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靓、赵宝林编著的这本《妙用芍药治百病》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芍药的性味、功效等;下篇介绍了多种疾病的芍药疗法,列举了近200首妙用芍药防病治病良方,凸显“简、便、廉、验”之特色。对于每一个家庭都非常实用,诚为广大读者防病强身、康复养生的良师益友,也可供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和众多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妙用芍药治百病/本草妙用系列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林靓//赵宝林 |
出版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靓、赵宝林编著的这本《妙用芍药治百病》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芍药的性味、功效等;下篇介绍了多种疾病的芍药疗法,列举了近200首妙用芍药防病治病良方,凸显“简、便、廉、验”之特色。对于每一个家庭都非常实用,诚为广大读者防病强身、康复养生的良师益友,也可供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和众多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芍药是一味常用中药。《本草纲目》中讲:芍药有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痢、和血脉、固腠理六大功效。林靓、赵宝林编著的这本《妙用芍药治百病》系统地介绍了芍药的性味、功效、药用与保健养生常识及多种疾病的芍药疗法,列举了近200首妙用芍药防病治病的良方。《妙用芍药治百病》中选方注重“简、便、廉、验”的特色,非常实用,是最适合咱百姓养生保健用的中药科普书。 目录 上篇 芍药妙用纵横谈 芍药的神奇传说 华佗故里话亳芍 百家盛赞芍药功 养血柔肝话白芍 凉血散瘀话赤芍 下篇 妙用芍药治百病 妙用芍药治感冒咳喘 桂枝汤治风寒外感 小青龙汤治寒饮咳喘 白芍甘草散治支气管哮喘 桂芍玉屏风散治肺虚咳喘 妙用芍药治头痛 川芎三白汤治风热头痛 芍药甘草汤治肌肉收缩性头痛 白芍柔肝汤治三叉神经痛 四味芍药汤治三叉神经痛 丹参归芍汤治脑震荡头痛 滋阴补血汤治脑外伤头晕头痛 青光眼方治青光眼头痛 通窍活血汤治癫头痛 妙用芍药治眩晕 珠联饮治梅尼埃病 芍葛灵仙汤治颈源性眩晕 养血平肝汤治高血压眩晕 平肝清晕汤治高血压眩晕 芍地桑菊平肝汤治高血压眩晕 妙用芍药治心悸失眠 养心镇惊汤治惊恐心悸 黄连阿胶汤治心悸失眠 逍遥散加味方治心律失常之心悸 益气养阴方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心悸 白芍合欢琥珀汤治失眠 活血眠通汤治顽固性失眠 白芍丹栀逍遥散治失眠 妙用芍药治汗证 桂枝汤治表虚自汗 变通桂枝汤治自汗 加味桂枝汤治自汗 桂芍散治汗出不止 白芍乌梅汤治自汗 芪芍龙牡汤治盗汗 白芍复方治顽固性盗汗 妙用芍药治胃肠病 黄芪建中汤治虚寒胃痛 白芍甘草汤治腹中虚痛 白芍甘草汤治脘腹疼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食管炎 白芍甘草胡椒散治消化性溃疡 疏肝和胃饮治溃疡病 健胃茶辅治浅表性胃炎 滋胃饮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白芍甘草治呃逆 妙用芍药治肠道疾病 黄芩汤治腹痛下利 芍药汤治湿热痢疾 化滞汤治下痢赤白 张锡纯妙用杭芍甘草治泻痢 赤芍散治赤痢腹痛 圣济赤芍汤治血痢腹痛 白芍椿皮汤治慢性结肠炎 麻子仁丸治燥热便秘 芍药甘草治习惯性便秘 妙用芍药治肝胆病 赤芍丹参治肝炎 逍遥散治肝瘀血虚脾弱证 二地归芍汤治药物性肝病 芪芍化浊降脂汤治脂肪肝 丹参赤芍化瘀膏治肝大疼痛 芍药二花疏肝汤治酒精性肝硬化 逍遥散加减治肝癌 柴胡四逆散治急性胆囊炎 疏肝利胆汤治慢性胆囊炎 妙用芍药治心脑血管病 芍地四物煎治高血压 单味赤芍汤治冠心病 丹参赤芍红花汤治冠心病 首乌黄芪赤芍汤治高脂血症 止麻消痰活血汤治动脉硬化肢麻症 补阳还五汤治半身不遂 地龙赤芍桃花饼治半身不遂 秘传药酒治半身不遂 妙用芍药治颈肩痛 颈复汤治颈椎病上肢麻木 华佗眩晕方治“颈筋急” 二芍葛根甘草汤治落枕 白芍葛根汤消肿镇痛治落枕 白芍蜈蚣散治肩周炎 黄芪桂芍归灵汤治肩周炎 黄芪桂芍汤治肩周炎 白芍桃仁粥治肩周炎 黄芪茱萸芍药汤治老年性肩周炎 妙用芍药治腰腿痛 芪芍归草汤治腰椎间盘突出 芪芍两乌汤治坐骨神经痛 芪芍二活治坐骨神经痛 黄芪木瓜镇痛汤治坐骨神经痛 舒痹镇痛汤治臀及腿部疼痛 黄芪桂芍舒痹汤治类风湿关节炎 黄芪桂枝白芍汤治类风湿关节炎 妙用芍药治痛经 疏肝理气活血汤治痛经 芍桂温经镇痛汤治痛经 柴芍调肝镇痛汤治痛经 归芍化瘀镇痛膏治痛经 白芍干姜散治痛经 妙用芍药治月经病 平肝开郁止血汤治月经过多 