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匡鹏飞,1975年生,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曾在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古今汉语词汇和语法研究,兼及古文字、中国语言学史、武汉方言等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澳门大学研究委员会研究项目等项目多项。独著和主编著作2部,参编4部,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湖北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录 序邢福义(i) 论古汉语词汇学的学科地位(1) “地位”和“地步”的词义演变及相互影响(12) 《诗经国风》AA式结构之考察(24) 从《拍案惊奇》到现代汉语词义演变的考察(32) 试析《拍案惊奇》双音单义词在现代汉语中消失的原因(47) 《汉语大词典》补订八则——读《二拍》札记(59) “度”和“渡”(63) 时间副词“从来”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66) 论《二拍》和现代汉语“从来”的语法差异(77) 副词“从来”语法特点的历时差异及其解释(88) 语气副词“明明”的主观性和主观化(97) 名词虚化为副词二例——“大力”和“死力”的语法化(110) 现代汉语“X力”式副词词族研究(122) 连词“无论”形成发展的历时考察(138) 现代汉语诗歌中“在+方位短语”的非常规用法(150) 武汉方言中的用事成分标记词“过”和“架”(159) 武汉方言中的长音式状态形容词语及其与ABB式状态形容词的关系(171) 佛教文化与中国古代语言研究(185) 《论语》郑玄与朱熹解释之比较(189) 从《静女》看《诗经》毛亨、朱熹解释的差异(199) 楚简文字与甲骨文、金文之间的形体演变特点(207) 楚简异体字形与代表字形的形体差异比较(224) 楚简“示”部字与楚国巫文化(234) 俗文学视角下的《二拍》用字研究(244) 古代白话小说点校本中的标点问题——以《二拍》为例(254) 论《歧路灯》直接引语结构成分的特点(258) 汉语词汇研究的新创获——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论》(272) 词语本质的多维诠释和词汇理论的立体建构——《从认知到哲学:汉语词汇研究的新思考》读后(277) 汉语词汇与语法结合研究的新模式——《词汇——句法语义的衔接研究》读后(282) 十年辛苦不寻常——读《文化语言学》(增订本)(290) 语言研究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语言教育(293) “二重证据法”的深化拓展和创新运用——读高华平教授《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296) 后记(300)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10余年来关于汉语词汇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的总结。主要围绕各种词语现象,采取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词汇与语法相结合、事实与理论相结合的思路进行多维研究。本书分为四大部分。部分主要涉及古代汉语词汇、词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虚词问题;第三部分是对词汇研究的拓展,主要以古代学术文化史为背景,对若干训诂和文字问题进行探讨;第四部分是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