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这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也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在本书中,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十分广泛,涉及了国家(城邦)的目的、起源、产生、衰败及保全的原因,政体的分类、变革和维持,理想城邦及其构建,公民的教育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政治学(精)/世界法学经典名著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作者 | 亚里士多德 |
出版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政治学》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这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也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在本书中,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十分广泛,涉及了国家(城邦)的目的、起源、产生、衰败及保全的原因,政体的分类、变革和维持,理想城邦及其构建,公民的教育等。 内容推荐 《政治学》系统地提出了人类社会中的基本政治问题,并对之进行了深刻解析。《政治学》对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及发展,起了相当大的启示作用,而且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的发展。 《政治学》主张人类与生俱来的社会形式,让你我无法回避生活中的政治,但我们必须了解——国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目录 第一章 一、家庭是城邦的起点/3 二、家庭的组成部分/5 三、第一种致富术/7 四、第二种致富术/9 五、如何追求财富/12 六、致富术的实践/13 七、家庭统治的类型/15 八、家务管理与德性/15 第二章 一、城邦至善的目的/21 二、公民不可共有一切/22 三、财产宜私有公用/24 四、浅析《法律篇》中的政体/27 五、均分财富型政体/29 六、希波达莫斯政体/32 七、斯巴达政体/35 八、克里特政体/39 九、迦太基政体/40 第三章 一、公民的定义/45 二、城邦的定义/47 三、良好公民与善良之人的异同/48 四、公民身份的处理问题/50 五、政体的统治方式/52 六、政体的分类/54 七、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正义观/55 八、城邦最高权力的归属问题/58 九、最高权力的安排方式/59 十、政体的正义问题/62 十一、君主制的种类/65 十二、君主制的特点/68 十三、政体的适用条件/71 第四章 一、政体研究概述/75 二、政体的形式/78 三、政体的划分标准/79 四、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种类/83 五、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形成因素/86 六、贵族政体的种类/88 七、共和政体的形成方式/88 八、僭主政体的形式/91 九、最优良的政体/92 十、政体的性质和数量/96 十一、政体吸纳各种阶层的方式/98 十二、政体的议事要素/99 十三、政体的行政要素/103 十四、政体的司法要素/107 第五章 一、政体变革的主要因素/111 二、政体变革的心态因素/113 三、政体变革的其他因素/114 四、城邦内乱的起因/116 五、平民政体的变更/118 六、寡头政体的变更/120 七、贵族政体的变更/124 八、如何保全政体/127 九、行政官员的素质/131 十、君主制与僭主制的保全/134 十一、苏格拉底的政体变革思想/142 第六章 一、绪论/147 二、平民政体的原则和目标/148 三、平民政体的平等和公正问题/150 四、最优秀的平民政体/151 五、政体的维持问题/154 六、寡头政体的组建/156 七、城邦部队的组成/157 八、城邦官职的设置/159 第七章 一、绪论/165 二、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166 三、对两种幸福观的评价/169 四、理想城邦的条件/170 五、理想城邦的市民秉性/173 六、理想城邦的组成部分和条件/174 七、理想城邦各阶层的地位和作用/175 八、城邦阶层划分制度的起源/176 九、理想城邦的选址和设计/177 十、理想城邦共餐点的设置/179 十一、理想城邦的公民德性/180 十二、理想城邦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德性/182 十三、理想城邦的公民理性/184 十四、理想城邦公民的婚配及生育/186 十五、理想城邦的儿童抚养/188 第八章 一、绪论/193 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193 三、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194 四、教育的内容要适宜/196 五、再论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197 试读章节 四、第二种致富术 在假定财富和财产没有止境的情况下,还有另外一种获取的技术,这也可以称为致富术。与前一章节谈到的致富术相比,它们虽无巨大的差异,但也并非完全相同。只不过,前面一类是由自然赋予的,而后面一类则由经验和技巧来获得。 我们所拥有的所有事物都有两种用途,且都属于事物自身,但方式不同,因为一种用途是正当的,另一种是不正当的。例如鞋子既可以当做步行工具穿在脚上,也可以当做等价物交换其他物品。把鞋当做等价物从需要鞋的人那里交换金钱或食物的人,利用的不是鞋所固有的用途,因为鞋做出来是用来当做步行工具的,而不是用来交换。对于其他事物而言,也同样如此,它们被制作出来都有固定的用途,但一样可以用来交换。在交换行为发生之际,这是一种自然的方式,因为人们所拥有的物品,有些太少,有些又太多。很显然,这种零售贸易不是致富术所应该包含的部分。如果是,那人们在生活充裕时就应当终止交换。 对于第一共同体(即家庭)而言,这样的交换技术不能算作致富术,但这种技术对社会共同体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家庭成员在刚刚建立家庭时拥有很多的共同财产,分家后各分支便得到了许多不同的东西,这样他们不得不用一些东西来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种以物换物的方法在野蛮民族中至今仍然存在。严格地说,虽然这种物物交换不能算作致富术的一个部分,但同样符合自然,因为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自然需要。 