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达摩大师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程世和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以亲切通俗之面貌,温渥现代人的心灵;

以小说白话之形式,呈现高僧道范与净行;

以再现风采为宗旨,为现代人树立智慧明灯。

达摩大师,以“一苇渡江”“面壁九载”为世人所知,欲了解这位开辟中国禅宗的智者的生平事迹,请读这本程世和所著的《达摩大师传》。

内容推荐

程世和所著《达摩大师传》讲述达摩大师是南印度香至王的三王子,初学小乘禅观,后得遇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从其出家,奉教师傅近四十年。至般若多罗灭度后,继为西天二十八祖。后来为到中国传播佛法,历经三载,才来到了广州。后又至当时梁国都建康,与梁武帝会见,因语句不契,遂渡江北上,从而迎来了中国佛教史上重要的时刻——“一苇渡江”。达摩先到达洛阳,后至嵩山少林寺,在后山面壁,一坐九年。后来,神光“立雪断臂”向其求教,达摩为其精诚所感,认定神光可堪当大任,改其名为慧可,终传以正法眼藏。最后于公元五二八年灭度,并留下了“只履西归”的神迹。

目录

【总序】佛光与慧灯星云

【卷首语】程世和

一 三王子志存佛业

二 从跋陀初学小乘

三 遇宗祖发明心要

四 承遗教祖师圆寂

五 返南天化导宗纷

六 拨迷雾王侄忏悔

七 奔东土三年苦渡

八 抵羊城开示佛法

九 入金陵机缘未契

十 坐洛阳预知佛难

十一 上嵩山少林壁观

十二 遭讥嫌五次被毒

十三 求大法慧可断臂

十四 付衣钵从容化灭

十五 传佳话只履西归

【后记】程世和

试读章节

达摩淡然一笑,没有回答。在萨婆罗恭身迎请下,达摩进入寺院,稳稳地坐在法座上。萨婆罗率领一群僧众肃立在两旁。

达摩直视萨婆罗,问了一句:“世界上万事万物,纷纭复杂,请问什么是实相的相状?”达摩深知,这个实相的相状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他现在提出这个问题,为的是破除他们错误的见解。

萨婆罗生平就致力于对实相的研究,自觉已进人一种高深的境界。于是他躬身向前,道出了他多年的体会:“法师,依贫僧之见,不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相互混合纠缠,而使它们泾渭分明,就是一切事物的真实相状了!”

达摩看着萨婆罗自鸣得意的样子,心中好笑,又追问了一句:

“你说不使一切事物相互混合,各各自成一体。如果把这些独立存在的现象叫做实相,那么你又是怎样来确定它们的呢?”

萨婆罗知道达摩是向自己发难,就赶忙辩道:“对万事万物本来就不能够加以确定。如果对它们进行明确的界定,它们就成了僵死的东西,还怎么能够成为实际的相状呢?”

达摩追问不舍:“按你所说,各种事物的实相是不能被具体确定的。但你既然说不能够确定它们,你又如何能体证到它们的实相呢?”

萨婆罗被问得哑口无言,一时语塞。他想了半天,勉强挤出几句话来:“我说不能确定,是指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由于受到种种局限而不能对客体加以确定,并没有说万事万物本身也没有确定性。我觉得,实相的本身还是有它的确定性的。”

达摩大笑了一声,直指对方的妄言之处:“你一方面说实相具有不能确定、变动无常的特性;另一方面,你又说实相的本身是可以被确定的。你用虚妄的见解来确定不可确定的实相本身,这样确定下来的东西,你能够说它就是实相吗?”

萨婆罗强辩道:“确定的本身如果也不能确定,当然就不是实相了。但是请你注意,如果你知道这个认识的客体‘我’本身也是虚幻不实的,就能知道诸法实相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变化无常的道理了。”

达摩一听,不禁哈哈大笑:“实际上,当你说起‘我’这个字时,这个我的本身已经发生了变化,离我而去了。你所说的‘实相’也是如此。当你说出实相时,实相已经不是实相了!”

萨婆罗知道自己已经漏洞百出,但他仍不甘示弱,搜刮枯肠:“法师,虽然如此,不会变化的东西应该仍然存在,它就存在于‘不在’之中。这里我只不过假借实相这个词,来指称它所代表的真实含义。”

达摩又是淡然一笑:“实相实在是永恒的、不会变化的啊!如果说有什么变化,就不是实相了。它岂能像你所说的那样一会儿是在,一会儿又不在;一会儿有,一会儿是无呢?”说到这里,达摩手指着虚空,一语道破实相的真谛:“你看这无限的虚空,就如同世间的实相,它既非有,也非无;既非在,也非不在。但它却是那样的广大辽阔,容纳万事万物。你能说这无限的虚空不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吗?”

萨婆罗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陷入语言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他不由得暗暗佩服达摩的悟性高超。于是,他躬身向达摩请教道:“法师,我现在终于明白自己识见的虚妄了。但不知我这具臭皮囊,能不能也像这无限的虚空一样,做到通达无碍呢?”

达摩环视着满寺的僧众,宏声答道:“如果你们真正悟明了什么是实相,就会知道真正的实相不在一切有无之内,也不出于一切有无之外。懂得了这点,你们的心灵就如同这无限的虚空一样,可以具足三千大千世界,可以容受无边的万物。如果你们仍执着于一己之识见,又怎么能够获得圆通无碍的智慧?又怎么能够直指心性,体证真如佛性?”达摩的法音如同洪钟巨响,声声锤击着他们的心灵,直使他们窥视到一个至大无边的精神境地。

在破除了有相宗的妄见后,达摩又风尘仆仆地赶至无相宗的山门。

坐在无相宗的法座上,达摩不动声色地问道:“诸位,你们说万物都没有相状,请问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一点呢?”

