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谐文趣心(历代寓言小品)/中华传世小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代小品文短小隽永、活泼灵动,富有情趣,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小品文内容自由广泛,除立身处世、修身养性、奇闻逸事、寓言哲理,还有山水园林、花鸟虫鱼、琴棋书画等,表现平凡人生的喜怒哀乐和世俗生活的闲情逸致。

与那些经世致用的宏文巨篇相比,小品文更加亲切可人。曹海东主编的《谐文趣心(历代寓言小品)》选取寓庄于谐的寓言小品,阐尽天下理。

匆匆又匆匆,日子如白驹过隙。快节奏的生活是否觉得心灵落上了灰尘,思维变得愚钝,翻翻中华传世小品吧,也许会让你会心一笑,也许会你豁然开朗。也许只是随意翻翻,也会领略一番别样的趣味。愿“中华传世小品”像一阵清风,给我们带来一丝清爽与愉悦。

内容推荐

曹海东主编的《谐文趣心(历代寓言小品)》选取先秦到清末中最具思想性、艺术性、代表性的寓言故事。耳熟能详的“塞翁失马”“郢书燕说”“疑邻窃斧”等,让人回味无穷;幽默风趣的“三豕过河”、“丘浚打和尚”、“愿换手指”等,使人抚掌称绝。深幽奥博的“一岁之麦”、“周人不遇”、“神钟辨盗”等让人遐思无尽。

