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事做到位(执行版)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西武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西武编著的《做事做到位(执行版)》的定位是“让员工来读”,所以在内容和表述上,针对的都是员工——毕竟“员工”是最大多数的人群,是最大的市场。然而,员工们是否都会自己掏钱买这本书,主动地“教育”自己,恐怕还不好说。因此,该书的策划、编著者明示:这本职场励志书“适合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哪个公司、企业不想教育员工“做事做到位”?有此现成的“培训教材”,真是正中下怀。所以,笔者揣测,老总、老板或公司、企业的劳动人事部门,很可能是这本书的最大买家。平心而论,比起那些充斥套话、空话的“思想教育”辅导读本来,像《做事做到位》这类励志读物,毕竟更为实在、生动,“教育”的效果也可能更好一些。

内容推荐

越来越多的员工只顾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却不问结果。他们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将事情做得“差不多”作为自己的最高标准;他们能拖就拖,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他们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敷衍塞责……这些统统都是做事不到位的具体表现。

做事做到位是每一位员工最起码的工作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做事做到位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西武编著的《做事做到位(执行版)》从企业管理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当前人们做事不到位的事实,介绍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方法。书中以事实和例子为铺垫,力求使人们从中获益并能执行到位。

与其他励志图书不同,《做事做到位(执行版)》完全立足于中国企业文化的背景,更具针对性,更适合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

目录

序言

 做事不到位的中国人 / III

 差不多先生传 / VII

 话说《做事做到位》 / X

1.随处可见的做事不到位

 无处不在的差不多、不到位 / 2

 虎头蛇尾: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完 / 9

 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努力 / 13

 浅尝辄止:凡事只做到最低标准 / 16

 遇事拖延:在等待中完成工作 / 19

 应付了事: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 / 23

 马虎轻率:做事不能精益求精 / 26

 偏离目标: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 31

 循规蹈矩:只知道服从上级指令 / 34

 眼高手低:不能扎扎实实地做事 / 37

 推卸责任: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 / 41

2.工作首先要做到位

 最起码的做事准则 / 48

 不到位的低效浪费 / 51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 55

 一步到位的开店精神 / 59

 把问题一次性地解决 / 63

 平凡的事重复做好 / 66

 只有100%才算合格 / 69

 请记住,日事日毕 / 73

3.用心做事,尽职尽责

 心态决定个人命运 / 78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 81

 责任大于兴趣 / 85

 追求工作职业化 / 89

 日本经济腾飞的秘密 / 92

 上帝安排的唯一任务 / 96

 用100%的热情做1%的事情 / 99

 用心才能见微知著 / 103

 把每项工作当业务 / 107

 与上司积极地沟通 / 110

4.制订计划,坚决执行

 做事不要太匆忙 / 116

 制定清晰的目标 / 119

 给事情排定优先次序 / 123

 马上去做,亲自去做 / 127

 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 / 132

 服从不是顺而不从 / 136

 执行高于一切 / 140

 一丝不苟的执行精神 / 144

 应对干扰是分内之事 / 148

 把帽子扔过墙去 / 151

5.小题大做,关注细节

 平庸和杰出企业的差距 / 156

 魔鬼在细节中 / 160

 客户、公司无小事 / 163

 从细节、小事做起 / 167

 细节源自于周密的计划 / 171

 细节来源于企业价值观 / 174

 细节来自对小事的训练 / 177

6.一板一眼,踏踏实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182

 一板一眼的做事风格 / 188

 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 191

 认真极处是执著 / 194

 追求程序的完美 / 198

 把简单的东西量化 / 201

 把做完的事情系统化 / 204

7.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标准是最低的要求 / 208

 尽力而为还不够 / 210

 不满足于尚可的表现 / 214

 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 / 218

 追求品质零缺陷 / 221

 苛求细节的完美 / 224

 永远超过老板的期望 / 227

 每天都要提高1% / 230

8.及时补位,善于跑位

 随处可见的缺位、错位 / 236

 树立补位意识 / 239

 补位但不越位 / 242

 尽力做些分外的工作 / 246

 敦促过程管理者 / 250

 “管理”自己的上司 / 254

 做个会跑位的射手 / 257

试读章节

虎头蛇尾: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完

所谓虎头蛇尾,是指做事时只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给人留下一种有始无终、只重行动不管结果的印象。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的情况。

