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找灵魂补遗/百家小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邵燕祥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位被打为右派分子的诗人、作家——邵燕祥晚年深度反思,他曾真诚改造自己,紧跟这个大时代,最后成为政治上无名的殉难者,文学上无谓的牺牲者。

从《沉船》《人生败笔》到《找灵魂补遗》,邵燕祥决心把卷宗里带着深刻时代烙印的旧作集结,袒露中国知识分子在“文革”前后的思想改造史。

内容推荐

“百家小集”为系列小开本的思想随笔类图书,选取人文社科类学者或文化大腕为作者,但不排除有思想的作家随笔类文字。邀请不同知识背景和口味的人为主编,每人编一辑。《找灵魂补遗》是作者(邵燕祥)已出版著作《找灵魂》一书的补遗,《找灵魂》收入作者从1940年代到1970年代发表或未获发表的文学习作,其中思想、感情和文学审美的变化、得失,不无值得深思的余地。读者能从中感到一个小知识分子从少不更事到哀乐中年,伴随着思想改造的进程,经历的心路是十分曲折、复杂的。

目录

自序

一九四七

 长短句(19首)

 窗 花

一九四八

 葭水之恋(节选)

 太平愿

 沙果林记(节选)

一九六七

 27号岗(四幕话剧)

附:历史现场与个人记忆——《找灵魂:邵燕祥私人卷宗1946-1976》的引言

试读章节

葭水之恋(节选)

春天,你以为是快乐的季节么?诚然,昆虫开始绿在绿色植物上了,蠕动着,飞翔着。苇叶河两岸上的苇叶抽了嫩芽,河身也确如一条细细的苇叶,弯弯曲曲地打折,最后把叶子尖伸向遥远的蓝天与绿野边缘的接壤处。

我于是踏着河边软软的草,断续砧声从芦苇丛中传出,我的感情的细丝被捣断了。我屏息伫立,我听着,这也是种傻事情,自己的漠然悲哀没有把心叶啮碎,还要从别处讨寻了悲哀的分量来加上。我毫无怜悯地折磨着自己。哦,该是童养媳受了气,把眼泪一颗颗滴落在石砧上了。我,我又不是童养媳……

说这河美丽吧,水却不见得清澈,有脏衣裳溅起的浮沤,有上游里漂下来的和花鸭爪上带来的秽物;河水消化了他们,但并未呈现出完全坦白洁净的心。

我这时从寂寞里钻出头来,才开始作个可怜的摸索。我一个人沿着河边走上去。许多新奇的事物一下奔入我贫乏的眼睛,从未见过的鸟儿鸣着,从未见过的植物绰有余裕地茁生着,水涓涓地不停地奔流,也像是对我迟缓脚步的比赛。沿着河走,河水就是最好的同伴,不停地告诉我新的事情。——在我,新得出奇呀。我看见太多的人来来往往在悲欢里旋转,我被启示除了我平静地、可怜地度着苍白的生活,并以寂寞装点着梦以外,许多人在忙着生,忙着死,那么活跃,那么朝气,那么有韧性。

我一向只见过砖和瓦的房屋,这回我却惊奇地发见了土墙,草顶子,和有如犬牙一般不整齐的东西。我开始想,许多人奔走时,而我没有奔走,许多人挣扎时,而我没有挣扎,我是多么自私,多么罪过呀。于是,我像长了翅膀一样欣跃地高喊起来,让跳动的音标安插在包着无限声音的河流上。

再上去,回头来路已远了。这儿原来是个渡头,以前我从未知道苇叶河里会走趸船的,我以为苇叶河只是像我所见到过的那样窄窄一湾浅水,浮在两岸浅草的原野上。或者桥梁也只是如我所见过的像裤裆一样的窄小,呵,今天,世界大了,葭水也大起来了。我像一个完全陌生的,没有来过这世界上的人,扶一把船,立刻手上扎了两支粗刺,手上流出血来。

但我只出神地倾听撑船水手的牢骚,和行商们粗野的争辩,讨价,还价,谩骂,拉手,成交……

我的心跳着,腿有点颤,是迎接一件新的知识呵,好像儿童第一次听见父母吵嘴时所有的畏怯一样,新奇刺激着我。我回归到孩提时候,只会用眼睛痴痴地瞅,用耳朵痴痴地听的光景了。

水哪!你教给我这些新事情,从前是流动的孤独和寂寞,如今是鼓舞的声音和力量。从前,我自以为对水和其他事情知道得太多太多,然而今天却是这样可悲哀的穷乏。

那总该因为,我的灵魂有一堵高高的墙,在我五岁以前,甚至于连日光的认识都还不充分。我只当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在自己的高高的墙里,连飞着的鸟儿都是飞向它自家的高墙中去的。我只是坐在阴凉的台阶上,让无力的草坐在我身边,而孩子的孤独寂寞的梦是凉到心坎的。我在沁凉的感觉下也许会睡了起来,像草花一样在微风中战栗。

尤其缺少的是泥土的知识,以及与泥土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什么雨水啦,清明啦,小满啦,霜降,白露啦,它们最初给我的只是孱弱的联想,而不是诚朴农民心上记忆的那些开犁,撒种,灌溉和收获的经验。虽然我也知道不少关于泥土的神话,譬如农民最早的祖先是生在一个巨大脚印的拇趾上的,以及土之子们为了感恩才在泥土与粮食的祭坛前虔心地捧着五色土跪倒,甚至有痴心的皇帝也这样做过,我饥渴的灵魂追求的只是一些亲切而又辽远的梦,我把它们安排到我的诗歌里,同时却又作了文字的奴隶。我惭愧我竞没有想过是谁们的汗珠结为粮食,而粮食在哪些人身上只落得辛苦的血,汗,一同又还给泥土。今天,不然,一时有许多张悲哀的脸,瘦瘠的手脚,干枯的胸背,晃在我眼前,仿佛在控诉。我的心微微地颤抖:“你们工作于田地之上,土地与农具却不是你们的!”

