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此绵长,正如一段三百年不了情缘,梦回红楼,沦陷在永恒经典。走进吴淡如的红楼,邂逅那些旧貌新妆的花样女子,满纸的芬芳皆是她们千回百转的心思,依稀身处落红成阵的香冢——那些花魂是怎样满心的企盼,小心守候着一段不期而遇的尘缘。未曾转身就开始想念,一段永恒经典,其实一直就在你的桌前窗下……
那年我们青春年少。兜落了一地的花瓣,我倒在山坡上,听你浅吟低唱,陪你清泪难干。不知今夕何年?我们市了,恼了,哭了,笑了,好了……只剩梦中的影影绰绰。一朵云,一弯月,一丝风,一棵树,记忆曾经回来过,即又永远飘来荡去,不远不近。
贾瑞一命归阴,贾家的亲人也噩耗频传。秦可卿的病,眼看好不了了,而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又叫人写信来,说是他身染重疾,要黛玉回扬州,好看看亲女。这些消息,都像一块又一块的石头压在贾母的胸口上。贾母让贾琏带黛玉返乡,又叮咛贾琏,事情完后,还要带黛玉回来。
贾琏带着黛玉一走,最百无聊赖的,要数宝玉和凤姐。凤姐每晚独守空闺,没事时只能和平儿说说话,心里一直盼望贾琏早日回来。这一天,像平时一样早早上了床,睡到三更时,恍惚之间,看到秦可卿走了进来,对她含笑轻声说道:“婶娘,我今天就要走了,但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你不可。”
凤姐也恍恍惚惚地说:“有什么心愿,只管托我就是了。”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我们家,显显赫赫已近百年,不知将来有一天,会不会树倒猢狲散?”
凤姐听了这句话,胸口好像挨了一记闷拳,茫茫然问道:“那可怎么办?”
秦可卿说了一些治家理财的道理,要凤姐多多购置房舍,以备不时之需。又说,不久之后,会有一件非常的喜事临门,但这喜事不过是瞬间繁华。凤姐还要问是什么喜事,秦可卿却不肯答,临别时口中念着两句话: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待凤姐还要问时,只听得一阵剌耳的声响,家中报事的云板敲了四下。她惊坐而起,出了一身冷汗,外头守夜人在门外传呼:“蓉大奶奶走了!”
丧音一响,贾府远远近近一片哭声。人人喜欢秦可卿,她一走,上上下下都伤心。宝玉在梦中听见秦氏死了,心里好像被捅了一刀似的,哇的一声吐出血来,顾不上自己的安危,硬要赶到宁府去,袭人她们怎么劝都没用。来到宁府,灯火已如白昼,贾氏男丁皆已到齐。宝玉直奔停灵堂,痛哭了~场。秦氏的公公贾珍,哭得比谁都伤心,对来人说:“远近亲友,谁不知道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她一走,我们家,没人了!”
这丧礼备极哀荣,除了请五十个高僧、五十个道士来做七,贾珍又为她找到了一副千年不坏的棺木。又因贾蓉并无功名,贾珍怕写在灵幡上不好看,特地替儿子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买了“龙禁尉”一职。此外,秦氏的婢女有个叫瑞珠的,见秦氏死了,竟然伤心到触柱而亡,也和秦可卿一起安葬。
秦氏一去,尤氏又因胃病病倒在床,家务顿时无人料理。贾珍便到荣府求王夫人,请凤姐帮忙料理宁府的家务。王夫人本来怕凤姐担当不起,不肯马上答应,但因贾珍苦苦哀求,便问凤姐的意思。凤姐素来爱卖弄能干,见贾珍如此求她,心里早就答应了:这么一来,手上又多了宁府的大印。贾珍说:“妹妹要怎么办,就怎么办,不必问我。别为我省钱,也别怕人抱怨。”
自此,凤姐忙完自家事,还要忙宁府。
P59-60
吴淡如以她自己说故事方式重造红楼,内容变得浅显而易读,非常适合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故事的朋友。
——波西米亚狂想曲
如果你向来害怕读古典文学,总觉得他们难以接近的话,这本由吴淡如重新诠释的《红楼梦》,绝对可以带你步入一个不一样的文学世界。
——飘枫雅舍
对我这个才高中又学艺不精的笨小孩来说,原文书就如同象形文一样难懂,而且回数颇多的。直到发现了这本书,就像发现茫茫大海中的浮木,又像是发现宝藏一样雀跃!虽然白话了很多却也不失原文的音乐味,大家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吴淡如小组的功力深厚。
——秋狂言·痴人·卷爱
吴淡如利用易懂的白话文重新诠释了《红楼梦》这本书,让现在忙碌的人可以轻松地读完这本古典名著。
——漫步在米克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