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是韦里埃小城一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希望借助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王朝复辟后,于连通过穿上红军服从军而飞黄腾达的道路被堵塞,只好决定穿上黑色教会服装向上爬。去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是于连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了于对市长的报复心理和试练自己胆量的冒险心态,于连和市长夫人之间产生了暖味关系。事情败露后,于连进入贝桑松神学院既而又随比拉尔院长来到巴黎,成为德· 拉莫尔侯爵的秘书。由于自己的聪明和个性,他不仅受到了侯爵赏识而且赢得了侯爵小姐的芳心。二人秘密结婚,拉莫尔先生对这门婚事虽则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于连也因此得到了骑士称号、中尉军衔和二万零六百法郎年收入的庄园。好景不长,正当于连踌躇满志之际,他却又陷入了贵族阶级和教会所设下的圈套,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成为统治阶级阴谋的牲品。
《红与黑》是斯当达的代表作。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主人公于连是个木匠的儿子,聪明好学,而且具有反抗精神,因与市长夫人关系暧昧和党派争斗来到巴黎。受到侯爵的赏识。正当于连梦想在仕途飞黄腾达时,市长夫人的一封揭发信粉碎了他的理想。最终走上了断头台。小说通过一个充满欲望与激情的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第一章 小城风光
弗朗什一孔泰地区,有不少城镇,风物秀丽,维璃叶这座小城可算得是其中之一。白色的小楼,耸着尖尖的红瓦屋顶,疏疏密密,星散在一片坡地上;繁茂粗壮的栗树,恰好具体而微,点出斜坡的曲折蜿蜒。杜河在旧城墙下,数百步外,源源流过。
维璃叶北面,得高山屏障,属于汝拉山区的一条余脉。每当十月,冷汛初临,维赫山起伏的峰峦,便已盖上皑皑白雪。山间奔冲而下的急流,流经维璃叶市,最后注入杜河,为无数锯木厂提供了水力驱动;倒借此得到相当的实惠。然而,这座小城的致富之源,却并非锯木业,而是靠织造一种叫“密露丝”的印花布,使家家殷实起来,城里的房屋差不多已修葺一新。
一进城,就听到噪声四起,震耳欲聋:那响声是一部模样可怕、喧闹不堪的机器发出来的。二十个笨重的铁锤,随着急流冲击水轮,忽起忽落,轰隆轰隆,震得路面发颤。每个铁锤,一天不知能冲出几千个钉子。别看这钉厂把大街上的行人震得晕头转向,假如这旅客进入维璃叶地界,问起这爿光鲜的厂家,是谁家的产业,别人准会拖腔拉调地回答:“嗬!那是我们市长大人的。”
维璃叶这条大街,游客只要在街口稍停,十之八九,会看到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行色匆匆,一副要事在身的样子。
一见到他,路人纷纷脱帽致敬。他头发灰白,服装也一身灰,胸前佩着几枚勋章。广额鹰鼻,总的说来,相貌不失为端正。
他就是维璃叶市的市长,特·瑞那先生。市长先生步履庄重,穿过街道,走进市政厅,便在旅人眼中消失了。若再走上百十来步,便会看到一座外观相当漂亮的宅第,从与屋子相连的铁栅栏望进去,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园。旅人如果对竞逐蝇头微利的恶浊空气觉得憋闷,那么对此情景,自有尘俗顿忘之感。
遇到当地人,便会告诉他:这就是特·瑞那先生的府邸。正是靠铁钉厂的大宗赢利,维璃叶市长才盖起这座巨石高垒的漂亮宅第;整幢房屋,还是新近才完工的。他的祖上,相传是西班牙人,算得上是旧家世族;据称远在路易十四把维璃叶收入版图之前,就已定居于此了。一八一五年,特·瑞那先生夤缘得官,当上了维璃叶的市长。
在弗朗什一孔泰地区内,谁家的庭院围墙造得越长,石基垒得越高,就越受四邻尊敬。瑞那先生家的花园,围墙重重,格外令人叹赏,尤其因为有几块圈进来的地皮,是出了金价买来的。且说那雄踞杜河岸边的锯木厂吧,一走进维璃叶,劈面就会看到。那屋顶上,你会注意到有块横板,上面写着“索雷尔”三个大字,该厂六年前的原址,如今已划人瑞那先生家的花园,正用来造最下一层第四道平台的护墙。
索雷尔老头,是个固执己见,不可理喻的乡民。市长先生虽很高傲,可为了叫老头儿把锯木厂迁走,也不得不跟他多次打交道,摸出大把大把的金路易。至于那条推转轮锯的公共水流,瑞那先生凭他在巴黎的关系,才得以喝令河流改道。
市长是用杜河下游五百步远的四顷地,才换得索雷尔这一顷地。尽管索雷尔老爹从这块地上得了利,但还是利用邻居的急性子和地产癖,又从市长那里敲了六千法郎。
这桩交易,事后颇遭当地精明人的揶揄。有一次,一个礼拜天,这事也有四年了,瑞那先生身着市长的盛装,从教堂出来,老远瞧见索雷尔老爹身旁围着三个儿子,望着他直发笑。这一笑,在市长心里投下了一道阴影;此后,他不免常想,那次换地,本来可用更便宜的价钱作成的。
