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滨孙漂流记/世界名著双读本
分类 少儿童书-动漫绘本-儿童绘本
作者 (英)丹尼尔·笛福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部世界名著双读本,漫画和名著精华两部分相得益彰,开创经典名著阅读新模式。

漫画部分由韩国当代顶尖漫画家倾情创作,经典场景一一再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尽显名著的风采和神韵。

名著精华部分由国内文学研究专业人士精心改写,文字简练,叙述流畅,核心情节尽在其中,让你迅速领略经典名著的重点和脉络

内容推荐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自1719年出版以来,几乎被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家笛福也获得了“英国小说之父”的称号。

《鲁滨孙漂流记》是笛福受当时报纸上的一篇真实新闻报道的启发而创作的。报道中的主人公是英国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扣克,笛福以他为鲁滨孙的原型并加以虚构改编,写成了不朽的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小说写了鲁滨孙航海遇险漂流到一个荒岛,独自一人战胜了各种困难,在那里生存了二十多年,并挽救了几名野蛮人的俘虏,最终和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的故事。

主人公鲁滨孙出生在英国约克郡城里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富足优越,他的父亲想让他学习法律,做一个活在“中间状态”的最快乐的体面人。但是,鲁滨孙却从小就对出海航行充满了兴趣,并不顾父母的再三阻止,在1651年9月1日他19岁时登上了一艘去伦敦的船,开始了自己的航海生涯。他不止一次遇到了海难。最终,在又一次海难中,他成了唯一的幸存者,虽然死里逃生保住了性命,却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之久的漫漫求生之路。在这二十多年中,他从最早开始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野蛮人袭击,到逐步凭自己过人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习惯了荒岛上独自一人的生活,养了鹦鹉,后来甚至有了仆人,到最终获救回到祖国,他战胜了自然,更战胜了自己。1687年,鲁滨孙终于抵达阔别了35年的祖国。他的父母早已逝世,只剩下两个妹妹和两个侄子。他来到巴西,忠实的老朋友和合伙人把种植园经营得很好并把财产如数奉还,鲁滨孙一下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后来,他带着财产回到英国并结婚生子,在老管家的劝说下也过上了安稳日子。或许读者该认为,曾经因年少激情而历尽艰险的老人该满足于他平静的生活了DB?远远没有。妻子去世之后,1694年鲁滨孙又登上了他侄子的船,直驶东印度群岛,开始了新的冒险。在这次航行中,鲁滨孙故地重游,到达了他原来生活过的海岛,为岛上的居民留下了生活必需品后再次驶往巴西。在这之后,鲁滨孙也并未停下他的脚步,继续着他的冒险生涯。

目录

导读

主要出场人物

第一章 冒险的开始

第二章 遇上海盗

第三章 再一次出海

第四章 独自在孤岛上

第五章 盖房子

第六章 造船

第七章 奇怪的脚印

第八章 遇难的船

第九章 新朋友

第十章 教“星期五”

第十一章 和野蛮人的战斗

第十二章 英国商船

第十三章 夺回失去的船

第十四章 离开孤岛

名著精华阅读

试读章节

我根据自己的情况,拟定了选择住所的几个条件:第一,要卫生,要有淡水;第二,要能遮阳;第三,要能避免猛兽或野蛮人的突然袭击;第四,要能看到大海,万一上帝让什么船只经过,我就不至于失去脱险的机会。我按上述条件去寻找合适的地点,发现在一个小山坡旁,有一片平地。小山靠平地的一边陡峭挺拔,像一堵墙,不论人或野兽都无法从上面下来袭击我。在山岩上,有一块凹进去的地方,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山洞的进口,但实际上里面并没有山洞。在这山岩凹进去的地方,前面是一片平坦的草地,这块草地连绵起伏向外伸展成一个缓坡,直到海边的低地。这儿正处在小山西北,白天小山正好挡住阳光,当太阳照到这儿时,也就快要下山了。于是我决定在此搭个帐篷。