已布置的工作,如果没有督促就不会有积极的反馈。譬如许多单位年初制订一系列计划目标,并且细分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甚至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也1、2、3、4、5……排序了,但是到了年底,这些目标、计划、任务完成的如何?哪些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没有完成?离目标值还有多少距离?无法完成计划的原因何在?要么统统没有了下文,要么只有包含着大量“大约”、“可能”等含糊不清的总结。

做事情半途而废,损失的不仅仅是事情没有完成的后果,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给你带来心理上的挫折感,甚至可能给你带来虎头蛇尾的做事习惯,这才是个人的最大损失。如果你阅读下面一则故事,就会充分地体会到这个道理。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过去。如果获得了成功,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曾经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妇女。

早晨的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几乎连护送的船只都看不到。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千千万万的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她仍然坚持游下去。对她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15个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冷,全身几乎都麻木了。她感觉到自己无法再坚持下去了,让人将自己拉上护送船。母亲和教练坐在另一条船上,告诉她离海岸已经很近了,让她不要轻易放弃。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朝前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见。又坚持了几十分钟,她决定彻底放弃这个计划。于是,浑身发抖、湿淋淋的查德威克被拉上了小艇。

几个小时以后,查德威克身体暖和了许多,神志更清醒了,然而突然袭来的挫折感却深深地笼罩了她的身心。

这是一个有关“坚持”和“放弃”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费罗伦丝·查德威克的放弃也可以说是虎头蛇尾——放弃自己既定的目标,没有完成计划!

许多人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热情不足,而是缺乏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做事时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事的过程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他们对自己的目标容易产生怀疑,行动也始终处于犹豫不决之中。譬如他们看准了一项事业,充满了热情做下去,但刚做到一半又觉得另一件事情更有前途。他们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又低落沮丧。这种人也许能短时间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一定还是失败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遇事迟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人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开始一件事情,需要的是决心与热诚;而完成一份工作,需要的却是恒心与毅力。缺少热诚,事情无法启动;只有热诚而无恒心与毅力,工作不能完成。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和行为规矩,譬如家庭私塾教子弟写字,无论有什么事打扰,也不准写字只写一半。即使这个字写错了,准备涂掉重写,也要将它写完。其中的寓意在于,教育孩子从小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将来做事才不会半途而废,轻易放弃。

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有一些未完成的工作——未缝完的衣服、未写成的稿件,等等。那么请将它们找出来整理一下,静下心来继续完成它们。你会发现,一旦把它们完成,你会觉得非常快乐。未完成时它们不过是些废物,而你在付出一半甚至十分之一的心力完成后,它们都变成漂亮的成品和值得骄傲的业绩。许多事情并非我们无法去做,而是我们不愿意继续去做。多付出一分心力和时间,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有许多潜在的力量。

做事善始善终,个人不会失业,企业不会被淘汰。如果一味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想法,工作起来虎头蛇尾,我们就会永远处于寻找“下一份工作”的过程中。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努力

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些公司内部笼罩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员工抱怨老板太苛刻,整天像监工一样监督自己;老板则抱怨员工不能尽职尽责,一转身的工夫就投机取巧,没有监督就懈怠工作。

的确,有些老板对员工过于苛刻,他们时刻盯着员工的一举一动。但是,员工是否也应该自我检讨一番。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投机取巧是如此普遍地存在于公司和各种组织中,成为当今社会的痼疾。

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很少,绝对愚笨的人也不多,一般人都具有正常的能力与智慧。但是,为什么许多人都无法取得成功呢?

