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36位百岁老人生活实录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邢永川//莫光裕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新闻纪实、文学纪实的手法,散文风格,图文并茂,用一天的生活纪实贯串百岁老人的一生。在内容上,注重了老人的身体状况,家境,起居饮食,劳作,娱乐,爱好,一生经历等等,试图以人来表达我国福寿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并串起百年永福民众世俗生活的历史,展现永福的民风民俗。同时,也希望能够反映长寿之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特别是今天永福县委、县政府对福寿文化的重视,对长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采取的措施。

内容推荐

本书是《永福福寿文化丛书》的重要选题之一。在采访内容上,注重了老人的身体状况,家境,起居饮食,劳作,娱乐,爱好,一生经历包括传奇故事或者难忘的经历,子女家人的评价,邻里村民的印象,长寿格言等等。

目录

前言

这么甜,是酒吗?——韦世贤老人生活实录

两副棺材,一副还在——唐聪妹老人生活实录

我总不病的,没事儿——瘳素兰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许个心愿,去千叟宴——梁宏配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注意脚下,路很滑呀——秦三姝老人生活实录

儿媳对我可好了,鱼呀蛋的——韦元珍老人生活实录

要好好活,看世界——黄庭嫂老人生活实录

我大儿子在永福,在银行——秦淑媛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多难的坎儿,我都迈过去了——谢三凤老人生活实录

女儿女婿很孝顺,接我来住——罗老雪老人生活实录

以前那日子,苦哇——龙丽珍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大女儿孙子的孩子两岁,五世同堂了——刘小老人生活实录

眼睛不怎么好使,不做手工了——吴大妹老人生活实录

守寡70年,看了儿子看孙子——霍木秀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不串门,我就看电视——吴光明老人生活实录

半生辛苦半生福,开开心心过日子——谭秀英老人生活实录

鸡屁股还有,还有一大碗

——陈春凤老人生活实录采访手记

一提到这些,我就掉眼泪——莫大妹老人生活实录

一辈子,我都喝生水——吕满嫂老人生活实录

人心好,才能一世好——林三弟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人说是山藏兔,我说是兔藏山——毛仲祥老人生活实录

人越老,这心哪越闲不住——吕佩芳老人生活实录

已经过门了,就好好和你过日子——林凌氏老人生活实录

感冒没关系的,多喝点水就好了——龚七嫂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像我这样死了老伴的人很多,不只我一个——海淑卿老人生活实录

兄弟是什么,兄弟就是左膀右臂——黄道强老人生活实录

100岁的给60元,明年我就可以拿到了——黄凡英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能动不动,就会出病的——秦五妹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三个孩子没娘了,怪可怜见的——王十二嫂老人生活实录

要是八字不合,就没有你们了——于五嫂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年轻的时候,我就喜欢唱歌——陈老翠老人生活实录

我自小就能喝酒,爱喝这东西——李三嫂老人生活实录

一起生活了70多年,如果他还活着——潘老吉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老天真是没眼,这么大年纪了还让我摔伤——罗卢氏老人生活实录