上海甲方治月经过多 安冲汤加味治血热型月经过多 白芍附艾汤治月经过多 滋血汤加减治血虚之月经过少 四物加人参汤治营血亏虚之月经过少 八珍酒治血虚之月经过少 归芍三黄汤治经期延长 清肝止淋汤加减治经间期出血 四二五合方治血虚肾亏之闭经 归芪芍红汤治闭经 补乙滋癸调经汤治继发性闭经 疏经散治经行乳房胀痛 达气养营汤治经行发热 清金养血汤治经行发热 二白丹栀逍遥散治经行吐衄 妙用芍药治崩漏带下 白芍干姜散治赤白带下 如神散治血崩带下 白芍侧柏散治血崩腹痛 白芍香附艾叶汤治经水不止 黄芪白芍失笑散治崩漏 止崩汤治崩漏 妙用芍药治产后病 四物汤加味治产后便秘 芍甘加味汤治产后便秘 参芪白芍母鸡汤治产后腹痛 黄芪桂枝芍药汤治产后身痛 黄芪当归白芍汤治产后身痛 黄芪当归白芍散治产后排尿异常 济阴白芍汤治产后虚烦不得眠 妙用芍药治男科病 壮肾抗痿散治阳痿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肝郁气滞型阳痿 壮元补身酒治早泄 培土养阴汤治遗精 润木汤治遗精 二地赤芍软坚汤治阳强 芍归生地桃仁汤治阳强 生地白芍养阴清热汤治血精 活血生精汤治无精子症 解毒通络汤治无精子症 疏肝滋肾汤治精少、精弱 理气活血汤治精少、精弱 液精煎治精液不液化 液化生精汤治精液不液化 清热利湿治死精子症 黄芪赤芍煎治精索静脉曲张 二草芍药消痈汤治急性睾丸炎 姜附白芍消结汤治急性睾丸炎 浙贝赤芍镇痛汤治慢性睾丸炎 芍地滋阴除湿汤治睾丸-附睾结核 血竭白芍胶囊治阴茎癌 栀子赤芍汤治急性前列腺炎 活血散瘀汤治慢性前列腺炎 赤芍桃红活血丸治慢性前列腺炎 前通汤治前列腺增生 芍药治杂病验方选粹 普济芍药散治阴虚发热 白芍甘草散治消渴引饮 赤芍槟榔散治小便五淋 白芍木瓜煎治骨质增生症 白芍甘草汤治面肌抽搐 杭芍甘草汤治肌肉痉挛 白芍甘草散治脚气肿痛 白芍散治刀伤出血 妙用芍药治血证 朱氏白芍汤治妇人胁痛 赤芍甘草汤治急性乳腺炎 芍药花面膜治黄褐斑 白芍祛斑面膜与美容秘方 试读章节 芍药的神奇传说 芍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常用名中药,临床应用极其广泛。至于它的由来,有一则神奇传说还与神医华佗有关。 相传,东汉时期安徽亳州的神医华佗,平素喜爱栽草药作为标本,以研究中药的药性和辨别中药的真伪,因此他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栽满了中草药。一天,有个外地商人看华佗喜爱种草药,便从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给他,并对他说:“这芍花本是野生,人家都说它可以治病,不知真假,我给你一棵,你试种一下。”于是华佗就把这棵芍花栽到了窗外。来年春天,芍花开放,华佗就先尝花,后尝叶,可没有感觉到它有什么药味,就把它放置在那儿不管了,就这样一直放了数年也没理睬它。 一天深夜,明月临窗,华佗正在灯下精心地撰写医书,把某药治某病一条一条地记录着。正写之际,隐约听到窗外有一女子的哭声,便抬头往窗外一望,月光下有位身着绿衣、头戴红花的美貌小女。“嗨!这是谁家的孩子,深更半夜的在外啼哭,难道受了什么委屈?”华佗出外探望,却未见有半个人影,奇怪?但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正是那棵芍花。华佗心里揣摩着:难道是它?他又看了看芍花,便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既是你有灵验,现在已是初秋,已到花谢叶老之季,想必用处也不大了,况且你身无奇处,也无法入药呀!”说罢转身回了屋。可刚坐下,又闻到那女子的哭泣声,抬头朦胧一看还是她,便又出来瞧瞧,还是没人。那女子站的地方,确实仍是那棵芍花。一连数次都这样。 华佗觉得非常奇怪,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想了想说:“这房前屋后的花草,都成了你手里良药,治愈了不少病,拯救了不少人。而只有这棵芍花在那儿,你把它冷落不用,它就委屈地哭了吧。”华佗答道: “我早已试尝过多次了,花、叶、梗都无味,没有什么用处,可怎么能入药呢?”夫人又说:“花、叶、梗你都尝过了,可你尝过根吗?”华佗却答道:“花、叶、梗都没有用,根还有啥可尝的。”华夫人看他有点不耐烦,也就没有往下说。 事隔几日,华夫人月经来潮,血涌如注,小腹绞痛。她瞒着丈夫,挖起芍花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腹痛渐止,流血也正常了。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花,后来华佗对芍花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和试验,发现它不单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功效。便将它记录在《青囊经》里,并给芍花加了一个“药”字,叫“芍药花”,因后来人药用是芍药花的根,医家们就把花字省了称“芍药”。 诚然,这则神话纯属杜撰,但却表达了人们对华佗的爱戴,也说明发现芍药的神奇功效与华佗有关。 