搭帐篷前,我先在石壁前面画了一个半圆形,沿这个半圆形,我插了两排结实的木桩。木桩打人泥土,大头朝下,高约五尺半,顶上都削得尖尖的。我在木桩上盘上绳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不管是野蛮人还是野兽,都无法冲进来或爬进来。我自己用一个短梯进出,这样,我四面都受到保护,完全与外界隔绝,夜里便可高枕无忧了。这项工程,花了我不少时间和体力,尤其是我得从树林里砍下粗枝做木桩,再运到草地上,然后把它们一一打人泥土,这工作尤其费时、费力。

我又花了很大的力气,把我的全部财产——粮食、弹药武器和补给品,都搬了进来。我给自己搭了一个双层大帐篷用来防雨,把粮食和可能受潮的东西都搬进了帐篷。做完这些工作后,我又开始在岩壁上打洞,把挖出来的土从帐篷里运到外面,沿围墙堆成一个约一英尺高的平台。这样,帐篷算是我的住房,房后的山洞就成了我的地窖。

在我计划搭帐篷打岩洞的同时,突然乌云密布,不一会儿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在电光一闪时,一个思想也像闪电一样掠过我的大脑,使我猛然想起我的火药。想到一个霹雳就会把我的火药全部炸毁时,我几乎绝望了。因为我不仅要靠火药自卫,还得靠它猎取食物生存呢。于是,我把其他工作先丢在一边,等雨一停,立刻着手做一些小袋子和匣子,把火药分成许多小包装进里面。这样万一发生什么情况,火药也不致全部炸毁。我把一包包的火药分开贮藏在山洞的石头缝里,以免受潮。完成这项工作花费了我足足两个星期的时间。

天气好的话,我每天至少带枪出门一次。一来散散心;二来可以猎获点东西吃;三来也可以了解一下岛上的物产。第一次外出,我就发现岛上有不少野山羊,不过它们十分狡猾,跑得又很快,很难靠近它们。我第一次开枪,不巧打死了一只正在哺育小羊的母羊,心里非常难过。当我背起母羊往回走时,那小羊也跟着我一直走到围墙外面。于是我放下母羊,把小羊抱进围墙,想把它驯养大。可是小山羊就是不肯吃东西,没有办法,我只好把它也杀了。这两只山羊,供我吃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我吃得很省,我要尽量节省粮食。

我感到自己前景黯淡。我想,这完全是天意,让我孤苦伶仃,在凄凉中结束生命。想到这些,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立刻又有另一种思想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并责怪我不应有这些念头。我的理智告诉我,我的同伴都已经葬身大海了,而只有幸运的我活了下来,虽然处在这个荒凉的小岛上,但我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足以维持温饱,假如没有那艘被风刮过来的大船,我现在的处境又会怎样呢?要知道,像我现在的这种机遇,真是千载难逢啊。

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寂寞而又忧郁的生活了,因此,我决定把我的生活情况从头至尾,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我估计,我是9月30日踏上这可怕的海岛的。为了不忘记这个时间,我用刀子在一根大柱子上刻上“1659年9月30日,鲁滨孙·克鲁索来到此岛”,又把柱子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我第一次上岸的地方。我每天用刀在柱子上刻一条线,就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日期了。

由于缺乏适当的工具,一切工作进行得特别吃力。我花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把我的围墙筑好。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我把从船上带下来的东西小心地保管着,包括纸、笔、墨水和一些书。我也不应忘记告诉读者,船上还有一条狗。许多年了,那只狗一直是我忠实的仆人,陪伴着我。现在,我已经振作起来,不再垂头丧气了。我也不再对着海面望眼欲穿,希望有什么船只经过了。我开始认真安排自己在岛上的生活,并尽可能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当我觉得围墙已加固得足以防御猛兽的袭击时,我便开始挖岩壁,以扩大我住所的空间,使生活更方便些。我把岩壁挖穿,通到围墙外面,还做成了一个可供出人的门。现在,我开始着手制造一些供日常生活使用的家具了,比如椅子、桌子等。不用说,做这些东西又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体力。我又做了一些木板,沿着山洞的岩壁搭了几层木架,把工具等东西分门别类地放在上面,以便取用。我还在墙上钉了许多小钉,用来挂枪和其他可以挂的东西。假如有人看到我的山洞,一定会以为是一个军火库,里面枪支弹药应有尽有。物品被安置得井然有序,取用方便。看到此景,也算给我的孤岛生活带来一些宽慰。

