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再见拖延症(不行动就永远没有改变)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日)佐佐木正悟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面对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该打的电话、该飞出去的邮件,堆积如山的任务,该怎么办?佐佐木正悟所著的《再见拖延症(不行动就永远没有改变)》内容以心理学为知识基础,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只要参考书中的50种方法,你就能从容战胜拖延症。从现在起,跟随50种方法的指引,拒绝拖延,马上行动起来!

内容推荐

佐佐木正悟所著的《再见拖延症(不行动就永远没有改变)》深入分析了“拖延症”的错误心理,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迟迟不前的你准备了50种“立即变成行动派”的方法。

《再见拖延症(不行动就永远没有改变)》不单单只是传递“动起来”、“去吧,迈出行动的第一步”这样一些正能量的信息,而是在心底里深入传递正能量的同时,整理出一套方法,让你顺利地、完全地变成一个“行动派”。

目录

01 不要对未来的自己期望过高

02 想到就尽快做

03 不要留恋现状

04 扔掉舒适度

05 常怀危机感

06 要有前瞻性

07 警惕整合性思维

08 把事情分解开来

09 不能眼高手低目标过于远大

10 不要仅满足于纸上谈兵

11 设定好目标的诱因

12 不要堆攒下太多的东西

13 不要太计较结果,先做做看

14 减少失败的风险

15 切不可漫无目的

16 做好严谨的计划

17 摒弃“维持现状”的倾向

18 说出你的想法

19 利用“旁观者效应”督促自己

20 想想你的初衷

21 勿从空白状态开始

22 先“做好准备”

23 进入“待命”的状态

24 拒绝完美主义

25 善于利用模板

26 如实告知进展状况

27 设好时间限定

28 身心保有余力

29 切不可鼓劲过头

30 留神“偏好逆转”现象

31 专心做一件事

32 专心一致

33 下定决心

34 整理桌面理清思路

35 要明白好多事能够轻易完成

36 展现自信的状态

37 定好工作量,适度而行

38 别一口气就把事情做完

39 即使没有截止期限也要马上行动

40 不找借口

41 掌握反馈信息

42 时刻暗示自己能够“马上行动”

43 不妨来点音乐

44 保持乐观

45 发现事情本身的价值

46 预见到对自身最大的损失

47 让事情转变成话题

48 为什么不能做到马上行动?

49 做好打算

50 变成习惯

后记

试读章节

01 不要对未来的自己期望过高

拖拖拉拉的人总有一句口头禅:“以后再说。”

这句话中总是夹杂着“以后我能把它做好”、“之后再做的话,应该马上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心态。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即便是以后再做,自身的才能和状态几乎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跟“现在”一样,所有的事情还是回到了原点。

既然推后并不能做得更加出色,为什么还有人总是要拖拖拉拉呢?

未来的自己通常总是比现在的自己更有才能、更加出色

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著有一本《幸福总是有点超前》的书。通过标题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书的大意,我们的幸福并不是在当下,而是在于未来。

人们的想象总是习惯地以为未来会比现在更加丰富多彩。于是,人的心理每每都会有这样的倾向:未来总是比现在好、未来的自己总是会比现在的自己更有才能、更出色。

很遗憾的是,这只是心理错觉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口中的“未来”变成了“现在”,摆在眼前的却是根本没有什么大变化的现实。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工作还是无法安心,种种的种种都回到了原点。

为什么你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是又对未来的自己充满期待呢?

因为这样的想法是心理机能上正常的一种对自我的保护手段。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我们认为“明天一定会更好”,才会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基本上,人类是一种乐观派的动物。因为有希望,所以活着。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努力。

经常听到有人说,把讨厌的工作和学习放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来完成似乎更加顺畅。其实,这也是“以后我能把它做好”这一类的心理。

人们往往会有“我是夜猫子”,“半夜不会有电话铃声打扰”这样的理由,其实还是因为被“未来的我总会比现在出色”这样的心理所左右了。

让未来的自己活得更轻松

像前述种种拖拉心理的产生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你必须要做好“超前打算”的准备。也就是,为了让“未来的自己”能够更加有效率,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工作。

为之后的事提前做好了准备,就是“幸福总是在前方”的真理所在。

02 想到就尽快做

这里唐突地问大家一个问题:每个月除了需要积攒下5万块存款还要还清5万块的贷款,你会先将你的固定收入用于什么呢?

