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纯真——开启美丽世界的钥匙
灵感与想象力是最大的财富
沃尔特,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远行了,不久后,他来到了堪萨斯城谋生。他到一家报社应征,想替他们工作。报社编辑部内有很好的艺术氛围,这是他所需要的。但主编阅读了他的作品后大摇其头,认为作品缺乏新意而不予录用。
这个结果使得沃尔特感到万分失望和沮丧,和所有出门打天下的年轻人一样,他初尝了失败的滋味。
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画,可是报酬极低,他甚至连给自己租一间画室的能力都没有。后来,只好借用了一个废弃的车库作为临时办公室,每天在充满汽油味的车库里辛勤工作到深夜。每次熄灯睡觉时,沃尔特都能听到老鼠吱吱的叫声,哦,还有它在地板上跳跃的声音。真是凄苦的生活啊!沃尔特在心里暗暗自嘲。为了第二天能有充足的精力去工作,沃尔特忍耐了。也许是太累了,他每天一沾上地板就能呼呼大睡。就这样,一只老鼠和一名贫困的画家和平共处,倒也使这个荒弃的车库充满生机。
有一天,疲倦的画家在工作之余突然抬起头,他看见昏黄的灯光下有一对亮晶晶的小眼睛。是一只小老鼠!如果是在几年前,他会想出种种计谋去捕杀这只老鼠,但是现在他不,一只死老鼠难道比活老鼠更有趣吗?磨难已经使他具备大艺术家所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微笑着注视这只可爱的小精灵,可是它很快又像影子一样溜得不留痕迹了。
沃尔特开始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好歹有一只老鼠与他为邻,还会来的,像羞怯的小姑娘,带着这种念头,他埋头工作。
那只小老鼠果然一次次出现,不只是在夜里。沃尔特从来没有伤害过它,甚至连吓唬都没有。成了老邻居以后,小老鼠似乎来得热情了些。它不单单是在地板上迅速跑过,它还会停下来做各种运动,比如,表演精彩的“杂技”。沃尔特作为唯一的观众,偶尔会奖励给它一点点面包屑。渐渐地,他们之间似乎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信任,甚至可以说,彼此间建立了一种奇特的“友谊”友关系——小老鼠竟敢大胆地爬上他工作的画板,并在上面有节奏地跳跃。而沃尔特决不会去赶走它,而是默默地享受与它亲近的这种情意。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不久,年轻的画家离开了堪萨斯城,因为他被介绍到了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是他好不容易得来的一次机会,他似乎看到了理想的大门开了一道缝,但不幸得很,他再次失败了,并再度失业,穷得身无分文。
他就要被生活打败了,沃尔特感到越来越多的沮丧。 在不眠之夜里,沃尔特在黑暗中苦苦思索。他怀疑自己的天赋,怀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他在思索着自己的出路。
某天夜里,就在他潦倒不堪的当儿,他突然想起了堪萨斯城车库里那只爬到他画板上跳跃的老鼠,灵感如黑夜里耀眼的焰火般闪耀于他脑中。
他迅速爬起来,拉亮灯,支起画架,立刻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平凡地诞生了。灵感只青睐那些思考的头脑。以纯净的心灵之名,年轻画家由此开创了他的时代。
这位年轻的画家,后来成为了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他就是才华横溢的沃尔特?迪斯尼。
那只和他同处一室的老鼠,大约不会想到,它的形象,会被画家传遍世界。美国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写过一本风靡世界的书——《思考致富》,他要说的是财富只青睐那些思考的头脑。保持天性中的纯真情怀,激发创造的能量,世界将为之叹服,迪斯尼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想象力推动进步
“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留给哈佛学生的话。
一次,大发明家爱迪生满腹怨气地对爱因斯坦说:“每天上我这儿来的年轻人不少,可没有一个我看得上的。”
“您断定应征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标准是什么?”爱因斯坦问道。
爱迪生一面把一张写满各种问题的纸条递给爱因斯坦,一面说:“能回答出这些问题的人才有资格当我的助手。”
“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爱因斯坦读出了纸条上的一个问题,并且回答说:“这需要查一下铁路指南。”“不锈钢是用什么做成的?”爱因斯坦读完第二个问题又回答说:“这得翻一翻金相学手册。”
“您说什么,博士?”爱迪生打断了爱因斯坦的话问道。
“看来我不用等您拒绝,”爱因斯坦幽默地说,“就自我宣布落选啦!”
但出人意料的人,爱迪生的回答是:“博士,您答得很灵活……欢迎来我的实验室!”爱迪生话音刚落,爱因斯坦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那好啊!报酬可不能太低!”
爱因斯坦能成为一代科学伟人,正是因为他对待事情能灵活地思考。
爱因斯坦认为,面对问题的时候,人们不能局限自己的思考,而灵活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不拘泥于常规,“发挥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一点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天分,到3岁的时候,他还不会讲话。到了6岁,他终于上学了,可是在学校里成绩非常差,一上课就是被批评的对象,老师还说他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天生的笨蛋。
但爱因斯坦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献身于解决“那广漠无垠的宇宙”之谜。他非常重视思考和想象。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他在16岁时,他喜欢做着白日梦,幻想着自己正骑在一束光上,做着太空旅行,然后思考:如果这时在出发地有一座钟,从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时间会怎样流逝呢?