一个个寓言故事是一则则人生哲理,需要我们去细细感悟。

目录

修身养性

 弈秋诲弈

 豚子食于死母

 巫马其买鸩

 黄公好谦卑

 心不在马

 子罕之宝

 中州之蜗

 三豕过河

 荆人遗弓

 纪昌学射

 杞人忧天

 关尹子教射

 薛谭学讴

 卫人迎新妇

 诚心

 齐庄公出猎

 公仪休嗜鱼

 枭将东徙

 师旷劝学

 埋两头蛇

 鹦鹉灭火

 刺猬与橡斗

 国马与骏马

 荆巫

 黠鼠

 夔与鳖

 鸲鹆与蝉

 蜀鄙二僧

察情体物

 鲁侯养鸟

 望洋兴叹

 神龟

 山雉与凤凰

 目不见睫

 詹何猜牛

 美与丑

 所长无用

 远水不救近火

 相踶马

 蒙鸠为巢

 相剑者

 黎丘丈人

 大鹏与焦冥

 循表涉澭

 九方皋相马

 杨布打狗

 枯梧不祥

 两小儿辩日

 疑邻窃斧

 施氏与孟氏

 惊弓之鸟

 螳螂捕蝉

 宓子论过

 北楚任侠者

 西闾过东渡河

 桓公知士

 辨伏神文

 雁奴

 神钟辨盗

 日喻

 乌贼求全

 季子投师

 当止不止

官场怪相

 楚王好细腰

 越王好士勇

 五十步笑百步

 弥子瑕失宠

 纣为象箸

 郢书燕说

 击鼓戏民

 棘刺刻猴

 梦灶

 卫人教女

 献鸠

 和氏献璧

 兰子进技

 挂牛头卖马肉

 宋王与使者

 扁鹊见秦武王

 郭君出亡

 苛政猛于虎

 惠子家穷

 某甲命曲

 人云亦云

 自来旧例

 叹牛

 蝂传

 猫虎说

 请君入瓮

 州官放火

 虾惧诛

 权贵辨鼎

 大言者缚

 玄石好酒

 献马贾祸

 帝不果觞

 高帽

人情凉热

 代邻击子

 冯妇搏虎

 相濡以沫

 山木与雁

 支离疏

 触蛮之战

 鲁少儒

 处女遇盗

 桓公服紫

 夫妻祷告

 越人持的

 丁氏穿井

 戎夷

 孔子马逸

 宋人御马

 岂辱马医

 燕人还国

 曾参杀人

 曲高和寡

 曲突徙薪

 周人不遇

 东野丈人

 临江之麋

 大鲸

 纪鸮鸣

 氓作氓怖

 童子拾樵

 齿鞋匠与乐工

 老妪与虎

 饭车

 痴人说梦

 一蟹不如一蟹

 食菌得仙

 翠鸟移巢

 妄语误人

 王良与嬖奚

 晏子逐高缭

智勇风采

 运斤成风

 任公子钓大鱼

 痀偻承蜩

 津人操舟

 梓庆为

 纪渻子养斗鸡

 曾子食鱼

 魏王谋郑

 射稽之讴

 曾子杀彘

 卖宅避悍

 晏子使楚

 烛邹亡鸟

 尹儒学御

 郑师文学琴

 扁鹊换心

 列子射箭

 韩娥善歌

 鲍氏之子

 一岁之麦

 束蕴请火

 大贤杀鬼

 民始识禹

 蒲元识水

 乘隙

 小儿不畏虎

 丘浚打和尚

 赵人患鼠

 解铃系铃

 国宝

 张子委制

愚人痴妄

 畏影恶迹者

 浴矢

 秦伯嫁女

 涓蜀梁

 燕石藏珍

 回生之术

 引婴投江

 得遗契者

 田夫献曝

 为盗有道

 夜郎自大

 追女失妻

 司原猎豕

 截竿入城

 与狐谋皮

 车翻豆复

 杯弓蛇影

 猴子救月

 悲挚兽

 猩猩

 乘凉

 乌戒

 肉智

 溺器盛酒

 孔雀爱尾

 申明亭

 蠹鱼

冥顽异状

 於陵仲子

 屠龙术

 虞庆为屋

 卜妻为裤

 释车下走

 不识车轭

 郑人争年

 不食盗食

 牛缺遇盗

 锟铻剑与火浣布

 学长生者

 胶柱鼓瑟

 以叶障目

 瓮帽

 哀溺文

 鞭贾

 恃胜失备

 河豚妄肆

 猎犬毙鹰

 赴火虫

 得过且过

 象虎伏兽

 越车

 楚人患眚

 恍惚

奸神恶态

 齐人有一妻一妾

 攘鸡者

 校人烹鱼

 舐痔结驷

 祝宗人说彘

 卜妻饮鳖

 三虱争讼

 涸泽之蛇

 虺虫自龁

 东郭敞

 社鼠

 齐人攫金

 竭池求珠

 澄子亡缁衣

 朝三暮四

 蜀侯迎金牛

 楚富者乞羊

 试诗

 狮王和豺狼

 永某氏之鼠

 挽纤折半

 营丘士折难

 淮北蜂与江南蟹

 屠犬

 越人与狗

 好利者

 闻者绝倒

 藏虱

 死后不赊

 愿换手指

 秋蝉

 畏盛凌衰

 逐狗蝇蚊虻

哲思采撷

 公输削鹊

 虾蟆蛙蝇与鹤鸡

 楚人学齐语

 不龟手之药

 鲲鹏与斥鴳

 罔两问景

 浑沌之死

 轮扁斫轮

 康衢长者

 欹器

 树难去易

 田仲自恃

 画鬼最易

 三年成一叶

 金钩桂饵

 道见桑妇

 羊蒙虎皮

 西家之子

 塞翁失马

 反裘负刍

 齿亡舌存

 孺子驱鸡

 阿豺论折箭

 二人评玉

 桓公喂蚊

 罴说

 口鼻眼眉争辩

 三老语

 束氏狸狌

 螳螂捕蛇

 画图买马

 疗梅

试读章节

修身养性

弈秋诲弈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①将至,思援弓缴②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鸿鹄(hu):俗称天鹅。

②缴(zhuo):古代指带有丝绳的箭。

【译文】

下棋在众技艺中,只是一种小技巧,但不专心致志,就没法‘学会。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向弈秋学习,金神贯注地听弈秋的讲授;另一个人虽然也坐在弈秋面前,但心里老想着会有天鹅飞来,想着张弓搭箭去射它。这个人虽说是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远不及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赶不上前一个人聪明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豚子食于死母

仲尼曰:“丘也尝游于楚矣,适见豚子①食于其死母者,少焉晌若②,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庄子·德充符》

【注释】

①豚(tun)子:小猪。

②眴(shun)若:惊慌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我曾在去楚国的时候,在路上正巧遇见一群小猪在一头死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便都惊慌失措地跑掉了。因为它们看到母猪不再用眼睛看它们,不像一头活猪的样子了。小猪们_爱它们的母亲,不仅是爱母猪的形体,更主要的是爱充实于形体的精神。”

巫马其买鸩

巫马其为荆王使于巴。见担鸩者,问之:“是何以?”曰:“所以鸩人也。”于是请买之,金不足,又益之车马。已得之,尽注之于江。

《尸子》

【译文】

巫马其作为荆王的使者出访巴国。在途中,他遇见一个肩挑毒酒的人,于是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那人答道:“是用来毒害人的。”于是,巫马其就向他买那毒酒,带的钱不够,又押上随行的车马。买来后,全部都倾倒到江里去了。

