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清晰呈现中世纪欧洲的西方文明,对西洋中古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尚、历史文化、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和建筑风格等领域做了详尽介绍与精辟阐述,本书所探讨的主题包含蛮族的迁移、蛮族王国的文化、拜占庭帝国、回教帝国与文化、鄂图曼帝国的扩张、加洛林王朝的兴衰、东欧民族的入侵、领主与封建制度、教会改革、庄园制度、贸易和城市的兴起、西欧诸国、宗教和艺术生活、十字军东征、日耳曼之政局、中世纪末欧洲经济文化的转变、君主政体的发展与东欧和亚洲的变迁等,是一本简明易懂的上下贯通千年的西洋中古史书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洋中古史/史家名著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刘增泉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清晰呈现中世纪欧洲的西方文明,对西洋中古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尚、历史文化、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和建筑风格等领域做了详尽介绍与精辟阐述,本书所探讨的主题包含蛮族的迁移、蛮族王国的文化、拜占庭帝国、回教帝国与文化、鄂图曼帝国的扩张、加洛林王朝的兴衰、东欧民族的入侵、领主与封建制度、教会改革、庄园制度、贸易和城市的兴起、西欧诸国、宗教和艺术生活、十字军东征、日耳曼之政局、中世纪末欧洲经济文化的转变、君主政体的发展与东欧和亚洲的变迁等,是一本简明易懂的上下贯通千年的西洋中古史书籍。 内容推荐 本书所探讨的主题包括蛮族的迁移、蛮族王国的文化、拜占庭帝国、回教帝国与文化、鄂图曼帝国的扩张、加洛林王朝的兴衰、东欧民族的入侵、领土与封建制度、教会改革、庄园制度、贸易和城市的兴起、西欧诸国、宗教与艺术生活、十字军东征、日耳曼之政局、中世纪末欧洲经济文化的转变,君主政体的发展与东欧和亚洲的变迁等,是一本简明易懂的上下贯通千年的西洋中古史书籍。 目录 第一章 蛮族的迁移 新的入侵者 迁移的原因 蛮族的民族 参考书目 第二章 蛮族王国的文化 蛮族文化与迁移人口数目 罗马的防御措施 蛮族的生活方式 阿里乌斯教派 异教徒 主教 爱尔兰的修士生活 圣本笃教规 蛮族的文化 参考书目 第三章 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时代 新都建立 查士丁尼时代 查士丁尼的治绩 意大利的独立运动 参考书目 第四章 拜占庭帝国的退守与复兴 世纪的政局 希拉克略时代 李奥三世的破除偶像政策 破坏偶像的争端与内战 参考书目 第五章 拜占庭帝国的马其顿皇帝 马其顿王朝 行政机构与军事 王朝与教会 艺术与文学 参考书目 第六章 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拜占庭 大领主的抬头 塞尔柱土耳其人的入侵 尼西亚的复兴 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参考书目 第七章 回教初期帝国 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 穆罕默德创立回教 阿拉伯的征服 阿拔斯帝国的解体 参考书目 第八章 回教文化 古兰经 回教世界的社会文化 回教世界的学术文化 回教的经济贸易 参考书目 第九章 北非的回教王国 柏柏尔王国 中马格里布的独立王国 穆拿喀什人 穆瓦希德人 非洲中世纪的最后几个王国 参考书目 第十章 西班牙的回教王国 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 政治的混乱 穆斯林在西班牙的财富 政治分裂 莫德哈尔人和格拉纳达王国 参考书目 第十一章 回教向非洲内陆的扩张 伊斯兰教传入之前 伊斯兰教的扩张 文明生活 阿拉伯的征服 阿拔斯帝国的解体 参考书目 第八章 回教文化 古兰经 回教世界的社会文化 回教世界的学术文化 回教的经济贸易 参考书目 第九章 北非的回教王国 柏柏尔王国 中马格里布的独立王国 穆拿喀什人 穆瓦希德人 非洲中世纪的最后几个王国 参考书目 第十章 西班牙的回教王国 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 政治的混乱 穆斯林在西班牙的财富 政治分裂 莫德哈尔人和格拉纳达王国 参考书目 第十一章 回教向非洲内陆的扩张 伊斯兰教传入之前 伊斯兰教的扩张 文明生活 参考书目 第十二章 埃及的回教王国 埃及的新命运 塞尔柱土耳其人 萨拉丁在埃及 蒙古帝国军事征服 蒙古帝国的衰弱 参考书目 第十三章 鄂图曼帝国的扩张 埃及的马穆鲁克帝国 帖木儿的征战 鄂图曼土耳其帝国 参考书目 第十四章 