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著的长篇小说作品。在鲁滨逊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探险家所必备的素质与品格:勇敢、沉着、敏锐、不屈不挠……这些特质既是那个时代所呼唤的,同时也具有超越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不断征服而又和谐共处的复杂态度,直到如今仍然深具感染力。在鲁滨逊冒险故事的背后,是人类共通的对于另一种生活的梦想和对于孤独的恐惧。读者绝少有机会在蛮荒之地被“囚禁”多年,但我们每个人都曾品尝过孤独的滋味;生死的考验虽然罕有发生,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能体会绝望的情绪。鲁滨逊的故事能够引发这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引导我们坦然面对未知的险境,坚定信念,毅然前行。
丹尼尔·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一个英国水手因船只沉没流落到无人的荒岛,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开始想办法自救——做木筏、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竭力投入到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去。他靠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的智慧,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把这个荒岛改造成了“世外桃源”,还勇敢地拯救了一个土著人“星期五”,并和他共同生活,最终离开了荒岛。
现在我安全上了岸,抬头仰望天空,感谢上帝让我获救,而就在几分钟前根本无望。我想,当时我从坟墓中被救出时(可以这么说),其激动与狂喜是难以逼真地用语言表达的。人们常会有此种情况,我如今已不足为奇。就是说,当一个罪犯被系上绞索就要执行绞刑时,却突然被暂时推迟。我的意思是,我并不奇怪就在此刻他们带来一位外科医生,说要当场放他的血,这一意外并不会把他的兽性从心中赶走,而仍然会使他不知所措——
因为突然的欢乐犹如悲哀,最初使人大惑不解。
我在岸上转来转去,举起双手,可以说整个心思放在想自己获救的事上,简直手舞足蹈,那些千奇百怪的动作我无 我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愉快而安慰,环顾四周,看看我在什么地方,想想下一步怎么办,不久后才发现我没那么快乐了。我浑身湿淋淋的,又没衣服换,也没吃的没喝的来解决饥饿问题,呈现在眼前的只是被饿死或让野兽吃掉。尤其使我苦恼的是,我没任何武器打猎或杀死动物当作食物,同时保护自己,以免成为野兽的食物。一句话,我只有一把小刀,一支烟斗,盒子里有点烟叶—这就是我的全部家当,我因此痛苦万分,一时像个疯子四处乱跑。夜幕降临,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想到假如这里有饥饿的野兽我的命运会如何,因为夜晚它们总是要出来寻找猎物。
我此时想到的仅有办法,就是爬上附近一棵像冷杉一样茂密多刺的树,并在上面待一晚上,考虑次日会怎样死去,我还看不到生存的希望。我离岸走了约两百米,看能否找到淡水,结果满心欢喜地找到了。喝过水后,我把一点烟叶放进嘴里抵挡饥饿,来到树边,爬上去,尽量坐好,以便睡着时不会掉下去。我砍了一根粗壮的短棒防身,准备休息,由于太累我很快酣睡起来,我想处在我这种情况的人难得有睡得这么舒服的。在这样的困境下,恐怕要算我的精神恢复得很好了。
我醒来时天已大亮,天气晴朗,风暴减退,大海不再像先前那样汹涌澎湃。我深感惊奇的是,夜晚在沙滩上搁浅的大船,几乎被浪潮冲到我最初提到的岩石上,即在那儿我被猛烈撞伤的。它离我待的岸边不到一英里,好像仍然没被冲翻,我于是想上去,这样至少可以弄点必需的东西。
我从栖息的树上下来时又环顾四周,第一眼便看见小艇,它仍然像前一天被风浪推到岸上一样,在我右边约两英里处。我沿岸尽量向它靠近,本来会走到的,可发现中间有一处地峡或水湾隔着,大约有一英里宽。我只好暂时返回,打算先到大船上找点什么吃的。
中午刚过一点,我见风平浪静,潮水退去很多,因此来到离船不远处。这时我又产生了新的悲哀,明显看出假如我们不离开大船,大家都会没事的。就是说我们都已安全上岸,我也不会陷入如此可悲的境地,毫无安慰,连一个同伴也没有。我再次流下泪来,可无济于事,我决定如果行就爬上大船。天气酷热,我脱掉大部分衣服向前游去。来到船边困难更大,不知如何上船,它搁在地上大大高出水面,我什么也抓不住。我绕船游了两圈,第二圈才发现一根小绳—真不知为什么第一次没看见——尽管它被前链系着放得很低,我也颇费了些力才抓住,顺着它爬进前甲板。这儿我看见船膨胀得满满的,舱里进了大量水,不过幸好它搁浅在坚实的沙滩上或者说泥地上,船尾翘起,船头几乎没入水中。这样它所有的住舱都没受损,并且全是干的——你可以肯定,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探查,看哪些东西损坏哪些完好。我首先见到的是船上一切食物都是干的,没浸水。我此时很饿,便来到食物舱,把衣袋装满饼干,边吃边寻找其他东西,不能浪费一点时间。我在大舱里还找到一些朗姆酒,喝了不少,以便壮壮胆,面对眼前的困境。现在我就需要一只小船了,为的是装上许多我料想会必不可少的物品。
老坐着想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是没用的,处于如此绝境我开始积极想办法。船上有几只备用帆桁,两三根大圆材,一两只备用中桅。我决定用这些东西干起来,尽量把它们抛出船外,将每一根用绳子拴住以免漂走。之后我从船边下去,把它们拉过来尽可能让四根牢牢系在一起,就像木排一样,再把两三块短厚板横放上去。我发现在上面很好走动,不过木排太轻,载不了多重。于是我又想办法,用木工锯子很费了些力,才把一只备用中桅锯成三段加固到木排上。想到要有必需的东西才行,我受到鼓舞,付出了在其他情况下难以付出的劳动。
P49-52
反抗绝望的荒野求生
在我童年读过的作品当中,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可谓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本书讲述的故事非常之简单,情节的起伏少之又少,人物关系网络简单,性格似乎也缺乏变化。当读者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这部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都相对熟悉以后,很难再认为这是一部“质量上乘”的佳作。更何况,在当今这个时代,各种综艺节目的崛起让荒野求生、部落生存等文化元素早已成为套路,不再新鲜。那么,我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意义又何在呢?
