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人物中国》丛书之一,介绍了包括张澜、陈嘉庚、沈钧儒、黄炎培、陈独秀、林伯渠、董必武、李大钊、宋庆龄、毛泽东、邓演达、周恩来、刘少奇、方志敏、张闻天、任弼时、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在内的现当代时期的历史名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物中国(现当代)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龚莉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人物中国》丛书之一,介绍了包括张澜、陈嘉庚、沈钧儒、黄炎培、陈独秀、林伯渠、董必武、李大钊、宋庆龄、毛泽东、邓演达、周恩来、刘少奇、方志敏、张闻天、任弼时、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在内的现当代时期的历史名人。 内容推荐 这套《人物中国》丛书面向广大的青少年读者。通过人文初祖黄帝,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毅刚强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不畏艰辛出生人死出使西域的张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等六百余位中华名人的一个个小故事,阐明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为确立和弘扬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为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文明的振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本书为介绍现当代时期历史名人的分册。 目录 【政治人物】 张澜 陈嘉庚 沈钧儒 黄炎培 陈独秀 林伯渠 董必武 李大钊 宋庆龄 毛泽东 邓演达 周恩来 刘少奇 方志敏 张闻天 任弼时 邓小平 陈云 李先念 【军事人物】 朱德 刘伯承 贺龙 叶挺 叶剑英 彭德怀 聂荣臻 徐海东 陈毅 徐向前 黄克诚 罗荣桓 萧劲光 陈赓 刘志丹 杨靖宇 左权 许世友 粟裕 彭雪枫 江竹筠 雷锋 【思想学术人物】 陈垣 马寅初 熊十力 陈寅恪 陈望道 郭沫若 顾颉刚 汤用彤 范文澜 金岳霖 陈翰笙 朱光潜 翦伯赞 吴文藻 裴文中 白寿彝 张岱年 吴晗 费孝通 【文化艺术人物】 齐白石 柳亚子 欧阳予倩 梅兰芳 叶圣陶 徐悲鸿 邹韬奋 茅盾 郁达夫 潘天寿 田汉 丰子恺 郑振铎 老舍 张大千 冰心 沈从文 程砚秋 巴金 冼星海 赵树理 曹禺 聂耳 王洛宾 赵丹 侯宝林 【科技教育人物】 张伯苓 范旭东 叶企孙 侯德榜 陶行知 吴有训 严济慈 梁思成 林巧稚 童第周 赵忠尧 周培源 苏步青 高士其 王淦昌 吴大猷 华罗庚 陈省身 钱学森 钱三强 邓稼先 袁隆平 陈景润 试读章节 1946年8月18日,张澜在民盟召开的李公朴、闻一多追悼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特务的法西斯暴行,声泪俱下,遭到特务凶殴,头部被打伤。会后记者访问他时,他说:“为了反对发动内战,反对独裁专政,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个人流血算不了什么,我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11月中旬,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召开一手包办的伪国民大会,导致国共和谈的最后破裂。张澜明确表示:“我们民盟必须在政协决议全部实现后,才能参加国大,否则就失去了民盟的政治立场。希望大家万分慎重。”民盟拒绝参加伪国民大会。12月,张澜由重庆抵上海,再次阐明了民盟不参加伪国民大会的理由,强调和平、团结,反对内战、独裁,并号召扩大和平民主运动。 1948年冬,张澜因病住进上海虹桥疗养院。次年3月,张群奉蒋介石之命,到疗养院劝诱张澜追随蒋介石,被严辞拒绝。国民党特务一度冲进疗养院,意欲挟持张澜逃往台湾。张澜假装病重不走,但从此被软禁在病房里,失去行动自由。上海解放前,经中共地下组织设法营救,张澜始脱险出院,赴北平(今北京)出席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2月20日,民盟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张澜继续当选为主席。他领导中国民主同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为协助人民政府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作出了贡献。 陈嘉庚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他发现欧美各国大量订购菠萝罐头,便下决心以菠萝罐头作为突破口,夜以继日地指挥建厂。为了出奇制胜,他了解供求方面的真实情况,发现一般厂商乐于承接的是欧美大量订购的条、块、片的“普通装”罐头,很少承接加工复杂的“杂装”罐头。杂装罐头生产麻烦,批量小,但每箱获利甚多。“人弃我取,人求我与”的白圭商论,使他决心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的杂装罐头。他带助手每天到各洋行探询需求信息,凡有杂装罐头需求时,他便立即承接,如约供货,实现产销一条龙,几乎所有的杂装罐头都被他承包了。为了确保菠萝罐头的质量,保证原料的供应及降低成本,他购买了大片荒地种植菠萝,实现了原料与加工、生产与销售一体化。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规模的扩大,使陈嘉庚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菠萝生意红火后,陈嘉庚开始在新加坡引进橡胶种植。他廉价购买了18万粒橡胶种子,把自己的菠萝园改成橡胶园,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橡胶的战略地位和市场优势时刻吸引着陈嘉庚,他集中最大财力收购荒地,发展橡胶业,使橡胶日产高达三万多担,橡胶园扩大到4.2万亩。同时,他投资兴建橡胶制品厂,聘请德国技师大规模地生产轮胎、胶鞋、日用品等橡胶制品。:1924年,陈嘉庚已建成农(种植)、工(制造)、商(销售)橡胶托拉斯,即陈嘉庚公司,当年赢利170多万银元。1925年,他的公司拥有东南亚最大的橡胶园,开办了橡胶制品厂、生胶加工厂等三十多个工厂,在世界各地遍布有一百多家商店,被誉为东南亚“橡胶大王”。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因此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1913年,他在家乡集美创办高初两等小学,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学校,幼稚师范等,将昔日偏僻的渔村建设成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七十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lOO万元、常年费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学校设有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17个系,于1921年4月6日开学。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华侨独资创办的大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之久。