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像高手一样投资(17位顶尖高手的投资心法)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肖冰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前海宜涛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肖冰对17位投资高手的访谈。被访谈者都是来自股权投资、股票投资领域的高手,包括国内头部创投机构核心人物——达晨肖冰,东方富海陈玮,基石资本张维,深创投李守宇,同创伟业丁宝玉,松禾资本罗飞,这也是创投重镇“深圳创投帮”的首次集体亮相;以及横跨证券投资与股权投资的王汉卿,微博粉丝超1300万的知名投资人但斌,近5年股票策略收益名列前茅的私募创始人苏武康,巴菲特思想推广者与践行者任俊杰,A股第一代基金经理汪思波,近5年万得“股票多空策略”私募产品排名居前的私募创始人尹志平,金牛公募、博时基金前分管投资的副总裁杨锐,金牛私募吕杰勇,连续7年年化收益率20%的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蒋晓炜……
在这17场专业人士的对话中,各位投资高手娓娓道来他们的个人成长、投资心法、操盘细节、风控方法,成功案例背后的逻辑,从失败案例吸取的教训,以及他们每个人的人生使命、如何学习、如何抗压、人生下半场的规划,以及给后浪们的建议等。
股权、股票投资背后的逻辑是一脉相通的。读完此书,你能了解投资高手们不同的投资风格与思想,也能领悟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质,比如超级勤奋、独立思考、自我迭代、目光长远。不管你是投资行业从业者、个人投资者,还是对投资感兴趣的年轻人,这17位投资专家的系统阐述将开阔你的投资视野,提升你对投资的认知水平,带你领略投资高手们的人生风景,让你离成为投资高手的目标更近一步。
作者简介
肖冰,现任前海宜涛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基金经理,吉林大学新闻专业学士、企业管理硕士,1992年7月起先后任职于工商银行、证券时报社、博时基金,媒体运营、资产管理从业经验丰富,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运作机理有较深刻认知。
目录
序言 听听赢家思维
第一部分 股权投资高手
第1章 达晨财智肖冰:我们终会投到像华为这样的世界级企业
第2章 东方富海陈玮:我的20年投资心法
第3章 基石资本张维:“撒胡椒面”没意义,看准了要敢于重仓
第4章 深创投李守宇:如何成为赚钱的投资经理
第5章 同创伟业丁宝玉:如何投到有爆发力的项目
第6章 松禾资本罗飞:重投硬科技,关键是找到技术的“根”
第7章 森得瑞投资王汉卿:从大学老师到投资大咖的蜕变之旅
第二部分 股票多头策略高手
第8章 南山基金前投资部总经理汪思波:A股第一代基金经理的华丽转型
第9章 新智达投资苏武康:来自万科的价值投资信徒
第10章 东方港湾但斌:如何在充满诱惑与风险的市场里过好这一生
第11章 “荒岛股票”投资人任俊杰:从金融监管者到专业投资者
第12章 博时基金前副总裁杨锐:好的宏观投资就是扼住时代发展的喉咙
第13章 浙商基金查晓磊:我如何打造人机协作的智能投资体系
第三部分 股票对冲策略高手
第14章 从股票多头策略转型,平石资产尹志平:A股市场特别适合做对冲
第15章 华尔街归来11年,张志峰以“系统投资”行走A股江湖
第16章 连续7年年化收益率20%,蒋晓炜详解在华尔街如何做量化对冲投资
第17章 平方和投资吕杰勇:从腾讯程序员到王牌量化投资经理的成长之路
致谢
序言
听听赢家思维
我读中学时,特别爱看
学校橱窗里的《中国体育报
》,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做
一名体育记者,到世界各地
去看比赛、做报道,所以大
学填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
了新闻专业。1994年南下
深圳,我的工作单位的名字
可谓与“时”俱进:先是在《
证券时报》9年,然后在博
时基金12年,直到2015年
下半年“奔私”,现在是一家
私募基金公司的合伙人兼基
金经理。
2018年,A股二级市场,
可谓苦风凄雨,但外部形势
越差,人更应奋发有为。一
方面,继续做好公司和基金
产品管理;另一方面,在好
友、博时基金前副总裁杨锐
的鼓励下,发挥个人的跨界
