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一部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智慧的宝库,被喻为中国人无形的“智慧长城”。原书按计名排列,全书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如今,《三十六计》不仅限于军事斗争范畴,而被更广泛地用于其他领域。无论是变幻莫测的商海,还是复杂纷纭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本书设置了本计旨要、计名探源、古经玄览、说文解字、古文今译、计谋评点等多个版块,同时列举大量古代、近代战例和近现代的商战战例,并配以百余幅精美图片,力图使读者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无障碍地了解《三十六计》,并将其中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三十六计》是一部奇书,也是中华民族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将晦涩难懂的古代军事理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三十六计,并以生动通俗、家喻户晓的成语来为每条计策命名,所以极易被读者接受和喜爱。
本书设置了本计旨要、计名探源、古经玄览、说文解字、古文今译、计谋评点等多个版块,同时列举大量古代、近代战例和近现代的商战战例,并配以百余幅精美图片,力图使读者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无障碍地了解《三十六计》,并将其中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事典辑录】
狐偃攻卫解宋围
狐偃,又名子犯、舅犯、狐子等,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舅舅,故又称舅氏。狐偃因跟随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成为晋文公的心腹,官至上军佐。关于重耳的流亡生涯,还得从头说起。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晚年时,十分宠爱妃子骊姬。骊姬心狠手辣,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登上王位,设计害死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闻讯后连忙远走他国避难。狐偃跟随重耳先后流亡到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热情接待。公元前636年,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重耳四十三岁出逃,直到六十二岁才回到晋国,在外流亡长达十九年,历经磨难,终于当上了国君。
公元前634年,楚成王拜成得臣为大将,纠集陈、蔡、郑、许四国军队进攻宋国。宋成公马上派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援。
晋文公闻讯后左右为难:宋襄公在他流亡期间待他很好,现在宋国有难,理应前去救援;但楚成王在他流亡的时候待他也不错,难道真的要和楚国刀兵相向吗?于是,晋文公召集群臣商议办法。新提拔的将军先轸说:“楚国强横中原,觊觎霸权,早晚要与我们兵戎相见的。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在诸侯中树立威望的良机,我们不能坐失良机!”“那么,又该如何去解除宋国之围呢?”文公问。狐偃说:“曹卫两国与楚国关系密切,卫国最近还同楚国结了亲。如果我们派兵去攻打曹卫,楚军必然来援救,那么,宋国之围就可以解了。”
晋文公同意了这个计策。任命先轸为元帅,出师南渡黄河,先后攻克了卫国的五鹿和卫都楚丘;然后挥师向曹,括捉了曹共公。
这时,楚军已攻打到宋都雎阳,忽然接到卫国告急的消息,楚成王便留下成得臣继续围困宋都,自己则率军前去救助卫国。半路上,楚成王又得知曹国都城已被晋军攻下,曹君已被俘虏,楚国本土受到极大威胁。情势紧急,迫于无奈,楚成王只得命令成得臣从宋国撤出全部人马,以确保本国安全。就这样,晋文公用狐偃的“围魏救赵”之计成功地解除了宋国之围。
孔明一纸救江东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死。吴主孙权痛折股肱,扼腕不已,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曹操闻讯后,准备趁机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五千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惨遭杀害。自此,曹操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随即起兵三十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后,立即写信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随后,诸葛亮让使者带信回江东,信中说:“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对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虽然杀了马腾,但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这时的马超刚刚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正放声大哭、痛骂曹贼,恰好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细看,刘备在信中建议马超率西凉兵攻打曹之右,刘备自己则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并认为此举不但能擒住曹操、报仇雪恨,而且可以兴复汉室。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表示同意,随后点兵准备启程,这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是马腾的结义兄弟,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得知马超欲报家仇,立刻表示愿意与马超联军进击曹操。于是,韩遂征调手下八部兵马,与马超兵马共计十部,这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直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后,只好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全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
诸葛亮利用各方力量相互牵制的实际情况,只用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阻止了曹军的南下,不仅解救了东吴,还使刘备趁机成功占领西川,为蜀国日后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础,可谓是一箭双雕。
李秀成天京解围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起义军内讧加剧,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1860年,清军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清军层层包围,使天京成为一座孤城。