芍药,花之别名有娇容、余容、殿春、婪尾春等美誉,属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以根入药。芍药名称的由来,据《本草》记载:“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芍药的别名甚多。在中国花卉绚丽的百花园中,古人将芍药推为“花相”(花中宰相),又因芍药为草本,故又称为草芍药(崔豹《古今注》)。它花大色艳,妩媚多姿,故名为“娇容”“余容”(《名医别录》)。古时人们于别离时,赠送芍药花,以示惜别之情,所以又名“将离”“离草”(《古今注》)。唐宋文人称芍药为“婪尾春”,婪尾是最后之杯,芍药花开于春末,意为春天最后的一杯美酒。芍药是草本花卉,没有坚硬的木质茎杆,犹如弱柳扶风、柔弱无骨般的少女,故有“没骨花”之称(《郑虔胡本草》)。因它的花有香气,有“挛夷” (又名“黑牵夷”) “留夷”(《广雅疏证》)和“辛夷”(王逸注《楚辞·九歌》)之名。此外,古名还有“解仓”“白术”“犁食”“铤”(《名医别录》)等。在国外,芍药也备受人们青睐,有“花中皇后”之美称。 芍药入药,因其品种、功效之差异,有白芍和赤芍之分;根据产地的不同,可分为毫芍、杭芍、川白芍、宝鸡白芍等,均被中医业界视为“道地药材”,堪称为上乘佳品。 华佗故里话亳芍 在历史上,扬州芍药素与洛阳牡丹齐名,为花中显贵。“千叶扬州种,春深霸众芳”。苏东坡赞“扬州芍药为天下之冠”。苏轼在任扬州太守时,看到官方举办“万花会”,损害芍药,滋扰百姓,便下令废除“万花会”,受到百姓拥护。李时珍亦谓:“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天下。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十月生芽,至春乃长,三月开花。其品凡三十余种,有干叶、单叶、楼子之异。入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浓。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其实,名入也好,医家也好,都赞的是扬州芍药花的观赏价值,而并非誉其根的药用价值。作为药用资源的芍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当属安徽亳州,其销售量位居全国之首。 享誉“中华药都”之称的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四大药都之首”。亳州自商汤建都至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2000多种的重要“药都”。1995年,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了“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题词,生动地反映了亳州药材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现状。亳州地产药材丰富,品质优秀,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天花粉四种。 白芍,来源于芍药科植物芍药及其变种毛果芍药栽培品的根。9~10月份采挖3~5年生的根,除去地上茎及泥土,经过水洗,放入开水中煮5~15分钟便无硬心,取出用竹刀刮去外皮,晒干,露出白茎,故名日“白芍”。 白芍与牡丹皮、菊花、茯苓同被列为“安徽四大名药”,亦是全国34种名贵药材之一。早在魏晋时期,亳州栽培芍药就闻名于世了,据史书记载:“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咏也,今人贵牡丹而贱芍药,不知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这里是说芍药风靡称著的时候,“花中之王”的牡丹还是“无名之辈”,后来靠芍药才起家得名的,因此有“四月余容赛牡丹”之句。到了清末,亳州栽培白芍达到极盛。因亳州白芍质地优良,药用价值高,亳州遂成了全国闻名的白芍集散地。如今,亳州白芍仅谯城区的种植面积就达到10万亩,产量约占全国的70%以上。 亳芍成为全国闻名的地道药材,是因为亳州有排水良好、肥沃深厚的沙质土壤,气候又符合芍药生长耐寒喜阴、忌湿畏热的要求,所以栽培历史悠久。清代诗人刘开有诗赞日:“小黄城(晋代称亳州为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若将此花作倾城,更比牡丹多风情;若得此花为良药,女儿春容免萧索。”由此可见,早在清代,亳州的白芍就很闻名,其功效显著,也显而易见。芍花又极具观赏性,春季来临,遍地芍花怒放,灿若明霞,与牡丹、桐(树)花相继开放,争奇斗妍,成为一大壮丽景观,亳芍集中的农村也成了人们踏青赏花的好去处。 亳芍外表白色,线纹不明显,粉性重、质量好、产量高,是安徽四大名药之一,也是全国著名地道药材,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东南亚各国。