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变清醒——有舍才有得
近日,一家报纸刊出一条消息:《家长望子成龙,学生考证成风》,讲的是南京五年级一名小学生“怀揣”各种证书44份。据他的父亲介绍,孩子从三岁第一次登台演出以来,参加的各式各样的演出和比赛不下百次。当记者问他“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时,他苦涩地笑了笑说:“我们不想失去任何一个让孩子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因为每一份证书的取得对孩子都会有所帮助,相信孩子会明白我们的苦衷。”
另一位五年级的小学女生有27份证书。不少“被迫”忙于考证的小学生说,他们放学后来不及回家,就要赶去另一个地方,双休日也不能休息,晚上常常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到公园玩过。”一位小学生这样说。
看了这则消息,我真心疼这些从小疲于奔命的孩子,又同情那些为孩子的“前途”苦心竭力的父母。
美国作家梭罗说:“我们的生命都在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中虚度,毫无算计,也没有值得努力的目标,一生就这样匆匆过去,因此国家也受到损害。”
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智力竞赛时有这样一个题目:
如果卢浮宫失火,当时情况只可能救一幅画,那么你救哪一幅?
多数人都说要救达·芬奇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结果,在成千上万的回答中,法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贝尔特以最佳答案赢得金奖。
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的最佳目标未必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在人生的路上,放弃什么,选择什么,是一门艺术。有时,放弃就是获得。
人们常说“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培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什么都想学,往往什么都学不精;什么都想得到,往往得不偿失。
中国有句古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努力之前,先弄清方向,远比一开始就埋头追赶别人要来得有效率。盲目跟风的人到最后将无法如愿以偿。
你到底要什么?这是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导主任孙先生,就经历了这样一场痛苦的抉择。
孙先生的女儿曾在他任教的中学读初中快班。女儿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一直上不去。为此孙先生压力很大,认为自己很没面子,便一再给女儿施压。女儿学习情绪越来越低落,几度产生转学的念头。中考时,她坚决要报考中专。父女俩为这件事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是尊重女儿的选择,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在这场痛苦的抉择面前,父亲最终选择了前者。女儿进人了她理想的中专。
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女儿上中专后,学习情绪高涨,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人了团,还当了班长。女儿的变化,让父亲吃惊。他本以为女儿在自己身边,近水楼台,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照,谁想身边有一个当主任的爸爸,对于成绩不佳却上快班的女儿来说,不但没有成为资本,反而成了压力与负担。离开父亲这棵大树,她反而找到了感觉,找到了目标。
我把父女俩请到中国教育电视台“知心家庭”栏目,请女儿谈谈她的感受。
“我和爸爸在一个学校时,我的心里一直很压抑。别人的孩子没考好,老师和同学觉得很正常,我要是没考好,老师和同学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好像在说:主任的孩子还考不好?别的同学去补课,老师说他爱学习;我去补课,同学们会说是老师偏向主任的孩子。我很委屈,好像天天生活在爸爸的阴影中。我下决心离开他。中考时,我故意报了中专,避开高中,这样省得父母劝我考本校。我知道爸爸心里不同意,可他还是支持了我。他是顶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站出来支持我,我心里很感动,决心给爸爸一个惊喜。来到中专,我好像一下子解放了。我觉得我和别的同学一样生活在阳光下。我没有了压力,因为谁也不认识我,不知道我是主任的孩子。我放松极了,一心想好好学,我再也不说我不行了。说来也怪,我的成绩很快上去了,而且人了团,当了班长,我更来劲儿了,干什么都不甘落后,我爸说我进步的速度想压都压不住了。我说这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现在我已经考上了大学。”
有一句话说得好:“那些能够随意支配金钱的人并不是最幸福的人,幸福的人是能够支配自己的人。”
看到眼前这个阳光女孩,我真为她高兴!我佩服她战胜自己、冲破压力的勇气,更佩服她那位与时俱进、为女儿敢于放下面子的父亲。要知道,父母的面子,往往是孩子最大的压力。
有位父亲,写小说一直没写出来,常常当着客人的面数落孩子。有一次,儿子忍无可忍,哭着说:“你失落得很,就把我拿出来教育,这样你就能写出小说来了吗?”