是不是很多人都会选择先用于“还清贷款”这个选项呢?!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存钱很难,却又要将钱优先拿去还贷款呢?因为借的钱你不还,就会有债主上门。至于你存不存钱,谁也不会因为这个来责备你。

归根到底还是“还债”这个事情的优先级更高些。优先级高所以会去想着尽快完成它,是逼着你不得不做的事情。

而“存钱”就不一样了,是一件优先级很低的事情——你的钱首先会用于购买一些生活的必需品、开支水电,以及加上书籍和CD等娱乐项目的消费,剩下的钱你才会去想是不是要存下来。事实上,在这些开支以后,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节余的。顺其自然地,“存钱”这个事件也就一直拖拉着了。

“不能够立刻完成的事”就是“没必要立刻做的事”

“优先级低就没必要立刻去做”的例子绝对是有很多的。像那些没有时间限制或者离截止日期还很远的工作,到头来好好的一份工作却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也是很多的。

你肯定也有很多这些所谓“不能够立刻完成的事”吧。请仔细地想一下,这些事应该就是“没必要立刻做的事”了吧。减肥、存钱、学习、记账,即使不做也无关痛痒,谁也不会来说你什么。这正好印证了上面的观点:不能够有效地完成,某种层面上讲也是必然的。

抛开优先级开始行动

我这里建议大家:想到就要尽快地做。即使是优先级很低的事,迟早有一天也是需要你去完成的。不如尽早地把它们提到你的日程上来,把这些事提到你既定日程表之前来完成。因为如果把那些优先级低的事一起排在你的日程表里的话,无论如何都会想着先去完成那些紧迫的事。而当你在这些所谓“必要的事”上面用尽了时间和精力,即使想去做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也没有余力了。这些“小事”仍旧是没法完成的。

没有积极性去做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因为它可做可不做。所以要抛开你既定日程的优先级,在那之前就安排好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是非常重要的。P5-10

序言

逆转命运者的共同点

他们是什么人?

是读了很多方法论、商业经的人?不是。

是整天参加研讨会、培训班的人?也不是。

那些能够改变人生、转变自己命运的人,都是“行动派”。

改变自己的人生,所谓“立马行动”的达人。

有人做事立竿见影,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早地付诸行动。

当你还在拜读生意经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去交易所的路上了……

当你还在研究减肥妙招的时候,别人已经出门跑步了……

改变自己,从行动开始。

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当然不是不好。把握窍门,更加有效率地处理事务,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无论掌握多少知识、知道多少窍门而不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什么都是徒劳的。

如果你掌握了知识与窍门,再付诸行动,那么就会看到别人和你的差距了。

你所欠缺的,就是那关键的第一步。仅仅是这样。

本书深入分析了“拖延症”的错误心理,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迟迟不前的你准备了50种“立即变成行动派”的方法。

本书不单单只是传递“动起来”、“去吧,迈出行动的第一步”这样一些正能量的信息,而是在心底里深入传递正能量的同时,整理出一套方法,让你顺利地、完全地变成一个“行动派”。

佐佐木正悟

2010年2月2日

后记

“必须要马上行动了!”很多人都会被这样的强迫观念所束缚,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性格的人定义为“A型性格”。

此类型的人,据统计患心脏病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出许多。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影响,而总是处在紧迫感的状态中。换句话说,对这一类人来说,“忍受”是他们对工作的唯一感觉,把每天都当做工作的最后期限。看见别人忙,自己也跟着着急起来。

有时候毫无理由地想想,不马上行动就不会被压力追赶反而能活得很轻松。所有事情都马上做、立刻行,人生就一直是在不停地追赶,总有一天会筋疲力尽。

从小上学的时候总是等到寒暑假结束前一口气把作业做完,很多人因此潜意识里就已经变成“期限综合症”患者。一般来说有两种表现:一种因为觉得总是到期限才认真太痛苦,会提前都做好打算。另一种则恰恰相反,总等到截止日期前才有积极性去认真准备。

人不是机器,不会按照统一的模式来行动。确实在截止日期前,加班加点地完成任务会产生爽快感。但又会因为被期限追赶而感到不快,也希望能够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要统筹好这两种矛盾心理确实是很困难的。因为,即使制订好了计划,自己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积极性来维持它,没有了“快感”的支持,是很难办到的。积极的、有计划的行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学会马上行动,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一一按照本书介绍的方法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行动派”。只是记住一点,不要刻意地给自己加上“我要摆脱拖延症,必须马上行动起来”的强迫观念,慢慢来,相信你一定能够摆脱拖延的毛病,马上行动起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