建校伊始,陈嘉庚定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即使在经济不景气时,他仍坚定地表示“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变卖了三座大厦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陈嘉庚毕生用于办学费用达一亿美元以上。其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1910年,陈嘉庚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革命活动。1924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高举反日斗争旗帜。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他任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募捐救济受难家属。并号召华侨反对日寇侵略暴行。抗战全狮爆发后,陈嘉庚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组织“南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他把不同历史背景、不同阶级、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方言、甚至不同政治态度的海外华侨团结在一起,共同抗日,这是前所未有的功绩。当时全世界华侨约为一千多万,陈嘉庚召集起来的就有七百万之多。“陈嘉庚”三个字成为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他发起的倡议总是一呼百应。1939年至1940年,陈嘉庚通过南侨总会从新马等地招募“经验丰富、技术精良、胆量亦大”的机工3200人,并捐赠汽车310辆及其他物资。这些华侨机工,满怀爱国热情,离别南洋亲友,在异常崎岖艰险的千里运输线上,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国内运送各种急需的战略物资,极大地支持了祖国的抗战事业。 作为南洋华侨众望所归的领袖,陈嘉庚领导南侨总会发动海外华人华侨同仇敌忾,募捐筹款,极大地支援了国内的抗战。仅从1937年至1943年通过银行途径的侨汇,就达55亿元,平均每年约8亿元,数额巨大。1940年3月,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问,呼吁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他顶着国民党的重重阻力和压力,来到延安与毛泽东会晤。他对抗日根据地干部廉洁奉公、军民团结抗战,热情称颂,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他回到南洋将归国见闻如实向华侨报告,鼓励他们继续出钱出力,多寄汇款支援祖国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组织成立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动员华侨从各方面积极抗敌。他屡遭敌人迫害脱险后,各界人士在重庆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题赠“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周恩来及王若飞祝词称赞道:“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P3-5 序言 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策划组织的《人物中国》丛书编辑出版了。 这套丛书面向广大的青少年读者。通过人文初祖黄帝,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毅刚强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不畏艰辛出生人死出使西域的张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七次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以二十七载坚忍毅力成就《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以民族大义为重、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血染虎门的六旬老将关天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禁烟英雄林则徐,维新志士谭嗣同,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忧国忧民、舍身蹈海的陈天华,一代史学泰斗陈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文豪鲁迅,中国“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中国革命最伟大的创业者毛泽东,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威震敌胆的一代名将陈赓,誓死抗日、壮烈殉国的杨靖宇,“党的女儿”江竹筠,“两弹”元勋邓稼先等六百余位中华名人的一个个小故事,阐明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为确立和弘扬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为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文明的振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表现在这些伟大人物身上。这些伟大的人物的出现,也正是民族精神长期培育积淀的果实。传承这样的精神与风格,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华与血脉,正是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 2009年4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是由人类的创造活动构成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代表,故历史必须以人为本。学习和研究历史人物,就是学习和研究最鲜活灵动、有血有肉、形质兼备、深刻入微的人类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黎虎 爱国从了解历史开始。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决胜疆场的军事家、默默耕耘的思想家,都是国家进步的推动者。阅读本书,可以知晓祖宗艰难开拓的历史,可以鉴古今,可以振奋民族精神。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历史学博士迟云飞 司马迁说:立名者,行之极也!他们中既有苟利困家生死以的爱国志士,也有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的豪迈人生,还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奋发有为者!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读《人物中围》,阅千秋风采!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历史学博士兼国家清史编委会典志组专家林乾 以人系事,鉴史识人,六卷《人物中国》,六百风流人物,历代仁人志士,凸现不同历史侧面,诉说历史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郑大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