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聚焦创世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杜嘉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我们不能用心灵去默想,那么创世记就只是创世的史诗,传奇的故事。

如果我们不了解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说过的话今日仍在说话,那么我们就将错失《圣经》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如果我们无法在自己的生活中遇见古人所遇见的那位,那么我们仍将是流浪的孤儿,迷失的羊群。

这是一本向心灵解开创世真意的灵性书籍。这是一部现代人因为看见古人的信心而创作的诗作。这是一个在忙碌的365天中,每天可以与之独处的朋友。它为心灵而作:它为真理而作;它为生活而作;它为生命而作;它为了贯乎其中,超乎其上的那个更高的目的而作。

内容推荐

四件大事:创造、堕落、洪水、巴别塔。拉开了人类历史的序幕,揭示了生死存亡背后的大爱。表达了人类生活的苦乐,彰显了悲欢离合之中的恩典。

四个人物: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皆因他们的手被创造者牵引。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境界,皆因他们的灵被救赎者提升。

聚焦创世记,透视千古兴衰的历史,聆听万世不变的真理。

试读章节

一月一日

从没有一句话如此震撼我的心灵!

我惊讶:时间的概念被彻底刷新!“我”,这个渺小的存在,只在时间的长河中一闪而过。

我惊觉:万物未存在,已有一位伟大的存在。与此永恒的存在相比,天,实在不长,地,确实不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只是目光短浅的病态自怜。

我赞叹:从无变有,在上帝凡事都能!天之广,地之阔,创造者的能力如何测得透?

我赞美:人都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原来,上帝才是宇宙的主宰!

然而,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惊讶、惊觉、赞叹、赞美……

这些动感而强烈的感情,竟悄然转化为一种持久的感动——在此浩瀚的宇宙当中,人类并不是孤儿!

上帝是起初,上帝也是末后,我们在其中被引导、被保护、被挚爱……

他又对我说:“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格;我是创始的,也是成终的。我要把生命的泉水,白白赐给口渴的人喝。”

启21:6

一月二日

“空虚混沌,深渊上一片黑暗”,这是怎样的一种混乱状况啊!如果要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简直生不如死!

如此不适合人居住的环境不是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吗?无论是外部的混乱,还是内心的空虚,常让我们感到有如泰山压顶,恶浪扑面!

对别人失望,对自己失望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

“主耶稣啊,求你快点回来吧!”

主耶稣果然来了!

不是如你所愿带你回天堂享福,而是进入你的生活当中,拨乱反正,使空虚混沌变为清新美丽,使渊面黑暗变为整洁明亮!

“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从此天翻地覆,万物更新。

如此,你是否愿意让上帝的灵运行在你混乱黑暗的生活当中?

坐在宝座上的那一位说:“看哪,我把一切都更新了!”又说:“你要写下来;因为这些话是可信的、真实的。”

启21:5

一月三日

上帝喜欢光!难怪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样式造的人也喜欢光。

光是温暖——生活中有爱与关怀。谁愿长居于冰川雪地?

光是明亮——生活中有坦荡的情怀,敞开的心灵。谁愿躲躲闪闪地守着一个恼人的秘密?

光是指引——生活中有良师益友。谁愿成为孤家寡人,自闭于深宫大宅?

光是希望——生活中有振奋人心的目标。太阳升起之时,谁愿这又是一个无聊的日子?

光是医治——生活中有宽恕和接纳。谁愿咬牙切齿过一生?

光是新生——生活中有成长的喜悦。谁愿时光流逝而生命“我自嵬然不动”?

光是真理——生活中有公义与公平。谁愿挣扎于弯曲悖逆的人欲狂潮?

光确实是好的!因为光就是上帝,就是主耶稣。

有上帝,你就全然生活在光中。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必定不在黑暗里走,却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8:12

P1-3

序言

古典之美

——为何及如何欣赏西方古典文学

首先,为什么我们要读古典文学作品?

