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互联网+时代的育儿经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育儿百科
作者 (英)贝克丝·路易斯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孩子痴迷网络、成绩变差、视力变差、体质变差……数字时代来了,育儿方法也该调整了,网络是把双刀剑,抱怨不如充电,贝克丝·路易斯著,牟超译的《互联网+时代的育儿经》教你从心底接受网络、教孩子用好网络,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英国著名数字专家路易斯教你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正确育儿。让网络成为父母育儿的得力助手,让网络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内容推荐

推特、脸谱网、博客、聊天室和电子邮件,因特网和不明方向的未来令大多数家长、教师和青年工作者们非常担忧。他们设法与新科技较劲已是不容易,保证孩子的网络安全明显更为棘手。科技日新月异,年青人恣意弄潮,年长者步履蹒跚。要弄清楚怎样帮助孩子,教导他们保护自身网络安全的方式和网络防卫方法,变成了一道大难题。

贝克丝﹒路易斯博士是新科技方面的专家。她知道科技的运作方式、操作方式,也知道获取新信息的途径,深知杜绝年青人接触新科技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明智之举。贝克丝·路易斯著,牟超译的《互联网+时代的育儿经》将把有效使用新科技和避免网络危机的方式交予家长、教师和青年工作者们,让他们能够轻松“管教”孩子。

目录

第1章 数字来袭:您准备好了吗

 “风险”社会的形成

 现代家庭的变化

 家长的担心

 科技让孩子的生活更美好

第2章 数字文化:家长的参与至关重要

 培养孩子“数字素养”的必要性

 科技是个“坏家伙”吗

 客观地看待科技

 利用科技可以改善社交技巧

 数字技术对特殊人群好处多多

 线上与线下的关系

第3章 用好工具:为孩子插上科技的翅膀

 当前最热的网络平台

 音频服务

 博客

 书签

 脸书

 文件存储服务

 四方网

 谷歌搜索

 谷歌+

 Instagram

 领英

 拼趣网

 Snapchat

 讯佳普

 推特

 YouTube

第4章 福祸相依:数字文化对孩子的影响

 “数字原生代”的神话

 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

 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变化

 给我买吧!给我买吧!

 数字鸿沟

 孩子可以在哪里寻求帮助

第5章 有效沟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制定《互联网安全协议》

第6章 实用建议:数字时代父母的育儿良方

 以孩子的发展情况为基础

 在法定限制与社会现实间寻找平衡点

 隐私,永恒的话题

 如何有效监控孩子的上网行为

 过滤软件并不是万能的

 定位服务的使用技巧

 数字指纹的管理要从小做起

第7章 网络身份: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做孩子的行为楷模

 匿名的作用及局限

第8章 在线关系:别让孩子成为网络的受害者

 朋友关系:线上线下大不相同

 网络欺凌:家长要及时发现有效干预

 理性面对“来自陌生人的危险”

第9章 日新月异:移动化的快速发展

 手机是入侵者吗

 数字设备可以当作电子保姆吗

 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手机

 孩子多大时该给他买手机

 使用短消息的利与弊

第10章 色情暴力:交流比担心更有效

 网络色情的防治及处理

 在线诱拐和虐待儿童

 色情短信的防治及处理

第11章 恪守法律:网上行为同样要承担法律后果

 版权:抄袭网上的作品同样是侵权行为

 音乐及电影:使用正版远离病毒

 病毒的危害及预防

第12章 健康工程:身体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事

 科学的环境布置有利于孩子健康

 网络不是解决尴尬问题的最佳选择

 数字媒体真的能让大脑改变吗

 你的孩子有网瘾吗

 你的孩子是“电脑迷”吗

 数字时代的多任务处理与会话交流

第13章 屏幕时间:制订好电子设备使用规定

 管理好孩子的屏幕时间

 数字技术对卧室文化的影响

 该让孩子远离数字技术吗

 数字技术对阅读能力的影响

第14章 电子游戏:合理利用化弊为利

 寻找适龄游戏

 游戏的好处

 玩游戏会上瘾吗

第15章 数字生活:科技让孩子的生活更美好

 擦亮眼睛:避免陷入骗局

 齐心协力:合作

 全民动员:键击主义、行动主义和社会公平

第16章 其他人员:儿童看护人及工作者

 祖父母

 老师

 青务工作者/青少年领袖

第17章 展望未来: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关于未来的预测

 未来就在这里

 核心育儿技能仍然非常重要

第18章 永远铭记

术语说明

推荐网站

相关阅读

试读章节

第1章 数字来袭:您准备好了吗

不要害怕、不要恐惧,只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的这一阶段即可。(家长,孩子处于 13-15岁,16-18岁年龄段)

