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年轻人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经过两党初选,任何一个大选分析家都承认,年轻人已经成为美国大选中的一股新势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心政治、关注大选,年轻人的好恶对大选结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年轻人几乎成为奥巴马的“制胜武器”。在奥巴马取胜的第一个州艾奥瓦州,绝大多数25岁以下选民的选票被奥巴马拿走;在新罕布什尔和内华达,虽然希拉里赢得初选,但奥巴马在年轻人中的支持率仍远超希拉里;在奥巴马取胜的第二个州南卡罗来纳,30岁以下的选民中支持他的是支持希拉里的3倍。据统计,2008年是1972年(这一年美国将大选投票的年龄降低至18岁)以来年轻人投票率最高的一年。美国《时代》周刊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18—29岁的美国人中,2008年对大选表示关注的达到了74%,而在2004年,这一比例只有42%,在2000年,只有可怜的13%。2008年美国大选的总体投票率也在大幅提高,在艾奥瓦州的第一场初选中,民主党的总投票人数比上一次大选多出90%,其中年轻选民的增加额度最高,达到了135%。
大量年轻人关心政治,奥巴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清新的政治形象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他寻求改变的努力让年轻人看到了希望。当然,奥巴马也成了这一现象的最大受益人。无论在哪一州,他在年轻人中支持率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初选过程中的调查显示,在全美18—29岁的选民中,奥巴马的支持率为29%,希拉里的支持率为20%。此外,支持奥巴马的青年人组织性更强,他们可以带来更多的有效选票。
其二是网络在选举中发挥重要作用
网络为奥巴马带来取之不尽的竞选资金。据统计,自奥巴马宣布竞选总统到2008年7月,约130万人为他捐款,其中80%来自于网络募集,有网络专家称奥巴马拥有一台“网络提款机”,奥巴马筹款金额之高已成为美国历次总统选举所有竞选人之最。网络使奥巴马赢得超高人气。
一百四十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七八十年前,罗斯福依靠广播进行自我宣传;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依靠新兴的电视演说赢得选举;如今的大选,候选人都在争先恐后地开设个人网站。奥巴马的网站不仅宣传政治纲领、播放竞选广告、筹集竞选经费,而且发布即时动态,同时也收集民意民声。网络还通过大量前所未有的方式推高奥巴马的人气,比如奥巴马的支持者在网上发布大量助选歌曲,风格多样,广为流行。“黑眼豆豆”乐队歌手威尔艾姆为奥巴马量身定做的助选歌曲《我们可以》,在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上点击率早已超过800万;一名自称“奥巴马女孩”网络辣妹所拍音乐视频《爱上奥巴马》则促使更多人“爱上奥巴马”。为奥巴马助选的各类视频数以百计,希拉里和麦凯恩等总统竞选人的网络助选声音被淹没在这股“奥巴马浪潮”中。
其三是新社会阶层的支持
当今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创意阶层的崛起》,该书把美国社会划分为4个主要职业群体:农业阶层、工业阶层、服务业阶层和创意阶层。其中“创意阶层”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包括从事科学、工程学、建筑、计算机编程、教育、设计、艺术、媒体、广告、音乐和娱乐等产业的“超级创意核心”群体和商业、金融、法律、保健等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创意阶层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正逐步壮大。有学者统计,这一阶层人数至少占美国人口的12%,且政治影响力惊人。奥巴马打出的“变革”牌深得创意阶层欢迎,这一阶层的支持对奥巴马赢得初选发挥了重大作用。在选举白热化阶段,创意阶层在“形象战”中可发挥关键作用。好莱坞演艺圈和广告业的奥巴马迷们会全力塑造奥巴马竞选形象,帮他赢得更多选民支持。属于创意阶层的奥巴马的支持者还喜欢谈论如何支持他,喜欢联络也对奥巴马感兴趣的人,这使支持奥巴马者声势浩大。有人预测,由于有创意阶层的帮助和支持,奥巴马和他的“终极对手”麦凯恩所得选票可能“非常接近”,而奥巴马将以微弱优势取胜。一些美国大选分析家认为,本届美国总统选举成为创意阶层首次显示政治力量的舞台,就像富兰克林.罗斯福靠蓝领工人力量获得多数选票一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有望凭借创意阶层热情支持赢得这届总统选举。因为这一阶层正是当今呈上升趋势的经济政治力量。
年轻人、网络、创意阶层无疑都是新的力量,虽然很多人认为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还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国家领导人;虽然很多人认为网络这种非正式的渠道不该在严肃的大选中发挥作用;虽然很多人质疑“哪来的什么创意阶层”,对所谓创意阶层中的某些人甚至有些不屑一顾。但奥巴马凭借这些力量已经后发制人,脱颖而出,在与希拉里的竞争中取得了胜利。时代在发展,那些对年轻人能力有所怀疑的人,忘了自己也有过年轻的经历;那些对网络力量不知所措的人,自我钝化了接受新事物的敏锐;那些对新兴阶层不屑一顾的人,看不清社会变革的方向。这些怀疑、不知所措和不屑一顾的人,目前还是社会当中很重要的力量,但相对于年轻人、网络、创意阶层等新的力量来讲,他们已渐渐成为旧的、保守的力量。奥巴马已有的胜利和即将到来的更大的胜利,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假设奥巴马没能赢得大选
不可否认,选举永远充满各种变数,在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里,计票结果揭晓之前,任何人都可以预测结果,甚至可以非常笃定地预测,但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结果无法把握、无法决定,真正能够影响和决定结果的力量是成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选民的多数,这就是民主的神奇、民主的公正、民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