其他形式的交换都是从这种交换中演化出来的,比如以钱币为媒介的交换。由于很多生活必需品不便于携带,人们在进行物品交换时,往往采用那种本身有用并易于达到生活目的的物品,例如铁、银以及这一类的金属,这就是最初的钱币。起初,人们通过度量大小和重量的方式来判断这类物品的价值,后来为了便于交换,人们直接在这些当作钱币的金属上镌印标记,这样不用称量就可以得知它们的价码。 钱币诞生后,物物交换中又出现了零售贸易的方式。很快,人们就认识到这种方式能够为自己赢得巨大利润,情况就变得繁杂起来。由于钱币的使用是造就致富术的根源,所以人们通常认为致富术的关键在于使用钱币。有很多人认为财富就是拥有一定数量的钱币,因为致富术和零售贸易都与钱币有着密切关联。另一些人则认为钱币只不过是虚拟的非自然物,一旦使用者用另外一种物品代替了它,它就没有了价值,而且它并不能作为生活必需品。那些腰缠万贯的人常常因饥饿而死,就像寓言中的米达斯那样,他的贪婪的祈祷使得他面前的一切物品都变成了黄金而无法食用。 由此可见,虽然自然的财富和自然的致富术都属于家务管理的附属部分,但两者是互不相同的。因为钱币是交换的基本标的物,所以零售贸易是一种与钱币密切关联的致富术。这种致富术对财富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就好像医疗技术对健康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一样。但是,由于致富术只是家务管理的一部分,所以它是有限制的。如此看来,所有的财富都必定是有限制的。不过,事实上人们有时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因为那些获得财富的人总是在无止境地扩大他们钱币的数目。人们总是把物物交换和零售贸易的根源混为一谈,其原因就在于这两种致富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所使用的手段基本相同,但目的却大相迥异,而且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有些人认为家务管理的目的就是致富,且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就在于不断地聚敛财富,或者想方设法不让财富减少。人们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他们只知道为了生活而生活,而不知道如何去追求美好的生活。此外,由于他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他们对获取财富手段的追求也没有止境。虽然有些人渴望实现美好的生活,但他们所企求的只是满足物质享乐。这样的人必然热衷于财富的获得,因为他们把实现快乐的基础建立在了财产的多寡上。在这种人的推动下,就产生了第二种致富术,即零售贸易。人们认为,零售贸易是一种可以产生过度快乐的技术。如果人们不能通过这种技术获得快乐,那么他们也要寻求其他方式,并可能用一种与自然相违背的方式来实现快乐。比如说,勇敢原本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为了鼓励人们自信的品格;军事技术和医疗技术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致富,军事技术是为了制胜,医疗技术是为了健康。然而,人们把所有这些品格或技术都当做致富手段,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并且认为所有事物都是为这一目的而服务的。 这样,我们就已经考察过了那些并非必要的致富术以及人们需要它的原因,也了解了那些必要的、合乎自然的致富术。两者互不相同,后者是家务管理技术的自然部分,它与食品的供应相联系,它不同于前者,关键在于它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 P9-12 序言 《政治学》是古代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25年写成的。在这部“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中,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城邦政体的理论,提出了人类社会中的基本政治问题,并对当时的各种政治体制进行了评价。 所谓政治学,指的是希腊当时的城邦国家制度研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其中的“政治”’就是指城邦国家制度。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深入分析了当时希腊各个城邦的各种政治制度。他将政体分为六种: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并按照高低优劣的顺序将这六种政体进行排列,君主制最优秀,贵族制次之……僭主制最低劣。他在论述各种政体的时候,始终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是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共和制或者其他制度的政体,只要能根据法律行事,就都是好的政体。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在控制人口与加强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关于城邦人口的问题,他以政体理论为基础,主张控制人口。他说:“凡以政治修明著称于世的城邦无不对人口有所限制。”因为城邦既要考虑人口的数量,又要考虑人口的品质。为此,他提出了“优生优育”的主张。关于教育的问题,他指出,理性对于人的善德是最重要的,因此城邦应该重视教育,通过教育启发人们的理性。他说:“邦国如忽视教育,其政治必将毁损。”此外,他还讨论了从幼儿、少儿、青年一直到成年人等各个不同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原则。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描述了理想社会的特征。他认为,最理想的政体应该以“中庸”为原则,应该由中产阶级来执掌政权并且建立一个共和政体。在他的心目中,中产阶级顺从理性,不走极端,并且最终能够成为贫富两个阶级的仲裁者。 此外,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在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性质、私有公用论等方面都作出了深入分析。从学术价值上看,《政治学》是古希腊政治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于了解古希腊人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政治学》不失为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政治理论著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