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亨利六世(中英汉双语本)/莎士比亚全集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英)莎士比亚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推出的《莎士比亚全集》最大的特点,是重新确立了1623年第一对开本莎士比亚作品集的权威地位,尽量还原了1623年第一对开本莎士比亚作品集固有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由当今世界最著名的两位莎学专家Jonathan Bate(贝特)和Eric Rasmussen(拉斯马森)主编。

辜正坤编著、覃学岚编译的《亨利六世(中英汉双语本)》为“莎士比亚全集”系列中的一本,《亨利六世》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英国历史剧,其内容概括亨利六世34岁到50岁(1455-1471)年间的英国历史。

内容推荐

辜正坤编著、覃学岚编译的《亨利六世(中英汉双语本)》为“莎士比亚全集·英汉双语本”系列中的一本,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推出,根据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而成,英汉对照,概述了亨利六世24岁到34岁年间的英国历史,主要是国王所属兰开斯特家族的衰落和约克家族的逐步兴起。

目录

出版说明

莎士比亚诗体重译集序

《亨利六世》三联剧导言

亨利六世(中)

Introduction to The Three Parts of Henry the Sixth

The Second Part of Henry the Sixth

User's Guide

试读章节

第一幕

第一场

伦敦王宫

喇叭奏花腔,随后奏双簧管。国王[亨利六世]、[格洛斯特的]汉弗莱公爵、索尔

兹伯里、沃里克与[枢机主教]博福特自一侧上。王后[玛格丽特]、萨福克、约

克、萨默塞特与白金汉自另一侧上萨福克 微臣奉陛下之旨,

去了一趟法兰西,

作为陛下的代理,

替陛下迎娶玛格丽特公主,

在闻名遐迩的图尔古城,

当着法兰西和西西里两位国王,

外加奥尔良、卡拉伯、布列塔尼和阿朗松诸位公爵,

以及七位伯爵、十二位男爵和二十位主教的面,

微臣履行了使命,完了婚;

现特来叩见王上和诸公大人,

请受微臣屈膝一拜,

兹将微臣从王后身上得到的名分

交还到陛下手里,因为您,

才是微臣所代替的真身;

为臣能献上的最吉祥的礼物莫过于此,

为君能娶到的最美丽的王后莫过于斯。亨利六世 萨福克,平身。欢迎,玛格丽特王后;

没有什么比这充满深情的一吻,

更能表达我的意切情真。主啊,你赐予了我生命,

就请再赐予我一颗满怀感激的心;

因为你赐给了我这样一位美人,

倘使我俩两情相悦,心心相印,

莫大的人间幸福将快慰我的灵魂。玛格丽特王后 英格兰伟大的国王,我仁厚的夫君,

无论是白天黑夜,无论是清醒还是梦中,

无论是大庭广众之下还是暗自祈祷之时,

我跟你,我至爱的君主,都是心有灵犀,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灵相通,

才让我更加大胆,像这样,

喜不自禁,急不择言地

向我主敞开心扉,直抒胸臆。亨利六世 她的芳容令我魂不守舍,而她优雅的谈吐,

还有她那睿智得体的措辞,

更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喜泪欲滴;

