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一课(全译本)/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都德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都德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都德在作品中描写自己感受的方式既柔和、又温存。美与善的事物,与都德敏锐细致的感情是相通的,作者善于从这些事物中汲取美与善的精髓,使他的作品具有美仑美奂的诗意。

都德这种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以及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博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统统交汇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为此,《最后一课(全译本)》编者特意在都德主要的两个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和《星期一故事集》中,精选了数十篇不同主题的作品,使我们可以再次领略作者的妙笔,感受心灵的震撼。

内容推荐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和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形象栩栩如生。

《最后一课(全译本)》这本书还在都德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和《星期一故事集》中选录了数十篇不同主题的作品。

目录

星期一故事集

 最后一课

 柏林之围

 一局台球

 小间谍

 布吉瓦尔的座钟

 公社的阿尔及利亚步兵

 拉雪兹神甫公墓战役

 小馅饼

 圣诞故事

 教皇死了

 红山鹑的感愤

磨坊信札

 初入磨坊

 波凯尔的驿车

 高尔尼师傅的秘密

 塞甘先生的山羊

 繁星

 阿菜城的姑娘

 教皇的骡子

 桑吉奈尔的灯塔

 “塞米扬特”号沉船始末

 海关职员

 居居尼昂的神甫

 老夫老妻

 散文诗

 毕克休的皮包

 金脑人的传说

 诗人米斯特拉尔

 三遍小弥撒

 橙子

 两家小旅店

 在米里亚纳

 蝗虫

试读章节

他换上节目的盛装,就是要郑重地上完最后一堂课;现在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村里这些老人都坐到教室后面。这似乎表明他们后悔没有常来听课,同时以这种方式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的杰出工作,并向离去的祖国表示敬意。

我正想到这里,忽听叫我的名字。该我背诵了。这些分词的重要规则,我若是能够高声地、清晰地、一点儿不差全背诵出来,付出什么代价我还不肯呢?可是,我刚说一两个词就乱套了,站在座位上摇晃着身子,不敢抬头,心里难受极了。我又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i

“我不责备你,我的小弗郎士,你一定受到足够的惩罚……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每天都这样想:‘算了吧!时间多着呢……明天我再学吧。’这不,你看到了发生什么情况……我们的阿尔萨斯最大的不幸,就是总把教育推到明天,现在,那些人就有权对我们说:‘怎么!你们还敢说自己是法国人,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看不懂,也不会写!’我可怜的弗郎士,我所说的这些,罪过最大的还不是你。我们所有人都应当大大地责备自己。

“你们父母没有很好督促你们学习。他们还是愿意打发你们下地,或者到纱厂去干活,好挣几个钱。我本人呢,就一点儿也没有该自责的吗?我不也是时常让你们给我的花园浇水,耽误你们学习吗?我要去钓鳟鱼的时候,不是也随便放你们假吗?……”

韩麦尔先生从一件事谈到另一件事,又开始给我们讲解法语,他说,这是世界上最优美、最清晰、最过硬的语言,必须在我们中间保存下去,永远也不要遗忘。要知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只要牢牢掌握自己的语言,就等于掌握打开监狱的钥匙……接着,他拿起一本语法书,给我们朗读课文。我真奇怪,发现自己一听就明白,觉得他讲的一切很容易,很容易理解。我也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用心听讲,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个可怜的人,就好像在离开之前,要把他的全部知识教给我们,要一下子全灌输到我们的脑子里。

课文讲解完了,又开始练习写字。韩麦尔先生为这天上课,准备了崭新的字帖,上面以漂亮的圆体写着:France,A1sace①,France,Alsace。字帖全挂在课桌上面的金属杠上,像一面面小旗,在教室里飘动。真应该瞧瞧;每个人都那么用心,多么安静啊!只有笔尖在纸上的沙沙声。有一阵工夫,几只金龟子飞进教室,可是没人理睬,年龄最小的同学也不例外,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练习画直杠,那么用心,那么认真,就好像那也是法语……

学校的房顶上,鸽子在咕咕地低声叫着,我边听边想:

“他们还要迫使鸽子也用德语歌唱吗?”