为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讨对策。忠王李秀成献上一计,他说:“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王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
敌军屯积粮草的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杭州。天王可乘此机会突围,这时我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即可解。”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愿意带一支人马协同忠王作战。洪秀全采纳了这个计谋。
这年正月初二,正值过年,清军仗着围困了天京,开始略有松懈。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队人马,乘着夜色从清军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清将和春见只是小股部队逃窜,便没有领兵追击。
二王突围成功后,兵分两路:李秀成直奔杭州,石达开奔向湖州。李秀成抵达杭州后,几次下令士兵攻城,都被击退。原来,杭州是清军重要的粮草基地,城内守军达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戒备森严。李秀成三天三夜仍未攻下杭州,不免心中焦急。这时突然天降大雨,城上守军纷纷躲进城堡休息,不久就酣睡入梦。李秀成乘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借助云梯偷偷爬上城墙,待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已经大开。李秀成率部冲入城内,攻占了杭州。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
和春获悉杭州遭袭,急令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见清军正在调派兵马解救杭州,立刻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杭州烧毁粮仓后,便迅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撤回天京。两路兵马会合一处,巧妙地绕道避开回救杭州的张玉良部队,顺利地赶回天京。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已形成了夹击之势,清军始料不及,阵势大乱,最后一败涂地。清军惨败后,天京之围即解。
P20-22
《三十六计》是一部奇书,也是中华民族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将晦涩难懂的古代军事理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三十六计,并以生动通俗、家喻户晓的成语来为每条计策命名,所以极易被读者接受和喜爱。
“三十六计”的说法可追溯至《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檀公指的是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他曾在与北魏军作战时,因粮草不继陷入困境,为迷惑敌军,他施计“唱筹量沙”,在军营中称量覆盖着少许白米的沙土,使全军全身而退,从此威名远播。《南史·王敬则传》与《南齐书·王敬则传》有相同记载,不过《南史》多加了一句“盖讥檀道济避魏事也”。从这段记载可知,“三十六策”并不是书名,而是用来形容檀道济计谋百出,“走是上计”也不是其中一计,而是在讽刺檀道济擅长逃跑。宋代时,学者惠洪在《冷斋夜话》中将这句话改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直流传至今。
古往今来,提及“三十六计”的文学作品不少,甚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提到。不过,《三十六计》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成书至今还是个谜。考查《辞源》可知,三十六计中有十三个计名首次出现在元明戏曲中,有七个计名则首次出现在明清小说中。有学者根据多个线索综合推断,《三十六计》大概成书于明末清初,而且是众手成书,没有固定或单一的作者。因为《三十六计》的多个版本都包括计名、解语、按语等部分,其中计名、解语内容基本相同,但按语却有多达二十多处的不同。显然,计名、解语形成较早,而按语则是经过后来学者增删修改的。按语通俗易懂、风格浅白,是对解语的解释和补充,由于本书对解语(古经玄览)有详尽的翻译(古文今译),所以并未节录按语。
虽然今天已经很难考证三十六计的作者究竟是何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的作者深通《易经》。《三十六计》中有二十九计的解语都引用了《易经》原文,如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的解语为:“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其中“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一句引自《易经》师卦。再如第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解语是:“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其中“左次无咎,未失常也”一句是《易经》师卦的象辞。其余七计虽未直接引用原文,却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易》理。全书在借鉴古代军事理论和前人作战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易经》中的辩证思想,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各种对立关系,如刚柔、正邪、攻防、主客等的相互转化,最终根据阴阳变化推演出作战方略和对敌之法,成为一部韬略大观。从这个意义上讲,《易经》成就了《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言简意赅,就事论事。它在思想内容上与《孙子兵法》等经典兵书相比,虽有不足之处,但在我国的军事理论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直到今天仍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虽然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其思想精髓却渗透到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尤其适用于现代商战。有道是商场如战场,战场上刀兵相见,商场上也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一不小心就有灭顶之灾。因此,能否熟练运用三十六计,抓住一个个商机、击败一个个对手,决定了你能否在商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翻云覆雨、进退自如。
本书设置了本计旨要、计名探源、古经玄览、说文解字、古文今译、计谋评点等多个版块,同时列举大量古代、近代战例和近现代的商战战例,并配以百余幅精美图片,力图使读者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无障碍地了解《三十六计》,并将其中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倘若真能对您有所裨益,那么对于编者来说,亦是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