我是如此心满意足。

诸位,请众口一声,欢迎我的心上人。众 万岁,玛格丽特王后,英格兰的福星!玛格丽特王后 谢谢各位。萨福克 护国公大人,有劳阁下过目,

这是我们王上与法兰西国王查理

签订的和约条款,  有效期为十八个月。格洛斯特念  “第一条:兹经法兰西国王查理与英格兰国王亨利御前特使萨

福克侯爵威廉·德拉波尔双方共同议定,上文所述之亨利应迎娶那不勒

斯、西西里及耶路撒冷国王雷尼耶之女,玛格丽特公主为妻,并于本年

五月三十日之前加冕其为英格兰王后。

第二条:安茹公爵领地并曼恩伯爵领地应予让弃,交予她的父王”——亨利六世 叔父,怎么啦?格洛斯特 恕我失礼,陛下,

我突然感到一阵恶心,

眼前发黑,念不下去了。亨利六世 温切斯特叔祖,请你接着念。枢机主教 “第二条:经双方进一步议定,安茹与曼恩这两处公爵领地应予让

弃,交予她的父王;迎娶她的一应花销费用均由英格兰国王自行负担,

无须陪嫁任何妆奁。”亨利六世 这些条款令朕心甚悦。——侯爵贤卿,跪下,

朕兹封你为第一任萨福克公爵,

并授予你这把佩剑。——

约克爱卿,

朕兹解除你法兰西摄政一职,

直到十八个月和约期满为止。

多谢,温切斯特叔祖,

格洛斯特,约克,白金汉,萨默塞特,

索尔兹伯里,还有沃里克,

朕多谢各位的这番盛情,

多谢你们对朕的王后这么殷勤。

来,咱们退朝,以最快的速度

去筹备她的加冕典礼。

国王[亨利六世]、王后[玛格丽特]与萨福克下。余人留台格洛斯特 英格兰英勇的贵族,国家的柱石,

我汉弗莱公爵必须向诸位倾吐自己的痛苦,

你们的痛苦,举国上下共同的痛苦。

咳!我的王兄亨利不是把自己的青春、

勇气、金钱和子民全都在战争上用尽?

为了征服名正言顺该他继承的法兰西,

无论冬日凛冽严寒还是夏日炎炎酷暑,

他不是常常风餐露宿?

家兄贝德福德不是殚精竭虑,

巧施手腕力保亨利开拓的疆土?

诸位自己,萨默塞特,白金汉,

骁勇的约克,索尔兹伯里,还有百战百胜的沃里克,

在法兰西和诺曼底不也留下了深深的伤疤?

我的叔父博福特和我自己,

不是也曾与全国所有的饱学之士一起,

不分朝夕地聚在枢密院的议事厅里,

长时间地琢磨,颠来覆去地讨论  让法兰西和法兰西人慑服于我们的法子吗?

国王陛下不是犹在冲龄就不把敌人

放在眼里,而在巴黎登基加冕了吗?

这些辛苦和荣誉就这么葬送了吗?

亨利的征服,贝德福德的警戒,

诸位的战功,还有我等的出谋献策就这么断送了吗?P13-16

序言

莎士比亚诗体重译集序

辜正坤

他非一代骚人,实属万古千秋。

这是英国大作家本·琼森(Ben Jonson)在第一部《莎士比亚全集》(Mr.William Shakespeares Comedies,Histories,& Tragedies,1623)扉页上题诗中的诗行。三百多年来,莎士比亚在全球逐步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似乎与这句预言在在呼应。但这并非偶然言中,有许多因素可以解释莎士比亚这一巨大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必然性。最关键的,至少有下面几点。

首先,其作品内容具有惊人的多样性。世界上很难有第二个作家像莎士比亚这样能够驾驭如此广阔的题材。他的作品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称得上英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帝王将相、走卒凡夫、才子佳人、恶棍屠夫……一切社会阶层都展现于他的笔底。从海上到陆地,从宫廷到民间,从国际到国内,从灵界到凡尘……笔锋所指,无处不至。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叙事诗、抒情诗……都成为他显示天才的文学样式。从哲理的韵味到浪漫的爱情,从盘根错节的叙述到一唱三叹的诗思,波涛汹涌的情怀,妙夺天工的笔触,凡开卷展读者,无不为之拊掌称绝。即使只从莎士比亚使用过的海量英语词汇来看,也令人产生仰之弥高的感觉。德国语言学家马克斯·缪勒(Max Mvller)原以为莎士比亚使用过的词汇最多为15,000个,事后证明这当然是小看了语言大师的词汇储藏量。美国教授爱德华·霍尔登(Edward Holden)经过一番考察后,认为至少达24,000个。可是他哪里知道,这依然是一种低估。有学者甚至声称用电脑检索出莎士比亚用的词汇多达43,566个!当然,这些数据还不是莎士比亚作品之所以产生空前影响的关键因素。