黄公好谦卑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

《尹文子·大道上》

【译文】

齐国有位黄公,非常谦虚,他的两个女儿都是国内最美丽的女子,然而黄公却因此常常谦逊地称她们长得很丑陋。这样一来,他女儿貌丑的恶名就传得很远,以致两个女儿过了结婚的年龄却没有一个国人来聘婚。

这时,卫国的一个老光棍冒冒失失地迎娶了黄公的大女儿,才知道是国色佳人。此后他逢人就说:“黄公太谦卑了,故意贬毁他女儿美丽的容貌。因此,我妻子的妹妹也一定长得很美。”于是,人们争着向黄公的小女儿求婚,果然也是位国色佳人。

心不在马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喻老》

【译文】

赵襄子向王于期学习驭马驾车,不久就和王于期驾车竞赛,赵襄子换了三匹马,三次都比输了。

赵襄子说:“你没有把驾车的技巧全教给我,所以我三次都落后于你。”

P1-3

序言

1993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了“小品精华系列”,一共十册:《历代尺牍小品》《历代幽默小品》《历代妙语小品》《历代寓言小品》《历代山水小品》《历代诗话小品》《历代笔记小品》《历代禅语小品》《明清清言小品》《明清性灵小品》。这套“小品精华”,风格亲切幽默,平易近人,深受欢迎。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想得到这套书的读者,早已无处可购。考虑到读者的需要,崇文书局拟在“小品精华系列”的基础上,精益求精,隆重推出“中华传世小品”,第一辑为十册。主持这套书的朋友嘱我写几句话,我也乐于应命,有些关于小品的想法,正好借这个机会跟读者交流交流。

“中国历史上写作小品文的作家,多半是所谓名士。”现代作家伯韩的这一说法,流传颇广。那么,什么是名士呢?伯韩以为,也就是一种绅士罢了,不过与普通绅士有所不同而已。他们“多读了几句书,晓得布置一间美妙的书斋,邀集三朋四友,吟风弄月,或者卖弄聪明,说几句俏皮话,或者还搭上什么姑娘们,弄出种种的风流韵事来。这都算是他们的风雅”。

这样来看中国历史上的小品,如果不是误解的话,真要算得上不怀好意了。

据《论语·先进》记载:一天,孔子和子路(仲由)、曾皙(曾点)、冉有(冉求)、公西华(公西赤)在一起,他要几个弟子谈谈自己的志愿。子路第一个发言说:“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连年灾荒。让我去治理,只消三年光景,便可使人人勇敢,而且懂得同列强抗争的办法。”孔子听了,淡淡一笑。冉有的志愿是:“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三年时间,可使人人丰衣足食。至于修明礼乐,那就有待于贤人君子了。”第三个回答孔子的是公西华,他说:“不是我自以为有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只是说我愿意来学习一番。国家有了祭祀的典礼,或者随着国君去办外交,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好傧相!”公西华说话时,曾点正在弹瑟,昕孔子问他:“点,你怎么样?”曾点放下手中的瑟,站起来道:“我的志愿跟他们三位都不相同。暮春三月,穿一身轻暖的衣服,陪着年长的、年轻的同学,到沂水沙滩上去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去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感叹道:“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孔子以为,子路等三人拘于礼、仁,气象不够开阔、爽朗。只有精神发展到能够怡情于山水自然的境地,人格才算完善。

孔子这种陶醉于山水之美的情怀,由魏晋时代的名士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有一部书,专记当时名士的言行,名叫《世说新语》。其中有个人物谢鲲,他本人引以自豪的即是对山水之美别有会心。晋明帝问谢鲲:“你自己以为和庾亮相比怎么样?”谢鲲回答说:“身穿礼服,庄严地站在朝廷之上,作百官表率,我不如庾亮;但是,一丘一壑(指在山水间自得其乐),臣自以为超过他。”以“一丘一壑”与朝廷政务并提,可见其自豪感。因此,当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谢鲲画像时,便别出心裁地将他画在岩石中。问顾为什么这样,顾答道:“谢自己说过:‘一丘一壑,臣自以为超过他。’所以应该把这位先生安置在丘壑中。”足见魏晋名士的趣味相当一致。

