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T恤法则》
我是个一年四季都要穿白T恤的人,哪怕是出席一些重要活动,也丝毫不会觉得羞怯。比起针脚粗糙的礼服裙,我对待白T的态度可是郑重多了。当然,对于这种基本款服装,“好穿”一定是第一要义。
但“好穿”究竟是指什么?人人都会给白T恤规定“好穿法则”吗?
在我看来,好穿的白T恤首先要质感出众。我喜欢偏薄的棉质面料,隐约有一点透,不至于看起来太呆板。要有一点垂坠感,但不要滑溜溜的弹力面料。在这方面Alexander Wang(1)和COS(2)都做得非常出色,后者价格更可爱一些,缺点是领口部分禁不起水洗。
其次,好穿的白T恤一定是你需要的版型。同样都是白T恤,宽松和修身的剪裁差别就会非常大。可能会是阿姨和辣妹的差别,或者反过来,是辣妹和服务生的差别。T恤的长度一定不要超过臀部,否则会有穿睡衣出门的嫌疑。
另外,领口是否露出锁骨视觉效果完全不同,比如American Apparel(3)的白T领口就很小,不论大胸还是平胸妹子穿起来都会有一种健康的时髦感。但大领口,完全露出锁骨的款式对于上围丰满的姑娘们就成了一种挑战,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俗套。
还有人人都以为没有差别的袖子,长度如何,是否卷边,是否要在外面套上一件略宽松的V领针织衫等等……这些是能否晋级的加分项了。
以上种种,对于一件简单的白T恤来说每一项都非常重要,完全值得仔细斟酌。毕竟除了“白色”和“T恤”两个元素之外,它确实没什么可以拿来博人眼球的东西。“简单”和“简陋”之间隔着一万件白T恤的距离,这大致就是基本款很难真正穿好的原因吧。 所以,我宁愿花时间去买一件完美的白T恤,也不要退而求其次去选择一些花哨但禁不起打量的东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好穿法则”,生活中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小乐趣。否则,生活就会变成和谁睡都无所谓,买什么都还行,吃什么都差不多~那未免也太丧了。
1.亚历山大·王(Alexander Wang)是设计师Alexander Wang在2004年创立的同名品牌,设计崇尚细节主义,同时追求自由和不羁的精神。 2009年春,Alexander Wang推出了副线品牌 T by Alexander Wang,更加注重舒适与实穿性。
2.COS(Collection of Style), 是H&M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以简约且不退潮流的美学设计闻名,其低调又新颖的时装系列,不仅强调了服装的实穿度,也为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American Apparel,简称为AA。产品主要为基本款T恤、内衣、牛仔裤等,具有独特的mix&match风格。其全部广告均选用业余模特,大多为自己的员工或顾客。主张不改变你的风格,不刻意的搭配,还原青春本真的自我。该品牌已于2015年宣布破产。
P2-3
1.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念旧物的人,只是,有时候有些东西是附有记忆的。抹不去的是记忆,人是被动的。 据说,《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过这样一段故事: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亲信仓皇逃离长安,途径马嵬坡时,护驾兵士哗变,他们团团为主玄宗躁动喧嚣着。玄宗不明原因,询问后才知道兵士的意思。他们认为:杨贵妃的兄弟杨国忠谋反,贵妃已经不适合侍奉在皇上身边,皇上应该大义灭亲,将贵妃割恩正法。年逾七旬的玄宗迫于众怒,万般无奈,只能将同自己朝夕相伴十七年的爱妃赐死,并草草埋葬。一年多以后,玄宗结束流亡生活回到长安,但对杨贵妃仍然念念不忘,密令亲信开墓改葬杨贵妃。据记载,当挖开旧冢的时候,贵妃“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这种香囊是一种金属鎏金的镂空雕花球体,设计巧妙得益于香盂本身的自重作用和两个同心圆机环的机械平衡。佩戴的时候,无论如何摆动,香盂都可以保持水平状态,香灰不会倾洒。用于悬挂或放于被褥中,也可以随意滚动。这确实是仅供上流社会贵族把玩的一种“小物”,目前全国也仅出土了不足十件。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是在女友随手扔在我家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中的100个故事》上。其实整本书就是说明文加科普风格,但偏偏这段关于杨贵妃的香囊,我看了又看,总是难忘。平实地讲,对于年逾七十的老人的感情,横亘于岁月之上的爱人的随身之物,那句“香囊仍在”太让人心碎了。
2.