Rewired State首席执行官爱玛·马尔昆妮曾说过,“谨慎文化”意味着孩子受到的教育是害怕互联网,而不是去理解它。我们需要正视这些恐惧,而正确解决这些现代忧虑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回顾历史。这正如传媒研究学的讲师马库斯·乐宁所写的那样,“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使用互联网,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发生转变或得到改善,而互联网仍被看作是一种威胁。”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其实并不仅仅表现在网络方面。记者丹·加德纳在他2008年出版的新书《冒险》中写道:“虽然每个时代的人都会面临风险,但我们这个时代所需面对的风险却是最可怕的。历史表明,从来不缺末世论者,在媒体上更是屡见不鲜,但是我们是历史上最健康、最富有、最长寿的一代,而我们的恐惧感却与日俱增。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悖论之一。”

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伴随恐惧的产生,包括印刷机、电话、电视机的发明。这些现象被称为“精神恐慌”。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雷迪指出,当社会感觉到不能适应某种剧烈的变化并且担心失去控制时,就会产生“精神恐慌”。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常常将个别的危害事件广义化为一般情况,暗示所有人都处在“危险之中”。

还有一个术语需要介绍给你们,即“技术决定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每种新技术的诞生都会带来新的行为方式,这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也许用下面的话来解释更加恰当:所有新科技的产生都会带来新的机遇、新的行为方式,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坏的,但我们有权选择如何使用它们,可以用于圆珠笔、手表、IPAD,也可以用于火箭或原子弹。

如果我们重点关注“道德恐慌”,并相信“技术决定论”,我们就可以清除那些错误的解决方案,集中力量去关注孩子们所受的伤害。我们知道,技术和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还需要将其他的重要影响因素也考虑进去,包括文化方面的和经济方面的。南希·威拉德是互联网使用安全责任中心的负责人,他认为,在媒体中呈现的恐惧与研究数据及实际的风险程度是不相符的,这些恐慌往往被各类媒体放大。当遇到最坏的案例时,执法机构和过滤软件的生产商,他们总会关注于恐惧,而学校又往往拿这些最坏的案例去教育孩子注意网上安全。

我相信风险是确实存在的,但很多报道是不客观的,甚至是危言耸听的。

(家长,孩子处在3-5岁,6-9岁年龄段)

美国的皮尤网络调研公司会针对美国人的网络生活定期制作研究报告,2012年的报告为《因特网的未来》。在制作这篇报告的过程中,曾向一千多个专业技术人员征求意见,并针对这些恐惧提出了若干积极的解决办法。美国通信顾问斯托·博伊德指出,我们现在的种种焦虑10年后会被认为是守旧的,这与苏格拉底曾经害怕使用文字、以前的家长担心孩子会学习猫王的摇滚舞步如出一辙。我们不要再对新技术冷眼旁观了,因为无论如何,它都将会那样出现、存在。杰西卡·克拉克是一名媒体战略顾问,在两所美国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她对新技术同样持积极的态度:

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上了年纪的人会因为看不惯那些年轻人的通讯产品和消费习惯而发出啧啧的感慨之声,并且固执地认为伴随自己成长的通信技术无论是从智能上还是从人文情怀上,都是更有优势、更胜一筹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使用新技术的方式,其中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坏的。我们将探寻与其共存的方式,并且将生活如此继续下去。(P1-3)

序言

感谢阿里·赫尔,感谢他委托我编写本书,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断地给我鼓励、帮我校正;感谢皮特·菲利普斯、安迪·拜尔、里奇·怀尔德、佩妮·比赛尔、蒂姆·哈钦斯和凯特·布鲁斯,感谢他们为我提供了一些网页链接和积极鼓励。

