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俊和傅秉常(1896~1965)是民国时期重要历史人物。自一九六一年八月至十月,他们接受访问共十一次,对个人之家世出身,早期参加革命之经过,民初追随国父之见闻,及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之各种建设,叙述綦详,诚为民国史之宝贵资料。《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就访问笔录,依时间先后为序,编次完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台湾中研院口述历史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超俊和傅秉常(1896~1965)是民国时期重要历史人物。自一九六一年八月至十月,他们接受访问共十一次,对个人之家世出身,早期参加革命之经过,民初追随国父之见闻,及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之各种建设,叙述綦详,诚为民国史之宝贵资料。《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就访问笔录,依时间先后为序,编次完竣。 内容推荐 “百科史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规划并陆续出版的一套大型学术书系,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重点图书项目。“百科史学”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坚持原创性、权威性、独特性的出版理念,选题多为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口述史、传记、回忆录及史学著作,绝大部分图书系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就是该书系之一。 马超俊生于1886年,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他的口述情节生动、气贯如虹,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傅秉常生于1896年,早年随伍廷芳步入政坛,是民国前期著名的外交官。书中,他口述了有关孙中山、伍廷芳、宋庆龄、廖仲恺、孙哲生、陈炯明、汪精卫、胡汉民、鲍罗廷、陈友仁等人的大量事迹和逸闻,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对中国现代史、国民党史以及民国外交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目录 前言 一、家世与乡里 1.家世 2.童年生活 3.考秀才 二、革命精神的培育 1.香港两年 2.横越太平洋 3.致公堂概况 4.孙先生来美 5.加入同盟会 三、革命工作的开始 1.重返国门 2.镇南关之役 3.两次被捕 4.中兴公司 5.黄花岗之役 四、武昌首义 1.刺杀凤山 2.广东华侨敢死队 3.死守汉阳兵工厂 4.战地军使 5.滚滚江水向东流 五、二次革命 1.晋谒总理 2.铁血团 3.二次革命 4.惠民织造公司 5.飞机训练与应用 六、从北京到广州 1.民间航空公司与学校 2.张勋复辟 3.推动全国工运 4.港埠大罢工 5.驱逐桂系 七、陈炯明叛变 1.陈的出身及事功 2.恩怨重重 3.叛变的主因 4.叛变前的局势 5.叛变经过 6.营救孙夫人 7.十万悬赏 8.霞飞路不欢之宴 八、回粤与北伐 1.讨伐陈逆 2.收复广州 3.收复后的广州政局 4.兵工厂的困难 5.商团之变 6.北伐 九、联俄与容共 1.初期的联络 2.总理联俄容共的苦衷 3.永安公司谈判 4.汪精卫之妙喻 5.工运之斗争 十、总理北上与逝世 1.北上 2.天津之停留 3.汪精卫之行为 4.北京就医 5.马素同志问题 6.手术之经过 7.段祺瑞探病 8.中医诊治 9.粱启超问疾 10.总理逝世 11.身后哀荣 12.陵地觅得与兴建 十一、容共与“反共” 1.孙文主义学会 2.访冯玉祥 3.胡汉民被迫出国 4.西山会议 5.孙哲生返粤 6.广州之行 十二、海外斗争 1.宣慰檀岛 2.旧金山之救党工作 3.赴芝加哥 4.由纽约至波士顿 5.经加拿大返国 十三、回国参加政府工作 1.出掌劳工局 2.龙潭战役 3.共产党起义 4.出任广东省农工厅长 5.继掌建设厅 十四、李济琛被扣与粤局 1.李氏之被扣 2.起用陈济棠 3.李氏之用人处事 4.汤山访晤李氏 5.出席国际劳工会议 十五、主持华北党务 1.初抵天津 2.工作之展开 3.阎、冯之追捕 4.胜利与凯旋 十六、胡汉民被扣与宁粤分裂 1.接掌训练部 2.胡汉民的处境 3.胡氏对国民会议的看法 4.召开前的态度 5.