天黑就睡觉,饿了就吃饭——卢覃氏老人生活实录

同治、光绪、孙中山、毛主席,我都知道——代玉英老人生活实录

采访手记

试读章节

         险些成了日军的挑夫

说起一九四四年九月二十那天,梁宏配至今心后怕不已,那时正是日军大溃败往南逃窜的时候,日本鬼子四处乱窜。早在那年的九月十七,村上人就听在外地做生意的地主儿子跑回来说,战败了的日本兵正从桂林往南边溃逃,有可能经过永福堡里,大家最好有个准备,这个消息无疑于一个晴天霹雳,顿时让小山村的人们恐慌起来。开始梁宏配全家也不太相信,直到九月十九早上,父亲看到村中的人都在匆忙往后山搬运粮食和赶牲口时,才赶忙带着全家老小将能够带走的东西全部往山上搬运,家中只留下父亲和梁宏配父子俩守屋,父子二人一夜都不敢睡觉,好不容易熬到天蒙蒙亮,外面还是静悄悄的一片。父子俩干脆爬起来,把大门敞开,坐在堂屋瞪大眼睛盯着外面,一刻也不敢放松。8点左右,梁宏配和父亲实在是熬不住了,就打了个盹,忽然,一阵纷乱的嘈杂声由远及近传来。糟了,日本兵到了!耳尖的梁宏配打了个激灵,赶紧一把将父亲推醒,只见一队黑压压的人群正由2里开外的开阔田垌往梁宏配他们所住的岩头屯这边走来,梁鸿配和父亲仔细一看,这些人的身上都穿着黄绿色的军装,头戴钢盔,不少人的嘴唇上还留有一撮小胡子,每个人的肩上还背着上了刺刀的钢枪,嘴里叽里呱啦地说着听不懂的话,锃亮的刺刀在晨光中格外刺眼。日本鬼子!这个魔鬼般的词同时从梁宏配和父亲头脑中闪过,父子俩赶紧捡了几件衣服,悄悄开了后门,拔腿就往后山上跑。

梁宏配他们前脚刚走,凶恶的日本鬼子就冲进了家门,一时整个村庄布满了日本鬼子,梁宏配和乡亲们居高临下,在山上清楚地看到,鬼子兵在村里横行霸道,追杀老乡们来不及带走的鸡、鸭、猪等畜禽,一时把整个小山村弄得鸡飞狗走。一直到傍晚时分,这一队日本鬼子吃饱喝足之后,又拉起队伍往黄冕方向去了。大家都以为这下可以回家了,便准备下山,谁知还没走到山脚下,忽然又听到有日本鬼子叽里呱啦的说话声,老乡都以为是日本鬼子返回来了,吓得头也不敢回,一个劲地猛往山上跑,待到隐蔽处再回头一看,原来是另外一队日军又闯进了村里,一番鼓捣之后,可能见没有什么捞头,这对日军也往黄冕方向去了,如此三番两次地折腾,最多的一队日本军队人数达数百人,最少时也有二、三十人,走了一队又来一队,整个日军队伍断断续续走了3天3夜才算全部走完。终于在第四天的傍晚时分,在几个胆子大的村民回村“探路”后,老乡们才敢下山回到自己的家中。村民们经过清点发现,每户家中能吃的东西都已经被日本鬼子席卷一空了,梁宏配家的一头100多斤的大肥猪被日军杀了,放在楼上的两担谷子也被旧军掳走。村中外号叫“老八”的等三个胆子特大的青壮年男子,由于当初不相信1日军会来而放松警惕,来不及跑上山,被日军抓住当了挑夫,后来一直杳无音信。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伙日军是战败的散兵游勇,从桂林往南逃窜到永福境内时经罗锦镇的林村进入堡里乡的罗田村,再往黄冕方向逃跑。过了几天,经过打听方才知道日本鬼子经过罗锦林村时,将很多躲到岩洞里的村民用烟雾活活熏死在里面,犯下了滔天罪行。每每讲起这段经历,梁宏配老人到现在都还是心有余悸。

          忆往昔峥嵘岁月惆

新中国成立以后,穷苦人民翻身做主人,梁宏配一家人也过上了新生活,从政府手中分到了属于自己家的8亩田来种。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辛勤劳作,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梁宏配于1959年初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离家弃子到相距200余里的三皇乡兴修华山水库,只留下妻子和10岁的幼女在家劳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60年,梁宏配的爱人韦氏因为有病,又缺医少吃,在上个世纪60年代大饥荒之时,由于饥饿而死。从此梁宏配只身拖着年幼的女儿,既当爹又当妈,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家中缺个女人,终究不像个家,1963年,通过媒人介绍,梁宏配才又娶了被人拐卖到永福堡里乡高陂的阳朔妇女宾氏为妻,此时,宾氏丈夫已去世数年,留下一个10多岁的幼女,也是艰难度日,两个苦命的人走到了一起,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日子也一年比一年红火。从两个人结合的第一天起,梁宏配和宾氏相濡以沫,从未拌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在一起恩爱生活了近半个世纪。2006年2月23日,与梁宏配相伴了近半个世纪的老伴宾氏寿寝正终,享年85岁。

