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顺风顺水、成就显著,而另一些人却郁郁不得志、碌碌无为?
除了机遇,除了环境,到底是什么在背后操控着人的命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贫富贵贱又为哪般?
平凡而又默默无闻的我们,究竟该如伺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一切的答案,最终都将归结到一个熟悉而又陌生、抽象而又具体的名词上——能力!
有能力,即使出身低微,仍然会有破茧成蝶的那一天;有能力,纵然一时失意,依旧可以迎来风雨后的阳光。有了能力,就有了命运一半的主动权!
如果你不甘平庸,如果你拒绝平凡,就请打开高晓静编著的《能力比学历更重要》,随我们一起开始人生的“升级”之旅。
《能力比学历更重要》由高晓静编著。
《能力比学历更重要》从定位、交际、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总结了规划能力、沟通能力、拓展人脉的能力、管理时间的能力、学习和适应的能力等多种人一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主要论述了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并有效运用这些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期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摆脱无奈的现状,开创一个成功而幸福的精彩人生。
与其死守经验,不如放手一搏
在一般情况下,经验是我们处理日常问题的好帮手。只要具有某一方面的经验,那么在应付这一方面的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特别是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非要有丰富的经验不可。老司机比新司机能更好地应付各种路况,老会计比新会计能更熟练地处理复杂的账目。所以,很多时候,经验成了我们行动所依靠的拐杖。但经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不少沉痛的教训,因为经验是相对稳定的东西,是属于过去式的“历史”,但现实又是一直在变化发展的。所以,经验并不一定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因为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都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都是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九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九个人在煎熬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然而老天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他们支撑不下去了。
八个船员相继渴死。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了,于是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于是他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然而,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惊讶之余,他依靠喝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海水时发现,这里由于有地下泉水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
囿于传统经验不能变通的人,我们称之为“先例的奴隶”或者“先例的崇拜者”,因为他们把困难当作不可能,总是在说“这不会做,那不可能”。殊不知,世界上哪一件新事物不应归功于古往今来的先例破坏者呢?
其实,真正有智慧的人重视经验,但不拘泥于经验:别人拿苹果直着切,他偏偏横着切,看看究竟有啥不同;别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偏不听,偏要自己闯闯看。具有创新思维的人不愿死守传统,不愿盲从他人,凡事喜欢自己动脑筋,喜欢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在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经验不能代表一切,恪守老经验也不等于永远正确,更不能发挥创新思维。所以,我们不要笃信“经验之谈”,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精神——敢干敢闯,相信牛犊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多角度考虑问题,别被惯性思维所害
我们总是惯用常规的思考方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省去许多摸索和试探的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从而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耗费,又可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但是,这样的思维定式往往会起一种妨碍和束缚的作用,它会使人陷在旧的思维模式的无形框框中,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入,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在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列。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作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剪刀的形状。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思维定式就像一副有色眼镜,戴上它,看到的整个世界都是同一颜色。就好像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里的主人公一样,由于他的工作是一天到晚拧螺丝帽,所以一切和螺丝帽相像的东西,他都会不由自主地用扳手去拧。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敢于突破常规的想法,摆脱束缚思维的固有模式。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努力思考:在常规之外,是否还存在别的方法?是否还有别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抛弃旧的思维框框,粉碎思维定式,让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敏捷准确,从而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要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学会变通。看事物不能用一种眼光,而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观察,从常规中求新意。对_二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现在、未来、已知、未知、动态、静态等多个思维角度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组合、分解、求同、求异等方法,让思路延展拓宽,要么加一点,要么减一点,要么借一点,要么拿一点,寻求多种多样的方法和结论,从而创造出一种更新更好的事物。P38-41
综观当今社会,有着本科、硕士、博士头衔的人比比皆是,然而真正堪称成功者的却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成功人士身上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能力。
学历不是成功的必备条件,能力才是精彩人生的先决条件。文凭只是一张纸,一个人的学历只能证明过去的经历,也许好的学历会在某个时间点给你一个机会,可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推动一个人发展的往往是其能力的大小。
能力是伴随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是一个人生存的立足之本,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动力来源。在短暂的一生中,有的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众人瞩目的精英人士,而有的人却无所成就、默默无闻、平庸一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前者拥有关键能力,而后者则缺少关键能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一个人要是拥有了必备的关键能力,就相当于获取了成功的门票,找到了成功的入口。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本书就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
课堂上教不会你立足社会的能力,要想在人生之路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还需要努力修炼自己的能力。本书通过诸多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总结出包括规划、准确评估自我、高效执行、识人用人、影响他人、处理信息、整合资源、领导他人、准确决策、控制情绪等在内的多项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全方位地指导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相比许多同类书在理论方面的高谈阔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本书最大的特点。本书将重点放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上,主要论述了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并有效运用这些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期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摆脱无奈的现状,开创一个成功而幸福的精彩人生。
此外,书中介绍的许多提高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讲解细致、到位和全面,让你能够很快理解、接受,并现实地操作起来。
成功的人生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而转折点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具备卓尔不群的能力。 生活中,如果你自己不去努力,再有用的书也只能成为一堆废纸和空谈。想要成功的你,从这一刻开始努力吧,学会本书所列举的这些能力,你就能成为“一代宗师”。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于海英、张保文、齐艳杰、张艳芬、赵广娜、王艳明、梁素娟、曹博、王杰、王鹏、何瑞欣、周珊、慈艳丽、李文静、刘健、程仕才、李彦岐、李静、宋洁心、黄亚男、李猛、黄克琼、魏清素、李良婷、武敬敏、黄梦溪、张晓静、李娜、李佳、李倩、杨英、徐娜、赵一、王艳、聂小晴、蔡亚兰、淡佳庆、黄薇、黄晓林、李伟军、齐红霞、李惠、欧俊、姜波、史慧莉、闫晗、焦亮、秦凤超、常娟、闫瑞娟、曹徐学、廖春红、杨云鹏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