优势——既学过新闻和企管
专业,又在财经媒体和资产
管理两个行业工作多年,开
始约访各路投资高人,并通
过自媒体分享投资智慧。从
此,成为了一名“斜杠中青
年”。
截止到2021年2月,共31
个月,其间陆续采访了8人
,其中除了原国信泰九的创
始人张定军(定哥)是券商
经纪业务的大咖之外,其他
17人均为从事股权投资、证
券投资的高手。
如何邀请到投资大咖来
接受我的访谈?两条路:一
是“杀熟”,即联系自己在深
圳二十多年结识的老友,以
及博时的前同事;二是请朋
友介绍朋友。比如,第一个
联系的是我来深圳就认识的
老友、南山基金的前投资部
总经理汪思波,他一口答应
,由我提问,他来笔答(他
也是目前所有访谈对象中唯
一的笔答者);比如,在邀
请达晨财智创投的肖冰(与
我同名同姓,当年他在暨大
读研时我们就认识)时,他
在电话那头爽快地说很荣幸
接受我的访谈,并且指出深
圳是人民币股权基金的大本
营,目前还没有媒体对这个
群体做一个系统、巡回式的
访谈,建议我可以考虑做这
件有价值的事情;又比如,
2019年国庆期间我到访纽
约,经上海财大博导钟鸿钧
教授介绍,我访谈了在华尔
街从事量化对冲投资已有12
年的蒋晓炜。
梳理本书中的17位投资
高手,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总部位于深
圳的7家股权基金管理公司
的领军人物,包括达晨财智
执行合伙人兼总裁肖冰、东
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基石资
本董事长张维、深创投副总
裁李守宇、同创伟业分管投
资的管理合伙人丁宝玉、松
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以
及从证券转型股权投资的森
德瑞董事长王汉卿。这批大
咖所在的机构,大多经历了
2000年互联网泡沫退潮的
九死一生,同时也由于专注
于投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
,为中国培育了一大批“硬
科技”企业,从而在深圳中
小板和创业板、上海科创板
的推出后,每次都有众多被
投企业挂牌上市,收获颇丰
。作为人民币股权基金的代
表,“深圳创投帮”如今已成
为中国创投行业的翘楚。
第二大类是在证券二级
市场采用“股票多头策略”的
6位专家。该策略是指买进
看好的股票,通过未来股价
上涨来获取收益,该策略在
国际上的典型代表如巴菲特
。这6位专家又可细分为两
类。一类是“主观股票多头”
,包括目前是“自由投资人”
身份的汪思波、任俊杰,两
位私募基金经理新智达投资
董事长苏武康、东方港湾董
事长但斌,以及博时基金分
管投资的前副总裁杨锐;另
一类是“量化股票多头”:浙
商基金智能权益投资部总经
理查晓磊,作为公募基金经
理,他新近获得《中国基金
报》“最佳主动量化基金英
华奖”。
第三大类是在证券二级
市场采用“股票对冲策略”的
4位投资专家。该策略是在
买入股票的同时做空股指期
货,对冲市场波动的风险,
目的是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海外采取该策略的代表人
物如文艺复兴公司的西蒙斯
、桥水的达利欧。这4位专
家也细分为两类。一类是“
不完全对冲”,平石资产董
事长兼基金经理尹志平;另
一类是“100%全对冲”,包
括目前是自由投资人的张志
峰、GSA Capital纽约办公
室独立基金管理人蒋晓炜、
平方和投资创始人吕杰勇。
这17个访谈对象,在各
自的专业投资领域,可谓各
有建树,尽管他们都不约而
同地认为投资是一份终身学
习的事业。所以,这个系列
访谈的核心是什么?让我们
听听赢家思维。
本书的特色包括:1.在
访谈问题的设计上,结合每
个被访者的特点,兼顾读者
的兴趣点和投资的专业性;
2.在文章的体例上,基本处
理成“访谈形式的自传”,让
被访者对自己的投资前半场
进行小结,包括各自的投资
经历、风格形成、投资策略
、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剖析、
人生使命与价值观等。这样
的好处是内容相对丰富饱满
,读者阅读时可以各取所需

发挥自己过往近30年积
累的一点点跨界能力圈优势
,为社会创造并传递一点点
专业价值,这一信念,是支
持我过去两年多挑灯夜战的
最大动力。如果你是证券投
资或股权投资行业的从业人
员,想进一步开阔投资视野
;或者你是一名个人投资者
,想要提升对投资的认知水
平;又或,你是一名对投资
感兴趣的在校大学生,正在
选择未来深造或就业的专业
方向,相信这17位投资专家
的系统阐述,能够助你一臂
之力,为你打开一扇窗!