我不时从练习本上抬起眼睛,只见韩麦尔先生在讲台上一动不动,他注视着周围的各种物品,就好像要把他这小小的学校整个儿装进眼睛里带走……想一想啊!四十年来,他总在同一位置,面对着院子和总是老样子的教室。仅仅坐椅课桌磨得光滑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那株啤酒花,现在也挂满窗户,爬上房顶了。眼前这一切就要离开了,又听见他妹妹在楼上房间来回忙碌拾掇行李,这个可怜的人心如刀绞啊!不错,他们明天就要起程,永远背井离乡了。

不过,他还是鼓着勇气,给我们上完最后一堂课。练习完写字,我们又上历史课;然后,小同学齐声朗诵Ba Be Bo Bu。而在教室后排座位上,欧塞尔老爷爷已戴上老花镜,双手捧着识字课本,跟小同学一起拼读。看来他也非常专心,不过那声音由于激动而发颤,听起来特别滑稽,我们都想笑,又都想哭。啊!这最后二课,我会永远记在心里……

教堂的钟忽然报时,敲了十二下,接着又敲祈祷钟。

与此同时,普鲁士兵操练回来的军号声,也在我们的窗下回响……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十分苍白。在我看来,他从来没有如此高大。P4-5

序言

西方音乐有大调小调之分,如c大调、e小调等;又有升调降调之别,如升C大调、降e小调等。我阅读和翻译法国文学作品,也觉得有大小调、升降调的差异。

接触雨果、巴尔扎克的作品,往往联想到大调、升调。他们的大脑酝酿的是大构思、大蓝图,写的是大主题、大场面、大善大恶,可以说调门大,手笔大,制作也大,无所不大,总之长篇巨制,要让人读了能产生大彻大悟的效果。

然而,阅读和翻译都德、莫泊桑的小说,就怎么也无法同大调升调联系起来,倒觉得不是降e小调,就是降a小调,什么《小东西》、《小间谍》、《小馅饼》、《小弥撒》、《小旅店》、《小弗朗兹》、《蓝衣小姑娘》……总之写的是小故事、小场面,搞的是小玩意儿、小制作,大多篇幅短小。如果说雨果、巴尔扎克所搭的是天地人间的大戏台,那么都德就像在集市上圈场子耍小把戏的了。

都德本人就这样写道:

“‘我真高兴……’这句话,老实厚道的里斯勒今天不知说过多少遍了。他说得总是那么动情,那么温和,那么缓慢,那么深沉。他压低嗓门,不敢大声说话,唯恐乐极生悲,突然失声哭出来。” j

《一个女人的沉沦》开篇这段话,虽然讲的不是他的写作风格,但是可以借用来标明都德讲故事的主要特点:低调、温和、舒缓、动情和深沉。这些也构成了都德小说的独特魅力——大题小作的魅力。

大题小作的魅力,就是以小制作表现大主题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这便是为什么都德能以小见长、跻身名家之列的奥秘。

小制作表现大主题虽非都德专有,但是他精于此道,乐此不疲,创作出《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一局台球》、《塞甘先生的山羊》等一些脍炙人口的精品。

普法战争,不能说不是大题目;丧权辱国,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割让给普鲁士,不能说不是大题目;法国人的爱国主义,不能说不是大题目。然而,都德偏偏采用低调,进行小制作,选取课堂、病床、台球室这样的小场景。

《最后一课》就是小场景表现大主题的一个典型范例。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随即沦为异族的统治。这种悲剧所激发的两省人民的爱国情绪,既不是以大抗议大示威高呼口号怒吼出来的,也不是枪对枪炮对炮用枪炮声所宣告的,而是通过小学校的一堂法文课来表达的。

一堂法文课再普通不过,但这是最后一课。小学教师韩麦尔是再普通不过的教师,小学生弗郎士是再普通不过的学童,欧塞尔老爷爷也是再普通不过的文盲村民,等等,这些极普通人在极普通的小学校上最后一堂法文课,就极不普通了。只因这些普通的自然感情聚在一起,生发出来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爱国精神。

文学作品表现爱国精神,大多是激昂的:在祖国的危难关头,血性男儿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何等激昂壮烈!

