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作者用较大篇幅,详细分析了三星堆、十二桥、金沙、新一村、上汪家拐等遗址的考古资料,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对各遗址进行了考古学分期,并对各期的年代进行了推断。作者将蜀文化划分为早晚两大阶段,早期蜀文化以考古学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晚期蜀文化直接以族属命名,并又细分为新一村期和上汪家拐期。依据蜀文化墓葬的地域差别,将其分为川南、成都平原和川北三个类型。对每个类型的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进行类型学分析,总结出各类器物的演变规律,以断定墓葬的时代。这样作者通过对蜀文化遗址与墓葬的全面、细致的分期研究,就将蜀文化完整的考古学谱系建立起来了。
蜀国建立于夏代晚期,公元前316年灭于秦,历时一千余年。蜀文化特色鲜叫,丰富多彩,其语言、文字、葬俗、建筑、青铜器、玉器、金器、陶器等自成一系。虽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却割不断蜀国与中原、长江中游等地区的文化交流关系,蜀人善于吸收华夏文明的先进成果,使蜀文明成为中国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蜀文化为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最要的地位,而且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文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序
序
绪言
第一章 蜀文化遗址的分期
第一节 三星堆遗址分析
第二节 金沙遗址分析
第三节 十二桥和新一村遗址分析
第四节 上汪家拐遗址分析
第五节 各遗址的综合分期
第二章 蜀文化墓葬的分期
第一节 早于战国的墓葬出土情况
第二节 战国至西汉早期墓葬的分区、分期与分类
第三章 蜀文化的特征
第一节 建筑
第二节 铜器
第三节 陶器
第四节 玉器
第五节 石器
第六节 金器
第四章 蜀文化的分布范围与源流
第一节 蜀文化的分布范围
第二节 蜀文化的渊源
第三节 蜀文化的流变
第五章 蜀文化与峡江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峡江地区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的分期与特征
第二节 峡江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墓葬的分期
第三节 蜀文化与峡江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关系
第六章 蜀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蜀文化与楚文化关系的考古学观察
第二节 楚文化西渐路线的探讨
第七章 蜀文化与陕南宝山文化的关系——兼论宝山文化的族属
第一节 三星堆青铜器群与城固、洋县青铜器群的比较
第二节 宝山遗址陶器的文化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