通过反馈、建议链接和分发调查问卷,我欣喜地收获了来自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社区的支持。由衷地感谢这120位回复者,虽然我不知道你们的真实姓名,但是我对那些关于演讲和博客帖子的回复非常感兴趣,这些都对本书一些观点和建议的形成提供了很大帮助;感谢以前在温彻斯特大学共事的同事们对我的不断鼓励和鞭策,特别是马丁·波利和乔伊斯·古德曼,在我的博士研究生阶段,他们培养了我持续写作的能力;感谢坦茜·杰索普,她的鼓励使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感谢亚兹·艾尔-哈基姆,他为我提供了很多在线学习的机会。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马库斯·利宁、佩妮·富勒和玛吉·巴菲尔德进行前期的沟通交流,并且在进一步的论证过程中能有社交媒体顾问布若尼·泰勒相伴。还有那些在克莱默大楼、韦斯利研究中心社区的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他们每天都在努力解决自己孩子的各种问题。我非常珍惜与他们的线下交谈,当然还包括梅里·埃文斯的热情拥抱。

我还要感谢琳恩和达伦·贝尔,和他们的联系是从推特上开始的,他们不仅使我在安尼克城堡度过了很有意义的一天,关于孩子和社交媒体我们也聊了很多,还让我有机会观察3个不同年龄的孩子以真正积极的方式去接触数字媒体。此外,西安和克里斯·劳顿、詹妮弗和安德鲁·里德尔斯通、贾斯汀和马特·麦克尼赤、佩恩·安德鲁斯、杰夫和海伦·霍布斯、乔恩和凯特·惠尔和尼基·罗宾逊也给了我大量的参与机会,去观察他们如何管理孩子线上、线下的学习和游戏时间。还要感谢路易斯·阿普彻奇和保罗·文多,他们分别从作为老师和作为青年领袖两个不同的角度给了我很多的意见和建议。

衷心地感谢朋友、家人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给予我与侄子、侄女相处的时间。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不断支持、鞭策和鼓励陪伴我度过那段艰辛且美好的日子。感谢我的表妹汉娜,与她的交谈使我受益颇多,除此之外,她还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反馈和一张去伦敦旅行时可以使用的沙发床。感谢希钦斯和贝雷斯福德一家,数年前,我与他们结成光荣的温彻斯特大家庭,他们的旧洗碗机使我有了更多的写作时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特蕾西·休谟,他经常开车送我,送我到我的新家、送我找在达拉谟的新邻居——帕特和弗雷德,以及他们的朋友约翰和安。他们经常鼓励我,帮忙管理我的花园,还经常好奇地问:“你那本书完成了没?”还要特别感谢萨拉·巴茨、谢丽丹·沃伊奇、维姬·沃奇、玛姬·道恩、爱玛·贾尔思、玛丽·杰克逊、克里斯蒂娜·麦克劳德、凯伦·尼尔、爱玛·洛、梅勒妮·坎宁安、帕姆·史密斯以及韦伯斯特家的保罗和帕姆,还有贝丝·威登的棒棒冰和安德鲁·格雷斯通的多年鼓励。

最后,还要感谢这些年来和我交流过但没有被提到姓名的人们,我期望能得到你们的谅解。

如果您希望和我进行更多的在线交流,请关注我标签为#digitalparenting的推特——@digitalfprint//@drbexl吧。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出版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它汇集了贝克丝太多的努力与心血。为了帮助那些父母、监护人、孩子以及在网络世界中游走的年轻人,为了帮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个数字世界,她倾注了巨大的心血,这在每一章中都会有所体现。由于人们对技术改变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缺乏理解,因而成为他们不愿参与其中的借口。贝克丝指出这是错误的,只有正确了解并认真对待新环境,才能获得良好沟通的机会。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贝克丝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莱格·贝利,母亲联盟(Mothers'Union)首席执行官

对于那些渴望理解孩子的数字世界且不愿被敷衍的家长来说,这是一本体贴周到的教养指南。内容切合当前实际,有据可依并邀请父母积极参与。本书建议父母既要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数字世界,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此外,本书还就父母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向他们学习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索尼娅·利文斯通,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孩子与网络》一书的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2: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