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作协会员,桐城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桐城市本土作家光其军先生的散文集《柔软时光》是光其军先生继散文集《龙眠散记》、《为一朵花微笑》后出版的又一本个人散文集。收录了光其军先生自2012年以来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的散文101篇,全集共分《柔软时光》、《落在自然里》、《一河阳光》、《诗意的炊烟》四部分。
《柔软时光》从人们所期望的“行走”开始,将平淡而富有哲理的时光一一阐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柔软时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光其军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徽省作协会员,桐城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桐城市本土作家光其军先生的散文集《柔软时光》是光其军先生继散文集《龙眠散记》、《为一朵花微笑》后出版的又一本个人散文集。收录了光其军先生自2012年以来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的散文101篇,全集共分《柔软时光》、《落在自然里》、《一河阳光》、《诗意的炊烟》四部分。 《柔软时光》从人们所期望的“行走”开始,将平淡而富有哲理的时光一一阐述。 内容推荐 散文集《柔软时光》是光其军先生继散文集《龙眠散记》、《为一朵花微笑》后出版的又一本个人散文集。 《柔软时光》全书约28余万字,收录了光其军先生自2012年以来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的散文101篇,全集共分《柔软时光》、《落在自然里》、《一河阳光》、《诗意的炊烟》四部分。记录了作者近年来行走的历程和对自然感悟,以及对纷纭世界人和事的感悟和情感。 目录 柔软时光 人在云之上 凝望旅顺口 拜谒古炮台 金石园的石头 海上的船笛 仙境蓬莱 在石林遇雨 身在丽江 塔尔寺菩提树上的阳光 日月山 不是传说 蔚蓝的青海湖 飘在西安古城墙上的风 下铺的孩子 沧桑烽火台 五台山中 雁门关上 古韵平遥 云冈石窟谁的微笑延续 大同的月和雪 做客乔家大院 大关晋祠 应县木塔 在五台山清水河看白杨 过金沙滩 在此等候 诗意南沙 心意普陀 柔软时光 落在自然里 春风只为度踊桥 踊桥之上 醉美花亭湖 画里村庄 山村之美 在蓝孔雀园 初春上九华 石莲洞的春天 在宿松喝酒 两眼泉 在永兴茅蓬 金元石 人生如同过裂缝 落在自然里 动静杏花村 如画平天湖 烟雨清溪河 齐山之语 写意渚湖姜村 岩石上的树 三义石 树长在树上 天龙洞 年轮 我以瀑布做披风 一河阳光 寂寞的姚莹故居 阅读寺巷 老街渐行渐远的记忆 冷漠的左忠毅公祠 行走讲学园 傲然的姚鼐手植银杏树 六尺巷人类坦途上的和谐 朝晖尽染半山阁 藻青山 握住孔镇 蟠龙湾 秋的嬉子湖 站在高高的大徽尖上 真隐石门冲 水磨湾的秋天 在老关岭 项湾 项湾 岩渡人家 在孔镇吃米饺 仙龙湖读秋 白云寺下映山红 春天的放逐 一河阳光 诗意的炊烟 蕨菜蕨菜 初见蓝莓 这片竹子 湖边青草地 温暖的稻草 遇见一棵银杏树 这夜的月 愿将情怀付酒茶 野炊 热爱生命的蝴蝶 两棵树的风景 楼顶一棵树 诗意的炊烟 雪落梅花 与麻雀同室 阅读老屋 亲近一条河流 风中母亲的呼唤 中秋味 礼物 我转身你成长 烤饼人生 幸福在平常生活中 认识一个小老头 退了休的老刘 后记 试读章节 早晨坐车从昆明出来,阳光柔和,和风吹拂,天空湛蓝,只有微微的白云飘着,这样的天气一下子就让心情愉悦了。但驶出昆明不远,车内的光线突然就暗了下来,朝窗外望去,天空的白云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大块大块的乌云,看样子要下雨,就奇怪高原的天气怎么这么瞬息万变。我的疑虑感染着同行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问起来,有人回答说,不要担心,高原的天气变幻莫测,倘若遇雨,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这说明运气好,这一路经历的凡尘多多,我们洗一洗也不妨啊。 石林距离昆明将近80公里,车行要一个多小时,看来遇雨是有可能的,便不再去想了,我就看起车窗外的高原风光来。高原毕竟是高原,与我所在的内地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见村落,都具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的风格,农田多在山间坝子上,河水从坝下流过,四周的群山怀抱着这些坝子,宛如挽着一个个正在成长的孩童。山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高,可海拔高,因而这些山离天就更近了一点。