南亚诸国的回教文化 穆斯林在印度的征服 东非的穆斯林 参考书目 第十五章 加洛林王朝时期的西欧 加洛林王朝的兴起 查理曼大帝 加洛林王朝的崩溃 加洛林王朝的经济生活 参考书目 第十六章 加洛林王朝时期新的入侵 加洛林王朝的衰弱 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 匈牙利人的入侵 撒克逊人入侵 欧洲的变化 参考书目 第十七章 法兰西的复兴与衰落 查理五世的英明统治 查理六世 百年战争的结束 博热的统治 参考书目 第十八章 东欧民族的入侵 斯拉夫人的迁移 东欧的各移民 草原诸帝国 基辅公国 西斯拉夫人 文明的演进 参考书目 第十九章 领主与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的发展 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封建制度的生活 参考书目 第二十章 教会改革 罗马教会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教皇权的极盛 格列哥里一世的贡献 东西教会因偶像崇拜的争论而分裂 皇帝和教皇的威权之争 参考书目 第二十一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进展 商业的发展 参考书目 第二十二章 贸易和城市的兴起 商业的复苏 货币制度 商人的崛起 商人的资金来源 城市的兴起 自治共同体的出现 行 会 中产阶级 大学的兴起 参考书目 第二十三章 西欧诸国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罗马教皇的战争 日耳曼和意大利的政治分裂 英国和法国 参考书目 第二十四章 宗教和艺术生活 异教兴起 异教教会的建立 十字军东征和罗马的再征服 哥德式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知识分子生活 参考书目 第二十五章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的背景 十字军东征的过程 十字军东征建立的殖民地 十字军东征失败的原因 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参考书目 第二十六章 基督教对西班牙的再征服 恢复国土失地运动 西班牙15世纪后期概况 参考书目 第二十七章 日耳曼之政局 日耳曼的政权发展 日耳曼人的向东扩张领土 教士、骑士团的引领 移民活动的展开 土地殖民化的问题 参考书目 第二十八章 中世纪末欧洲经济文化的转变 社会与经济 新的贸易形式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城市村庄的演变 中世纪的文明艺术 参考书目 第二十九章 君主政体的发展 君主政体 宫廷城市 议会的产生 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 百年战争 玫瑰战争 参考书目 第三十章 东欧和亚洲的变迁 俄罗斯的兴起 立陶宛人、波兰人 斯堪的纳维亚人 突厥人兴起及十字军的失败 伊比利半岛 海洋的拓展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新的入侵者 罗马帝国实际上仍然在东方继续存在,同时它还保持原状——君士坦丁堡亦是罗马世界的首都,它的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他们在语言及传统的风俗习惯上沿袭古典希腊文化,但拉丁文在6世纪时仍然是官方文书的共同文字,几世纪以来罗马人的阶级制度与保守的思想仍深深影响着东方的这块土地,尤其法治观念与规范更是现在欧洲人的典范。传统上我们称这个位于东方的罗马帝国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6世纪时,这个东方的罗马曾经再一次征服意大利部分地区,并且抵御来自东方波斯及突厥斯坦等部族的入侵,一直到公元1453年才被土耳其人所灭。 5世纪日耳曼蛮族的入侵或许是西罗马灭亡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能说罗马是被蛮族所灭。因为蛮族的入侵是西罗马长期以来的问题,早在1世纪,匈奴被中国的汉朝驱逐出来时,他们便向罗马境内移入也曾引起各地区的一阵恐慌,之后罗马人沿着莱茵河、多瑙河沿河岸山谷间兴建长城以抵御蛮族。4世纪末,“长城”也确实抑制了蛮族的发展,但在3世纪初,蛮族已经渗透到帝国境内,到了4世纪末,罗马军队成为“蛮族军队”,部分军队指挥官也由具有蛮族血统的人担任。蛮族部落所组成的王国也不断地向罗马逼进,罗马人被潮水般涌入的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文化也随之变为废墟,欧洲也进入各蛮族相互袭击攻伐的时代。 