肖冰
导语
如果你是证券投资或股权投资行业的从业人员,想进一步开阔投资视野;或者你是一名个人投资者,想要提升对投资的认知水平;又或,你是一名对投资感兴趣的在校大学生,正在选择未来深造或就业的专业方向,相信本书书中这17位投资专家的系统阐述,能够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打开一扇窗!
后记
当冰哥问到吕杰勇他的
人生使命是什么时,有点出
乎意料的,吕杰勇的回答是
:感觉大人物才有使命,我
就是求生存。冰哥问他为什
么是这么个答案,他的回答
是:我的工作目标就是给客
户做好资产管理,争取让产
品业绩达到行业前列,平方
和不会为小成绩而骄傲,会
一如既往地专业做事,所以
我真的觉得现在就是求生存
,还不足以改变社会,所以
现在谈使命还为时尚早。冰
哥不禁感慨:这真是理工男
质朴的一面,而这份谦逊的
背后,也反映了吕杰勇头脑
非常之清醒。
书评(媒体评论)
深圳是人民币股权基金
的大本营,“深圳创投帮”以
开阔的投资视野、市场化的
操作手法、持续的重金投入
,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
的“硬科技”企业。本书是这
一群体领军人物的首次集体
亮相,和盘托出投资心法。
如何成为投资高手,一册在
手,尽在其中。
——靳海涛,前海母基金
首席执行合伙人
本书是一位基金经理与
17位投资高手的访谈,买方
与买方的对话,是本书一大
特色。作者先后在财经媒体
和资管行业工作多年,提问
非常专业;而17位被访谈者
都是业绩说话的高手,回答
也十分精彩。很乐意推荐给
读者们。
——李迅雷,中国首席经
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投资是需要一生学习和
践行的事业,而悟道的捷径
就是从他人的实践中感受、
感知!这本集结了部分国内
投资各个领域高手的书籍,
也许会给你带来帮助!
——但斌,深圳东方港湾
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肖冰先生的访谈性投资
方法类文集《像高手一样投
资》展现了近年活跃在一二
级市场上的有代表性的一批
高手的投资经验和心得,是
一本帮助各种类型的投资者
打开视野,增添思考角度,
完善思维模式的佳作。作为
一名证券从业老兵,又曾在
国内基金业龙头公司陶染多
年,肖冰先生自己就是一名
投资高手。他向其他高手提
的问题轻松连贯,又蕴含深
意。学习他的提问能力也可
以提升投资思维。
——史博,南方基金副总
裁兼首席投资官(权益)
精彩页
第一部分股权投资高手
达晨财智肖冰:我们终会投到像华为这样的世界级企业
访谈时间:2019年3月20日下午
访谈地点:深圳特区报业大厦(达晨财智总部办公地址)旁边的一间茶室
达晨,无疑是本土人民币基金的优秀代表,用这家公司的执行合伙人兼总裁肖冰的话来说:我们投了18年多,看的企业有超过百万家,真正做深入尽调的企业有超过1万家,投的金额可能有差不多250亿元,最后成功投资的是500多家企业,目前已经IP0的有70多家。这家公司得以脱颖而出的投资秘籍是什么?同时,从失手的投资项目中,他们学到的最大的教训又是什么?
