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史/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编著者亚瑟·柯南·道尔。
他头戴礼帽、肩披风衣、口衔烟斗;身材挺拔颀长,目光犀利,行动敏捷;
细长的鹰钩鼻子、方正突出的下颌,衬托出他的机警果断、勇敢坚毅。
他有绅士的风度,举止优雅,侃侃健谈;还有智者的聪慧,博学多闻,智慧超群;
更有仁者的心肠,侠肝义胆,济弱扶贫。与人为善。
他身怀绝技,危险时刻总能逢凶化吉;他断案如神,拥有魔术师般的探案神功。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侦探神话,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他在全球拥有数千万狂热的拥趸。2002年10月16日,英国皇家学会授予
他荣誉研究员称号,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获此殊荣的虚构人物。
他就是福尔摩斯,一个神通广大、家喻户晓的世界神探。
他活跃于小说里,却生活在现实中。
他诞生于英格兰,却属于全世界。
《冒险史/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编著者亚瑟·柯南·道尔。
《冒险史/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为短篇小说集,依出版顺序而言是系列第三部。《红发会的骗局》叙述歹徒从一小店挖地道盗窃银行,巧设调虎离山计将店家支开以便作案,结果被福尔摩斯手到擒来。《皇冠上的翠玉》讲述皇家以王冠作抵押向银行家贷款,王冠被纨绔流氓勾引银行家侄女盗走。银行家相信乖巧侄女,怀疑不肖儿作案。福尔摩斯不为表面现象所惑,侦破案情,王冠复归。《波宫秘闻》记录的故事则透露了福尔摩斯一生中唯一爱恋过的女人的故事……这些小说故事曲折生动,情节错综复杂,推理缜密细致,给人以艺术和思想上的双重收获。
新娘失踪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西蒙勋爵的婚事及其奇特的结局,如今已不再是这位不幸新郎身边那些上流人士所感兴趣的话题了。新的丑闻已经让它变得不再重要,四年前的那场戏剧性事件就此被搁到了幕后。我还从未向大家透露过这个案子的真相,而且我的朋友福尔摩斯还为它花费了那么多精力。因此,如果对这样异乎寻常的案子不记录一下,那对福尔摩斯的探案笔记而言实在是个遗憾。
那是我结婚前几周的一个午后,我仍跟福尔摩斯一起住在贝克街。当时他外出未归,桌子上躺着一封给他的信。当时阴雨绵绵,我胳臂上那颗参加阿富汗战役时残留下来的子弹正搞得我痛苦不堪,只能一直呆在屋里。我躺在一张安乐椅上,双脚搭在另一把椅子上,认真地读着身边的报纸,直到饱览无余再扔在桌上。我漫不经心地望了望那信封上硕大的饰章和交织在一块儿的家族字母,猜想可能又是哪位贵族写来的。
他回来后,我告诉他:“这儿有一封很时髦的信,要是我没记错,以往你早上收到都是一个鱼贩子的信以及那个海关稽查员的信。”
“是的,我的信千奇百怪,”他笑道,“不过通常越是普通人写得越有意思。但是这封像传票一样古板,让人看了就没心情。”
他打开信封,看了一下信的内容。
“嗯,你看,好像还真是件有趣的事呢!”
“不是传票公函之类喽?”
“不是,显然是咱们业务上的。”
“是一位贵族写来的?”
“英国最有地位的一位贵族。”
“恭喜你啊,老兄!”
“说实话,华生,我觉得对我来说,委托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重要,我只是对他的案情感兴趣。不过看来对这件新案件的调查可能必然要牵扯到他的社会地位。你最近一直在大量看报,对吧?”
“没错,因为无事可做。”我无可奈何地指着角落里那堆报纸说。
“太好了,也许你可以为我提供一些新情况。我只看犯罪的消息和寻人广告栏,其他都不看。看寻人广告很有启发性。既然你注意了最近的新闻,那一定读了有关圣西蒙勋爵和他婚礼的消息吧?”