现今最畅销的小说或所谓的“文学”,大都需要具备这样几个特点:猎奇性、时尚性、娱乐性或实用性等等。因此有人说:“文学死了!”越来越注重读者的阅读快感,然而让人的生命得以升华的内容却日渐减少,所以,现代文学有如丧失了灵魂的行尸走肉,当我们将目光移向古典名著时,发现它们如璀璨的明珠,透过古老的岁月向我们熠熠发光。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诗经》编纂时注重的并不是文学美感,而在于它的道德向度与心灵深度。所以韩愈说:“我非好古之文,好古之道也。”这才是古风之真意,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思考与依归。

被视为现代文化发端的文艺复兴是一次近代社会根植于西方古典文化的复兴和创新。文艺复兴中所谓的古典,是以古希伯来语、古希腊语和拉丁语为基础的各种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和建筑等学科,又被称为古典学。它们不仅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也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它们对西方的影响,不仅是文学主题、神话系统、成语故事、史诗叙述、戏剧模式等等的开创,更是人文精神、政治体制、宗教观念等文化基因的初始。在今日西方大学的本科专业中几乎都设有古典文学(Classics)专业,这个专业就相当于中国的国学系。因此在这套“西方古典文学欣赏系列”丛书中,我们也是直指西方文化的源头,所要欣赏的对象,均取自于用这三门古典语言写就的名著,例如古希伯来语的《诗篇》,历史文学,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文学。

难道欣赏这些西方古典文学只是为了让我们附庸风雅,卖弄学识吗?诚如《古典学的历史》一书所言,研究古代文明并不是要我们简单地去模仿,而是思考那一直可以起作用的信仰和方法的本质。这才能真正研究和欣赏古典文学的智慧,同时也让我们避免陷入狭隘,只知道自己时代的东西。

古代人认为不管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会盛行什么,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假设人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古代人所处理的艺术和文学是恒久的主题而非短暂的主题;这使得古代人的文学、艺术和历史为我们这些现代人提供了经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欣赏西方“老古董”的原因,因而也就有了“西方古典文学欣赏系列”丛书的构思。

其次,哪些古典文学的赏析作品值得看?

在沟通学中有一个原则,就是怎样说和说什么同样重要。因此,除了确定好的古典文学读本,确定以怎样的形式欣赏与解析读本同样重要。就原文本与它的欣赏与解析而言,在我国素有“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之辩,这就是文本的客体性与读者的主体性之间的矛盾。因此,一个好的欣赏与解析作品也必须处理好这两者的矛盾。

中国传统文学大家的作品与人格是始终如一的,正所谓“文如其人”。而在现代,两者几乎处于分离与隔绝的状态。一个作者可以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同时自己过着糜烂绝望的生活。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这里,诗不仅是言志,更是诗人与“道”的互动,是以诗人自己作为载体来感悟和表达“道”的奥妙。因此,“我注六经”若只是一种知识与技巧的活动,而没有读者自身主体性的投入,那么这种欣赏只能浮于表面,而无法真正把握古典文学的内涵。真正的欣赏与解析,一方面需要读者借着文学这个载体与作者之间产生一种人格性的互动,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另一种危机:文本客体性的缺失。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问文本原本想表达的是什么。“六经注我”,不仅容易流于一种狂妄无度的自大,更屡见于现代人假古典之名以速成自我之功利。它只能把人带向欣赏古典文学初衷的反面。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到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迷失:“只以山水来就我之性情,非于山水中见其性情;故仅言我心如山水境,而不知山水境亦自有其心,待吾心为映发也。”因此,一部好的古典文学赏析作品,既应为我们保留原文本的客体性,使我们能看到它本来的面目,又能通过自身主体性的投入来欣赏和表达原文本之美,使我们能心领神会。这也是本系列丛书在选书时所遵循的一个标准。

这样,当我们在欣赏西方古典文学读本时,就能比较好地处理一个个颇具张力又不乏深度与美感的矛盾。比如,如何在欣赏中处理好古往今来的宗教性际遇及心灵叩问?毋庸讳言,东西方的古典文学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宗教性。一方面,宗教融人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常言道文史哲不分家,其实在西方宗法艺也不分家。宗教、法律与艺术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构成了西方文明中伟大崇高而又神秘铁血的气质。在很多史诗性的画卷中,宗教成了改变历史的最大动力和变数,无数人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但丁的《神曲》、托尔斯泰的《复活》、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显克维奇的《你往何处去》,这些震古烁今的作品无不反映出信仰对个人、社会及历史的塑造性力量。宗教,不仅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若不能从这一背景来看,我们便无法读懂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性带给我们一种审美情趣。我们唯有进入古典文学那原创者的境遇中,才能体会到作者在仰望穹苍之时面对那伟岸、浩瀚而又富有慈爱与个性的造物主所发出的感慨与赞叹。在此系列中,我们收录了古今中外人士对西方古典文学的赏析,这些作品为我们打开了心灵的窗户,带来更广阔的视野。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当现代人与东方人重读西方古典文学的时候,我们所盼望的乃是现代人能从忙碌与浮躁中摆脱出来,使自己的心灵在古典文学的滋养中得以净化与安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6: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