孩子的话多么尖锐!父母为面子教育儿女,那儿女还有出头之日吗?那位高中教导主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勇敢地舍弃了自己的面子,成全了女儿。女儿的精神解放了,展翅高飞了,飞越到连父亲都惊讶的高度!
这位明智的父亲告诉我们一个人生道理:
人要学会“舍得”,不能企盼“全得”。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或许重新获得。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越!安于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这就是人生。
P26-29
《告诉孩子你真棒!》让我懂得,作为父母一定要走进孩子的世界,看到孩子的真诚,多告诉孩子你真棒,大胆地为孩子喝彩,这才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钥匙。我要从现在开始,把我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
——浙江读者
鼓励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不要让你的孩子感觉自己永远失败,应该给他适当的鼓励!读卢勤老师这本书,让我深知,做家长应做孩子的引路人,做老师应做孩子的知心者。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都应给孩子鼓励,每一次挫折,都应给孩子希望。
——北京读者
今天,是我最轻松、最快乐的日子。
鏖战了50个夜晚,《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终于完稿!作为孩子与父母们的“知心姐姐”,我又可以把一份新的礼物奉献给我的朋友了!
更让我高兴的是,当这本新书即将出版的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了!犹如和煦春风,让孩子心灵得到温暖,让父母、老师看到希望。
作为“知心姐姐”,几十年来我一直为全国各地的家长、孩子提供心理咨询,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孩子的秘密,家长的困惑,无奈与绝望,成功与快乐,都向我倾诉,我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讲过一句话:“少年有志,国家有望。”我想,孩子们“棒”了,国家才能强大。所以,我把这本新书定名为《告诉孩子你真棒!》。
我感谢我的小朋友和大朋友,是他们让我的内心一直充满激情。
在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的帮助下,我曾写了三本书——《写给年轻妈妈》《做人与做事》和《写给世纪父母》,发行总量超过400万册。几年来,我收到了数千封读者来信,接到过上千个电话,接受咨询上百次。这些热心读者,常常让我感动。当我第四次拿起笔来,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在写书,感觉在与朋友对话,是在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期待的目光在说话,面对父母那一个个充满困惑和忧虑的面庞在说话。在他们的目光中,装满了对“知心姐姐”的信任。在写作过程中,我常常被那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有时夜深人静,我仍兴奋不已;有时我觉得文如泉涌,而手中的笔却慢得让人心急……想到繁忙的父母没有时间仔细研究书中的道理,而只能从轻松的浏览中受益,我尽量做到道理故事化,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明一个个教子做人的道理;想到心急的家长,很想掌握一些可以操作的教育方法,我尽量使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没有读者,就没有作者! 我感谢我所在单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领导和同事们给我的热情鼓励和支持。社长兼总编辑海飞先生,本人也是个作家,他一直鼓励我为家长和孩子多写好书。在他的支持下,这次两社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出版这套亲子阅读的书:给父母的书——《告诉孩子你真棒!》,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给孩子的书——《告诉世界我能行!》,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
我感谢我的好朋友——《知心姐姐》杂志主编林珂、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心执行主任张绍梅和老朋友韦玮给我的无私有力帮助。
我更感谢的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金丽红女士和她的“黄金搭档”副社长黎波先生,是他们让我“立即行动”。
金丽红是我仰慕已久的出版大腕。我一直想请她给我们中少总社的编辑讲讲课,可她太忙了。今年春节前夕,金丽红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参加刘墉先生《靠自己去成功》新书首发式。当我从电话里听到“我是金丽红”时,又惊又喜,真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感觉!后来,这位大腕的一系列行动让我对她从仰慕变为佩服!为了我在刘墉作品首发式上的发言,金丽红不仅亲自把样书送来,还一连给我打了5次电话,让我觉得在这次会议上我是个“重要人物”,不敢有一点怠慢。
那天我发言之后,金丽红便抓住我不放,非要为我出一本写给父母的书。她几乎天天给我打电话,还约我喝茶,反复讲家长多么需要这本书。我被她的精神深深感动。春节刚过,我就把新书的提纲交给了金丽红和黎波,他们看后一致说好。金丽红还告诉我,他们单位一些当家长的同事也说,看了提纲,就想看书。
我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开始鏖战。
