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活动源远流长。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有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人们对管理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一些朴素、零碎的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提炼和概括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其作为假设,在管理活动中进行检验,继而对检验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属于管理活动普遍原理的东西。这些原理经过抽象和综合就形成了管理理论。
回顾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做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五个阶段:
一、管理理论萌芽阶段
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有了人就出现了管理的问题。我们把系统的管理理论出现以前的管理思想史分为两个主要阶段,18世纪是这两大阶段的分界线。经典管理理论出现以前的管理思想是非常朴素的、直观的,虽然在军队管理、国家行政管理、教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思想已经极其丰富,但这些思想主要还是停留在经验描述或类比思维的阶段,不具有系统的理论形式。18世纪到19世纪末,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
二、经典管理理论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学派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组织学派,从而标志着管理学以一门科学形式出现。对于这一时期的管理学,我们将其称作经典管理理论,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由泰勒、法约尔、韦伯三人从不同角度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方法,在管理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古典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有组织就需要管理,无论是企业、政府、学校等都是需要管理的,管理的普遍性意义在于管理的重要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这对管理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古典管理理论提出了一些管理的原则和管理职能,并极力主张这些原则和职能是管理工作的基础。
3.古典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原则和管理的职能存在于社会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能发现这些原则。由于运用了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实验的研究,使得管理的方法摆脱了传统的经验和凭感觉来运作的方法,不可不谓意义重大。
4.古典管理理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它确实对于提高产量和工作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管理方法对于今天的组织来说仍然是十分重大的。 5.古典管理理论奠定了管理学发展的基础,当代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皆来源于古典的管理理论。
6.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科学方法来探讨管理问题取得的成果,其实质是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管理的要求,要求管理适用生产力的发展。
虽然古典管理理论对于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古典管理理论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一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它对人性的研究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的,所有做的活动都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这违背了人的社会性。
二是古典管理理论仅仅把管理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客观存在,这个客观存在没有一定的抽象性,就事论事,没有把管理对象上升到系统来认识,这往往导致认识的局限性。
三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着重点放在管理客观存在的内部,对组织的外部环境关注较少。
四是古典管理理论把组织乃至整个世界仅仅看作一台机器,而管理下的人仅仅是这台机器正常运转的一个部件。不管是泰勒给工人设置标准的做工动作,还是韦伯认可科层制的非人格化,都不是把管理中的人当作一个有感情的生命体。这种机械化的管理思想是违背人性的,这是不利于满足人更高层次上的需要,也是不能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的。
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来探讨管理问题取得的成果,其实质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管理的需求,即管理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管理思想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于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之处,我们只能放到那个时代去考量,岂能以今人之眼光,去考其时管理之优劣?总体来说,古典管理理论是不朽的。
三、行为科学学派阶段
早期的古典管理理论学家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都把人只看成是“经济人”,即工人只是为了追求最高工资的人。认为工人在干活时常采取“磨洋工”的办法,因此,应用严格的科学办法来进行管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组织和管理的科学性、精密性而忽视了人的因素,把工人看成只是组织中的一个零件。因而,古典管理理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却激起了工人、特别是工会的反抗,使得欧美等国的统治阶级感到,单纯用科学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不能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必须有新的企业管理理论来缓和矛盾,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行为科学理论应运而生。
P1-3