近了也好,阳光就照得充分,山上的草啊,都很茂盛;树啊,都遮天蔽日;水啊,都镀上了金光;应该都是些不错的风景。而里面呢,就会有珍禽猛兽、奇花异木或者突现个少数民族山寨等。 到石林风景区,大雨果真从黑得像锅底的天空哗啦地下了起来。我们都没有带伞,以致不能下车来。有人打开窗户,探出头,招来一贩卖雨伞的小贩,不管价格了,一人就买上一把。撑着五颜六色的伞,我们像一群鱼一样地游进了景区。高原的风,在景区内无情地刮着,又让人感到有些许的寒意,而那些没有方向的雨,将我们的下身淋得透湿,使得寒意直往身上钻。可谁也没有怨言,到阿诗玛故乡来,淋些雨,不也是洗掉一些凡尘? 从大门进去,行不多远,就在层叠的石林中间,兀现一个人造湖泊。这湖水是碧蓝的,此刻豆大的雨点像是鼓点一样在敲击一块蓝色的幕布,使得碧蓝的水中倒影着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着几重破碎感,也滋生起厚重的诗意。经历红尘久了,见到这些,倒想把自己的心情融进去了。说了也怪,这丛生石头的地方,本来是没有湖泊的,是因为周恩来总理到此,见这里满山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竟没有一点水,认为缺少了灵性,因而他就建议在这开一个人工湖泊。后来人们按照他的指点做了,现在看来,还真是石林的点睛之笔。如今斯人已去,但留下来的湖泊依然还在,可见人的渺小,物的长远了。 我在景区漫步,仿佛就步入了时间的隧道,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林上的峭壁万仞、石峰嶙峋,像千军万马,又似古堡幽城,如飞禽走兽,又像人间万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构成一幅神韵流动、蔚为壮观的天然画卷。 当进人石林深处,雨下得越来越大,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兴致。我见游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拥越多。一时间,石林的上上下下,前后左右,都是人。每人头上都撑着雨伞,五颜六色的,仿佛撑出一个花的海洋。不见人动,只觉得花在漂移。 在这花海里游走,一边随这些花游移,一边欣赏着石林风光,也是有趣的事情。在狮子亭,我停了下来,用相机留了个影,也算亲近了一回狮子。待爬上附近小山,再俯首细看,觉得那山石还真像一只卧着的狮子呢。剑峰池,因其上的山峰像一柄锋利的长剑,底下有一湾澄碧的池水,就叫剑峰池了。想必这锋利的剑,叫岁月磨损了,就借这碧青的池水,来磨砺吧!而举目四望,整个石林之上,竟然是光秃秃的,看不见一棵树,但我却在一处崖壁的缝隙,发现了一棵弱小的松树,仍在倔强地生长,它顽强的精神,使得石头也要让它三分。望峰亭,是石林的最高处,有石阶铺着,虽没有好长的距离,但雨天路滑,我却是很艰难地上来的。上得山来,就见到周围的山,全是石林形成的峰,层层叠叠的,似一片石头铺成的海,也有着大海般的波澜壮阔。但我身在石山,就感到,人究竟还是胜利者。 站在石山顶部,雨竟然停了。乌云散去,万道阳光竟然出来了。我就四望,就看到远处一山峰静穆,明朗清秀,像一个人的轮廓,就疑是什么人来。有游客兴奋地指点着说,那就是阿诗玛。原来是阿诗玛!我看过去,觉得那高一点的地方,像是阿诗玛的发髻,低一点的地方,是其背着的箩筐,再下面一点隆起的地方,是阿诗玛的乳房,这不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阿诗玛吗? 不得不慨叹大自然了,它既有和谐的韵律,又有神奇诡异的色彩;既赋予人们美好生活的憧憬,又成了人们憎爱信念的寄托。几乎石林的每条路,每座山峰,每块石头,应该都被人们赋予了美丽的传说。而这座“阿诗玛”的石像,是最具有代表性了。相传,阿诗玛是一名聪颖美丽的彝族少女,她与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爱着。有一天,头人的儿子阿支,软硬兼施地追求阿诗玛,阿诗玛坚决不从。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厚礼前去逼婚,又被阿诗玛断然拒绝。于是,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劫走。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在溪边看到水中的山茶花,得知阿诗玛有事,就立即赶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纵马驰骋,快速前进。其间,阿支用尽种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屈服。阿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阿诗玛,阿黑及时赶到了。