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岭南与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收录了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团队及学术委员会的相关论文15篇。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大体包含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等地。明清以降,岭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汇聚了天主教的各方修会以及新教传教士,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接受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集中地。本书试图分别从哲学、宗教、历史、逻辑和文学五个层面组织文稿,以期展现中外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互动交流。 目录 对“人格”概念的现象学再考察 张任之 罗明坚和利玛窦论人性善 江璐 利安当反对耶稣会适应策略的思想演变 柯修文撰;孙赫译 圣人与圣徒:艾儒略的传奇和精神遗产 潘大为撰;徐宇翔译 帝国边境的闯入者:在广州和澳门的教廷传信部代办(罗马当家),1700-1823 梅欧金撰;代国庆译 对《大明会典》的两种冲突诠释——1668年闵明我与潘国光在广州就祭孔礼仪的争论 梅谦立撰;汪聂才译 西方笔算如何传入中国——对《同文算指》(1613)的分析 朱一文 康有为创办的北京《万国公报》各期内容及其来源 周伟驰 清末纪年之争中的世界惯例与民族立场 马永康 “中国逻辑”话语体系建设与逻辑史比较研究 曾昭式 晚清时期西方人体生理学在华传播与本土化 吴义雄 民国广州基督徒知识分子与基督教中国化的努力——以钟荣光、张亦镜为例 李兰芬张清江 数字人文与世界文学:重释“歌德与世界文学”一案 姚达兑 附录 波兰耶稣会士杜宁·斯波特《中国历史汇编》中的《神父流放于广州期间的事迹》 梅谦立前言及注;李媛译 法国耶稣会士郭中传书信四则 梅谦立前言及注;张思远译 导语 明清以降,岭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汇聚了天主教的各方修会以及新教传教士,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接受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集中地。因此,岭南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相关研究依然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而本书便是对此一主题的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本书所收文章,都是写岭南与中外文化交流,但关注重点不一,既有对“人格”概念进行现象学考察这种理论性较强的主题,也有能够增进历史了解的主题,如西方笔算如何传入中国,晚清时期西方人体生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 除收录当代优秀学者们的相关学术论文外,本书还收录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波兰耶稣会士杜宁·斯波特《中国历史汇编》中的《神父流放于广州期间的事迹》和法国耶稣会士郭中传的四则书信,并且由梅谦立教授加了前言和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