被扣之当晚 6.蒋主席召见 7.中常会紧急会议 8.营救胡先生 9.一篇报告 10.探望胡先生 11.辞去训练部长 12.上海会谈 13.海外游踪 14.广州之活动 15.参加非常会议 16.和衷共济 17.胡先生赴粤 十七、孙哲生组阁前后 1.孙哲生组阁 2.孙阁之弱点 3.汪孙更迭 4.上海之行 5.沪战爆发 6.汪兆铭的私心 7.日本的诡计 十八、抗战前之准备 1.闽变的发生 2.重任南京市长 3.西安事变 十九、八年抗战 1.困守南京 2.流亡与救济 3.佐理组织部 4.宣慰东南 5.一段插曲 6.十万青年十万军 二十、胜利以后 1.接收南京 2.陈群与温宗尧 3.遣俘与接收 4.马歇尔的偏见 5.共产党在京办事处 6.东北局势 7.魏德迈访华 8.国民大会 二十一、从大陆到台.湾 1.蒋“总统”暂行引退 2.大陆变局 3.蒋“总统”复行视事 4.台.湾政情 5.孙科二三事 试读章节 一、家世与乡里 1、家世 我先世居住在河南扶风郡的茂陵县(按:《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五,陕西凤翔府扶风县),到南宋初年迁粤,始祖植伯公官拜尚书郎,因细故得罪权相秦桧,被贬为新会牧,所以全家随着搬到新会。从此以后,子孙繁衍,自新会分迁于潮州、连州、阳江、恩平、顺德、中山、高要、鹤山、台山各县,族大丁多,不下数十万人,即台山一县,就有四万之众。自植伯公至我为二十三世,历时七百六十余年。 高祖讳各吉,曾祖讳永香,祖讳锡节,都以种田为生,并在新宁(即台山)白沙汀经营商业。族人多聪颖,能自立,富创造才能,读书人甚多,在地方上常起领导作用。祖父兄弟五人,家道小康,从鸦片战起,一些亲友族人,都到我家借钱,每次一二吊不等,有一年八月十五,隔壁一位本家,因赌博把钱输光了,晚上跑到我家门口上了吊,因此吃上了无妄的官司,说是被我们逼死的,打官司的结果,使得祖父倾家荡产了。 祖父生三子。长子韶贤公随洪杨举义,不幸战殁于江西湖口。次子蒋贤公,因家遭诉讼,乃乘船赴美,航行八十余日,到美国西部开金矿,后殁于美。三子即先父接贤公,青年赴美,服务于西加市华利金矿。当时出国的族人很多,大家感到有靠山在那里,他们乡土观念甚重,每年回国一次。先父一生前后仅回国三次,生子女六人,幼殇二人,我为幼子。 我生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九月二十日。当时,祖父生病,天天写信要先父回国。先父正患胃溃疡,用中国药医治,回国后,不到一年,即与世长辞了。那时,我不满周岁,家兄渠俊仅三岁,家徒四壁,苦不堪言。我们搬到一个小乡村居住。先母黄太夫人忍饥耐寒,哺育子女,伶仃孤苦,备历艰辛。在我出生时,有一彗星落下,依照当地的习惯解释:乃大吉或极凶之兆,若为凶兆,就要死人,若为吉兆,就要生贵子。后来,我母亲七十岁时,我正在广东做建设厅长,她才将这个故事在寿诞筵席上宣布出来。 2、童年生活 当我到了六岁的时候,因为家贫,没有裤子穿,并且以草作席子。那时经常听老人们讲故事,或今古奇观,他们讲得很起劲,我听得也入迷。有一天,家人祭拜祖先,我问:“为什么拜这个?”母亲指着神位告诉我:“这是你爸爸,那是你伯伯,从前你伯伯跟太平军去江西打仗,那时,家里等他回来结婚,结果他没有回来,就战死在江西了。”我听了这个故事,虽然只有六岁,但已深深的痛恨满清政府了。 八岁开蒙读书,遇到禾熟的季节,就给人家放牛,以换得温饱。冬季,则帮助打铁人家补锅,每天要跑上几十里路,我的工作是拉风箱,第一年给一吊钱,第二年给两吊钱。在新年的时候,还弄了一些柑橘、桃子、甘蔗等到各处贩卖,赚一些钱作为读书的学杂费用。到了十岁,家境实在无法维持,我也不忍心再增加家里负担,就毅然的退学而找工作。 起初我去新会,给人家拉风箱,过年才回家。新会有一位批八字的先生,有一天我跟哥哥在一起,八字先生要给我算命,我们说没有钱,他说没有关系,只给二十个小钱就可以了。当时他跟哥哥说:“这小孩,现在吃苦,到二十岁,运气好转,以后则名满天下。” 两年来的劳碌工作,冒风雨,浸霜雪,手脚都生了冻疮,肿胀龟裂,痛彻心脾,实在难忍。那时哥哥得亲族援助,去加拿大工作,我跟哥哥说:“到加拿大后,务必替我找到治疗冻疮的良药,以解我切肤之痛。”哥哥笑着说:“好,我不但给你找药,并且还寄钱回来,要你继续读书。” 3、考秀才 不久,哥哥果然从加拿大寄钱回来,我也再入塾读书。那时我很用功,背诵了很多书,但没有开讲,到第四年才开讲。我们的老师是从美国回来的华侨,吃大烟。乡下人,尊师重道,我经常帮他做工,他对我也特别好。后来开始学作文章,我从前虽念过两年,但已荒废,这次重读,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一路背下去,但那样高深的经义,十几岁的小孩怎能领悟呢?所以我感到非常苦闷,文章也作不太好。我想:就是考一个秀才又怎样?所以跑到台山县城去做工,并在那里混饭吃。做了一阵工后,自己发现不对,应该考考秀才试试,我并没有想到考秀才、中举人、会进士的科第出身,只是一种好奇,所以在十五岁那年,做了一件监袍,买了一顶帽子,报名参加秀才县试,结果还不坏,竟能以三十七名录取。 