P9-13

序言

做事不到位的中国人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国内知名企业的领导者纷纷出国考察,学习国外同行的管理经验。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访问韩国,被安排去一家面粉企业参观。然而就是这次普通的参观,给他刺激很深,回国后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

这家面粉厂属于西杰集团,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有66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但员工人数却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250吨日处理能力的工厂也要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仅有韩国工厂的六分之一。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地址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同样的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之遥,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不是。相反,韩国本土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的,而内蒙古的合资工厂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建起来的,比原厂还要先进。是管理方法的问题?也不是。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本上都是韩国人。恰好,刘永行遇到了曾在内蒙古负责的那位韩国厂长。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永行特意请教这位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用那么多人呢?”

那位厂长回答很含蓄:“也许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吧。”正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让刘永行回国后彻夜难眠。他知道,当着一群中国企业家的面,那位厂长的话已经是十分客气了。在这句平淡的话背后,一定有许多难言之隐,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管理问题。

仔细想一想,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做事的态度无疑相差很大的距离。韩国人做事总是手脚不停,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手头的工作做完了,就一定安排别的事做;他们是一专多能,比如一个厂长,如果他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主动去做其他一些事情,以节省人力。而在中国大部分企业中,员工还存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够了的想法,所以我们的效率就低了。

这些我们在日常工作的现象中都能看得出,但刘永行思考的远远不限于此,总觉得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按照韩国人每个人干了中国1.2个人的事,彼此之间也不会有10倍以上的人力效率差距。

琢磨了好几个晚上,这位善于思考的总裁终于找到了答案:人力效率上的差距,绝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不是一个韩国人做了1.2个中国人的事情,10个韩国人就相当于12个中国人的效率。效率是乘积关系,一个韩国人的效率是1.2个中国人的效率,那么10个人的效率就可能是1.2的10次方倍。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解释为什么在韩国的工厂里,少数的人能创造更多的效益。

按照这样的计算模式,我们能得出一个非常惊人的结论: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不要只看我们的基本薪水低,我们工作的效率更低。每个人低那么一点点,集中体现在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形成的差距就十分巨大。而且这种差距并非靠加强管理就能解决的,管理者可以告诉员工应该怎么干,但是却无法教会他干完这件还应该干其他的事,这种补位的意识完全要靠员工的自觉性。

中国人做事不到位!这种感叹不仅只有刘永行一人有,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有相同的感触。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不管结果,普遍缺乏对结果负责的认真态度,几乎成为中国员工的一种常态。  中国正与世界接轨,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技术、规模、营销方面越来越接近,在生产管理、流程设计方面也并不比许多国际大公司逊色,但是为什么彼此之间存在着如此大的工作效率差距呢?为什么一名普通的中国员工每月薪水只有一两千元人民币,甚至更低,而发达国家的员工却有几千美元呢?仅仅是因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吗?

答案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

员工之间的工作时间差不了多少,但是每个人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企业效益之间巨大的差距。每个企业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国家生产力之间巨大的差距。

人们常常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感叹中国企业无法跨入世界,希望中国经济更加强大,但却很少意识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彼此之间巨大的距离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点点差距造成的。

要想弥补工作效率上的差距相当不易,因为你需要改变人们的意识和习惯——做事做到位的意识和习惯。这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甚至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别人谈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袋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妈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在两分钟前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到一刻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圆通大师。

后来,他的声名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胡适

话说《做事做到位》

有个古代笑话,说某人中了箭伤,请江湖郎中来治,那郎中拿起一把剪刀,“喀嚓”剪掉露在体外的箭杆,接着就要向伤者收钱。伤者疑问:“箭头还在里面呢,你怎么就……”郎中振振有词,说他只治“外伤”,里边的伤“另请高明”吧……

笑话只是笑话,实际生活中,大概还不至于有如此蹩脚又极不负责的郎中(医生)。不过,那郎中的做事方式和做事态度,却不能说是“绝无仅有”。倘若要举实例,恐怕是举不胜举。

