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内观,看清镜中的自己
有句话说:“当我们越来越不认识镜子里面的自己时,才是真正认识自己的开始。”因为,我们开始懂得用“修习内观”去发现那个潜藏在内心深处、已经好久不见的“自己”。
你可能会问,什么叫作“修习内观”?简单地说,就是练习从心灵的“内太空”来“看自己”,以便能正确了解自身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反应”。但是,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正确地接收身心从“内太空”所发出的信号,因此,练习如何从内在来“看自己”就变得非常重要。
那到底要怎么从内在来练习“看自己”呢?首先,必须先搞清楚内心那个“自己”长什么“模样”,我们到底要从心灵“内太空”练习看什么。其实,在佛教的“内观修习”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发生在身上的所有身心现象,都可以从每当“看到”、 “听到”、“闻到”、“尝到”、“触到”以及“想到”的那一瞬间,用自己的观察力来感觉它们的存在,例如当你“看到”心仪或暗恋的男孩或女孩,出现在自己面前,内心就会产生怦然心动的心理现象。然而,你用心去感觉的这个“怦然心动”,就是在这个当下,你要从内在练习看的那个“自己”,换言之,从内在练习看的“自己”,并不是有形象的实体,而是一种内在因为受到外界影响,所产生的心识或情绪的反应。因此,我们准备从内在练习看的“自己”,有可能是快乐、痛苦、期待、恐惧、懦弱、无奈……
然而,每当我们练习看着那些出现在内在的“自己”时,除了用心感受它们的存在外,还必须像你社交网站关注“好友”一样,不能只是表面关注,而是必须对你所关注的那个内在“自己”留言或响应,而这也类似佛教“内观修习”所说的注意或标记。
但由于初学者缺乏定力,还无法练习到关注每个发生在身心的“现象”,所以,必须先从注意那些显著和易于观察的“现象”开始做起。
淡乐看自己
当我们越来越不认识镜子里面的自己时,才是真正认识自己的开始。因为。栽们开始懂得用“修习内观”去发现那个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
体会自己的呼吸,体悟心念
你有多久没有注意自己的“呼吸”?如果有人突然向你问起这个问题,你一定会感到莫名其妙,心想“呼吸”与生俱来,有什么好注意的?其实,这是一般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因为,都把“呼吸”太过于“理所当然”,因此,也就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
然而,“呼吸”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它却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如果有曾经到医院加护病房去探过病的经验,相信一定都会对躺在加护病房病床上的病人,脸上戴着“氧气罩”的情景印象深刻吧!而这些病人为何必须戴“氧气罩”?答案当然是他们已经没办法自主呼吸,因此,才必须依靠“氧气罩”来维持生命。而且,当长期戴着“氧气罩”的病人脱离险境,准备将“氧气罩”取下之前,加护病房的护理人员,还会帮这个病人安排“练习呼吸”的课程。
由此可见,被一般人视为“理所当然”的“呼吸”,的确是需要“练习”的,那么,到底要如何“练习呼吸”?首先,必须先了解呼吸的原理。如果有人突然问起,当我们每次呼吸时,会发现自己的腹部上升及下降,那到底是吸气时还是呼气时腹部会上升?相信很少有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回答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如果正在看这本书的你,也答不出正确答案,不妨现在立即闭上眼睛,“用心”地呼吸一下。然后,你应该会发觉,当你吸气时,腹部会上升;当你将气呼出时,腹部便会下降。
接下来,要为大家介绍的“练习呼吸”,主要是体悟者练习如何正确注意自己呼吸的方法,也就是吸气时,腹部上升,内心要注意“上升”,呼气时,腹部下降,内心要注意“下降”。如果,腹部上升或下降的感觉不明显时,可以把手放在腹部来感觉,而不要因此就去刻意改变呼吸的频率。而且,你可以试着让自己保持自然呼吸,并且用心去感觉腹部的上升和下降,而不是用口念。因为,在体悟中,名称及所说的方法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去知道,以及用心去觉察。
淡乐看自己
当你吸气时,腹部会上升,呼气时,腹部便会下降,不要因腹部上升或下降感觉不明显,就刻意改变呼吸的频率……用心去感受腹部的上升和下降,而不是用口念。(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