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是这本书中塑造的主人公。乔纳森·斯威夫特著的《格列佛游记》写了他在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等虚构国度的离奇旅行和种种遭遇,他是一个喜欢冒险、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性情朴实温和、举止善良、知恩图报、愿意帮助朋友的人。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能够见机行事、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为人坦率、爱国,也十分姑息自己的面子,对敌视他的人充满了仇恨、厌恶与鄙视,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识丰富的学者。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格列佛是个正面的理想的人物。他总是坦率地叙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而对自己的优点却只字不提。他谦逊好学,努力用新眼光去认识新的现实。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批判了当时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鞭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第一卷小人国游记
到达小人国
在小人国的旅行之前,让我们首先来熟悉一下我们的主人公格列佛,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奇遇?怎么就到了小人国呢?
我叫格列佛,出生在英国的诺丁汉郡。
我父亲有一份小小的家业,在他五个儿子当中我排行老三,14岁时,我被送进剑桥。的伊曼纽尔学院,在那儿我待了三年,埋头攻读学业。家里给我的补贴少得可怜,但是对于我们家来说还是太沉重了。于是我就开始了在伦敦著名外科医生詹姆斯·贝茨先生手下的四年学徒生涯。学业完成后,我辞别了贝茨先生,回到了家里,在父亲和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我又去了当时欧洲的医学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市深造了两年零七个月。
从莱顿回来后,在恩师詹姆斯·贝茨的推荐下,我在亚伯拉罕·纳尔船长的“燕子号”商船上当了一名外科医生。三年后,我从船上下来,在贝茨恩师的帮助下,在伦敦的老周瑞街租了几间房子,开了一家私人门诊,不久就与新门街的生意人爱德蒙·波尔顿先生的二女儿玛丽·波尔顿小姐结了婚,并得到了400英镑的嫁资。
两年后,恩师贝茨不幸去世,我失去了不少客户,因没有熟人的帮忙,我刚刚起步的生意日渐萧条。我与妻子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商量后,决心再次开始海上航行。
六年的时间,我曾几次航行到东印度和西印度群岛,我的财产从而有所增加。我身边总有许多书籍,闲时我就读古代的和现代的最好作品;我到岸上去的时候,就观察各地人民的风俗、人情,也学习他们的语言,仗着自己记性好,所以学起来非常容易。
这几次航海中的最后一次却不怎么顺利,我对航海生活厌倦起来,就想待在家里和老婆孩子一起过日子。我从老周瑞街搬到脚镣巷,接着又搬到威平,希望能在水手帮里揽点生意,结果还是毫无用处。这样过了三年,眼看着时来运转已经无望,我于是接受了“羚羊号”船主威廉·普利查船长的待遇优厚的聘请。。
1699年5月4日,我们从英国西部海港布利斯陀起航了。在东印度群岛航行途中,一阵强风暴把我们吹到了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有12位船员由于过度劳累而丧了命。11月5日,一阵更加猛烈的风将我们的船驱赶着直向一块礁石撞去,船被撞碎了。我和所有的船员,慌忙放下救生艇,想方设法逃离沉船和礁石。
我们划着小艇,大约走了三英里的路程,就再也没有力气划了,只能任凭风浪的摆布。半小时后,一阵剧烈的狂风,掀翻了小艇,同船的伙伴们都葬身海底,而我则凭着命运的驱使,被风浪裹挟着在海里前进。我屡屡伸下双脚试探,却总也够不到底。就在我精疲力竭。再也无力向前游的时候,我感到双脚已经触到了浅滩。
风暴逐渐消退了。我走了近一英里才到岸边。那时大约是晚上八点钟,极度疲劳的我不顾一切地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睡了大约有九个小时,这么说是因为醒来时太阳正好从东方升起。我想站起身来,一却动弹不得;恰好我是仰天躺着,到这时我发现四肢被牢牢地绑在地上;我又长又厚的头发也同样被绑着,从腋窝到大腿,我感觉周身被橫绑着一细细的绳带。
我只能朝天看。太阳开始热起来了,阳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我听到周围的嘈杂声,但是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除了天空什么也看不到。
过了没多久,我觉得有个什么活的东西在我的左腿上蠕动,轻轻地向前动着,越过胸脯,几乎到了下巴。我尽力将眼往下看去,竟发现一个身高不到六英寸、手持弓箭、背负箭袋的人!与此同时,我估计至少有四十个他的同类跟随他而来。我大为惊奇,猛喝一声,吓得他们掉头就逃。
没有多久,他们又回来了。其中有个小人爬到我的脸上,举起双手,用一种怪怪的声调喊了一声,其他的人也跟着喊了起来。P8-10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以其高超的思想与艺术成就而成为世界讽刺文学的典范,进而开创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它不灭的光辉与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成为一位站在时代高点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威廉·萨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