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儒墨道法与现代管理/北大周建波教授企业经营管理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周建波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儒墨道法与现代管理》由周建波教授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栏目所做讲座《营销哲学》的内容整理而成。本书主要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诸子之百家争鸣,从表面来看好像是不同学派间的思想之争,但就其本质来看则是围绕如何构建未来社会的制度之争。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春秋战国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它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文化定型的时期。从经济上讲,这是公有经济向私有经济转变,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向个体家庭生产方式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从政治上讲,这是国家由间接管理天下的分封制向直接管理天下的郡县制转变,中央政府由松散的联邦体制向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转变的时期;从文化上讲,这是德礼思潮兴起,既讲“德治”又讲“礼治”,既讲强化政府权威又讲对政府权威加以制约的百家争鸣的时期。

内容推荐

周建波编著的这本《儒墨道法与现代管理》讲的是儒墨道法等传统国学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儒家代表的是职业官员(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观;墨家代表的是普通百姓、普通劳动者的价值观;道家代表的是不得志者、隐士的价值观;法家代表的是投资者、执政者、领导者的价值观。当下社会的主体基本由这四类人群组成。而企业是社会的缩影,也包含着这四类人。

只有了解了这四类人内心深处的根本想法与关注点,才能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发现并解决企业的问题,从而为有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纵论古今,将儒墨道法思想与典型企业案例相结合,深刻揭示了如何将儒墨道法的思想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管理中。

目录

第一讲 为什么要研究“儒墨道法”

 第一节 中国人没有信仰吗

 第二节 儒墨道法四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发

 第三节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第二讲 变革的时代与“儒墨道法”的产生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大变革的特点/8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大变革的原因

 第三节 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

第三讲 儒家与法家的思想——管理者的驭下之道

 第一节 儒家和法家的工作方法不同——王道和霸道

 第二节 制度和文化两种管理方式

 第三节 儒家和法家的管理方法不同

 第四节 儒家和法家的管理思想不同

 第五节 儒家和法家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第四讲 墨家与道家的思想——被管理者的思想

 第一节 墨家和道家所代表的利益阶层

 第二节 墨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异同

 第三节 墨家和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第五讲 儒墨道法四学派之间的关系与政治主张的分歧

 第一节 儒墨道法四学派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儒墨道法四学派政治主张的分歧

第六讲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 儒家思想是一个非常具有开放性的思想体系

 第二节 儒墨道法四学派在对待政府态度上的不同

 第三节 为什么社会接受了儒家思想

 第四节 墨道法各学派的不足

第七讲 将儒墨道法思想融入现代管理实践

 第一节 儒墨道法思想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节 将儒家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八讲 环境因素对儒家思想传播的影响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二节 儒家思想在东亚社会的传播

 第三节 中国的环境特点及儒家思想的传播

第九讲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儒家的基本主张

 第二节 儒家的理论范畴

第十讲 孔子思想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孔子的出身与他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关系

 第二节 对孔子思想的评价

 第三节 近代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

 第四节 在什么情况下儒家思想受抨击

 第五节 毛泽东为什么要“批林批孔”

 第六节 孔子是不是一生不得志

 第七节 孔子为什么做官时间不长

 第八节 孔子为什么很欣赏颜回

 第九节 孔子对待财富的态度

 第十节 孔子是不是有愚忠思想

 第十一节 孔子是不是有愚孝思想

 第十二节 为什么孔子能完成大变革时代赋予的任务

第十一讲 孔子的义利观——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孔子管理思想的目标

 第二节 孔子管理思想的出发点

 第三节 如何看待贫富差距现象

 第四节 解决贫富差距矛盾的办法

 第五节 顺应人们对利的追求

 第六节 调节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原则——见利思义

 第七节 如何在生活中贯彻“义”的思想

第十二讲 孔子的领导观——如何提高领导素质

 第一节 怎样提高领导素质

 第二节 怎样提高领导者的爱心

 第三节 怎样提高领导者的能力

 第四节 领导者怎样发挥领导作用

第十三讲 孔子思想中引起争议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孔子是不是有平均主义思想

 第二节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不是要求做老好人

 第三节 孔子是不是不重视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

 第四节 孔子是不是歧视妇女

 第五节 孔子是不是没有法制观念

第十四讲 孟子的仁政主张和“人性善”思想

 第一节 孟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仁政的内容

 第三节 孟子的“人性善”思想

第十五讲 荀子的“人性恶”思想

 第一节 荀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重法”与“隆礼”

 第二节 荀子的“人性恶”思想

 第四节 对“人性善”与“人性恶”理论的评价

 第五节 管理社会大规模组织的方法和原则

第十六讲 墨子和墨家思想

 第一节 墨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墨子的家庭出身

 第三节 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墨家学说的命运

 第五节 墨子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对墨子管理思想的评价

第十七讲 道家和道家思想的产生

 第一节 “道家”名词的出现

 第二节 道家思想出现的土壤

 第三节 隐士的两种选择

 第四节 道家的社会批判精神

 第五节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第十八讲 老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第一节 老子其人及其时代