胡适先生早年曾为某“先生”画过像,那“先生”名为“差不多”。其实,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并不是单数的某一个,而是相当大的复数。那个治箭伤的江湖郎中,便是“差不多先生”家族的,而且是其中很糟的一个。“差不多先生”做事的特点,或者说致命之处,就是“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中国的词典里虽然也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些词语,但“差不多先生”们总不以为然:何必那么较真呢,差不多就可以了嘛!《做事做到位》这本书,显然是想要反“差不多先生”之道而行之。编著者举出“做事不到位”的种种表现,诸如虎头蛇尾、投机取巧、浅尝辄止、遇事拖延、应付了事、马虎轻率、偏离目标、循规蹈矩、眼高手低、推卸责任等;而后分章讲述如何“做事做到位”的要义和方法。这本书也是采用时下流行的经管、励志类读物的做法,举点实例、说点故事、讲点道理,不求如何深刻,但求生动、易懂。作为通俗读物,这基本上也算可以了。至于说该书“囊括所有最新职场励志图书精华”、是“这一领域第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著作”,这是许多志在畅销的读物“吸引眼球”的通行做法,是否真是如此,没做过调查、比较,尚不好说。不过,“做事做到位”这明白而不花哨的书名,倒是值得赞赏;当写手们纷纷“水煮”、“麻辣”,竞相争奇斗炫时,“素面朝天”的质朴反而显得有点特别了。

这本书的定位是“让员工来读”,所以在内容和表述上,针对的都是员工——毕竟“员工”是最大多数的人群,是最大的市场。然而,员工们是否都会自己掏钱买这本书,主动地“教育”自己,恐怕还不好说。因此,该书的策划、编著者明示:这本职场励志书“适合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哪个公司、企业不想教育员工“做事做到位”?有此现成的“培训教材”,真是正中下怀。所以,笔者揣测,老总、老板或公司、企业的劳动人事部门,很可能是这本书的最大买家。平心而论,比起那些充斥套话、空话的“思想教育”辅导读本来,像《做事做到位》这类励志读物,毕竟更为实在、生动,“教育”的效果也可能更好一些。

教育员工“做事做到位”,当然十分必要。然而,事情是否能做到位,又不仅仅是员工的问题。比如,跟管理者就大有关系。在发挥员工的长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管理者“做到位”了,员工做事的“到位”率就必然会高,即所谓的“人心齐,泰山移”。反之,管理者自以为是,以“管人”为能耐,颐指气使,动辄把下属、员工训得像“灰孙子”;结果,人家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还谈什么“做事做到位”?还有,跟“人与人的关系”也不无关系(这句话有点拗口),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简单的,在“做事”上就少生枝节,利于“做到位”;而人与人的关系搞得复杂而纠结不清的,往往就在“关系”上多费能耗,“做事”又哪能不大打折扣?再有,有些“事”值不值或该不该去“做到位”,也是一个问题,比如纯粹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比如弄虚作假做假账,比如黑心企业做伪劣产品……这里就有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问题,然而,对于身处其中的员工来说,因生计的无奈,要求他们做出选择则是艰难的。至于影响到人们能否“做事做到位”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因素,那就更是“一言难尽”了。这本《做事做到位》没有把这些“囊括”进去,它只是一本“职场励志”读物,自然也不必对之奢求了。

伊人

书评(媒体评论)

看着书里每一个字都在提心吊胆,甚至感觉手里握的不是书,而是一根救命稻草。

——池州日报网周念磊

这本书很不错,适合刚参加工作的新人看,按照上面说的去做事,只要坚持下去,将来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员工。

——当当网benben08

初入职场,我有激情和热情、信心和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发展。这本书给我很多行为学的指导,职场的细节及行事的准则,让我更好地开展工作。

——豆瓣读书网遮峰

《做事做到位》这本书不只针对工作态度,而且还教会我们如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佚名

刚入职场的新人最需要读读这本书。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终生受益!

——当当网kingfk

这本书很有启发性,买了很多本给自己的员工学习。

——当当网y112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3: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