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编撰目的是想通过这一枝枝出墙的“红杏”,让中学生去感受该书的“满园春色”,在读懂100个名句的基础上,对名著有所了解,并引起他们对中华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的兴趣。书中的经典名句广为传颂,就其内容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闪现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光芒,体现着伟大的人格力量;就其形式说,它语言洗练,用词精辟,具有非凡的表达能力。故一读就能朗朗上口,久而不忘。这便是经典名句的魅力所在。这对中学生增加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学生一定要知道的四书五经100个名句/中华经典名句系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邵勋潜//张丹琴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的编撰目的是想通过这一枝枝出墙的“红杏”,让中学生去感受该书的“满园春色”,在读懂100个名句的基础上,对名著有所了解,并引起他们对中华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的兴趣。书中的经典名句广为传颂,就其内容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闪现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光芒,体现着伟大的人格力量;就其形式说,它语言洗练,用词精辟,具有非凡的表达能力。故一读就能朗朗上口,久而不忘。这便是经典名句的魅力所在。这对中学生增加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内容推荐 本书采取把深奥的名句放到故事中去解读的方式,让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深刻地理解名句的内涵和寓意,真正做到经典名句浓缩名著精华,历史故事诠释名著涵义。这便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体例上共分六部分: “名句”。选择书中具有代表性、古今流传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妙语佳句。“出典”。标明该名句出自的篇目。“注释”。对深奥、不易理解的词语,做恰当的释义。“译文”。书中的每个名句均有白话文翻译,易于读者理解。“故事”。或是关于名句诞生的背景故事,或是关于名人的人生经历,或是关于名句的历史知识。“赏析”。名句因何成名,好在哪里,如何品读、赏析,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目录 前言 B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不以一眚掩大德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彼一时,此一时也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C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从善如流,宜哉 D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F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非君子之道,何待来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G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H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 J 兼听而后察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K 苛政猛于虎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L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M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民悦则取之,民不悦则勿取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Q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R 人皆有不忍之心 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S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数典而忘其祖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宋人有阂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T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W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王顾左右而言他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 五十步笑百步 X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 Y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Z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 资之深,则取之右右逢其原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试读章节 【名句】 保民而王①,莫之能御②也。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保民:安定百姓。王:统一天下。 ②莫:没有。御:阻挡,抵抗。 【译文】 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故事】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孟子在齐威王的时候第一次游齐。后来,孟子又出游宋国、滕国和梁国。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孟子离开梁国后第二次出游齐国。 战国中期,齐国是一个南面有泰山、东面有琅琊山、西面有清河、北面有渤海的四面险要的国家。它依山傍海,沃野千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实力强盛。齐宣王的祖父齐桓公,曾在齐国国都临淄城西稷门外设立一个稷下学宫,招徕一大批有谋略的知识分子为齐国统治者出谋划策。到齐宣王时,齐国达到了鼎盛时期,稷下学宫更加兴旺。孟子到了齐国,对齐宣王实行仁政充满了信心。当时,齐宣王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中原,征服秦、楚等大国,用武力统一天下。孟子通过一番调查研究,认为齐宣王的思想状况是推行仁政理论的障碍,便开始循循善诱地启发齐宣王接受和采纳他的仁政主张。 有一天,齐宣王对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称霸的事迹,您能讲给我听吗?”孟子立意要谈用仁政统一天下的王道,于是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讲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故事,所以后代没有流传下来,我也没有听说过。”