我捧着流血的手,猛烈跳动的心,走回去,日头已落在水里,有些船上张起黄晕的灯光。黄昏了,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春天,春天正在轻飘飘地飞扬着,也正在沉甸甸地坠落着,新风暖洋洋地在我心上宛如槐树虫似的去、去、去地爬。你该知道我从来也没有嗅到这晚风在夕阳中送来如许的泥水的芳香呵。P28-30

序言

这本小集是《找灵魂》一书的补遗。

《找灵魂》是广西师大出版社二○○四年五月出版的,有一个副题为“邵燕祥私人卷宗:一九四五一一九七六”,是我的人生实录之一。

我在编著《沉船》《人生败笔》等人生实录过程中。检点旧卷宗,有从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发表或未获发表的文学习作,其中思想、感情和文学审美的变化、得失,不无值得深思的余地。

我在二○○一年写的《历史现场与个人记忆》作为引言,说了《找灵魂》一书的缘起(现全文附录在本书后面):

……我决心把那些卷宗里带着深刻时代烙印的旧作编成一本书。但它不是一份文学读物,而是一份知识分子改造史的个案。

说它不是一份文学读物,不仅因为有些虽属文学体裁,其实徒具形式而不具备文学的品格;而且因为这些作品主要是作为作者世界观(具体到政治思想和文学观点)的载体以供考察。

说它是一份知识分子改造史的个案,则因为它历时三十年,从怀着某种叛逆精神及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投身革命始,中经自愿和强制的思想改造,到一九七六年毛泽东逝世时,已经习于以毛泽东的是非为是非,难道不是体现了以毛泽东思想改造一个个体的胜利吗?

《找灵魂》在编辑体例上,一九四五年以前着重收入当时已经刊出的作品;一九四。年代至一九七。年代着重收入未曾刊发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可看出作者思想一步步纳入主流意识形态的轨迹。

《找灵魂》全书三百多页,近三十万字,篇幅已经够大。限于篇幅,在我手里和编审者手里,在集稿和审定时,抽去了部分篇目。现在有机会编一册“补遗”,如能对照《找灵魂》一书,会觉得这块“化石”更显完整,即使单看“补遗”本,也能感到一个小知识分子从少不更事到哀乐中年,伴随着思想改造的进程,经历的心路是十分曲折、复杂的。因知涉及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是不可简单化地对待的。

面对本书的读者,我想把“找灵魂”再做一次解释。

人是有灵魂的么?

这是祥林嫂提出过的问题,也是唯物论哲学课回答过的问题。

如果不是毛泽东讲“政治是灵魂”,我相信在长达二三十年间,灵魂两个字就会从中国大陆上消失。

由于有了毛泽东这句话,在主流话语中有时还把灵魂用于修辞,比如骂某人“为资本主义招魂”,或是“被打倒的阶级阴魂附体”之类。

毛说政治观点是人的灵魂,当然指“正确”的政治观点,是符合毛泽东思想的观点。不具有这样的观点,自然就是失魂落魄的行尸走肉了。

诗人伊甸曾有一篇随笔,提到墨西哥土著旧有“等灵魂”之说。说有一群人替雇主运货,突然在中途停下来,怎么说也不迈步了。过了一两个小时,头领一声令下,才又动身。原来,按他们的说法,是他们走得太快,把灵魂走丢了;因此必须站住,等灵魂赶上来再走。

这种说法对我很有启发。不像我国从屈原赋以来就写过的“招魂”是施之于已死的人,也不像我国民间历来对一时神志不清的人“叫魂”那么阴阴惨惨;而视灵魂如旅伴如密友,如影随形,不可离开而竟会离开,暂时离开却还能“等”回,很亲切,虽虚而实,不那么虚无缥缈,不可捉摸。

准此,我设想早年从完全与政治无关到逐步走向革命,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用毛泽东“政治是灵魂”来衡量,该算找到灵魂了。那时批判所谓“非政治倾向”“脱离政治”的观点,说“你不找政治,政治也要找上你”。在反右派斗争中,这个“政治”不但找到我,还把我打倒了。我的所谓“政治生命”于焉结束。我真的成了背离“政治正确”的丢魂落魄之人。

从那以后,我集中全部生命力来努力“脱胎换骨”的改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按照毛泽东的指引,建立“正确的政治观点”——一句话,就是找灵魂的过程。

找来找去,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自以为亦步亦趋,步步紧跟,该是找到灵魂了。一声惊雷:中共中央的有关决议认定,从一九五七年往后,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他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是不正确的。

那么,我的灵魂在哪里?

找都找不到,“等”能等来吗?

我也到所谓晚年了吧,这才发现:只有自由思想、自由意志,独立精神、独立人格,才是一个人的灵魂。

找灵魂的路,好艰难啊。我愿与一切找灵魂的“过客”们,一起相扶掖彳亍前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