公元800年,欧洲正在加洛林王朝统治之下,北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此时分别侵入英国及法国,南方的回教徒也占领萨丁尼亚岛、科西嘉岛及巴雷阿尔岛(Baleares)。东罗马帝国境内,英明的东部君主虽然防御了蛮族的入侵,然而整个中世纪的一千年中,蛮族一波又一波地袭击东罗马,纵然帝国有英明的君主,但难力挽狂澜。公元1000年左右保加利亚人的入侵,几乎使君士坦丁堡被占领,此外,帝国还长期与波斯交战,阿拉伯人的威胁更让东罗马帝国寝食难安,突厥斯坦人、蒙古人更是东罗马帝国的劲敌。 公元1250年到1368年蒙古人在中国建立元朝,中国从此被蒙古人统治,上述向西方袭击的中亚游牧骑兵是移居拜占庭的一小部分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却掌握着西欧和中国各民族的命运,因此无论东罗马帝国或是西方诸国,以及中国,它们似乎不约而同都建立起巩固的防御体系,如罗马帝国的莱茵河、多瑙河长城、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些防御措施,皆标志着蛮族的武力强大,当时的欧亚各国似乎强烈感受到蛮族的威胁。 迁移的原因 蛮族的迁移与当地谋生困难有密切关系,史学家常以气候、人口膨胀等因素来解释人口迁移的原因,但实际上蛮族邻近国家的肥沃土地、安定的生活,才是吸引蛮族迁移的主要因素。他们在当地艰难的生活促使他们勇于冒险和开拓未来。中古初期,日耳曼蛮族在迁移时,为了适应各地不同的环境,必须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文化上也出现不同的差异,他们分成许多不同的支派,这些民族包括匈牙利草原的游牧者、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法兰克人等,经过长期的相互征伐,最后他们亦混居在一起,标志着西方的民族是由多种族群混杂而成。 欧洲人对蛮族能够长驱直入罗马帝国境内是众说纷纭,从1世纪到3世纪蛮族就不断入侵帝国境内,但罗马军队也都能赶走侵入的蛮族。随着4世纪中叶开始,日耳曼蛮族逐渐不断加深的压力,使罗马军队有些精疲力竭和招架不住。罗马人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将其周遭的民族皆被视为野蛮人,在罗马人眼里蛮族只是好勇斗狠又无知识的粗鲁士兵,他们既无文化,当然也谈不上高超技艺。实际上,我们从蛮族士兵墓穴里发现的武器可以证实,蛮族能够入侵帝国境内,完全是由于他们拥有优越的武器与战术,5世纪初蛮族已经能够制造出精密的刀剑之类武器,诸如单刃斧、法兰克战斧、双刃长剑、单刃短刀等,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蛮族入侵的成功因素主要还是在于军事上的优势,精进的武器则是军事优势的基础。此外蛮族的战术也超越罗马人传统方阵式作战,一支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匈奴人最为凶悍,他们擅长骑马,这些凶猛的骑士弓箭手更是东哥德人的劲敌。匈奴人的军队是一支快速又敏捷的骑兵队伍,此种骑兵战斗方式亦使罗马人惊恐不安;而汪达尔人的骑兵涌进帝国,他们带着长矛和长剑沿途劫掠后,向西班牙进逼。蛮族在军事上的胜利也显示出其机动性与灵活战术优越的一面;根据杰克·埃尔教授论述:“蛮族在冶金技术方面早已超越罗马人,尤其是他们的钢淬火和焊接技术所铸造出来的钢刀更是极品。这种经过淬火和渗碳的钢刀与现在的特种钢相比也毫不逊色。”武器是蛮族士兵的第二生命和骄傲,骑士以拥有一把精致的刀剑为荣,通常一位高尚骑士的剑柄及剑套往往都饰有金银镶嵌的图案和宝石。 公元378年东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斯(Valens)允许西哥德人以“盟友”的身份放下武器,交付人质,然后进入罗马境内。不久西哥德人因不堪虐待,起而叛变。双方军队在亚得利亚堡(Adrianople)相遇,结果罗马军队伤亡达三分之二,瓦伦斯本人也遇难,罗马大败。此外公元406年冬,汪达尔人和其他蛮族也曾经突破罗马帝国的莱茵河长城防线,进入高卢。公元409年汪达尔人更征服西班牙,同时西哥德人也顺利从罗马转向意大利南部。 4世纪,蛮族与罗马人早已混居在一起,实际上也很难区分谁是蛮族,谁是罗马人,他们相互影响。这一时期蛮族常利用协议的方式与罗马达到某种默契,高卢省份的诸多城市也由日耳曼人和罗马人所组成。这种缓慢而不易察觉的迁移,严格说来应该是和平的迁入而非入侵,即使上述有关蛮族入侵的历史事件,也仅是个别案例。由于帝国境内没有把纯罗马社会与纯蛮人社会分隔开来,也因此许多日耳曼人加入罗马军队,起初他们仅是一群佣兵,是罗马的辅助部队,但随着他们在军事上的优异表现,愈来愈多的日耳曼军人被授以重任,于是帝国的军队组织出现变化。这些在罗马军队里服役的日耳曼人击退新的蛮族,负责守卫莱茵河与隆河的防线,因此罗马也出现以日耳曼蛮族防御日耳曼蛮族的严重问题。蛮族也以服兵役及遵守帝国法律作为交换条件,且往往以获得帝国的边界土地作为赏赐,同时还可以使用森林牧场。