也许是由于魏晋以降的儒生多拘束迂腐,也许是由于全身心陶醉于山水之美的魏晋名士对老庄更偏爱些,后世人往往将名士风流与儒家截然分为二事,似乎它们水火不容。晚明袁宏道在《寿存斋张公七十序》中批评这种误解说:

山有色,岚是也。水有文,波是也。学道有致,韵是也。山无岚则枯,水无波则腐,学道元韵,则老学究而已。昔夫子之贤回也以乐,而其与曾点也以童冠咏歌,固学道人之波澜色泽也。江左之士,喜为任达,而至今谈名理者必宗之。-俗儒不知,叱为放诞,而一一绳之以理,于是.高明玄旷清虚澹远者,一切皆归之二氏。而所谓腐滥纤啬卑滞扃局者,尽取为吾儒之受用,吾不知诸儒何所师承,而冒焉以为孔氏之学脉也。袁宏道的结论是:“颜之乐,点之歌,圣门之所谓真儒也。”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

上面说了那么多,其实是要说明一点: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小品文作家,《论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小品文著作。以小品的眼光来读《论语》,不难发现一个亲切而又伟大的孔子。

比如,从《论语》中不仅能看出孔子陶醉于山水之美的情怀,还能感受到他那无坚不摧的幽默感。孔子曾领着一群学生周游列国,再三受到冷遇,途经陈、蔡时,被两国大夫率众围困,“不得行”,粮食没有了,随行的人也病了,而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衰”。他开玩笑地问:“‘我们不是野兽,怎么会来到旷野上?’莫非我的学说错了吗?”颜渊回答说:“夫子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不能容纳。不能容纳有什么不好呢?这才见出你是真正的君子。”孔子听了,油然而笑,说:“你要是有很多财产的话,我愿给你当管家。”置身于天下不容的困境中,孔子师徒仍其乐陶陶,在于他们互为知己,确信所追求的目标是伟大的。北宋的苏轼由此归纳出一个命题:“师友以道相乐,乃人间之至乐也。”

在人们的感觉中,身居显位的周公是快乐的、幸福的。其实未必然。召公负一代盛名,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弟弟,连他们都怀疑周公有篡夺君位的野心,何况别人呢?这样看来,周公虽坐拥富贵,却无亲朋与之共乐。苏轼由此体会到:周公之富贵,不如孔子之贫贱:富贵不值得看重。他的《上梅直讲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据《论语》记载,孔子还曾有过一件韵事。跟孔子同时,有个名叫南子的美女,身为卫灵公夫人,却极度风流淫荡。一次,她特地召见孔子。孔子拜见了她,还坐着她的马车,在城内兜了一圈。性情爽直的子路很不高兴,.对孔子提出非议,孔子急得发誓说:“假如我孔某有什么邪念的话,老天爷打雷劈死我!”

对孔子的这件浪漫故事,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孔子是迷恋南子的漂亮。另一种意见则较为规矩,其代表人物是南宋的罗大经。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南子虽然淫荡,却极有识见。“有后世老师宿儒之所不能道者”。孔子之所以去见南子,即因看重她的识见,希望她改掉淫行,成为卫灵公的好内助。“子路不悦,是未知夫子之心也。”

前一种说法似乎亵渎了孔子,但未必没有可取之处。孔子讲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他看来,好色是人的不可抗拒的天性,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假定自己从不好色。所以,当孔子向子路发誓,说他行端影直的时候,我们真羡慕子路,有这样一位可以跟学生赌咒发誓的老师。孔子让我们相信:圣人确有不同凡俗的自制力,但并不认为他人的猜疑是对他的不敬。相反,他理解这种猜疑,甚至觉得这种猜疑是理所当然的。

孔子是一个伟大而又亲切的小品作家,《论语》是一部伟大而又亲切的小品文著作。亲切而又伟大,这就是小品的魅力。关于中国历代小品的定位,理应以《论语》作为坐标。我想与读者交流的,主要的也就是这个看法。

回到“中华传世小品”,这里要强调的是,这套书所秉承的正是《论语》的传统。它们的作者,不是伯韩所说的那种“名士”,而是孔子、颜渊、曾点这类既活出了情怀、又活出了情调的哲人。不需要故作庄严,也绝无油滑浅薄,那份温暖,那份睿智,那份幽默,那份倜傥,那份自在,那份超然,足以把生活提升到一个令人陶然的境界。读这样的书,才当得起“开卷有益”的说法。

愿读者诸君与“中华传世小品”成为朋友!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文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