和许多冒险家一样,鲁滨逊出海并非苦于生计,他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家境还算优裕。但在他的血液中却流淌着对于航海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他几次三番瞒着家人出海,遭遇过沉船、被俘等极端状况,却依然没有熄灭心中对航海的炽热之情。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个人宁愿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坚持?在我看来,正是大航海时代的冒险精神。
我们应该承认作者在这个时代里,他不是简单反映时代,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作者丹尼尔·笛福和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一样。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并周游欧陆诸国,有着不同寻常的冒险经历。1719年,笛福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诞生了。这部作品脱胎于当时的一个真实事件——水手亚历山大·塞尔科克的个人经历,他在航海途中被丢弃在一个荒岛上,五年后获救。笛福据此写下《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所乘船只触礁,幸存的鲁滨逊流落荒岛,利用仅有的工具在荒岛上生存的故事。继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一队队的航海家踏上了对新世界的探索之路。他们当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所必须面对的——来自新世界的诱惑,或者说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只不过,当冒险成为时代风尚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危险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鲁滨逊的故事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在鲁滨逊这个人物身上,集中地体现出了一个探险家所必备的素质与品格:勇敢、沉着、敏锐、不屈不挠……这些特质既是那个时代所呼唤的,是作者乃至当时人们心中新兴资产阶级的标配品质;同时也具有超越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不断征服而又和谐共处的复杂态度,直到如今仍然深具感染力。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然而好的文学却具有永恒性和穿透力。《鲁滨逊漂流记》便是其中一部。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二十八年,他除了种植农作物、自制生活用具,勉强维持生存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一直谨记着自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人,尽管希望渺茫,他也从没放弃过回到文明世界的努力。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失去回归的能力,他在岛上坚持纪年,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使之不至于荒废。二十四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群野人,并成功地“驯服”了其中一个野人,给他起名为“星期五”。最终,在“星期五”的帮助下,鲁滨逊成功地帮助一位船长平息叛乱,回到了英国。在书中,我们不难发现,鲁滨逊身上人性的光芒和幽暗这两面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救下行将被吃掉的“星期五”表现了鲁滨逊的同情心,但不可否认,他和“星期五”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权力关系,鲁滨逊创造了这片“海外的殖民地”,“星期五”不过是奴仆而已。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对于落后文明的想象和征服欲望。
我们在读书时遥想当时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想象着过去的和异域的生活图景。经典之所以能够经历大浪淘沙流传至今,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其精神内核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不同时代的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我们无法穿越回那个时代,历史的细节无从还原,唯有人反抗绝望、抵御孤独的真精神闪耀在天宇。这个简单的冒险故事,不可能像野外生存手册那样指导读者如何求生,但在故事的背后,人的梦想和恐惧,却是共通的。读者绝少有机会在蛮荒之地被“囚禁”多年,但我们每个人都曾品尝过孤独的滋味;我们没有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但在生活的点滴中,体味过失败和绝望。几天前笔者在甘肃敦煌附近翻越过一座流沙堆积而成的“山”,缺水少食,极干极热,负重前行,风沙漫天。每一脚踩下去都无比吃力,每一步都像在原地踏步。那一刻我体会到了绝望的滋味,也理解了希腊神话中被处罚永远向山顶推巨石的西西弗斯的绝望及从属于这一传统的鲁滨逊的伟大。生活中这些类似的体验或经历远没有书中人物传奇和深刻,但这些情绪的共鸣,情感的经验,激励我们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就像书中的鲁滨逊一样,虽然困难和危险永远无法预料,但信念坚定,毅然前行。这种情感历久弥新,超越时代与阶级。
1957年,伊恩·瓦特在其理论名著《小说的兴起》中认为笛福是“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虽然仍有争议,但他的《鲁滨逊漂流记》确实开始关注神话、国王、骑士之外的普通人生活,从章法结构到情节内容,都是个人主义的。而在他看来,《鲁滨逊漂流记》也许并不是水平最高的,但它开创了现实主义小说的诸种新范式,确宴是开启小说这一文体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认真阅读,汲取其中的养分与动力。
陈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