在边界地区,罗马为了保障乡村的安全又刻意地增加蛮族人口,他们安置过去的战俘及其眷属居住在边界地区。虽然帝国严格地要求蛮族须与当地的罗马公民区隔,但到了5世纪初,这些边界区域的蛮族也有不同程度地罗马化,现今在德国地区的汉堡等地,还是可看到这些蛮族留下的遗迹。此外,这些蛮族也组成一支“联盟军队”(Foederati),对罗马边界的守备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蛮族的民族 罗马人把蛮族描述成大块头、红头发、蓝眼睛、嗜好战争和狂饮、身披兽皮的未开化之人。实际上,“蛮族”这一称呼源自希腊。古代希腊人对本身的文化自视甚高,将其他民族贬为“野蛮人”。罗马人继承希腊文化,仍然把帝国疆域以外的民族都叫做蛮族,这些民族无论在生活方式、社会及经济结构、语言、文化习俗皆与罗马人相差甚远。1世纪到4世纪时,蛮族以渐进的方式进入帝国疆界,但这一时期蛮族仍以其传统生活为准绳,罗马也未能同化他们。蛮族与罗马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蛮族皆来自于草原、森林或广大的乡村地区,因此要求蛮族接受希腊罗马的文化几乎是不可能。罗马帝国自屋大维皇帝以来即持续不断地在莱茵河、多瑙河,以及英格兰北部山区修建长城,其目的如同中国自秦始皇修建长城以防范外族匈奴的人侵一样性质,两者皆是对长城以外的民族不甚了解所致。用“蛮族”这样具有贬义的词汇称呼这些边疆之外的民族,更暴露出帝国的无知愚昧,最后遭到覆灭的命运。通常我们的教科书以日耳曼蛮族称呼这群来自帝国境外的民族,但“日耳曼蛮族”只是泛称,而非指某一部族。实际上“蛮族”的来源非常复杂,根据巴黎大学教授杰克·埃尔研究指出,“蛮族”的称呼本身充满不确定性,他们有时会组成不稳定的“联盟”,如果蛮族中的某一部族在战争中获胜,那么弱小的部族就会依靠这个强势的部族,或者某一部族的武器装备最为精良完备,则这一部族的命运亦将为之改变。“蛮族”的称谓也随着上述不确定的因素而有所改变,这就是今天,人们仍然对蛮族历史不甚了解之故。 法国的学者把蛮族区分为三大民族:首先是日耳曼民族,他们包括法兰克人、哥德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汪达尔人、斯堪的纳维亚的诺曼人等,这一民族人口众多但族群也十分混杂,经过长期的迁移,他们的语言、生活习俗、文化也随着居住地而有所不同。例如生活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撒克逊人,他们以海洋作为其活动的主要范围。哥德人生活在大草原上、法兰克人则在森林中讨生活,最后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王国,即所谓的墨洛温王朝。 其次是波斯民族,他们来自中亚的突厥斯坦和伊朗高原,此外,沿着黑海边广大草原上居住的有斯基泰人、萨马尔特人、阿兰人等。这些部族亦曾先后侵入罗马帝国的疆界内,造成帝国东部省份的不安。 再者是亚洲的游牧民族,他们包括土耳其人、匈奴人、阿瓦尔人等。其中以匈奴人最为凶悍,4世纪中叶,他们向欧洲进逼,将日耳曼民族逐一征服,成为他们的附庸。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征服东罗马帝国,使这古老的帝国终于全面崩溃。 P2-6 序言 中世纪在西方文明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来有决定性影响的发明创造在各方面都已显现端倪。本书清晰呈现中世纪欧洲的西方文明,对西洋中古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尚、历史文化、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和建筑风格等领域做了详尽介绍与精辟阐述,本书所探讨的主题包含蛮族的迁移、蛮族王国的文化、拜占庭帝国、回教帝国与文化、鄂图曼帝国的扩张、加洛林王朝的兴衰、东欧民族的入侵、领主与封建制度、教会改革、庄园制度、贸易和城市的兴起、西欧诸国、宗教和艺术生活、十字军东征、日耳曼之政局、中世纪末欧洲经济文化的转变、君主政体的发展与东欧和亚洲的变迁等,是一本简明易懂的上下贯通千年的西洋中古史书籍。 刘增泉教授,毕业于法国巴黎第四大学(Sorbonne)、法国国家高等社会科学院,获西洋史博士、文化史博士,长期从事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欧洲文化史研究,并在法国文化史领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专著20余部。本书是继刘增泉教授《西洋上古史》之后吉林出版集团刊行的第二部历史大作,以飨读者。本书在译文方面与大陆译法不同的地方,大部分遵从原书译法,个别提法和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特此说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