概述
第一章 组织和团队管理理论
001.【孔茨】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者对管理理论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
00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
003.【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管理是有规律和普遍原则可循的
004.【韦伯】科层组织理论
☆管理要增强理性和逻辑性
005.【古利克】管理七职能论
☆管理必须明确职能、遵从基本原则
006.【厄威克】八项管理原则理论
☆管理是有规律和普遍原则可循的
007.【西蒙】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之核心
008.【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式
☆摸着石头过河
009.【埃特佐尼】综合扫描决策模型
☆决策者要将理性和渐进两种决策方法结合使用
010.【穆尼】冲突管理理论
☆冲突并不全是坏事
01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最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012.【孔茨】管理过程理论
☆管理是一个由不同管理职能组成的循环过程
013.【本尼斯】组织发展理论
☆未来组织应当是反应迅速、适应力强的“有机适应型组织”
014.【勒温】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决定着群体的凝聚力
015.【杰尼斯】群体思维理论
☆必须重视群体思维效应对决策的重大影响
016.【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
☆高效管理有赖于团队成员间的角色清晰、默契协作
017.【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
☆管理的艺术其根本在于维系组织内外的相互协作与平衡
O18.【Avery等】有机组织理论
☆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是有机组织、有机领导
019.【杰奎斯】必要组织理论
☆组织的发展必须关注组织自身修复而非员工调整
020.【科特】组织变革思想
☆组织变革的核心在于改变组织成员的行为
021.【德鲁克】有效管理理论
☆以最低的消耗达到最大的成果
022.【格林纳】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要针对组织处于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023.【哈默尔等】核心竞争力理论
☆培育超越对手、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024.【钱·金等】蓝海战略理论
☆实施价值创新,超越传统竞争,开创全新市场
025.【卡斯特等】系统管理理论
☆从系统的观点来管理组织
026.【沙因】组织文化的“睡莲模型”
☆要在深层次上认识组织文化
027.【迪尔等】组织文化五因素理论
☆企业文化由环境、价值观等五因素组成并各自发挥不同作用
028.【丹尼森】组织文化测量模型
☆把握好组织文化的参与性、一致性、适应性和任命这四个特性
029.【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030.【帕金森】帕金森定律
☆必须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场传染病
031.【彼得】彼得原理
☆每一个员工最终都将达到其所不胜任的“彼得高地”
032.【贝特曼等】组织公民行为理论
☆引导利他、尽职、无怨等的组织公民行为
033.【杰夫瑞等】组织政治行为理论
☆对“办公室政治”不能简单予以否定
第二章 领导理论
034.【亨利等】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品质和能力
035.【利克特】领导系统模型
☆对人的管理是所有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
036.【坦南鲍姆等】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
☆领导的专制与民主程度决定其领导方式
037.【沙特尔等】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领导行为是“抓组织”与“关心人”两者的有机结合
038.【布莱克等】管理方格理论
☆有效的领导者应该既关心工作又关心员工
039.【菲德勒】权变领导模式
☆最重要的领导问题是如何将领导者的个性与其所处情景相匹配
040.【豪斯等】路径——目标理论
☆领导方式必须是下属乐于接受的方式
041.【麦格雷戈】X-Y理论
☆把管理工作寄望于人们的精神追求与满足
042.【洛希和莫尔斯】超Y理论
☆管理要善于应变,将工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作最佳配合
043.【大内】Z理论
☆以坦白、开放、沟通为基本原则来实施民主管理
044.【雷定】三维领导力方格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只有高低强弱的程度之分
045.【本尼斯】领导力理论
☆领导力是那些能充分表现自我的人
046.【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
☆领导者应帮助员工从不成熟状态转变到成熟状态
047.【米契尔】领导归因理论
☆领导者要对下级的行为做出准确“诊断”并“对症下药”
048.【弗罗姆等】领导者——参与模型
☆领导者让下属参与决策的程度决定其领导风格
049.【艾凡雪维其】情境因素理论
☆领导行为是领导者个人、部属、情境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
050.【赫塞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方式要与下属的准备程度和成熟度相适应
051.【明茨伯格】经理角色理论
☆领导者必须首先明白自身角色和所处位置
052.【本尼斯等】魅力型领导理论
☆领导者主要应以令人慑服的人格魅力来提高影响力
053.【豪斯等】基于价值的领导理论
☆让员工自觉把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054.【勒温】领导作风理论
☆领导风格与领导方式对管理成效的影响很大
055.【鲁森斯等】诚信领导理论
☆诚信是提高领导效力的基础
056.【尤克尔等】柔性领导理论
☆通过自己的领导行为使部属人人自觉担负组织使命
057.【明茨伯格】隐性领导理论
☆减少直接领导,达到“无为而治”的领导境界
058.【Chan.K.Y】领导动机理论
☆领导动机强的人更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059.【凯利等】领导者——追随者整合模型
☆追随者的服从是领导者成功的基础
060.【三隅二不二】PM型领导理论
☆领导者的作用在于执行群体的绩效和维持两大机能
061.【戈尔曼】领导风格理论
☆领导者要能灵活自如地使用不同风格
062.【郑伯埙等】家长式领导理论
☆家长式领导方式并非一无所取
063.【波特等】领导力五力模型
☆要注重增强领导者的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
064.【巴斯等】交易型领导理论
☆领导者与部下之间存在着一种契约式的交易
065.【杨思卓】360度领导力模型
☆领导者要全面认识自己的领导力并扬长补短
066.【柯林斯】第五级领导理论
☆向“谦逊而执著、腼腆而无畏”的最高领导层次迈进
067.【伯恩斯等】变革型领导理论
☆领导是一种领导者向员工灌输思想和价值明井激励他们的过程