从那以后,金丽红经常给我打电话,我真有“兵临城下”之感。两个月来,我收到的手机短信几乎大部分都是金丽红发的。4月2日,当我把前七章的文稿交给金丽红后,我就去上海参加全国少儿报刊协会会长会议。第二天下午,当我搭乘的班机刚刚在上海虹桥机场降落,就收到了金丽红发来的手机短信:“卢勤老师,一口气看完您的书,太好了!让我这个不懂掉泪的人,几次哽咽。金丽红。”我感动得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这是多大的激励!于是我利用会议的晚间时间继续奋战。4月13日终于完成了全部章节。
他们真是神速:近20万字的稿子,几天就处理完。今天中午,我刚刚从湖北出差回来,金丽红和黎波就送来了新书的清样让我看。晚上九点多,他们取走了清样,说要连夜改样。金丽红还反复对我说:“明天开印,4月底出书,一定让家长‘五一’有好书看!”这就是金丽红速度!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作者喜欢让金丽红出书,为什么书店愿意进金丽红出的书,为什么书商愿意炒金丽红的书,为什么金丽红出的书能畅销!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金丽红和黎波的精神就是对社会、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就是看准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看重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精神!与其说我有了一个出书的机会,不如说我有了一个向金丽红学习的机会。我珍惜这个机会。
亲爱的读者,读了这本书,如果您和您的孩子想与“知心姐姐”联系,请写信至:北京东四12条21号《知心姐姐》杂志“知心姐姐”收。邮编:100708。电话:010—84029944。E-mail:zXjj@vip.sina.com。
您也可以拨打“知心热线”和“知心姐姐”交流,电话:010—64060999(每周二至周五晚17:30—20:30)。
卢勤
2004年4月18日星期日晚
第一章 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
期望的冲突——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保护的冲突——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爱的冲突——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交往的冲突——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评价的冲突——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第二章 首先改变你自己
缓解冲突的七个忠告
盲目变清醒——有舍才有得
以分为本变以人为本——成长比分数重要
演员变观众——该放手就放手
施爱变受爱——在乎孩子的爱
唠叨变忠告——有用的是忠告
“相同”变“不同”——为孩子喝彩
对抗变对话——别跟孩子“较劲”
第三章 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心灵成长的七个需求
“把头抬起来!”——心灵成长需要尊严
“我听你说”——心灵成长需要宣泄
“孩子,你真棒!”——心灵成长需要肯定
“跌倒了,爬起来”——心灵成长需要磨难
“你的奇思妙想真不错”——心灵成长需要自由
“我已经原谅你”——心灵成长需要包容
“放飞你的梦想!”——心灵成长需要梦想
第四章 从“心灵尘暴”到“知心春风”
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收获
“家有徐母”——催逼教育挤压了孩子的生存空间
“活着没有意思”——失去理想的孩子心灵一片黑暗
“我不行”——缺乏自信的孩子难以成功
“我想到法院上诉(妈妈)”——缺少交流的家庭问题多
“你太没有出息了”——被否定的孩子没有了上进心
“我真的不想让这种悲剧重演”——知错的少年呼唤家庭沟通
第五章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培养幸福孩子的九种环境
和谐是美——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
平安是福——给孩子一个平安的世界
自信是根——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
思考是金——给孩子一个思考的世界
财商是富——给孩子一个发展的世界
诚信是真——给孩子一个诚信的世界
父爱是天——给孩子一个坚强的世界
母爱是地——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
暴力是祸——不要给孩子一个恐怖的世界
第六章 怎样发掘孩子潜能
爱孩子的八种办法
亮点要放大——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鼓励要及时——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有人在爱我——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
榜样胜过言语——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
娇生不能惯养——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
自作必须自受——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
独立必须自主——用爱的意志磨炼孩子
爱是不能忘记的——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
第七章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快乐人生的三句箴言
太好了!——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我能行!——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
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改变情感就改变了生活
第八章 忘不掉的是教育
培养责任感的四句妙语
培养爱国情感——对世界说:我就是中国!
树立公民意识——对自己说:这是我的责任!