P45-47

序言

多福多寿、福寿双全是古今中外世人普遍的愿望,人们终日辛劳奔波、汲汲营营,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求得更多的福寿。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言,福寿文化作为吉祥民俗文化的核心,占有重要份量。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由于福寿观的不同,影响到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到各个地域文化的形成,影响到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形成,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可以说,福寿文化积聚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是一种具有重大现实影响力的世界性文化。

永福县素有“福寿之乡”的美誉,福寿文化底蕴深厚,“福寿双全”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永福县城凤山之顶有一“福”字古石刻,并由此形成了到石刻前“祈福迎祥”的民俗。永福人把“千里孤军为国战,一心马革裹尸还”的抗金名将李珙作为崇拜、祈福的对象,而不是其他大富大贵者,这也是永福福文化的独特之处。与“福”字古石刻遥相呼应,县城西北的百寿镇百寿岩石壁上有一“寿”字古石刻,俗称“百寿图”,成于南宋绍定已丑年(公元1229年),被中外史学家誉为中国文字太阳系的千古奇文。自宋以来,“百寿图”拓印品和临摩品一直是永福人馈赠亲友或为老人祝寿的珍贵礼物,并流传海外。据东晋葛洪《抱朴子》等史料记载,汉时现今百寿镇一带有个叫廖扶的老人,家族数百人,饮用百寿岩前的一眼丹砂井中之水,皆长寿,而廖扶本人更是寿高158岁。今天的永福县,青山依旧,绿水长流,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达74.1%,经济迈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享有的是富足愉悦之福、康宁安然之寿。目前,全县有百岁老人36位,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达13.33人,远远超过世界长寿之乡的评定标准,福寿之乡呈现出一派和睦和谐的繁荣景象,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生福地。

在新的发展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永福县的“福寿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与自然为友、与人为善、处事宽容的精神境界。因此,研究永福县的福寿文化、长寿现象,不但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永福县的福寿文化、长寿现象早已受到学界的关注,特别是著名作家黄继树先生、永福县政协原秘书长梁熙成先生等本地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不懈地、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为弘扬福寿文化,放大“长寿现象’、加速推进先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永福县委、县政府适时地作出了举办福寿节的决策。2006年10月,首届“中国桂林·永福福寿节”举办大获成功,永福县独具魅力的“福寿文化”进一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今年,永福县福寿文化研究会、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福寿文化永福研究基地相继挂牌成立,极大地推进了对永福福寿文化的发掘、整理、推介工作,《永福福寿文化丛书》就是双方密切合作的成果。

《永福福寿文化丛书》首期编纂的《永福县福寿文化志》、《百寿图考释》、《36位百岁老人生活实录》等三部书,现已完稿,即将于世界养生大会永福国际养生节暨第二届桂林永福福寿节举办之际付印出版。这三部书的编撰出版,得到了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编纂、撰稿者们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深表谢意。对华龄出版社、中国档案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和编辑同志为此丛书的出版发行所做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永福福寿文化丛书》的编纂是一个宏大的、浩繁的系统工程,只凭三部书绝然不能解读永福福寿文化的所有的奥秘。但完全可以为世人了解永福开辟一条捷径,为永福对外文化交流打开一扇大门。同时,这三部书也可以让永福人更加了解家乡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色,树立永福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永福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永福的创业热情。我相信,研究、弘扬永福福寿文化的后续之作、跨越之作、鼎定之作一定会次第产生。我也相信,永福福寿文化这朵和谐文明之花一定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绽放得更加灿烂,福寿之乡一定能够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是为序。

赵德明

二○○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