“嗯,看到了,我是充满好奇地读这则消息的。”
“很好,我这里有一封圣西蒙勋爵的来信,给你读一下。你一定要再查查报纸,帮我把所有关于这件事的消息都找出来。他是这样说的:
亲爱的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
据巴克沃特勋爵介绍,我可以完全信赖您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因此决定前往拜访,向您请教我举行婚礼时发生的令人心痛的意外事件。苏格兰场的雷斯瑞德先生已经受理了此案。
但他建议我邀您加盟,甚至以为裨益极大。我将于下午四时登门请教,届时若您另有约会,望稍后仍能惠予接见为望,因为事关重大。
您忠诚的圣西蒙
“信是从格罗夫纳大厦发出的,拿鹅毛笔写的。尊贵的勋爵一不小心在他的右小指外侧沾了一滴墨水。”福尔摩斯一边叠信一边说。
“现在是三点。他说四点过来,那一个小时之后就要到了。”
“有你帮忙,我能很快弄明白这事。翻翻报纸,按时间先后把有关摘要放好,我要看看这位委托人的身世。”他从壁炉旁边的参考书里抽出一本红皮书。“在这里,”他说着便坐了下来,把书摊在膝盖上。“罗伯特·沃尔辛厄姆·德维尔·圣西蒙勋爵,巴尔莫拉尔公爵的次子,哦!勋章!天蓝底色,黑色的中带上镶嵌着三个铁蒺藜。1846年出生,现年四十一岁,这已是成熟的结婚年龄。在上届政府中担任过殖民地事务副大臣。他的父亲,那位公爵,当过一段时间的外交大臣。他们继承了安茹王朝的血统,是它的直系后裔,母亲血统为都铎王朝。可这些都没有什么指导作用。华生,我看需要你提供一些比较实在的具体情况。”
“我这里随便就找到些。”我说,“事情发生在不久之前,给我的印象很深,但一直没跟你讲,因为你手中正有一个案子,肯定不希望被其他事情打扰。”
“哦,你是指格罗夫纳广场家具搬运车的那件小事吧。现在已经搞清了——其实刚开始就很明了。请把报纸重要些的信息先告诉我。”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条消息,登在《晨邮报》的启事栏里。日期是几周之前:
巴尔莫拉尔公爵的次子,罗伯特·圣西蒙勋爵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阿罗依休斯·多兰先生的独生女哈蒂·多兰小姐的婚事已准备就绪,若诸事顺遂,将于近日完婚。”
“就这么多。”
“简单明了。”福尔摩斯说着把他那瘦长的腿伸到了火炉旁。
P245-P247
福尔摩斯,一个原本虚构的人物,百年来却几乎迷倒众生,乃至英国皇室竞破天荒地将条件苛刻且严肃的爵士爵位授予这位小说中的英雄。
福尔摩斯是谁?据说这个人物的原型是作者阿瑟·柯南·道尔在爱丁堡大学念书时的一位老师,可能再加上他自己的一部分。尽管有些古怪,但毫无疑问,福尔摩斯不是神。他乘坐大家熟悉的马车或火车,出没在十一月伦敦的大雾之中;他住在众所周知的旅馆里,阅读《每日电讯报》和其他流行的报纸……他是一个聪明人,因为太过聪明,以至于总是不怎么相信别人,更不要说相信女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那种骄傲自负已经变成了他社交谈吐的方式,好在人们早已习惯并觉得他完全配得上这种德行;他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做出些让人莫名惊诧的事情或举动,甚至得罪了很多“正经人”;他是一位名侦探,因为他的出现,人们从此相信正义真的离人间不远;他的智慧柔时像水,坚时如钢;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世人从来不曾怀疑过他的真实存在。
1894年,阿瑟·柯南·道尔曾一度决心停止写作这类侦探故事,因此他安排福尔摩斯在一个戏剧性的时刻堕入深渊中淹死,并让华生来结束《福尔摩斯之死》这个故事。岂料,痴迷的英国读者们竟然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个噩耗,成千上万的伦敦警察、工人、市民情绪激动地上街集会,浩浩荡荡的人们抬着棺材,在贝克街221号门前,一遍又一遍地高呼“福尔摩斯,复活”的口号。此情此景令阿瑟·柯南·道尔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他不得不让福尔摩斯在下一个故事里面“起死回生”。从此,福尔摩斯得以永生。
至今,小说中所谓的福尔摩斯居所——伦敦贝克街22l号仍然会收到许多从世界各地飞来的“福尔摩斯先生亲收”的信件,其中不乏询问案件破解方法、报告福尔摩斯其最大的死对头莫里亚蒂教授行踪等等看似荒诞的内容。
荒诞的背后是温情的呼唤——福尔摩斯不仅仅属于十九世纪的英国,更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全人类。很多很多年前,福尔摩斯曾漫不经心地说道:“伦敦的空气因我的存在而变得清新。”事实上,何止伦敦,他的名字所涤荡过的空气想必曾到过无数我们难以想象的角落,只是我们从未刻意收集……
毋庸置疑,《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可谓开辟了世界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堪称不朽经典。它曾被译成五十七种文字,风靡全世界,备受读者推崇,号称“绝对不能错过的侦探小说”。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曾说:“和阿瑟·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相比,没有任何侦探小说曾享有那么大的声誉。”
作为一位弃医从文的伟大作家,起初阿瑟·柯南·道尔完全没有预料到福尔摩斯会对他的身前身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并最终为其带来如此经久不衰的莫大荣誉。这个形象最早出现在他的作品《血字的追踪》及《四签名》中,那两本小集子于1887年至1890年间相继出版,虽然开始投稿时并不被看好,甚至曾被许多出版社退稿,但不料作品一经问世便追随者无数,还一度形成崇拜福尔摩斯的宗教性狂热。于是阿瑟·柯南·道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三十九年间断断续续写了五十六个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这些故事后来被收录在一起,形成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随后各国都开始纷纷出版之,包括爱斯基摩文和世界语译本在内,迄今全球总印数以千万计。
福尔摩斯在中国同样家喻户晓,其最早进入中国的年代甚至可以追溯到1896年,当时是以《英包探勘盗密约案》的名字开始在《时务报》上连载,并署名“此书滑震所作”。滑震即华生,之所以没有出现作者阿瑟·柯南·道尔的名字,可能是由于小说绝大部分是从华生的视角叙述的,造成了译者的误会。
此后一个世纪匆匆过眼,其间出现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译本不下二三十种。
2009年5月22日是“福尔摩斯之父”阿瑟·柯南·道尔爵士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的“福迷”为此展开了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而作为资深“福迷”之一,本人以为,个人能够奉献的最好的纪念方式莫过于在二十五年间无数次地精读本书之后,而今再译福尔摩斯。事实上,在彻底的“福迷”心中,福尔摩斯、柯南·道尔乃至华生,他们三人早已深深地重叠到了一起,说不清到底是因为痴迷福尔摩斯而欣赏华生,还是因为怀念福尔摩斯而更怀念阿瑟·柯南·道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