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对于人生的成败关系重大。即使不说人生这个大题目,朋友之间的交往、家庭内部的关系,也都会因我们的个性而生出不同的结果来。个性优秀者,虽不说必然事事如意,但肯定能够处变不惊、左右逢源,一旦命运之神眷顾,他就能够应时而起飞黄腾达!反之则只有处处碰壁、举步维艰了。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优秀的、鲜明的、有助于我们成功的个性,并且使我们不再受愚顽的、残缺的、不利于我们成功的个性的摆布呢?答案是:“磨砺你的个性。”个性如顽石,可以磨砺之。个性虽然相对同定,但却并非不可改变。磨去顽劣瑕疵,砺出光鲜亮点。我们须阅尽个性种类,剖析个性优劣,摒弃恶劣个性,重组优秀个性。通过实践一系列的手段、方法、技巧,从而达到磨砺个性的目的,让个性不再摆布你!这也正是写作与出版本书的主要目的。
个性关系着人生的成败得失,好的个性更是建功立业的有力杠杆。一个人一日祷就了不凡的个性,便可以成为风度翩翩的王者。这种出众的个性从何而来呢?个性如顽石,可以磨砺之,好的个性源自于你不懈的“磨砺”。
本书专为受惑于个性繁复的人们而作。书中以大量的典型实例,系统剖析了个性的优劣好坏,旨在帮你摒弃恶劣个性,重塑优良个性,达到磨砺个性的目的,让个性不再摆布你。
个性,是人格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表现于外,就是一个人的风格。最先透露一个人消息的,正是他的个性,只不过人们没有意识到罢了。
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高洁、超脱的个性,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公元405年,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不久,本郡太守派了一名督邮来“检查工作”。这位督邮“老爷”傲慢且又粗俗,他一到彭泽“县招待所”,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督邮“老爷”虽然品位很低,但权势还是有的。身为“父母官”的陶渊明,再怎么蔑视功名富贵,不愿趋炎附势,但“上司”召见不能不去。他刚要动身,不料被县吏拦住:“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陶渊明一听这话,再也无法忍受,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小人折腰!”说罢,取出官印封好,并当即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了彭泽,前后只当了80多天的县令。
陶渊明回到家后,耕耘劳作,读书写诗,自得其乐。靠着微薄的田产,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他不仅不以为苦,反而十分闲适怡然。他在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正是由于陶渊明个性如此超脱、高洁,才会以苦为乐、悠然自得地生活在“世外桃源”。也同样因了他高洁的个性,其形象在人们心中尤显生动、鲜活,历久弥新,甚至与之为邻的菊,也被赋以人格,成了简淡、清高的“形象代表”。
唐代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自称“谪仙人”,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另一位同样有名的诗人杜甫对他的描述。仅仅通过这简短的描述,我们已不难看出李白个性的洒脱、豪迈,其形象也似乎已跃然于眼前。这当然得益于杜甫的文笔,但同时也缘于李白自己卓尔不群的个性,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李白生活的时代,距今已1200多年,今人对他的了解,不可能做到全面而深刻,但他那潇洒、豪迈的个性,恰恰是留给后世解读其斑斓人生的一把钥匙。
唐代还有两位书法家,一个叫张旭,一个叫怀素.两位都是草书大家,被并称为“颠张狂素”。
怀素是个和尚,因无钱买纸,便在寺院内遍植芭蕉,以蕉叶为纸,练习书法,终于有成,以“狂草”名世,传世书作有草书《千字文》等。
张旭也写草书,被尊为“草圣”。一天,张旭赴筵,满座尽是王公贵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人提出要张旭“现场表演”。张旭三杯酒下肚,也来了兴致,可是忘记带笔,于是他摘去帽子,以头发梢蘸墨,“发”走龙蛇,顷刻间,一幅作品便问世了。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脱帽露顶”是很不合“礼法”的!更何况还是当着王公贵胄的面!但因其能“挥毫落纸如云烟”,也就没有人追究他,张旭也从此得了个“颠张”的“雅号”。
“颠张狂素”,不仅概括了他们书法风格的癫狂,也说明了其个性的癫狂。
个性,不但体现着一个人最深刻、稳固的特质,而且几乎展示了一个人的全部,它就像一份高手拟就的说明书,仅用寥寥数笔,就能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P13-15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人。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人与人的区别?相貌、体魄、肤色、声音等,只不过是些外在的特征,而真正能够让我们把人与人分别开来的,是“个性”。
关于“个性”,《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请注意这句话里的三个要素:一是特,二是固定,三是形成。如果不具备“特”这个要素,就很容易把你混同于别的什么人了:如果不具备“固定”这一个要素.又太多变、太不可捉摸,太容易把你的偶然言行(不论其善恶好坏)都当作个性来看待了;至于第三个要素,更是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个性并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需要一定的产生土壤和催化条件,才能够逐渐形成的。
个性和性格还不是一回事,两者有联系,但是更有区别。性格通常比较单一。比如一个人比较爱着急,风风火火,我们就会说他是“急性子”、“性格急躁”;另一个人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我们就又可以说他是“慢性子”、“性格迂缓”;又一个人勇敢果断,我们多半会说他是“性格刚毅”;再一个人和气可亲,嘘寒问暖于野叟、赠食馈果与邻童,我们恐怕就要说他是“性格温和”了。
但是这种种性格在一个人身上往往会交织在一起,比如一个人既温和又刚毅。有时候迂缓、有时候急躁,那么他的个性就是这许多单一类型性格的组合。每一个人的个性,其实都是这种和那种性格的组合。有时候组合中的各种成分是互补的,有时候它们又会是相互抵触的,甚至善、恶、优、劣截然相悖的性格都可能在同一个人的个性中得到体现!我们常说的双重人格、人格分裂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例子。
个性对于人生的成败关系重大。即使不说人生这个大题目,朋友之间的交往、家庭内部的关系,也都会因我们的个性而生出不同的结果来。个性优秀者,虽不说必然事事如意,但肯定能够处变不惊、左右逢源,一旦命运之神眷顾,他就能够应时而起飞黄腾达!反之则只有处处碰壁、举步维艰了。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优秀的、鲜明的、有助于我们成功的个性,并且使我们不再受愚顽的、残缺的、不利于我们成功的个性的摆布呢?答案是:“磨砺你的个性。”个性如顽石,可以磨砺之。个性虽然相对同定,但却并非不可改变。磨去顽劣瑕疵,砺出光鲜亮点。我们须阅尽个性种类,剖析个性优劣,摒弃恶劣个性,重组优秀个性。通过实践一系列的手段、方法、技巧,从而达到磨砺个性的目的,让个性不再摆布你!这也正是写作与出版本书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