观其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粗细较均匀,大多顺直,长5~20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粉白色或白色,较光滑,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角质样,木部有放射状纹理。观其气味,味微苦而酸。药材以根部粗长匀直、皮色光洁、质坚实、断面粉白色、粉性大、无白心或裂断痕者为佳。亳芍药用,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化学成分主要为芍药苷,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明显的镇痛、镇静、解痉作用,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养血和营、缓急镇痛、敛阴平肝等重要功效,并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经前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近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等单位对亳芍的提取物白芍总苷进行综合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和增力强身功能,对老年病患者、肝炎患者的辅助治疗和运动员训练都具有显著效果。 P3-10 序言 芍药,花之别名有娇容、余容、殿春、婪尾春等美誉,属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以根入药。《本草纲目》介绍了芍药名字的由来:“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由于男女交往时赠芍药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芍药又称“将离”和“离草”。在国外,芍药也备受青睐,有“花中皇后”之美称。 芍药花艳美,入药有殊功。芍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言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镇痛,利小便,益气。”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赤芍两种。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金代医学家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认为:“白芍补而赤芍泻,白芍收而赤芍散。”《本草纲目》中说:“白芍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本草求真》谓:“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而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功,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近代以开白花者为白芍,开红花者为赤芍。白芍多系家栽,赤芍多系野生,二者为同一科属植物,其根外观亦无大区别,故六朝以前统称为芍药。现代研究表明,芍药的根含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苯甲酸等成分。芍药苷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感染、抗溃疡等多种作用,特别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 芍药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中药,有许多疾病都可以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芍药治疗。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芍药的性味、功效等;下篇介绍了多种疾病的芍药疗法,列举了近200首妙用芍药防病治病良方,凸显“简、便、廉、验”之特色。对于每一个家庭都非常实用,诚为广大读者防病强身、康复养生的良师益友,也可供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和众多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王维恒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