12月份我打死了一只小山羊,又把另一只小山羊的一条腿打瘸了。我抓住了瘸腿的小山羊,用绳子把它牵回家。到家后我把山羊的断腿绑了起来,还上了夹板。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受伤的小山羊活了下来,腿也长好了,而且长得很结实。由于我的长期驯养,小山羊渐渐被驯服了,整日在我住所门前的草地上吃草,不肯离开。这使我想到:可以饲养一些易于驯服的动物,将来一旦弹药用完也不愁没有东西吃。几天以后,我带着狗去尝试着猎取几只野山羊时,那些山羊不仅不逃,反而一起对抗我的狗,我的计划暂时失败了。由于没有蜡烛,每当我杀山羊时,就把羊油留下,然后把它放在泥盘里,再弄点麻絮做灯芯。这样总算做成了一盏灯,虽然光线没有蜡烛明亮,但至少给了我一点光明。

有一天,我发现岩壁地上长出一些绿色的茎秆。我以为那是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某种植物。但不久以后,我看到这些茎秆长出了穗头,与英国的大麦一模一样,这使我十分惊讶。我对这些麦子是怎么长出来的一无所知,因为这儿的气候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这只能是上帝恩赐的奇迹:没有人播种,居然能长出庄稼来。尤其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麦子茎秆的旁边,长了一些稻茎。我以为这是上帝为了能让我在这孤岛上活下去才这么做的,我开始为自己的命运庆幸,幸福得流下了眼泪。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终于明白了这些庄稼的来历。原来,我曾经有一只放鸡饲料的袋子,为了装火药,我把里面剩下的东西抖到了岩壁下。因为岩壁遮住了太阳,它们很快长了出来。如果丢在别处,肯定早就被太阳晒死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我小心地把麦穗收藏起来,准备用这些收获的麦粒作种子。

一天,正当我在帐篷后的山洞口干活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把我吓得魂不附体。山洞顶上突然倒塌下大量的泥土和石块,岩壁上也有泥土和石头滚下来,并伴有震耳欲聋的巨响。我以为又发生了塌方,当我惊慌失措地爬到围墙外面时,才明白发生了可怕的地震。海面上波涛汹涌,浪花四溅,陆地上大树被连根拔起。过一会儿大雨倾盆而下,几乎要把帐篷压塌,我只好躲到山洞里去。暴雨过后,我就在墙脚下开了一个洞,像一条排水沟,这样就可以把水放出去,以免山洞被淹没。由于担心地震的再次来袭,我打算再找一处新的住址,但我还没有实施搬家计划呢,就生病了。

我病得很重,身子发抖,头很痛又发热,整夜不能入睡。我在床上躺了几天不吃不喝,口干舌燥,身子太虚弱,连爬起来弄点水喝的力气都没有。这时,我想起了父亲的忠告和预言。我沉睡已久的良心开始苏醒,开始责备自己过去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不停地祈祷上帝,让他发发慈悲救救我。病了一个星期后,我终于可以提着枪出门找食物了,但身子仍然很虚弱。那天吃晚饭时,我恭恭敬敬地做了祷告,祈求上帝的赐福。P219-222

序言

为孩子们走向经典铺设桥梁

看到我为这套《世界名著双读本》作序,也许有人会心生疑问:你不是反对将文学名著缩写、改编的吗?现在的做法是否心口不一、出尔反尔?