带领达晨一路走来的肖冰,他当年的求学道路又是如何?来达晨之前,他在港中旅的七年又是如何度过的?他又是怎么和达晨结缘的?在达晨起步最艰难的时期,他一度手下只有一个员工,但他同时又是“每天跳着舞步去上班的”,是什么在激励着他?
肖冰表示:2008年和诺亚发的这只基金,是我们达晨第一只面向市场的基金,如果没有创出品牌,我相信后面很难做成一个明星的基金管理公司。这后面,有一份什么样的思考?然后他又是以何种思路来运作这只基金的?
其实美国历史上能够业绩长青的股权基金非常少,很难。因为行业总是在变化,产业也在变化,每一期能追得上是不容易的,这也是肖冰焦虑的主要原因。那他又是如何自我减压的?
肖冰说,成为一个卓越的股权投资专家,需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超级勤奋、一定的天分,还要有抱负。那他的抱负是什么呢?
这篇访谈,主要包括三大块内容:一是肖冰2002年到达晨之前的大学求学和工作经历;二是他对达晨近二十年发展历程的小结;三是他这些年个人从业的一些思考。加入达晨之前的故事2002年,你在34岁的时候加入达晨。讲讲你在达晨之前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我1986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读本科,读的是当时最好的专业——国民经济管理,那时候还是一个计划经济的时代,所以计划经济专业是最牛的,毕业生大都是进国家或地方计委的,那时计委是最有权力的部门之一。
那时候银行什么的都是排在后面,因为银行的贷款都要计委先批额度,然后银行才能贷款。所以那时候我就去了那个专业,大概在上本科相对后期的时候,可能1988年开始,那个时候就开始计划经济和市场条件相结合,慢慢商品经济的苗头出来了。那个时候,我们一方面读这个专业,一方面特别反叛这个专业,不可能按人为的控制来管理这个经济,也就是计划经济,在那个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了,要换专业,包括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我不愿意做政府机关的工作,我觉得未来金融专业是最有前途的,就想学金融专业。所以那时候其实我自己的本专业的课是很少学的,我经常去五道口,也就是人总行金融研究所,经常骑自行车去旁听。因为那时我有一些人大的师兄就考到里面读研究生了,这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就坚定了:将来一定要去读这个金融专业的研究生。
觉得金融专业好在哪儿?什么东西吸引你?
我那时候觉得金融、证券、期货特别刺激,觉得自己的价值、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不是像计划经济,要你跟着别人走,被控制的那种。
你在哪里读的高中?
在湖南,长沙一中,一中是当年长沙最好的中学了。当时清华的招生老师到我们家动员我去,我没去,当时一根筋就想去人大,就想学经济管理,然后到了人大以后又想转学金融了。好,说回1990年大四的时候,我就准备考五道口的研究生。当时有个政策是本科毕业要工作两年以后才能考,那不傻眼了?我当时什么都准备好了。
那时国家安排工作,我被分配到了湖南省计委。等两年期满了,我想考研究生,但单位不允许我考,那时候要单位开介绍信,没有介绍信就不能报名,以前是这种规定。我就去争取,后来单位就同意我考一次。最近我看电视剧“大江大河)),说的是1978年到1992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们这些普通人被这个历史长河裹挟着,有时候,可能一个很小的事就会影响你一生。
考研究生之前我来广州玩了一趟,跟着我一个大学同班同学去找他的一个中学同学,在暨大。我们下了火车就直接去暨大找熟人去了。之前不知道有个暨南大学,到了暨大以后就看这个学校特别美,而且还特别自由,因为暨大主要是港澳生、侨生,所以学校特别的包容和开放,学生们穿的都是奇装异服,人也特别开朗,对我影响特别大,在那个学校待了几天以后,我就特别喜欢这个学校,于是就将志愿改过来了。考上之后,从1992年开始,我在暨大金融系读了三年研究生。
P11-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1: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