 第二节 老子思想的内容

 第三节 老子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发

第十九讲 庄子的思想

 第一节 庄子生活的时代

 第二节 庄子思想的内容

 第三节 老子哲学、杨朱哲学与庄子哲学的区别

 第四节 老子的“无为”与庄子的“无为

 第五节 与庄子的“天人合一”老子的“天人合一”

第二十讲 法家思想

 第一节 法家概况

 第二节 法家与儒家的联系

 第三节 法家与儒家政治主张的不同

 第四节 法家对儒家的态度

 第五节 对法家思想的评价

第二十一讲 商鞅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 商鞅其人

 第二节 商鞅变法及商鞅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二讲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 韩非子其人及其时代

 第二节 韩非子的法、术、势理论

 第三节 韩非子的世界观

 第四节 韩非子的社会观

 第五节 韩非子的人性观

 第六节 对韩非子管理思想的评价

第二十三讲 对儒墨道法四家思想的总结

试读章节

尽管儒墨道法四家思想产生在两千多年以前,但是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非常大的启发。

儒家代表的是职业官员(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观,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讲话;墨家代表的是普通百姓、普通劳动者的价值观;道家代表的是不得志者、隐士的价值观;法家代表的是投资者、执政者、领导者的价值观。

一个社会,可以说就是由这四种人组成的——领导者、职业官员(职业经理人)、普通劳动者、不得志者。不同阶层的人想的肯定不会一样,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嘛。我们现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呢?每个人自信了,都倾向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那么,当老板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员工身上,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员工时,员工能做到吗?这样是不是就增加了组织内部的矛盾冲突?员工也倾向于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老板的身上,老板能做到吗?用各自的观点看问题,大家互相都看不顺眼,社会矛盾自然就加剧了。因此中国人现在的问题,不是吃不上喝不上的问题,恰恰是吃饱了喝足了,人变得自信了,倾向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的问题。

我讲两个小故事来让大家感受一下今天社会中的矛盾。

北京有一位企业家,曾在北京大学企业家特训班读过书。几年前他邀请我到他的企业参观。午饭后,我和他、他的太太,还有若干个副总经理、部门经理一起走回到他的厂区。部门经理、副总经理走在前面,我和他以及他的太太走在最后。厂区里边有一把铁锨横躺在地上,部门经理、副总经理走过之后视而不见,没有把铁锨捡起来放在一边。那位总经理看到了,把这把铁锨捡起来放在一边。总经理的太太就有感而发,对我说:“周老师你看,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啊,怎么素质这么低呢?难道就我家老白(她的丈夫姓白)看得见吗?难道别人就看不见吗?”

素质太低了——中国的很多企业老总对员工往往有这种看法。我对这个老板的太太是这么讲的:你也用不着生气,本来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用你的眼光来看待他,当然什么都看不惯了。你换一个眼光来看,就什么都看得通了。你家老白为什么会把这把铁锨捡起来?因为你家老白把所有的身家性命都投入到这个企业里边,这个企业和他是血肉相连的关系,他不关心谁关心啊?他自然应该全身心地关心。而副总经理只投资30万元,人家在别的地方还有投资。你说他对这个企业应该关心多少啊?部门经理呢,只投入了10万元,更多的钱投在别的地方。你说他对这家企业应该关心多少啊?工人呢,只投入了一天8个小时的劳动。他的精力应该投入多少啊?工人看到了这把铁锨却没有捡起来,应该说这是他的不合理性。但是,你不仅要看到他的不合理性,还要看到合理性。那么他的合理性在哪里,不合理性又在哪里呢?我们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单独地生产一个产品,必须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生产出一个产品。产品卖出去以后,才能进行内部的分配。因此,我们必须有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以厂为家的观念。当然,你要让工人做到以厂为家,从企业方面来讲,必须创造以厂为家的氛围,让工人在这个工厂里有利益,同时又感受到温暖,然后,他才能做到以厂为家。

这个故事说明了老板是如何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到员工身上去的。你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当然是越看越不顺眼。

要讲的另一个例子可以让我们看到工人、普通人是怎样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领导者、老板身上去的。

几年前,我到山东日照去,当地一家企业的一位车间主任对我讲,某某人有五套房。假如说十年前讲一个人有五套房,纯粹是羡慕的口气,哪怕他是通过歪门邪道赚来的钱。可是十年后社会的观念变了,讲另一个人有五套房子,有羡慕的成分,但更多地是嫉妒、眼红、不服气。