阿支见状,就提出要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歌输给了阿黑,但他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诗玛和阿黑喜悦地一同回家,走到溪边,他们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死。阿黑悲愤地呼唤着她的名字,但阿诗玛已化为了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万载,长留人间。正像当地民间歌手所咏唱的:“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这美丽动人的神话,一直流传至今,并改编为了电影。 如今,石林雨后,静静地看伫立于眼前的形如阿诗玛的山峰,怎么看都像是她带着羞涩和焦虑仰视前方,像是呼唤心中的阿黑哥,又像是对人间不平的长叹。不知不觉,迷人的阳光从阿诗玛的头顶射过来,一时间,我竟疑为是阿诗玛慈祥的目光了,这是不是阿诗玛显灵了呢?P19-21 后记 我的又一本散文集,这么快又出来一本集子,出乎我的意料。 从第一次动笔写文字,到现在不过5年时间。就是这短短的时间,我已有几十万字发表在全国各地的报刊,出版了散文集《为一朵花微笑》,加入了安徽省作家协会。作品也曾获得过全国作家散文论坛大奖赛一等奖,全国情感散文大赛二等奖,省作协印象蛹桥采风作品优秀奖,杏花村赏花游园征文二等奖,入选安徽省高考语文阅读模拟题、初中生阅读基础训练等。能有这么多作品问世,应该得益于家乡桐城文化的熏陶和我对生活、对文字的执着。 我生长在文风昌盛的桐城,这块土地上曾经人文荟萃,代起人豪,诞生过统领文坛200多年的桐城派。我自小就耳濡目染着这浓浓的文化气息,也很早就萌发起了文学梦,写作梦。 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在我青春的全部时间以及中年的一半时间里,我都是在生活中行走,在生活中经历磨砺,用心体味生活给我带来的人生的积极意义,并且也在生活中不断地尝试或者享受。在忙碌的间隙,我时常走进大自然,在那里汲取营养,并且在思想里不断发酵和升腾,然后在不自觉中就写起了文字。在这里,我要感谢桐城市文联的陈汐副主席,是他指点了我的第一篇文字,并且登上了《桐城文学》杂志。可以说,《桐城文学》是我文字起航的港湾。 文字是什么?我以为文字是给人心灵以慰藉的东西,它让空虚得以充实,让迷茫找到方向,让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着阳光。阅读和写作时时伴随着我,让我重新焕发了青春,更加深刻地体会了社会生活带来的各种人生况味,让我更加地珍惜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更加用心去感悟,用心来写作,体味其中带来的妙处,其乐无穷。 这本散文集,大部分文字都在报刊发表过,也有部分没有发表或者即将发表的文字。这里一并致谢《安庆日报》的沈天鸿老师,《新安晚报》的黄从慎老师,《安徽日报农村版》的陈爱武老师,《常州晚报》的艾英老师,《合肥晚报》的程堂义老师,《合肥日报》的俞媛媛老师,《安庆晚报》的黄勇老师,《铜陵日报》的王陵萍老师,《池州日报·贵池新闻》的方乾老师,《退休生活》杂志的林冬冬老师,《桐城文学》的老师以及其他报刊的各位老师,还有桐城文联、桐城作协的各位老师。正由于这些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文学创作得以继续和提高。我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和提高,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这里还要特别感谢的是,多年来热情关心家乡发展,倾心关注家乡文化的吴晓国先生。他每每对文化的鼎力相助,让我油然而生敬佩之心。我与吴先生相识于新浪博客,源于在博客上曾写过两篇关于蟠龙湾的散文。吴先生进我博客看见了,就得到了吴先生的指点和肯定。在吴先生的指点下,我的文字又得以飞速提高,可以说,吴先生也是我的指路之人。 还要感谢的是桐城市伟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章义来先生,恒瑞服饰(恒瑞养生堂)的占威先生,他们非常关注桐城文化,关注我的写作,对我的文字给予很大的支持,可以说他们是我继续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同时我也感谢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朱移山副社长,他为此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还有我的家人,给予我写作的鼓励和支持,也是进一步激发我努力写作的动力。 对几年来支持和关心我写作的文朋诗友,这里也一并感谢! 写作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它如一盏明灯,始终在我的人生前方挂着,朝着这个方向,我将奋力前行,不舍不弃。 2014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