杜河之上,大约百步之高,沿山坡有一条公共散步道。道旁修一条长长的挡墙,实属必要;这对沽名钓誉的地方长官特·瑞那先生来说,真是万幸之事!山川形胜,此处成了法兰西最美的景点之一。但是每当春上,雨水刨出条条沟壑,路面冲得坑坑洼洼,简直无法通行。人人都感不便,倒成全了特·瑞那先生:修筑一堵六米高,六七十米长的挡墙,他的德政便可流芳百世了。
为这堵挡墙,特·瑞那先生御驾亲征,三赴巴黎,因为此前一任的内务部长公开表示,他死也要抵制维璃叶造这条步行道。如今,路墙已砌得有一米多高了,而且,好像为了气气所有的前任和现任部长,此刻正用大块石板在装贴墙面。
山里的阳光,十分酷热。烈日当头的时候,游人坐在这平台上遐想,梧叶桐影便足可荫蔽他的清梦。这些梧桐长势很快,绿得发蓝的浓阴,是市长派人在长长的路墙后面运泥壅土的结果,因为不顾市议会的反对,他径自把散步道拓宽了两米;无怪乎维璃叶丐民收容所走运的所长——瓦勒诺先生,跟市长所见略同,都认为这片平台,堪与巴黎近郊的圣日耳曼一盎蓝长道相媲美。
至于我,对这条“信义大道”,只有一点责难那就是梧桐本应长得亭亭如盖,像在英国看到的那样;现在却给修剪得低低的,圆圆,平平的,跟菜园里的蔬菜一个模样。但是,市长大人的意志违逆不得;凡市府辖区内的树木,一年两次,必遭无情的剪削。当地的自由党人声称,也许是言过其实,说自从助理司铎马仕龙做下规矩,剪枝所得,归他所有,一班替公家干活的园丁,下手就更狠了。
这天,秋日晴朗,特·瑞那先生由妻子挽着,沿着信义大道闲步走去。特‘瑞那夫人一边倾听丈夫正儿八经的谈话,两眼却盯着三个孩子的一举一动,不无担心。大儿子约莫有十一岁,常常跑到路墙那边,样子像要爬上去。只听得娇音嫩语的一声喊:“阿道尔夫,”孩子才放弃胆大妄为的打算。特·瑞那夫人,看上去是位年约三十许的少妇,依旧相当秀丽。
“他说不定会后悔的,”特·瑞那先生气呼呼地说,脸色显得比平时苍白,“要知道我在宫里也不是没有朋友的……”
这位令维璃叶市长头痛的巴黎人物,不是别人,正是阿拜尔先生。两天前,他不仅溜进了丐民收容所和监狱,而且还参观了市长等社会贤达开办的赈济医院。
“他是专门来散布流言的,然后再写成文章,登在自由党的报纸上。”
“那种报纸,你不是从来都不看的吗?”
“但是那些雅各宾派的大作,老有人在提起,分散我们精力,妨碍我们去做好事。至于我,是一辈子也饶不了那个本堂神甫的。”P2-4
世界文学名著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轻松快捷地阅读更多名著,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名家名译插图本》丛书。
丛书精选自古希腊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106部传世名著,大部分是小说,此外包括了诗歌、散文、童话、戏剧等多种体裁。其中许多作品还都是语文新课标指定的必读书。鉴于目下同类书译本较多,良莠难辨,我们严把译本质量关,收入丛书的要么是出自著名译家之手,要么是广受读者好评、代表最高翻译水准的优秀译本。
在精选译本的基础上,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审美取向和欣赏阅读心理,我们对这些名著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独到的处理。
首先是按照“青少版”的标准,在忠实于原著、确保故事情节完整性的前提下,与译者一起对部分作品中的一些次要人物、次要情节作了缩写或改写,对其中一些繁冗描写作了适度删节,使故事更紧凑、情节更引人。
其次是彰显“无障碍阅读”的理念,对作品中出现的一些生僻字、多音字等一一随文注音。同时还由译者对书中难懂的名词、人物掌故作了精当的注释。
第三是妙用插图,生动形象。书中插图分为两类:一类是全书最前边的插图,多是关于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的珍贵图片;另一类是根椐作品情节绘制插配的精美图画。这些插图既美化了版面,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具象地理解名著的丰富内涵。
总之,这套丛书在整体上较好地体现了不断创新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内容精粹,版式华美,采取双色印刷,使得插图、注释和注音与正文文字色调对比鲜明,十分赏心悦目。特别是余秋雨先生在百忙中欣然挥毫,为这套丛书题词“世界文学名著,毕生精神滋养”,嘉勉之情,溢于笔端,既为丛书增色,也鞭策着我们加倍努力,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个细节。我们的目标就是为青少年奉献一套质量最优、形式最美、可读性最强而价格又最低的优秀读物。
丛书编委会
2009年5月
也许20世纪的某位评论家会从19世纪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发现贝尔(斯当达)的书,并且比我们同代人更公正地对待他。
——[法]梅里美
斯当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苏联]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