其次,但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娱乐性。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寓教于乐。莎士比亚的作品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能够给予读者或观众极大艺术享受的娱乐性创造物,往往具有明显的煽情效果,有意刺激人的欲望。这种艺术取向当然不是纯粹为了娱乐而娱乐,掩藏在背后的是当时西方人强有力的人本主义精神,即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来对抗欧洲上千年来以神为本的宗教价值观。重欲望、重娱乐的人本主义倾向明显对重神灵、重禁欲的神本主义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当然,莎士比亚的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人所主张的人本主义有很大的区别。要而言之,前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肯定了人的本能欲望或原始欲望的正当性,而后者则主要强调以人的仁爱为本规范人类社会秩序的高尚的道德要求。二者都具有娱乐效果,但前者具有纵欲性或开放性娱乐效果,后者则具有节欲性或适度自律性娱乐效果。换句话说,对于16、17世纪的西方人来说,莎士比亚的作品暗中契合了试图挣脱过分禁欲的宗教教义的约束而走向个性解放的千百万西方人的娱乐追求,因此,它会取得巨大成功是势所必然的。

第三,时势造英雄。人类其实从来不缺善于煽情的作手或视野宏阔的巨匠,缺的常常是时势和机遇。莎士比亚的时代恰恰是英国文艺复兴思潮达到鼎盛的时代。禁欲千年之久的欧洲社会如堤坝围裹的宏湖,表面上浪静风平,其底层却汹涌着决堤的纵欲性暗流。一旦湖堤洞开,飞涛大浪呼卷而下,浩浩汤汤,汇作长河,而莎士比亚恰好是河面上乘势而起的弄潮儿,其迎合西方人情趣的精湛表演,遂赢得两岸雷鸣般的喝彩声。时势不光涵盖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牵连着别的因素。比如说,文学或文化理论界、政治意识形态对莎士比亚作品理解、阐释的多样性与莎士比亚作品本身内容的多样性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成了西方学术界的口头禅。西方的每一种意识形态理论,尤其是文学理论要想获得有效性,都势必会将阐释莎士比亚的作品作为试金石。17世纪初的人文主义,18世纪的启蒙主义,19世纪的浪漫主义,20世纪的现实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都不同程度地、选择性地把莎士比亚作品作为阐释其理论特点的例证。也许17世纪的古典主义曾经阻遏过西方人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过度热情,但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流派却把莎士比亚作品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莎士比亚俨然成了西方文学的神灵。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可以说在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都互相对立,势同水火,可是在对待莎士比亚的问题上,居然有着惊人的共识与默契。不用说,社会主义阵营的立场与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者马克思(Karll Marx)、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个人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马克思一家都是莎士比亚的粉丝;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人类文学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他号召作家们要更加莎士比亚化。,恩格斯甚至指出:“单是《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不用说,这些话多多少少有某种程度的文学性夸张,但对莎士比亚的崇高地位来说,却无疑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1623年版《莎士比亚全集》奠定莎士比亚崇拜传统。这个版本即眼前译本所依据的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The RSC William Shakespeare:Complete Works,2007)的主要内容。该版本产生于莎士比亚去世的第七年。莎士比亚的舞台同仁赫明奇(John Heminge)和康德尔(Henry Condell)整理出版了第一部莎士比亚戏剧集。当时的大学者、大作家本-琼森为之题诗,诗中写道:“他非一代骚人,实属万古千秋。”这个调子奠定了莎士比亚偶像崇拜的传统。而这个传统一旦形成,后人就难以反抗。英国文学中的莎士比亚偶像崇拜传统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机制。至少近两百年来,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已被宣传成世界文学的顶峰。  第五,现在署名“莎士比亚”的作品很可能不只是莎士比亚一个人的成果,而是凝聚了当时英国若干戏剧创作精英的团体努力。众多大作家的智慧浓缩在以“莎士比亚”为代号的作品集中,其成就的伟大性自然就获得了解释。当然,这最后一点只是莎士比亚研究界若干学者的研究性推测,远非定论。有的莎士比亚著作爱好者害怕一旦证明莎士比亚不是署名为“莎士比亚”的著作的作者,莎士比亚的著作便失去了价值,这完全是杞人忧天。道理很简单,人们即使证明了《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或《三国演义》的作者不是罗贯中,也丝毫不影响这些作品的伟大价值。同理,人们即使证明了《莎士比亚全集》不是莎士比亚一个人创作的,也丝毫不会影响《莎士比亚全集》是世界文学中的伟大作品这个事实,反倒会更有力地证明这个事实,因为集体的智慧远胜于个人。