孟子紧接着用“不得已,我便给您讲述以德服天下的王道”而引出了自己的议题,这就使齐宣王本来想谈霸道的话题扭转了方向。于是,齐宣王不由地问:“要有怎样的德行才能统一天下呢?”于是孟子干脆地回答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赏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这句话说明了施行仁政就能统一天下的重要性,这是对夏、商、周到战国时代历代王朝兴衰治乱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并被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事实所证实。历史证明,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爱护、安定百姓,社会就会统一、安定和发展;否则,统治者暴虐百姓,社会就分裂、混乱和倒退,腐败的王朝就会被新的王朝所代替,统治者也就会落得个垮台的命运。 【名句】 不以①一眚②掩大德③。 【出典】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注释】 ①以:因为。 ②眚(sheng):本指眼睛上障蔽视线的白斑,引申为过失、错误。 ③德:德行、功德、贡献。 【译文】 不因为一时的过失,就掩盖了人家的大功劳。 【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各国之间战事频繁。有一年,秦国与晋国联合起来进攻郑国,很快就包围了郑国的都城,郑国万分危急。 在这危在旦夕的情况下,郑国的国君起用了老臣烛之武,让他到秦军中去谈判。烛之武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秦军中,他终于说服了秦穆公。秦军与郑国签订了和约,单方面撤军,并派了三位将军去替郑国守城。 晋国与秦国的联军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被外交谈判瓦解了,晋国虽然对秦国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也就只好撤军了。 秦国所派的守城的三位将军,实际上是秦军的间谍。他们是假装替郑国守城,实际上是作为秦军的内应。所以在一年多以后,他们就派人回国送情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完全可以派兵来偷袭,很容易就能占领郑国的都城。 秦穆公自然高兴,就派兵去偷袭郑国。 没料到秦国军队刚到了滑地,就被郑国的一位商人发现了,这位爱国而机智的商人名叫弦高。他一面派人回国报告,一面带着礼品,假装奉国君的命令去秦军中慰劳军队,告诉对方,郑国已经准备好了。在这种情况下,秦军的阴谋败露,只好撤军。 晋国对上次秦国不同他们商量,私自单方面撤军就很反感。这次秦国又单独去偷袭郑国,自然就更有意见。于是就借故对秦国发动战争。经过一番战斗,晋军在殽(xiao)山大败秦军。秦军全军覆没,连三个指挥官孟名、西乞、白乙都被活捉了。 这时的晋国是晋襄公执政,他的母亲叫文嬴(ying),是秦国人。在文赢的说情下,晋襄公宽恕了被俘的三位将军,把他们放回了秦国。 在三位被俘的将军回国的时候,秦穆公亲自去迎接他们。一见面,那三位将军就赶忙检讨,承认自己没有把工作做好。可是秦穆公却悲痛地哭了起来,他自责说:“我后悔没有听某些大臣的劝告,让你们受委屈了,这都是我的过错呀!你们三位有什么过错呢?请你们放心吧,我不能因为一次过错就掩盖你们的功劳啊!”说完,就显得非常懊丧。 这番话说得三位将军的心里很温暖,他们的担心没有了,相反,为秦穆公对他们的理解而深受感动。“不以一眚掩大德”,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 【赏析】 “不以一眚掩大德”,这是秦穆公说的话,后来成了名句,说明要全面看一个人,不因为人家一时的过失,就掩盖了他的功绩。因为在世界上,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绝对正确,永远正确,不可能一点过失也没有。如果只抓住人家的某一时期或某一方面的缺点或过失就全面否定一个人,那自然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显然很片面、很不公平。评价一个人,应当实事求是,功是功,过是过,不要因一点过失就看不到或否定其功劳,也不要因其生活上某方面的缺点就否定他的大节。 序言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左传》。它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它启迪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阐释,并给予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 《四书五经》是两千多年前的先贤用彼时的语言文字写成的,春秋以后,语言文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今天的读者,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四书五经》中的名句,更是古人思维的结晶,饱含哲理,精辟生动,千百年来广为传颂。诵读、学习、品味名句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运用的过程。或引用名句以说辩,或摘录佳句以写作,即使是考试,也因平时的积攒而变得容易。 鉴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学生一定要知道的<四书五经>100个名句》,目的是想通过这一枝枝出墙的“红杏”,让中学生去感受该书的“满园春色”,在读懂100个名句的基础上,对名著有所了解,并引起他们对中华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的兴趣。书中的经典名句广为传颂,就其内容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闪现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光芒,体现着伟大的人格力量;就其形式说,它语言洗练,用词精辟,具有非凡的表达能力。故一读就能朗朗上口,久而不忘。这便是经典名句的魅力所在。这对中学生增加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本书采取把深奥的名句放到故事中去解读的方式,让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深刻地理解名句的内涵和寓意,真正做到经典名句浓缩名著精华,历史故事诠释名著涵义。这便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体例上共分六部分: 一是“名句”。选择书中具有代表性、古今流传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妙语佳句。 二是“出典”。标明该名句出自的篇目。 三是“注释”。对深奥、不易理解的词语,做恰当的释义。 四是“译文”。书中的每个名句均有白话文翻译,易于读者理解。 五是“故事”。或是关于名句诞生的背景故事,或是关于名人的人生经历,或是关于名句的历史知识。 六是“赏析”。名句因何成名,好在哪里,如何品读、赏析,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广泛地吸收了前贤和当今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著述,力求准确、详实地译释原文,以飨广大的中学生。由于我们水平有限,编著时难免挂一漏万,书中也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和提高。 邵勋潜 张丹琴 2008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