有个叫波罗提的法师走出来,回答道:“我们说万物无相,是因为心灵虚空,没有任何的形状。”

P60-P62

序言

佛教传人中国近二千年,高僧辈出,法雨沾霖;禅智净范,流布南北,蔚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清流。多少栖心禅理之士,机锋峻烈,杀活自在;多少受持妙法之僧,廓清心体,刮垢磨光。历代经籍及《海东高僧传》中有具体记载者,约一千七百余人,俱能垂高明于典范,显圣谛于法界。

可惜古籍艰涩难读难懂,已与现代人之心灵脱节,由于古文的障碍,历代高僧之人格光芒渐渐黮黯,佛法意境也慢慢隐晦。现代人普遍缺乏判读古经籍之学养,即使悉心谛听,也难以拂除文言之乌云,识见高僧行谊,永拔生死根本,戒除贪恚愚痴苦恼的忧患,这是很可惜的!

台湾佛光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佛教高僧全集》以历代高僧之风采再现今世为宗旨,力求现代化、白话化、小说化、真实化,将历代高僧道范与净行活泼呈显,以亲切通俗的面貌,温渥现代人的心灵,期望为现代人树立新的智慧长明灯。

繁体版的《中国佛教高僧全集》已陆续出版了八十六种。现商务印书馆从中选择,第一批先推出《惠能大师传》、《达摩大师传》、《临济大师传》、《鉴真大师传》四种。希望这些传记,能将蛛网尘封之高僧行谊再现当代,让前贤的智慧灯炬,普照三千世界迷茫众生;让圣僧的佛法光芒,照亮九州大地的黑暗角落。

后记

从木叶纷落的秋日写到白雪皑皑的冬日,终于写完了这部《达摩大师传》。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了,人人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温馨气氛中。而我这个江南游子,则独自幽居在古城长安的一间斗屋里,成了一个“出家”远行的人。然而我的心中并不孤独,面对达摩大师大雄无畏的精神,让我更生发出一种追寻佛法真理的决心与毅力。

与达摩大师相仿,我也是家庭中的“老三”。也许是出于一种对“老三”身份的自觉,我这几年总认为在三兄弟家庭结构中,老大与老二由于过早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大都具有人世的性格,而老三则可以无忧无虑地置身家庭事务之外,成为“自由的个体”。巴金《家》中的老三高觉慧,就是一个摆脱家的羁绊,到宽广的世界里呼吸自由空气的文学家的典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老三阿辽沙一人弃家远游,以基督博爱精神去拯救世界上千万迷途的灵魂。显然,老三较能自由地追求精神至境。

我虽然没有像大车国三王子“舍身饲虎”的献身精神,也没有达摩大师慈悲救世的伟大愿力,但我自以为,我这个“老三”也是一个行走在精神之境的“出家人”。我少年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坐在长江南岸,思索生命的意义。后来,进了省重点中学“重点班”,原本可以凭借自己优异的数理成绩,考入全国著名的大学理工系。殊不料,我却大反当时“重理轻文”的社会观念,突然改学了文科,这不啻使师长同学们大吃了一惊。而我却固执地以为,我这一选择,正可满足我对古圣贤哲的精神追求。大学毕业时,我放弃了去政府工作的机会,跑到远离江南的古城西安,每天呼吸着黄土高原那苍凉而悲壮的西北尘风,攻读古代文学的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后,本已联系好了去南京、武汉的工作单位,但又转念一想,如若我返归南方,便会失去北方;如若我留在北方,每年都可以通过探亲来往于南北之间。如此,不也就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思想延展的空间吗?

就在这样的心念中,我留在了天寒而困苦的西北,让自己的心灵不断地反刍与沉淀。自一九八八年至于今日,我在西安古城已经工作了整整九个年头。在这漫长的九年中,我独守在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斗室里,摒除外缘,优游于精神的世界里。在这期间,也成就了我的诸多论著和论文,计有《史记——一个伟大人格的凝聚》、《司马迁——与历史的“不仁”对峙》、《苍凉——陶渊明诗的真实底蕴》、《孤独的个体——谢灵运生存悲剧论》,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妻子韩英也是一个注重精神生活的“出家人”。她与我分居异地,曾一人独闯黑河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又曾独人中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其内心的苍凉与壮烈,精神的无畏无惧,唯有我知。这里,我还要衷心感谢我的大哥世昌、二哥世亮以及小妹桂芳,是因为他们在家服侍年迈的双亲,才使得我这个“老三”得以远行,成为追寻精神和自由的漂泊者,成为追寻伟大的达摩大师的“自由个体”。

正因为有以上这些经历与体验,我和达摩大师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契合。当我得知吴言生居士正为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企划的《中国佛教高僧全集》组约稿件时,就自告奋勇地承担了撰写《达摩大师传》的任务。吴言生居士也是一个精神独行者,他得知我的想法与冲动后,热诚鼓励我说:“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开创者,你要写出他超然物外的洒脱性格,及济度众生、延续法脉的悲心弘愿来!”吴言生居士常常是夜半踏雪来访,畅谈稿件,兴致来时,手舞足蹈,不到东方大白不肯罢休!

最后,我谨向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各位同仁致以深深的谢意!通过这本《达摩大师传》的写作,我庆幸自己今生与佛法有缘,与达摩大师有缘。从今而后,我自当珍惜这一因缘,继续不断地创造出更好的佛教文学之作。

1997年2月5日于古城西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