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十六计/线装经典
分类
作者 线装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十六计》是一部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智慧的宝库,被喻为中国人无形的“智慧长城”。原书按计名排列,全书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如今,《三十六计》不仅限于军事斗争范畴,而被更广泛地用于其他领域。无论是变幻莫测的商海,还是复杂纷纭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本书设置了本计旨要、计名探源、古经玄览、说文解字、古文今译、计谋评点等多个版块,同时列举大量古代、近代战例和近现代的商战战例,并配以百余幅精美图片,力图使读者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无障碍地了解《三十六计》,并将其中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内容推荐

《三十六计》是一部奇书,也是中华民族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将晦涩难懂的古代军事理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三十六计,并以生动通俗、家喻户晓的成语来为每条计策命名,所以极易被读者接受和喜爱。

本书设置了本计旨要、计名探源、古经玄览、说文解字、古文今译、计谋评点等多个版块,同时列举大量古代、近代战例和近现代的商战战例,并配以百余幅精美图片,力图使读者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无障碍地了解《三十六计》,并将其中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目录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试读章节

【事典辑录】

狐偃攻卫解宋围

狐偃,又名子犯、舅犯、狐子等,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舅舅,故又称舅氏。狐偃因跟随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成为晋文公的心腹,官至上军佐。关于重耳的流亡生涯,还得从头说起。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晚年时,十分宠爱妃子骊姬。骊姬心狠手辣,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登上王位,设计害死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闻讯后连忙远走他国避难。狐偃跟随重耳先后流亡到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热情接待。公元前636年,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重耳四十三岁出逃,直到六十二岁才回到晋国,在外流亡长达十九年,历经磨难,终于当上了国君。

公元前634年,楚成王拜成得臣为大将,纠集陈、蔡、郑、许四国军队进攻宋国。宋成公马上派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援。

晋文公闻讯后左右为难:宋襄公在他流亡期间待他很好,现在宋国有难,理应前去救援;但楚成王在他流亡的时候待他也不错,难道真的要和楚国刀兵相向吗?于是,晋文公召集群臣商议办法。新提拔的将军先轸说:“楚国强横中原,觊觎霸权,早晚要与我们兵戎相见的。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在诸侯中树立威望的良机,我们不能坐失良机!”“那么,又该如何去解除宋国之围呢?”文公问。狐偃说:“曹卫两国与楚国关系密切,卫国最近还同楚国结了亲。如果我们派兵去攻打曹卫,楚军必然来援救,那么,宋国之围就可以解了。”

晋文公同意了这个计策。任命先轸为元帅,出师南渡黄河,先后攻克了卫国的五鹿和卫都楚丘;然后挥师向曹,括捉了曹共公。

这时,楚军已攻打到宋都雎阳,忽然接到卫国告急的消息,楚成王便留下成得臣继续围困宋都,自己则率军前去救助卫国。半路上,楚成王又得知曹国都城已被晋军攻下,曹君已被俘虏,楚国本土受到极大威胁。情势紧急,迫于无奈,楚成王只得命令成得臣从宋国撤出全部人马,以确保本国安全。就这样,晋文公用狐偃的“围魏救赵”之计成功地解除了宋国之围。

孔明一纸救江东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死。吴主孙权痛折股肱,扼腕不已,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曹操闻讯后,准备趁机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五千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惨遭杀害。自此,曹操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随即起兵三十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后,立即写信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随后,诸葛亮让使者带信回江东,信中说:“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对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虽然杀了马腾,但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这时的马超刚刚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正放声大哭、痛骂曹贼,恰好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细看,刘备在信中建议马超率西凉兵攻打曹之右,刘备自己则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并认为此举不但能擒住曹操、报仇雪恨,而且可以兴复汉室。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表示同意,随后点兵准备启程,这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是马腾的结义兄弟,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得知马超欲报家仇,立刻表示愿意与马超联军进击曹操。于是,韩遂征调手下八部兵马,与马超兵马共计十部,这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直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后,只好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全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

诸葛亮利用各方力量相互牵制的实际情况,只用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阻止了曹军的南下,不仅解救了东吴,还使刘备趁机成功占领西川,为蜀国日后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础,可谓是一箭双雕。

李秀成天京解围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起义军内讧加剧,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1860年,清军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清军层层包围,使天京成为一座孤城。

为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讨对策。忠王李秀成献上一计,他说:“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王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