068.【弗伦奇等】领导权力来源理论
☆领导者对权力的运用一定要讲尺度讲分寸
069.【克尔等】领导替代理论
☆领导替代在一定程度上会让领导者更超脱更有效
070.【布兰克】量子型领导学说
☆领导力是一种激发人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071.【Grean等】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上下级存在着一种交换关系,领导者对待下属有“圈内”、“圈外”之分
072.【柯维】原则领导理论
☆培养以原则为核心的领导范式,形成高效良好的习惯
073.【汉布瑞克等】总裁管理生命周期理论
☆经理人员的认知模式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074.【斯蒂文等】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放大器理论
☆领导的作用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加强或减弱的
075.【费德勒等】认知资源理论
☆领导者面对压力要转换智商以进行工作
076【乔治等】真实领导理论
☆真实是最根本的领导力
077.【Kibok Baik】问题领导理论
☆领导是管理某个问题从开发到解决整个循环过程的人
078【卡茨、芒福德】领导技能模型
☆技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能力
079【格林里夫】仆人式领导理论
☆先成为他人的仆人,再成为他人的领导
080.【库泽斯】愿景型领导理论
☆通过高远的抱负目标来极大地激励企业的强大的追求拉动力
第三章 激励和追随者管理理论
08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与其行为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
082.【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并非人的所有需要都得到满足就能调动其积极性
083.【斯金纳】强化理论
☆领导者要善于用强化手段来引导人的行为
084.【弗鲁姆】期望理论
☆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激发力量
085.【韦纳和凯利】归因理论
☆领导者要掌握人的行为归因的规律
086.【亚当斯】公平理论
☆公平感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与行为
087.【费洛伊德等】挫折理论
☆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088.【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
☆高度重视员工的成就、权力及亲和三种需要
089.【波特和劳勒】波特——劳勒模式
☆激励和绩效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
090.【奥尔德弗】ERG理论
☆根据人的生存、关系和成长关系的变化而改善管理措施
091.【沙因】复杂人假设理论
☆人在不同的环境里会表现出不同的复杂的人性
092.【洛克】目标设置理论
☆重视并尽量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励的重要方法
093.【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
☆用“自我控制”式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094.【施恩等】心理契约理论
☆组织与其成员都要树立“契约”这一观念
095.【豪斯】综合激励模式理论
☆把内激励与外激励有机结合起来
096.【彼得斯等】追求卓越管理思想
☆把“人本”作为整个管理的基石
097.【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相信自己,你才会成功;怀疑自己,你注定失败
098.【德西等】自我决定理论
☆充分激发员工“自我决定”的潜能
099.【阿伦等】组织承诺理论
☆通过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竞争力
100.【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
☆人格、兴趣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决定其工作满意度
101.【麦克利兰等】胜任力模型理论
☆切实重视领导者和员工的胜任力
102.【Atkinson】人力弹性理论
☆不妨给予员工更多的工作弹性和自主权
103.【赫茨伯格】工作丰富化理论
☆要高度重视对员工工作“质”的挖掘
104.【哈德曼等】工作特征模型理论
☆让员工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105.【赛普尔等】工作价值观理论
☆激发员工的内在价值观,发掘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管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情之一,已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仰望百年管理的历史天空,繁星点点、璀璨夺目,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成功的组织源于科学的管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管理已成为企业和组织、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必修课。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有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人们对管理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一些朴素、零碎的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提炼和概括,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其作为假设,在管理活动中进行检验,继而对检验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属于管理活动普遍原理的东西。这些原理经过抽象和综合就形成了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管理智者们的艰辛探索,无数管理前辈们绽放的思想之花,形成了当今管理学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正是管理大师们深邃的思想让我们不断在现实的管理困境中找到出路。“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追根还要溯源,历史与现实是神韵相通的,现实中的许多管理难题,我们往往可以从历史中找出与现实的相似之处。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思想,看一看有多少不同的管理学派,有多少重要的管理大师,看看他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出当前西方乃至全球管理的精髓,如何诠释出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秘诀,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把握规律,才能准确地把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上持续创新。