然而,像弗郎士这样懵懂无知的学童,像欧塞尔这样操劳一生的农民,像韩麦尔这样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都是普通老百姓。他们的爱国情感平常并不挂在口头上,而是深藏在内心,因为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宣传灌输到头脑中的。

都德善于发掘这种内心的爱国情感,而且在他的笔下,这种情感也不是以英雄行为,而是以普通人直觉的行为表现出来;表现出来的更不是激昂悲壮,而是深沉厚重。这就是沉甸甸的民心,这就是一切侵略者、统治者、无道者、不义者既惧怕又渴望得到的民心。

都德着重描写的不是英雄形象,而是普通人,不过,体现出来的是同样伟大的高尚情感。试看文盲老农欧塞尔,一辈子不肯学习,却来听这最后一堂法文课,拿着识字课本像小学生一样认真拼读;再试看普通小学教师韩麦尔,多少年循规蹈矩的教书,同数以万计的小学教师并无差异,可是在接到占领军不准在学校再教法文的命令之后,就穿上节日礼服,勇敢地上完他精心准备的最后一课,听到下课的钟声,他语不成旬,拿起粉笔用全力写下:“法兰西万岁”,这二人平凡的举动所产生的震撼力,不亚于同敌人拼死搏斗的英雄行为。尤其是对懵懂无知的学童弗郎士的启蒙教育,更是多少套大理论所不及的。

以小制作表现大主题的艺术效果,就有这种启蒙的震撼力,即一种感人至深的、击人猛醒的力量。小弗郎土上这一堂课,仿佛一下子懂事儿了,所受的教育,恐怕是他终生难忘的。

启蒙读物,往往是以小见大的佳作;启蒙读物的作家,往往是写小东西的大师。记得1992年我访问法国期间,曾问已有10年交情的法国朋友夏尔·撤吉先生,他最喜欢哪一位作家;他不加思索就回答:都德。我问他为什么,他又当即回答:都德是一位大师,上学时念他的作品至今不忘。当时我认为这不是文学意义上的讨论,也就没有继续下去。现在想来,撒吉先生对都德的评价,一定是指启蒙意义上的大师。

我在北大西语系念书进入三年级时,就开始读浅显易懂的都德、莫泊桑等人的原作,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小东西》和《最后一课》。《最后一课》不仅是法国小学的启蒙读物,也是外国人学习法语的启蒙读物。我翻译《最后一课》,再联想大学读书时所留下的印象,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夏尔·撒吉先生称都德为大师了。启蒙读物对人的成长的影响,往往延续一生。善良等美德,正因为通过启蒙读物播到少年儿童的心中,人类才能从历次灭顶之灾里浮出,得以继续繁衍生存。

夏尔·撒吉先生就体现了都德小说中人物的美德,难怪他最喜爱都德的作品。他性格开朗,善气迎人,热心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交了许多朋友。我是他在中国的第一号朋友,可谓忘年交。他多次来中国旅行,我多次去法国讲学访问,频繁相见,情谊甚笃。只可惜近年来他身体欠佳,欲来中国而未成行;而我教学和译事繁忙,再次赴法的计划一再推迟。今年10月初,我还打电话给撤吉先生,让他等着我,见面再谈谈我译都德小说的体会。不料一个月后,突然接到巴黎友人电话,告知我们的朋友撒吉先生病故,我们在电话两端不禁失声……

一个好人走了,同他讨论都德的小说已成不了的心愿,只能在译者序言中略寄我的哀思。

李玉民

2000年11月18日于北京花园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