在无数问题和闹钟无穷想象力的推动下,他开始了自己的科学远征。他设计了大量理想实验,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灵活地进行思考对一个人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保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想,才能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逐渐迈向一个个人生的高峰。
诚信、正直、善良最为高贵
有一年夏天,为了摄影,吉田和他的摄影小组在喜马拉雅山麓、尼泊尔的一个叫多拉卡的村庄待了十多天。
这个村庄与外界比有些不同。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散布在海拔1500米的斜坡上,水、电、煤气之类所谓现代的生命线还没能延伸进来。村庄虽有4500口人,却没有建造过一条能与别的村落往来的车道。在这样的地方,不用说汽车,就是有轮子的普通交通工具也用不起来。在崎岖不平的山路间,所有人都只能靠两条腿步行往来。
某天结束了一天的拍摄工作之后,汗淋淋的吉田突然有了一个念头:“如果把啤酒放在村子里清洌的小河中镇一下,该有多好喝呀!”说干就干,吉田马上跟随行的工作人员说了这个想法。
村里的少年切特里问吉田的翻译:“刚才那人说了什么?”当他弄清吉田的意思时,欣喜地说道:“要啤酒的话,我去给你们买。”
“……去什么地方买?”
“恰里科特。”
恰里科特很远,即使是大人也要走一个半小时。
“是不是太远了?”
“没问题。天黑之前回来。”
他劲头十足地要去,吉田就把小帆布包和钱交给了他。“那么,辛苦你了,可以的话买4瓶来。”
切特里兴高采烈地跑了出去,到8点左右,他背了5瓶啤酒回来。吉田和他的同行们都很高兴。过了两天,啤酒喝完了,少年切特里又问吉田是否需要啤酒。“要当然是要的,只是你太辛苦了。”吉田说。
“没问题。今天是星期六,已经放学了,明天也休息,我可以给你买许多星牌啤酒。”
星牌啤酒是尼泊尔当地的啤酒。吉田一高兴,给了他一个比昨天更大的帆布包和能买—打啤酒以上的钱。切特里更起劲了,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可是到了晚上,他还没回来。
到了临近午夜还是没有消息。吉田向村民们打听,担心是不是出事了。村民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你给了他那么多钱,他肯定是跑了。有那么一笔钱,就是到首都加德满都也没问题。”
后来吉田才知道,15岁的切特里是越过一座山从一个更小的村子来到这里的,平时就寄住在村子里以方便上学。他的土屋里只放着一张床,床铺上只有一张席子,因为吉田拍过他住的地方并问了许多习题,所以对他的情况是了解的。
在那间土屋里,切特里每天吃着自己做的咖喱饭,努力用功地学习。咖喱是他把两种香料和辣椒放在一起夹在石头里磨了以后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由于土屋很暗,白天在家学习也得点着油灯。
第二天切特里还是没有回来。到第三天,也就是星期一他还是没有回来。吉田到学校向老师说明情况、道歉并商量对策,可是连老师都说:“不必担心,不会出事的。拿了那么一笔钱,大概是跑了。”
吉田后悔不已。想着自己稀里糊涂地只凭感觉就把那样一笔臣款交给了切特里。或许,他这样的举动会误了那么好的孩子的一生……
到了第三天深夜,有人猛敲吉田宿舍的门。吉田打开门一看,哎呀,切特里站在外面。他浑身泥浆,衣服弄得皱皱巴巴的。
听他说,他之所以这么晚回来,是因为他首先到达的恰里科特只有4瓶啤酒卖,于是他就又爬了4座山直到另一个小镇。最后他一共买了10瓶啤酒,路上跌倒打碎了3瓶,切特里哭着拿出所有玻璃碎片给吉田看,并拿出了找的钱。
眼前这这孩子,失踪了三天,被人怀疑了3天,竟然是翻过了4座山去为他买啤酒,吉田心中又惊又愧。猛地抱住了切特里的肩膀,哭了起来。
很久了,吉田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么深刻全面地反省过自己。
孩子的纯真,源自“人之初,性本善”的纯真。面对这样的孩子,用诚信、正直、善良这样形容成人的美妙词语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气球升上天,因为充满氢气
一群白人孩子在公园里玩耍,这时进来了一名推着货车的老人。他的车上摆满了氢气球。孩子们蜂拥而上,每个人都买了一个氢气球,高高兴兴地拿着它跑开了。最后,一个黑人小孩怯生生地走到老人身边,轻声问:“请问,您能卖给我一个气球吗?”老人慈祥地看着他说:“当然可以,你喜欢什么颜色?”黑人小孩好似鼓了很大的勇气,回答说:“我,我想要黑色的。”