那时科考弊端丛生,捉刀买替、沟通关节,比比皆是,并且有黄牛乱拉生意,您想做秀才多少钱,中举人又多少钱,即府院考试,也要纳贿。当我县考录取后,就有人向我兜生意,以为我家有钱,开口就要一万两白银,被我严词拒绝了。不久去广州府复试,果然名落孙山,因此,遂下定决心,投笔从“工”了。 P1-4 序言 马超俊先生,字星樵,广东台山人,生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九月二十日。少失怙,赖母黄太夫人辛苦抚养,以家计困难,于读书之暇,尝为人牧牛,营散工少补家用。早岁赴美,入旧金山庇利鲁鲁机器制造厂习机械,并于工余入夜校补习。光绪三十年初,国父抵旧金山,先生往谒,备致仰慕之忱。翌年夏,先生由美赴日,入明治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并正式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奉国父之命回国,往返于香港、汉阳、上海、广州等地,运动兵工厂工人,宣传革命。并先后参加镇南关、黄花岗诸役,每战辄奋勇争先,不避艰危。武昌首义,先生率敢死队,苦守汉阳兵工厂,弹尽援绝,始行突围,至武昌,正值萨镇冰率舰准备炮轰民军,黎都督焦急万状,拟致书萨氏,晓以大义,然无人敢冒险递送,先生乃见义勇为,临危受命,携书登舰,萨氏为之动容。武昌赖以保全,先生之功也。 民国肇造,国父功成身退,由袁世凯出任大总统。未几,袁氏盗国,民心愤慨,二次革命,于焉爆发。先生与居正等发动淞沪义举,并赴南京参战,奈因袁氏处心积虑,军事早有准备,民军组织散漫,不旋踵即告失败。先生乃转赴日本,奉国父之命,学习飞行。民国四年(1915)十二月,云南起义。五年正月,居正抵青岛,旋在山东潍县起兵讨袁,成立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先生奉命率飞行队参加,并驾机亲临济南上空投弹,张怀芝震怖,莫知所为。五年六月,袁氏病逝,由黎元洪继任总统,先生经国父介绍,赴北京筹组民间航空公司与航空学校,得黎元洪、林子超之协助,进行顺利,惜因督军团叛变,黎元洪被迫出走,继以张勋复辟,政局全非,遂致功败垂成。 民国六年七月,先生南下广州,国父命负全国工运之责。先生深感义不容辞,欣然接受,并向国父提出工运工作八项原则。且先后创立南洋烟草公司工会,扩大广东机器工会,成立中国机器总会,并组织及发展各地工会,灌输工人革命思想。民国九年之港埠大罢工,与民国十一年香港海员大罢工,均为先生所策动,并获圆满结果。 民国十二年一月,国父与越飞晤于上海,由于外交上之运用,颇有联俄容共之意。先生闻讯,急偕孙哲生自苏州赴沪,力劝国父,慎重将事。民国十四年三月,国父逝世,先生目睹共产党日益发展,乃在沪倡组孙文主义学会,由孙哲生任会长,先生任总干事,主持策划,日不暇给。十一月,先生赴北京参加“西山会议”,未几,上海中央党部成立,先生任工人部长,旋奉命赴美洲考察工运,联络海外侨胞,抵制左派渗透。十六年返国,参与清党工作,被任为国民政府劳工局局长。十七年任广东农工厅厅长及建设厅长。十八年奉派赴日内瓦,以工人代表资格,出席国际劳工会议。十九年,任中央党部训练部副部长,及立法委员。中原战起,先生秘密赴津,担任华北党务特派员,出生入死,负责敌后民运、工运与情报工作,厥功甚伟。战事结束,返回原任。民国二十年初,宁粤分裂,先生为促成团结,奔走沪穗,苦心孤诣,喑口哓音,备极辛劳。十一月,出任南京市长,民国二十四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南京市长。 抗战军兴,首都告警,先生为保全我国历史文物,在政务丛脞中,仍尽最大之努力,将故宫古物千余箱,悉数西迁。及南京撤守,先生赴武汉担任救济工作,收容难胞,安插难童,受其惠者,何止万千。民国二十七年,中央设立社会部,先生任副部长,二十九年调任组织部副部长,训练工人干部五万人,分发沦陷区及后方工作。并率团宣慰东南各省,鼓舞士气民心,坚定抗战信念。民国三十三年,蒋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从军,先生赴蓉、渝、万县各学校讲演,鼓励青年踊跃参加,诸生莫不闻风响应。抗战胜利后,复任南京市长。三十五年底,调中央农工部长。三十八年来台,出任‘‘中央”党部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迄今。先生对劳工问题,素有研究,著述甚富,尤以《中国劳工运动史》及《比较劳工政策》两书,史料完备,议论精辟,为毕生功力之所萃。 自一九六一年八月至十月,先生接受本所访问共十一次,对个人之家世出身,早期参加革命之经过,民初追随国父之见闻,及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之各种建设,叙述綦详,诚为民国史之宝贵资料。本所就访问笔录,依时间先后为序,编次完竣,约十余万言。兹为便于查阅起见,另编制详细目录,列诸卷首。 刘凤翰谨识 一九六二年六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