管理的原理和管理艺术并不因为管理层级的差异而截然不同。管理学之所以能够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各种等级、各个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组织之外,存在着具有通用性的管理原理和管理艺术。当然,不同类型的组织会孕育出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风格,但这恰恰说明了管理原理和管理艺术在不同类型的组织拥有不同的体现方式。
读者朋友们,当我们为现实中的管理困惑而冥思苦想之时,当我们为现实中的管理难题而不得其解之时,当我们面对现实而迷茫,而束手无策之时,读一读管理经典,管理先哲们的睿智也许可以使我们茅塞顿开,管理大师们的成功实践也许可以为我们指明方向,管理前辈们的深刻总结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
正确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做出预测和解释现状,从而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及其原因。但是,由于大量的管理理论早已形成了海量的信息,而这些很容易让现实中的每一个管理者都会本能地迷失在管理理论的丛林中,也让管理者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理论作指导,学习管理理论成为管理者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如何把这些散见于浩瀚的各种载体的林林总总的理论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是作者努力追求和尝试的一个方向。
本书从大量的资料中整理出了一百多种得到管理学界普遍认可的管理理论和模式、模型,虽然任何一个理论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都有其适用性、局限性和针对性,但每一个理论都试图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领导与管理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只要我们能基本地了解和掌握,对我们突破经验定式、突破视角定式、突破方向定式、突破维度定式,对我们逐渐掌握管理的本源、实质,对我们理顺管理逻辑、掌握科学管理方法,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为此,本书对诸多管理理论从其特点、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局限性及管理适用、启示等几方面予以简要介绍,尽量做到分条析理、眉目清楚。本书主要特点是:
1.内容全面。本书的管理理论部分包含了目前为止管理界提出的有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包括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虽然任何理论的应用都有其特定的条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只有领导者和管理者能对这些理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化繁为简。管理思想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理论都去弄通弄懂,有的只需了解其大致即可。为此,本书精选各种理论并浓缩其精华,重点而系统地阐述其内涵实质,对错综复杂的各类丛林管理理论进行了认真梳理,科学归纳,使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得到启发。
3.条目清晰。抓住核心,抓住根本,分清条目,对理论的概念、理论特点、理论基础、理论内容、局限性等一一分小条排列简述,对每一条理论都用浓缩的一句话予以概括,使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快速掌握,为读者提供一个个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法。
4.追求实用。管理理论和方法是错综复杂的。本书在介绍中,本着实用原则,把深奥的理论明晰化,突出方法论,内含许多经典深刻的哲理、经验、技巧、论述,有动感的视角、方法和思路,每个理论都附有对管理的启示,有的还附有实例或故事,以帮助了解,使读者看起来更方便,用起来更直接。
5.忠于理论。本书坚持忠于原理论观点、忠于理论内涵、忠于理论论述,不随意改动和阐释,使读者能够原汁原味地体会各种理论观点的精神实质。
6.图文并茂。为帮助读者加深理解,本书在其中的一些理论介绍中加入适当的图形图表,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直观一些。
本书既适合系统学习管理学理论知识的读者使用,也可以作为各级领导者提高理论水平、领导水平的参考用书、工具用书。你可以每天抽出几分钟,读上一个理论或一个方法,边读边思考,结合实际,反思自己,或者把本书当成一本工具书随时翻看查找,日积月累,你就会发现,读懂管理学其实很简单,你会觉得,管理学不再是那么深奥、繁杂和枯燥的,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方法论,包含着很多睿智和思想光辉,包含着许多新鲜的理念和深刻的道理。编者在此衷心地祝愿你,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管理学世界中游刃有余,事业有成,工作和生活不断跃上新台阶!
杨宝藏、杨子江所著的《先理后管(理论也可以这样读)》从大量的资料中整理出了一百多种得到管理学界普遍认可的管理理论和模式、模型,虽然任何一个理论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都有其适用性、局限性和针对性,但每一个理论都试图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领导与管理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只要我们能基本地了解和掌握,对我们突破经验定式、突破视角定式、突破方向定式、突破维度定式,对我们逐渐掌握管理的本源、实质,对我们理顺管理逻辑、掌握科学管理方法,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为此,本书对诸多管理理论从其特点、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局限性及管理适用、启示等几方面予以简要介绍,尽量做到分条析理、眉目清楚。
杨宝藏、杨子江所著的《先理后管(理论也可以这样读)》的管理理论部分包含了目前为止管理界提出的有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包括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虽然任何理论的应用都有其特定的条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只有领导者和管理者能对这些理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管理思想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理论都去弄通弄懂,有的只需了解其大致即可。为此,本书精选各种理论并浓缩其精华,重点而系统地阐述其内涵实质,对错综复杂的各类丛林管理理论进行了认真梳理,科学归纳,使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