年纪还小的时候,对于生活总是有着很多list。
我还记得那时候每到周末,都会和姐姐们一起逛街。说是逛街,其实也不过是兜里揣着仅有的一点点预算,满大街闲逛。那些闪闪发光的文具店,堆成小山的漫画和贴纸,可以自动弹出的日本铅笔盒,印有美少女战士的塑料书皮封套……总是要精挑细选过才肯羞涩地买单,回家后自然视若珍宝。
那时候的文具店和现在不太一样,除了书本纸笔之外,有时候也会卖一些女生喜欢的发卡、蝴蝶结发圈,依稀记得还有芭比娃娃和不干胶耳钉贴纸吧(笑,太时代感了,有点暴露年纪了)?总之那像是出售梦想的地方,从那些简陋的时光中得到的欢愉和满足,实在是笔墨难以形容的。
到了今日,正版的芭比娃娃(那时候很可能买的是盗版)和蝴蝶结发圈几乎唾手可得,兴之所至,甚至可以拿出几天时间往返日本,也许还能买到当年的《凡尔赛玫瑰》和自动铅笔盒。漫画里的女主角奥斯卡,也是曾经热爱穿男装的。
但是,想不到儿时最珍贵、最宝贝的东西,现在已经沦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点缀了,我也很久没和姐姐们一起闲逛过了。日复一日,Happy shit。
3. 于我而言,和物的机缘总有那么一点“意料之外”的意味。
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时候需要主动去寻找,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毕竟我所倾心的好的设计,总是不擅长为自己背书。有时候隔了一段时间,换了个场景又返回头遇上了,才有机缘慢慢体会出它的好。也有一些是随手盲买的,却是使用一次就爱上了。竟然发现,原来在这个领域,我的身体和心灵对物品其实是有这样或那样的要求。
这样看来,购物和恋爱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贴tags、预设心境,都是给自己徒增烦恼,而良物自有态度,花开花落都有时。一旦接受了这样的想法,在买买买的路上就会顺畅很多。不为了买而买,也不为了爱而爱。
这本书中的文章涉及吃穿用度多个方面,也有一些并不具形的场所和精神。但是总的来说,大部分是对我目前日常生活的还原。这一年,我对消费、审美和物与人的关系都有了重新的领悟,这的确是一个映照了内心的过程。
感谢帮助完成全书的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策划编辑汝怡,并没有对我有过多的限制,但确实花了很多心思在有效用的沟通上。另外,除了文字之外,整体的视觉效果也是我十分看重的,希望它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上的喜悦。 祝你们感受到良物的美好!
张璇
2016年冬,于北京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花了近乎一年的时间来审视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的周边之物。
从一个茶杯到一支口红,从一双球鞋到一碗泡饭,在这个号称要时时“看脸”的年代,赏物的姿势是个问题。我们究竟赞美的是什么?那些被记忆刻画的又是什么?你给自己的符号究竟是一款香奈儿限量手袋,还是一件没有款名的备前烧?太过夸大“物”的灵魂,像是种蹩脚的宗教,很难得到忠实的信徒。但是忽视“物”所存在的痕迹,这又万万不能。在世间繁物面前,你或许该时时问问自己:我和它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毋庸置疑,亲爱的,良物自有态度,你我凡人需要用心感受。
而此时,酒已温热,只待回忆。
良辰美景,望君多思呢。
《良物的态度》着眼于生活中良物的一些品质(与当下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相关),传达出:选物与用物,也是一件映照自己内心的事。一件条纹衫、博物馆里的手信、让人产生沉思的茶器、适手且触感良好的沐浴工具……这一切将与我们发生怎样的互动?作者张璇从生活中接触到的好物写起,最终提供的是一种别致的生活态度。
选物与用物,是映照自己内心的事。
对做工精良、富有故事和丰富信息的物品的选择和使用,往往和更有品质的生活、更高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人、事、物更深刻的体味有关。不得不说,《良物的态度》作者张璇从生活中接触到的好物写起,77篇配图文字,最终提供了一种别致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