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战争与和平(上下全译本)/世界文学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历时六年完成的一部颇具诗史气魄的巨著。全书以一八一二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为中心,围绕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折射了当时俄国的社会风尚,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内容推荐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历时六年完成的一部颇具诗史气魄的巨著。全书以一八一二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为中心,围绕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折射了当时俄国的社会风尚,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正如评论所言:“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进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屠格涅夫称《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为“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从中可以“更加直接和更加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国生活”,读它“胜过读几百部有关民族学和历史的著作”。

目录

第一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二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三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尾声

 第一部

 第二部

主要人物表

试读章节

安娜·帕夫洛夫娜微笑了一下,并答应照管彼埃尔,她知道彼埃尔的父亲和瓦西里公爵是亲戚。先前坐在姨母身边的那个老夫人急忙站了起来,并在前厅里追上了瓦西里公爵。她脸上原来那种装出的兴致完全消失了。她那张善良的、哭过的脸上只有不安和恐惧。

“公爵,关于我的鲍里斯的事您说怎么办呢?”当她在前厅里追上他时说道(她在说到鲍里斯的名字时把重音放在“鲍”上),“我不能再在彼得堡待下去了。请问,我能给我那可怜的孩子带去什么消息呢?”

尽管瓦西里公爵很不情愿地、几乎是不礼貌地听着这个老夫人说话,甚至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她还是对他温柔动人地微笑着,并且握住他的手,好不让他走掉。

“在君主面前说上一句话,对您来说算得了什么,而他就可以直接被调到近卫军去了。”她恳求说。

“请相信我,公爵夫人,我会尽力的。”瓦西里公爵答道,“但是,我很难向君主提出请求;我倒是建议您通过戈利钦公爵去找鲁缅采夫,这样做更为明智。”

老妇人是德鲁别茨卡娅公爵夫人,出自俄国一个名门望族,但是她穷,早已脱离上流社会,失去了过去的关系。她这次来是为把自己惟一的儿子安排到近卫军中去。只是为了见到瓦西里公爵,她才不请自来,参加安娜‘帕夫洛夫娜的晚会;只是为了这个目的她才听子爵讲故事。瓦西里公爵的话把她吓了一跳。她昔日曾经漂亮过的脸上现出激忿的表情。但这只持续了一刹那,她再一次微笑了,并且更紧地抓住瓦西里公爵的手。

“请听我说,公爵,”她说,“我从未求过您,以后也不会再来求您,我从来也未向您提起过我父亲对您的情谊。但是现在,看在上帝的分上我求您为我儿子做这件事吧,我会把您当做恩人。”她急忙补充说,“别,您别生气,请您答应我。我求过戈利钦,他拒绝了。请您像过去那样,发发善心吧。”她说着,眼里已噙着泪水,但是,还竭力微笑着。

“爸爸,我们要迟到了。”等在门口的公爵小姐艾伦说道,转过自己那挺在富有古典美的双肩上的美丽的头。

在上流社会中权势是资本,必须珍惜,使它不会消失。瓦西里公爵懂得这一点。他想到,如果他替每个向他提出请求的人去求情,那么,要不了多久,他就不能为自己请求什么了,他很少利用自己的影响。但是在德鲁别茨卡娅公爵夫人这件事上,当她再次提出恳求之后,他的良心有点不安。她提醒的一点是实情:他在仕途上起步时,多亏她父亲的帮助。此外,从采用的手法上他看到,她是这样一种女人,特别是做母亲的,一旦她们头脑中打定了什么主意,那么她们不实现愿望是决不会罢休的。不然的话,她们会每日每时地缠着您,甚至无理取闹。这后一点考虑使他动摇了。

“亲爱的安娜·米哈伊洛夫娜,”他用自己惯有的亲昵而干巴的语调说,“对于我来说几乎不可能做到您想要做的事;但是为了向您证明我多么爱您和怀念您已故的父亲,我要办到这件不可能的事:您的儿子将被调到近卫军去。这就是我的保证。您满意了吗?”

“我亲爱的,您真是善心人!我想您会这样做的,我知道您的心肠多么好。”

他想走开。

“请等等,我还有两句话。那么什么时候把他调到近卫军去呢……”她犹豫了一下,“您和米哈伊尔·伊拉里昂诺维奇·库图佐夫的关系不错,把鲍里斯推荐给他当副官吧。那时我就安心了,那时就……”

瓦西里公爵微笑了一下。

“这我不能保证。您知道,库图佐夫自从被任命为总司令以后,有多少人缠着他啊。他亲口对我说过,所有莫斯科的女士们就像串通好了似的,都想让自己的孩子给他当副官。”

“不,请您答应吧,我不放您走,我亲爱的恩人。”

“爸爸,我们要迟到了。”美人用同样的腔调又重复一遍。

“好,再见吧,该告别了,您看……”

“那么,明天您禀报皇上吗?”