中国人讲究听话要听音,敲锣要听声。不能一个人讲什么你就信什么,要听出那些用文字不能表达的东西。我听出他的不服气了。我跟他讲,你也不要羡慕这个人有五套房,根据我的生活经验,根据我和这些老总、老板的接触,我的看法是,越是房子多的人越不在家里住。越是钱多的人越没时间花钱。为什么?因为他要挣五套房子的钱,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需要多大的市场?他需要经常和这些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而他的精力是有限的,给市场的时间多了,留给自己的时间还有多少啊?他经常出差,四海为家,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他哪有时间留给自己玩啊。这就是房子越多的人越不在家里住的原因。同样,越是钱多的人越没有时间花钱。我见过不少老板,裤子一买买五条,西服一买买两套。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有钱,另外一方面,他的时间成本很高啊,他的时间有限呀,他没有时间精心地挑选,只能碰上了就买。因此,越是钱多的人越没时间花钱。毛泽东曾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干革命总得有牺牲啊。为了当老板,“三高”、糖尿病都得了。我在北京大学企业家特训班教书的时候,遇到过四五个三十多岁就得了糖尿病的老板,每顿饭前先吃半小碗药,等把药吃完了,还能吃多少饭?一天得吃四五顿饭,因为每顿饭不能吃得很多。

我对那位车间主任讲,尽管你挣的钱没有他多,但是你的时间很多啊,你能跟老婆孩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另外你的身体很健康,跟他比较起来差不多,可能他还不如你。他也只有一个胃,他也就需要一张床,忙来忙去都是给社会忙的。这个车间主任听了我的话,说:“哎哟,看来干什么都不容易呀!”

这就是社会问题,大家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看待别人。在了解了别人吃的亏后,才会明白:哦,别人是这个样子,看来干什么都不容易。因此中国的社会问题,不是吃不上喝不上闹出来的,恰恰是吃饱了喝足了的情况下,由于价值观的分裂,不同的阶层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而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去的产物。

P3-5

序言

尽管我对本系列丛书所涉内容并不精通,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我还是十分乐意应作者邀请为之作序。缘由无它,作为周建波先生多年好友和同事,我了解他;也很为他这些年在教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份感受和喜悦,不敢说对读者一定会有多大助益,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份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你也许不一定完全接受作者提出的每一个论点,及其所做的每一层分析和阐述,事实上作者也从未视己见为不可更改的定论,反而一再表示继续研究思考之意;但你不能不承认他的论述本身富有说服力,如同他讲课极富感染力一样。周建波先生才华横溢、善于表达、富于激情;其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充实、旁征博引,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凡古今中外、各种学问与史事,以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天文地理、人文社科,还是领袖教导、贤人名句,甚或民间传说、草根习俗等,作者皆可随手拈来,为其所用。其视野之开阔,事理之通达,分析之透彻,让人击掌叫好。读者在阅读之际,能在不知不觉间被他的论述所吸引。没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长期修炼,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这同他根植和长期浸润于北京大学的历史和经济学科的深厚学术背景和土壤密不可分。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是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也难以进发出夺目的思想火花。事实上,只知埋头于故纸堆的历史研究必难有所成就,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事实;但要做到博古通今,古为今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周建波的一大优点正是在于他不拘泥于既定的、熟悉的历史知识框架,而是满腔热情地投入改革开放的实践,深入体验这些年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并努力将所学历史知识同鲜活的实践相对照、相渗透、相结合,从而大大加深了他的思想深度及其现实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阅读他的《企业变革》《营销哲学》《营销管理》与《儒墨道法与现代管理》,或者聆听他的讲解,会每每感受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魅力,以及来自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启发。

周建波教学研究成就的意义,早已越出他个人成功的范畴,它是北京大学经济学科这些年来改革发展成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百年历史传承的北京大学经济学科,这些年来逐渐成长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精英摇篮、理论阵地和思想先锋。然而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那是在克服了从思想认识到合格人才等各方面的障碍和困难之后才取得的。如何将史论见长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成果,就是当初所面临的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之一。直接面向社会、举办企业家培训班,当初也是在争论许久后才取得共识、着手办起来的。缺少合格人才更是当时的一大难题。就是在这个当口,年轻的历史学者周建波走上了直接面对企业家的讲台。在经过一番艰苦磨炼之后,他终于取得了成功,也为北大经济学科的改革和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我殷切期待并坚信,周建波先生作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带头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今后的岁月中取得更骄人的成就。是为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晏智杰

2015.7.29

书评(媒体评论)

周建波先生才华横溢,富于激情;其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充实。大凡古今中外的各种学问与史事,以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天文地理、人文社科,还是领袖教导、贤人名句,甚或民间传说、草根习俗等,皆可随手拈来,为其所用。其视野之开阔,事理之通达,分析之透彻,让人击掌叫好。读者在阅读之际,能在不知不觉间被他的论述所吸引。没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长期修炼,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北大经济学院前院长晏智杰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周建波教授这套丛书的出版正当其时,因为此套丛书浓缩了当前万千企业的经营规律。有缘阅读这套书籍,无异于身边多了一位无形的贵人辅佐,愿从事经营的企业家朋友能够学习、领悟。

——福元运通董事长孙立文

本系列丛书纵古论今,立体、全面地阐述了现代中国企业管理的精髓,值得每位企业家认真研读、思考和总结,是一套高品质、接地气、与时俱进的现代企业管理丛书。

——北京华瑞核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