作进入一个高产丰收期,得到了文学界的普遍认可。
鲁镭的小说关注的都是大时代底下小人物的生活,用她的第一本小说集的名字“小日子”来概括其笔下人物的生活,再恰当不过。
她是生活的守望者,凝神关注在表象之下的生活。在偏僻角落的生活,如镜子一般折射,绝对的真实,绝对的细腻,绝对的丰盈。平静的、安宁的甚至大多数人心满意足、自得其乐的生活,总有发生波澜、漩涡甚至溃决的时候,鲁镭的小说像拳击手等待对手露出破绽及时给予致命一击一样,她在默默等待、细致观察、琢磨,找出小日子中的裂缝。守望不是看守,不是记录流水账或时刻表,而是沉静地观察耐心地等待,等待生活里人们“失态”的那一刻。
总有一些意外发生,可能一个念头、一股冲动或一个事件,破坏了原先宁静自足的小日子。比如闲得发慌的少妇突发奇想给街边外地来的鞋匠铺装修美化(《美丽鞋匠铺》);重病中的男人给妻子看征婚广告,想给妻子找对象(《全家福》);小学自然老师有个成为大歌星的初恋女友,歌星突然衣锦还乡(《美丽小挎包》);一帮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老人突发奇想要同游香港(《家有宝贝》)……
《家有喜乐康》里,刘矮子因为生了三个闺女,又都没嫁入豪强之家,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偶然的机会,他把在城里见到的“喜乐康”频普治疗仪买回家,他家一下子成了村子里的娱乐中心,刘矮子夫妇为此扬眉吐气,生活充满阳光。这个短篇小说甚至随着刘矮子的情绪起伏产生了旋律感,时而低沉,时而激昂,到最后那一转折,真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镜头静止在刘矮子夫妇身上, “从始至终刘矮子和老伴都显得特别沉静,他们就那么呆呆傻傻地蹲在村长身边,像那遭遇雷击后的两棵枯树……”结尾收得干净利落,故事戛然而止但余韵悠远令人回味。小说整体而言故事性需求是最弱的。长篇小说,除了武侠小说,或者悬疑小说(侦探小说、犯罪小说),一般都不需要设置一个大转折。但是如果没有矛盾冲突,短篇小说是立不起来的。有了矛盾冲突,处理得不好,短篇小说的架构照样会塌下去。这就是毛姆归纳的爱伦·坡短篇小说定义中的“一致性”问题。
所谓一致性,我的理解是:游戏规则的一致性,比如孙悟空能变,唐僧不能变,这一游戏规则在《西游记》里要遵循始终;另外,就是结果与冲突要对称,要合乎情理。
多年前我批评过中国当代作家中短篇小说“不能终篇”,记得我当时举了莫言的《月光斩》《师傅越来越幽默》,还有叶兆言的小说。关于兆言的小说,我当时打了个比方:某人攀登一座险峰,我们看他施展身手终于登项了,功夫令人赞叹;但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当我们凝神屏气想看他如何下山的时候,他坐缆车下去了。
鲁镭的短篇小说大多数实现了一致性,即解决了细节的合理、情节的合理和故事整体的合理。
作品的不足,还在于故事的独创性,以及这个独创故事所带来的震撼力。想象力足够丰富,故事讲得足够清晰周密,但是意蕴不够深广,像莱辛在《拉奥孔》里所说的“富于包孕的情节”,还不够多。
鲁镭的作品是尺幅不大的工笔画,用的是绣花般的慢功夫,描摹的对象都画得惟妙惟肖,逼真有余,轻灵稍显不足。我的同乡吴冠中先生的水粉画,只需要简单的线条图形,白墙黑瓦、一只燕子,或者湖边人家、几株垂柳,意象就很完整了。在此不妨借用吴先生的风筝理论做个比喻:小说像放风筝,贵在高飞而不断线;能不能飞起来,飞得够不够高,能不能收得住,会不会缠在树上,考验的是自然的风力和放飞者的操控能力。
鲁镭的作品是尺幅不大的工笔画,用的是绣花般的慢功夫,描摹的对象都画得惟妙惟肖。逼真有余,轻灵稍显不足。我的同乡吴冠中先生的水粉画,只需要简单的线条图形,白墙黑瓦、一只燕子,或者湖边人家、几株垂柳,意象就很完整了。
——顾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