满脸沧桑的老人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但依然迅速地拿了一个黑气球给他。黑人小孩高兴地接过气球,他把玩了一会,然后松开了手。在微风的吹拂下,气球慢慢升上了高空。
老人看着远去的气球,摸了摸孩子的脑袋说:“孩子,你要记住,气球之所以能升上天空,是因为里面充满了氢气,和它的颜色毫无关系。”
这句看似普通的话,给这个黑人小孩子很大的启示。
多年后,这个男孩说起了这段经历,承认自己正是因为这句话,才有了足够的自信心。
这个黑人小孩名叫安南。因为伟大信心的鼓舞,50年后,他当上联合国的秘书长。
梦想也是一种信念。自信,每个人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支撑梦想的柱子,有了支撑的梦想,顺水行舟。听从内心纯真的呼唤,人人都有为梦想而升腾的力量。
态度转变,使逆境变顺
卡耐基先生在《快乐的人生》一书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期间,一个原本住在东部的女人跟随丈夫驻防加州,住在靠近沙漠的营区里。
营区里生活条件很差。丈夫原本不想让太太跟着一起吃苦,但是太太坚持和他在一起。他们找了一间靠近印第安村落的小木屋,白天酷热难耐,阴凉处都有四十多度;屋外大风常年不息,尘土到处都是。旁边住的全是不懂英语的印第安人,漫漫长日,极其无聊。
有一阵子,丈夫外出参加部队的演习,一去就是两个星期。剩下她一个人在家,更是寂寞至极。于是,她写信给母亲说她要回家。母亲很快给她回信,信中写道:有两名囚犯从狱中眺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泥巴,一个看到的是星星。
她反复看了母亲写的话,觉得很惭愧。好吧!她想,我就去找星星吧!
她走出屋外,和邻近的印第安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自己如何纺织和制陶。刚开始,她们彼此间还有点生疏,但是当他们了解到她是真的对这些有兴趣时,他们也真诚相待。她因此迷上了印第安文化、历史、语言及印第安其他的事物。
不仅如此,她还开始研究起沙漠来了。很快地,沙漠在她的眼中也从“荒凉之地”摇身一变成为神奇美丽的地方。最后你们能猜到吗?她成了一位沙漠专家,并且写了一本和沙漠有关的书。 是什么改变了她呢?绝不是沙漠或是印第安人,你说呢?
这个故事后来也出现在了卡耐基先生《快乐的人生》一书里。“星星就在我们头顶,孩子们!”哈佛的课堂上,老师这样会心一笑地告诉在座的学生们。
一念之间可以决定很多事;一念之间可以让你从贫穷成为首富,也可以从首富变成穷光蛋;一念之间,你拿到金牌,或一无所获。没有理由不试一试,美妙的好奇心,将驱动我们的积极性。
个性往往就是创造力
一个从小生活在乡村的小女孩子,极端怯缩,宁可被嘲笑也不轻易出门,家人说她不正常,她也渐渐相信自己不正常。
医生诊断她为自闭症,也曾被认定是忧郁症,后来又多了一个精神分裂的称号。就像她的医疗记录上描述的:害羞、极端内向、交谈困难、有严重自闭倾向,怀疑有幻想或妄想。
进了医院以后,一位新来的医师找她交谈,问起她迁居以后是否适应困难。她摇着低垂的头,用麻雀一般细微的声音简单地回答:“没有。”后来的日子里,这位医师逐渐发现对她而言,书写的表达远比交谈容易多了。他要求她开始随意写写,随意在任何方便的纸上写下任何她想表达的文字。
她的笔画很纤细,几乎是畏缩地挤在一起的,而她的用词,十分敏锐,可以说表达能力太抽象了,也可以说是十分诗意。阅读的人想要清楚识别其中的意思,会很费力。
后来医师慢慢了解了她的成长过程。原来她是在一个道德严谨的村落长大,在那里,也许是生活艰苦的缘故,每一个人都显得十分强悍。她的父亲经常在她面前叹气,担心她日后可能的遭遇,或总是唠叨,直接就说这个孩子怎会这么的不正常。她陆陆续续接受了一些治疗,也没有改变过,甚至更为严重起来,直到最后她住进了这家精神病院。
在这所医院里,摆设着一些过期的杂志,是社会上的善心人士捐赠的。
这些杂志有的是教人如何烹饪裁缝,如何成为淑女;有的则是谈一些好莱坞影星歌星的幸福生活;有的则是写一些深奥的诗词或小说。女孩渐渐开始喜欢上了写作。在医院里又茫然又无聊的时间里,她索性就提笔写文章投稿了。
没想到那些在家里、在学校或在医院里总是被视为“不知所云”的文字,竟然在一流的文学杂志刊出了!
医院的医师有些尴尬,赶快取消了一些对她较有侵犯性的治疗方法,开始竖起耳朵听她的谈话,仔细分辨是否错过了任何的暗喻或象征。
家人觉得有些得意,忽然间发现自己家里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女儿。甚至旧日小镇里的邻居都不可置信地问:“难道这个厉害的作家,就是当年那个古怪的小女孩?”
她出院了,并且凭着奖学金出国了。
她现在还活着,她是新西兰女作家简奈特?弗兰,她是公认的新西兰最伟大的作家。她还在还孜孜不倦地创作着。
P1-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