“一定,可是库图佐夫那儿我不敢允诺。”

“不,请您答应吧,答应吧,瓦西里。”安娜·米哈伊洛夫娜追着他说,面带青年妇女卖弄风情的那种微笑。从前,这大概是她特有的笑容,可现在与她那憔悴的面庞是那么不相称。

看来,她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习惯地把所有陈旧的女性的手段都使出来了。但他刚一走出去,她的脸上又恢复了以前那种冷冰冰的造作的表情。她又回到听子爵继续讲故事的人的圈子中去,装出在听的样子,等待时机离去,因为她的事已办完了。

“可是,您对最近在米兰举行加冕礼这出闹剧怎么看?”安娜·帕夫洛夫娜说道。“还有新的闹剧呢:热那亚和卢加的人民向波拿巴先生表达愿望,而波拿巴先生坐在宝座上就实现了各族人民的愿望。噢!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不,这会使人发疯的。想想看,全世界都昏了头。”

安德烈公爵直视着安娜·帕夫洛夫娜的脸冷笑了一下。

“‘上帝赐予我王位。谁胆敢来触动它,谁就要遭殃’(波拿巴在加冕时说的话)。”他说,“据说,他在讲这些话时,非常神气。”他补充说,并用意大利语又重复一遍这句话。

“我希望这是忍让的极限。各国君主再不能容忍这个给一切造成威胁的人了。”安娜·帕夫洛夫娜继续说。

“各国君主?我不是说俄国,”子爵谦恭而又失望地说道,“君主们!他们为路易十六、为太后、为伊丽莎白都做了些什么呢?什么也没做。”他继续说,越说越兴奋。“请相信我,他们会因为背叛波旁王朝的事业而受到惩罚的。这些君主们!他们派出使节去向这个篡位者表示祝贺。”

他轻蔑地叹了一口气,又变换了一个姿势。长时间透过长柄眼镜注视子爵的伊波利特公爵听到这些话后,突然整个身子都转向小巧的公爵夫人,向她要了根针,开始用针在桌上画孔代的族徽。他那么郑重其事地向公爵夫人讲解这一族徽,好像她在向他请教这个问题似的。

“孔代宅邸的族徽是一张张开的兽嘴,嘴里插着一根权杖,周围缠绕着天蓝色的兽嘴。”他说。

公爵夫人微笑着听他讲。

“如果波拿巴在法国的王位上再维持一年,”子爵继续已开始的话题,摆出一副比所有的人都了解这件事的架势,不理会别人说什么,只按照自己的思路讲,“那么,事情就走得太远了。整个社会,我指的是法国上层社会就会被阴谋、暴力、驱逐、死刑彻底毁掉,那时……”

他耸了一下肩,摊开了双手。彼埃尔对谈话发生了兴趣,本想说点什么,但守候着他的安娜·帕夫洛夫娜打断了他。

“亚历山大皇帝宣布,”她带着每逢谈到皇族时都现出的忧郁神情说道,“他将让法国人自己去选择管理方式。所以我想,毫无疑问,摆脱了篡位者之后,全国都将投入合法皇帝的怀抱。”安娜·帕夫洛夫娜说道,竭力对流亡者及保皇党分子表示殷勤。

“这点值得怀疑,”安德烈公爵说,“子爵先生十分公正地认为事情走得太远了。我想很难再回复到旧的状态中去。”

“根据我听到的消息,几乎整个贵族阶层都转向波拿巴一边了。”彼埃尔红着脸也插进来说。

“这是波拿巴分子说的,”子爵眼睛不看彼埃尔说道,“如今很难了解法国的社会舆论。”

P15-8

序言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一1910),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出生在俄国图拉省一个世袭的大贵族地主家庭,早年父母双亡。他一八四四年入喀山大学学习,期间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对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一八四七年他辍学回到家乡的庄园,在自己的领地致力于改善农奴生活,但以失败告终。这段经历后来写进了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

一八五一年,托尔斯泰随兄长到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来还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一八五五年十一月,他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结识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一八五六年托尔斯泰退伍,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

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之交,面对国内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他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一八五九至一八六二年几年间几乎中断了创作。一八六二年,托尔斯泰与年仅十七岁的沙皇御医之女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结婚。婚后一段时间他脱离社交,安居庄园,过着俭朴、宁静、和睦而幸福的生活。一八六三年他开始创作《战争与和平》。之后,他又完成了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这一阶段,他创作了不少民间故事、“人民戏剧”和优秀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复活》,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和《活尸》,中篇小说《霍尔斯托麦尔》、《伊凡·伊里奇之死》和《克莱采奏鸣曲》等。

晚年的托尔斯泰深感家庭生活同自己的信念之间的矛盾,曾两度想离家出走。一九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托尔斯泰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途中患肺炎,十一月二十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历时六年完成的一部颇具诗史气魄的巨著。全书以一八一二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为中心,围绕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折射了当时俄国的社会风尚,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正如评论所言:“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进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屠格涅夫称这部小说为“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从中可以“更加直接和更加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国生活”,读它“胜过读几百部有关民族学和历史的著作”。

在艺术上,小说以浩大的场面、繁多的人物、清晰的线索、完整的结构,以及细腻独特的心理描写,成为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的一座里程碑,为托尔斯泰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殊荣。英国作家毛姆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称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两部小说之一”,“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当然,书中篇幅庞大的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寻、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等文字,使得不少评论家和读者颇有微词。但是,瑕不掩瑜,《战争与和平》是当之无愧的伟大著作,一个多世纪以来被研究者反复研究、被几代读者所喜爱,其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不断被发掘,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瑰宝。二○○二年,它被评为“百部世界最伟大小说”之一,其价值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