敌军屯积粮草的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杭州。天王可乘此机会突围,这时我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即可解。”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愿意带一支人马协同忠王作战。洪秀全采纳了这个计谋。

这年正月初二,正值过年,清军仗着围困了天京,开始略有松懈。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队人马,乘着夜色从清军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清将和春见只是小股部队逃窜,便没有领兵追击。

二王突围成功后,兵分两路:李秀成直奔杭州,石达开奔向湖州。李秀成抵达杭州后,几次下令士兵攻城,都被击退。原来,杭州是清军重要的粮草基地,城内守军达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戒备森严。李秀成三天三夜仍未攻下杭州,不免心中焦急。这时突然天降大雨,城上守军纷纷躲进城堡休息,不久就酣睡入梦。李秀成乘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借助云梯偷偷爬上城墙,待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已经大开。李秀成率部冲入城内,攻占了杭州。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

和春获悉杭州遭袭,急令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见清军正在调派兵马解救杭州,立刻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杭州烧毁粮仓后,便迅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撤回天京。两路兵马会合一处,巧妙地绕道避开回救杭州的张玉良部队,顺利地赶回天京。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已形成了夹击之势,清军始料不及,阵势大乱,最后一败涂地。清军惨败后,天京之围即解。

P20-22

序言

《三十六计》是一部奇书,也是中华民族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将晦涩难懂的古代军事理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三十六计,并以生动通俗、家喻户晓的成语来为每条计策命名,所以极易被读者接受和喜爱。

“三十六计”的说法可追溯至《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檀公指的是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他曾在与北魏军作战时,因粮草不继陷入困境,为迷惑敌军,他施计“唱筹量沙”,在军营中称量覆盖着少许白米的沙土,使全军全身而退,从此威名远播。《南史·王敬则传》与《南齐书·王敬则传》有相同记载,不过《南史》多加了一句“盖讥檀道济避魏事也”。从这段记载可知,“三十六策”并不是书名,而是用来形容檀道济计谋百出,“走是上计”也不是其中一计,而是在讽刺檀道济擅长逃跑。宋代时,学者惠洪在《冷斋夜话》中将这句话改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直流传至今。

古往今来,提及“三十六计”的文学作品不少,甚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提到。不过,《三十六计》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成书至今还是个谜。考查《辞源》可知,三十六计中有十三个计名首次出现在元明戏曲中,有七个计名则首次出现在明清小说中。有学者根据多个线索综合推断,《三十六计》大概成书于明末清初,而且是众手成书,没有固定或单一的作者。因为《三十六计》的多个版本都包括计名、解语、按语等部分,其中计名、解语内容基本相同,但按语却有多达二十多处的不同。显然,计名、解语形成较早,而按语则是经过后来学者增删修改的。按语通俗易懂、风格浅白,是对解语的解释和补充,由于本书对解语(古经玄览)有详尽的翻译(古文今译),所以并未节录按语。

虽然今天已经很难考证三十六计的作者究竟是何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的作者深通《易经》。《三十六计》中有二十九计的解语都引用了《易经》原文,如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的解语为:“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其中“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一句引自《易经》师卦。再如第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解语是:“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其中“左次无咎,未失常也”一句是《易经》师卦的象辞。其余七计虽未直接引用原文,却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易》理。全书在借鉴古代军事理论和前人作战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易经》中的辩证思想,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各种对立关系,如刚柔、正邪、攻防、主客等的相互转化,最终根据阴阳变化推演出作战方略和对敌之法,成为一部韬略大观。从这个意义上讲,《易经》成就了《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言简意赅,就事论事。它在思想内容上与《孙子兵法》等经典兵书相比,虽有不足之处,但在我国的军事理论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直到今天仍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虽然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其思想精髓却渗透到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尤其适用于现代商战。有道是商场如战场,战场上刀兵相见,商场上也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一不小心就有灭顶之灾。因此,能否熟练运用三十六计,抓住一个个商机、击败一个个对手,决定了你能否在商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翻云覆雨、进退自如。

本书设置了本计旨要、计名探源、古经玄览、说文解字、古文今译、计谋评点等多个版块,同时列举大量古代、近代战例和近现代的商战战例,并配以百余幅精美图片,力图使读者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无障碍地了解《三十六计》,并将其中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倘若真能对您有所裨益,那么对于编者来说,亦是幸甚至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