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译本翻译总思路

横亘于前的这套新译本,是依据当今莎学界最负声望的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进行翻译的,而皇家版又正是以本·琼森题过诗的1623年版《莎士比亚全集》为主要依据。

这套译本是在考察了中国现有的各种译本后,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翻译目的打造出来的。其总的翻译思路是本套译本主编会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相关领导和责任编辑讨论的结果。总起来说,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译本在翻译思路上主要遵循了以下几条:

1、版本依据。如上所述,本版汉译本译文以英国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为基本依据。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亦酌情参阅了其他版本,以增进对原作的理解。

2、翻译内容包括:内页所含全部文字。例如作品介绍与评论、正文、注释等。

……

这种爱使言语贫乏,谈吐空虚:

超过这一切的比拟——我爱您。(《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李尔

国王要跟康沃尔说话,慈爱的父亲

要跟他女儿说话,命令、等候他们服侍。

这话通禀他们了吗?我的气血都飙起来了!

火爆?火爆公爵?去告诉那烈性公爵——

不,还是别急:也许他是真不舒服。

人病了,常会疏忽健康时应尽的

责任。身子受折磨,

逼着头脑跟它受苦,

人就不由自主了。我要忍耐,

不再顺着我过度的轻率任性,

把难受病人偶然的发作,错认是

健康人的行为。我的王权废掉算了!

为什么要他坐在这里?这种行为  使我相信公爵夫妇不来见我

是伎俩。把我的仆人放出来。

去跟公爵夫妇讲,我要跟他们说话,

现在就要。叫他们出来听我说,

不然我要在他们房门前打起鼓来,

不让他们好睡。(《李尔王》第二幕第二场)

奥瑟罗

诸位德高望重的大人,

我崇敬无比的主子,

我带走了这位元老的女儿,

这是真的;真的,我和她结了婚,说到底,

这就是我最大的罪状,再也没有什么罪名

可以加到我头上了。我虽然

说话粗鲁,不会花言巧语,

但是七年来我用尽了双臂之力,

直到九个月前,我一直

都在战场上拼死拼活,

所以对于这个世界,我只知道

冲锋向前,不敢退缩落后,

也不会用漂亮的字眼来掩饰

不漂亮的行为。不过,如果诸位愿意耐心听听,

我也可以把我没有化装掩盖的全部过程,

一五一十地摆到诸位面前,接受批判:

我绝没有用过什么迷魂汤药、魔法妖术,

还有什么歪门邪道——反正我得到他的女儿,

全用不着这一套。(《奥瑟罗》第一幕第三场)

书评(媒体评论)

“莎士比亚作品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推出的新版《莎士比亚全集》为其再添一笔华彩。但凡恋爱过、嫉妒过、恐惧过、厌憎过、渴望过的人,皆可从中找到共鸣;人生百态,世间风韵,都能在这里寻到踪影——它的确值得每个家庭拥有。”

——朱迪·丹奇女爵士

“感谢贝特和拉斯姆森两位编者为我们奉上这版《莎士比亚全集》,它的成就堪称出版界罕有,即便莎翁本人也无可挑剔。”

——罗伯特·麦克拉姆,《观察家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