享受你的儿子——对儿子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欣赏你的女儿——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
第九章 最宝贵的是亲情
亲子同做的七件大事
和孩子一起学
和孩子一起阅读
和孩子一起谈性
和孩子一起交朋友
和孩子一起上网
和孩子一起分享爱
和孩子一起制造快乐
后记
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与艺术
余心言
阳春三月,友人带来卢勤的书稿《告诉孩子你真棒!》,让我为这本书写篇序言。我十分高兴地答应了。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人生百年,转瞬即逝,有了孩子,我们的愿望,我们的理想,才能子子孙孙,传之久远,譬如积薪,拾级上升,不断开拓新的光辉领域。
爱孩子,就是人共有的情感。但是,如果只知道爱,如高尔基所说,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更在于人懂得教育自己的后代。前人在千百年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可以通过教育,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后代,让后代可以在新的起跑线上向前开拓,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局面。这就自然远远胜过其他只靠遗传获得本能,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动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华民族腾飞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子女的教育比过去任何历史时代更加吸引了千万父母的关注,也成为他们的焦虑和困惑。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变动,为子女的未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无限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会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善于应对,争取最好的前途,不能不使父母们牵肠挂肚。而事实上孩子呱呱坠地之时,父母们大抵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孟子早就说过,“未有学养子而后嫁”。现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即使在第一个孩子身上取得了经验,也没有办法用来改进对第二个孩子的教育。何况,人的成长不能重来,不是做试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万一失败,代价太大了。新的历史时期,新事物扑面而来,孩子在不同于前人的新的环境中生活,他们面临的矛盾、问题也常常超出父母已有的经验。于是许多为父母者就不免于苦恼和困惑,他们常常为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期望不能实现,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奏效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而感到不解。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家庭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与经验的传播,就成为一件十分迫切和受到社会欢迎的事情。
卢勤作为《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长期同孩子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她又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能够尊重孩子,因此能够倾听孩子倾诉心曲,从而比较懂得孩子,比较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她在本书中提出的许多重要的观点,大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当代的家长是极其有益的。我很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家长以及准备做家长的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也希望许多关心家庭教育,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中的一个困难是:许多为人父母者开始只凭自己的想当然,或者美好的愿望办事,不认为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必要,等到出了问题,发生了矛盾,再回过头来像找医生看病那样,到处去寻良方妙药。不知道这时问题往往已经比较难解决了。所以,对这本书,我希望人们能早一点看,系统地看,不是找现成的方法,而是能用心思想一点根本的问题。有些方法,别人用了很有成效,自己照猫画虎搬过来用就未见得有效。最有用的是那些根本的东西,包括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关于人的成长的学问是科学。教育也是有规律的,也要符合科学,还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教育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同年龄的教育有什么不同?教育是不是就是读书识字?是不是就是讲道理、提要求、训斥?家庭的氛围、大人之间谈话的内容、处事的方式是不是教育?什么样的期望才是符合实际的?实现这些期望需要设置什么条件、经过哪些历程?如此等等问题,细心的读者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启迪。
孩子的成长归根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自己才是成长的主体,家长不可能越俎代庖。孩子只能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包括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更多地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不跌跤,长不大”。聪明的父母不应当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辈子不跌跤,而是要培养能应对复杂人生的雄鹰。我们的责任是给孩子帮助、支持、鼓励,也给孩子必要的保护。这些事怎样做得得法、巧妙、自然,能收到最大的效果,这就是科学与艺术。
愿本书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
2004年4月
让孩子有成功、幸福的人生,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可是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是许多父母共同面临的问题。
知心姐姐卢勤多年来在全国各地为家长和孩子做了大量的咨询工作,潜心研究开启孩子心灵智慧的秘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告诉孩子你真棒!》旨在告诉每一位家长: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父母不必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怎么夸孩子是有学问的。书中通过一些案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同时,大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给了家长很多启迪和思考,很多父母因而彻底改变了教育方法。
《告诉孩子你真棒!》是极具影响力的家教经典。此次出版增补了一些新内容,整体内容更为全面,更深入。
卢勤——几代人的“知心姐姐” 作品总发行量突破7000000册!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少年儿童教育专家!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常邀请嘉宾!深受亿万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全新理念——破译孩子健康成长密码!成功方法——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双效互动——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家教经典,历久弥新!
“卢勤教育经典”之《告诉孩子你真棒!》:家教秘诀解决孩子成长烦忧,知心对话破译孩子成才密码!激发孩子潜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经典励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