的确,我曾在自己的著述和讲演、对话中,多次阐述过反对将一般文学名著和儿童文学名著进行缩写、改编这一观点。比如,就在不久前出版的《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一书里,我们六个人曾对文学名著的缩写问题进行过讨论。我建议说:“也要意识到改编这种做法有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完全按照少年人喜欢不喜欢、读得懂读不懂来做的话,原著的面貌就会发生相当大的改变,一旦改变以后,如果这个孩子今后他有机会、有兴趣读了原著,改写的作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少一些;但如果他以后就不再读原著了,他的印象中,世界名著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时候改写的负面影响就很大。我还是觉得要非常慎重地对待这件事情。做得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做得不好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兰姆姐弟里的弟弟查尔斯·兰姆也是英国的大散文家,我们中国是否有这么高层次的作家愿意为孩子精心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而是由不入流的所谓业余写手来做这些事情,我觉得这件事情还是不做的好。”

其实,从上述话语中,读者也可以觉察出我并不是绝对反对改编、缩写名著。我的反对基于一个重要事实:充斥图书市场的名著缩写、改写本,大都出自“不入流的所谓业余写手”之手。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改写名著的三个原则:一、当不改则不改;二、改写者必须是业内高手;三、态度必须负责而谨慎。我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如果不违反这三个原则,当然可以对文学名著进行改写。

名著改写的最成功、最有名的作品,就是英国的玛丽·兰姆和查尔斯·兰姆姐弟改写莎士比亚戏剧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这部写给孩子的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作家萧乾精心地翻译了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并在“译者前言”里指出其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莎剧都有深湛的研究,两人写得一手好散文,并且具有孩子的眼睛和孩子的心”。其实,兰姆姐弟的成功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阿甲所说的:“如果兰姆姐弟不是改编成散文体而是改编成戏剧体的呢?我觉得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改编本。因为在同一个文体中进行改编,难度非常大。”

和兰姆姐弟一样,进行跨文体改编并取得巨大成功的还有迪斯尼改编自儿童文学名著《木偶奇遇记》《小熊温尼》《小鹿斑比》的动画作品。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功能。虽然跨文体的改写一定会流失一些原著的精华,但是,另一方面也给改写者的艺术再创作留下了更多新的空间。将文学名著改写成漫画故事,就是获得新的艺术创造可能的一个机遇。

我很愿意向家长和孩子推荐的《世界名著双读本》是一套力求在改写名著的过程中发掘、利用名著的珍贵资源,然后运用漫画这一视觉艺术媒介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的书籍。我阅读了其中部分作品,觉得改写作者大都是专业漫画故事作家、插画家,对漫画有较好的驾驭能力,而且对原著也有非常透彻的了解。在再创作的过程中,漫画家们用心运用漫画的特殊功能,营造出了原著所缺少的艺术效果。比如《安妮日记》里,漫画家形象地描绘出了密室里的人们洗澡、吃饭的生活细节,这就给原本灰暗、压抑的密室生活增添了一份温暖和情趣。我想,读这些漫画世界名著,自有一种与读原著不同的乐趣。

我推荐这套《世界名著双读本》的另一个原因是,这套名著体现了选者较为开阔的阅读视野和为孩子提供一种丰富的阅读的意识。这十五本书中,既有《西顿动物记》《小王子》《秘密花园》《金银岛》等儿童文学经典,也有《悲惨世界》《简·爱》《罪与罚》等成人文学经典;既有改写自童话文学、动物文学的故事,也有改写自科幻小说、戏剧文学、纪实文学的作品。这种丰富的构成,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元的阅读经验,对其精神成长大有裨益。

兰姆姐弟在《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序中说:“这些故事是为年轻的读者写的,当做他们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一个台阶。”同样,《世界名著双读本》也是为年轻的读者写的。希望孩子们把对《世界名著双读本》的阅读,当成日后他们走向经典原著阅读的桥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