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国崛起的新政治经济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聂永有//殷凤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历史上大国是如何崛起的?  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赵化勇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12集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的序中曾说:“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合作与竞争并存、进步与落后共生的大舞台,各个国家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而大国仍是拥有举足轻重的力量,不断左右世界剧情发展的主导者。

在历史长河中,大国更替从未中断。500年来,在这个充满希望而又遍布危机的发展舞台上,相继出现了9个世界性大国,包括早前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和后来居上的德国、日本、俄罗斯与美国。那么这些大国是如何崛起的?它们在不同的时代里是怎样创造自己的辉煌的?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兴衰交替?

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是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的,在这之后,相互割裂的世界才慢慢开始连接起来,而这个历史大幕是由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开创的,它们就是16世纪上半叶的第一代世界性大国。这两个大国崛起的关键途径是争抢海洋的权利,由于它们的抢夺,造就了近代殖民主义狂潮的开端。意大利人哥伦布首航发现新大陆美洲,促使了两国争夺海洋权的觉醒,这个地理大发现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反响,使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家都更加意识到并确信必须掌握发现新地区的独占权。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托尔德西里亚斯签署了被称为“第一个瓜分世界”的条约《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两国的海洋远征考察活动范围以东西分界线相分。可以说,这个条约不仅是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先例,更是西方世界进行全球扩张的开始。

正是对海洋不断的探索,使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地处欧洲最西端的小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葡萄牙是12世纪从西班牙独立出来的,应该说是背着世界商业中心的压力促使葡萄牙走向大海。葡萄牙崛起主要有两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恩里克王子穷其一生的时间与财力进行航海事业,他开办了航海学校、建立了天文台、图书馆、港口和船厂。他从葡萄牙周边的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开始,跨越了“黑暗的绿海”,在1444年开始了非洲探险,并进行岛屿分封与奴隶贸易,使被葡萄牙画进地图的非洲西海岸达到4000公里。其次是对远东的探索,1487年8月若昂二世命令迪亚士率队起航去远东,最终发现了好望角,开启了香料的贸易道路。而此时的西班牙光复国土战争还未结束,直到1491年年底西班牙攻克了格拉纳达,终结了持续800年的光复运动。在西班牙统一之后,伊莎贝尔女王决定同意哥伦布伟大的西航计划,欧洲人在西半球看到了第一片陆地圣萨尔瓦多岛,也开始了海洋探索之路。

两国在签署《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之后,分别继续向东向西的海洋探索,开拓了西欧到印度这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垄断使利润与财富源源不断流入两国,葡萄牙与西班牙率先成为世界性大国。然而非常不幸,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大国之路并不长久,海外事业的过度扩张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经济实力与动力作为坚实后盾,一些王公贵族还因为害怕工商业的发展带来新力量的崛起,使得两国工业停滞不前,最终落没,拱手让出打下的江山。

如果说西班牙与葡萄牙的航海事业拉开了连接世界的序幕,那么英国就是世界科技力爆发的发源地。不同于西班牙与葡萄牙不重视工业技术,英国最终是靠工业革命成就“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在成为大国之前,英国是一个在地球边缘的、一度游离在欧洲主流文化之外的小国。这样一个小国是如何从一个15世纪不被重视的岛国发展为在19—20世纪的庞大帝国?应该说,夺取海上霸权与完成工业革命是英国崛起的关键道路。英国的崛起之路可以分为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相继与西班牙、荷兰与法国通过战争与条约夺取海上霸主的地位,二是工业革命的爆发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成就了英国世界工业霸权地位。P4-7

后记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大国崛起的新政治经济学》一书终于完稿了,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

本书以“五大理念”为基础,围绕着“赶超与引领:大国崛起之路如何走?供给与需求:哪一侧决定增长?市场与政府:用什么配置资源?创新与发展:什么是未来的第一驱动力?转型与升级:如何协调经济发展的量和质?资源与环境:怎样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开放与共赢:中国如何走向世界?增长与福祉:民众如何共享崛起成果?八个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从制度和历史的视角,借鉴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分析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阐述转型升级、政策选择、资源环境以及开放战略等问题,力图寻求合乎逻辑和中国实际的大国崛起之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相互融合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本书由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的相关专业人员撰写。聂永有、殷凤负责整体策划和组织协调工作,撰稿者有聂永有、殷凤、詹宇波、刘康兵、尹应凯、王学斌、陆莹莹、赵玥炜、王佳华;李武、何丰老师也参与了前期策划;全书由聂永有、陆莹莹负责统稿。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徐旭教授对本书写作给予了热情的关心和帮助,并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在此我们向徐旭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何朝霞编审,她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从选题策划到内容的确定,从书名的选定到审稿,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何朝霞老师大量的心血。感谢所有为本书写作和出版提供各种帮助的朋友们。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参阅和借鉴了大量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本书的出版,是许多专家、学者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由于资料来源的不同,有些引用和借鉴的资料我们在书后参考文献中列出,但也有一部分资料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全部标明。在此,我们向这些被引用资料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向他们致歉并表示谢意。

目录

第一章 追赶与引领:大国崛起之路如何走?

 历史上大国是如何崛起的?

 中国是如何实现从追赶到引领?

第二章 供给与需求:哪一侧决定增长

 供给决定增长?

 需求能决定经济增长吗?

 为什么短期中经济增长由三驾马车决定?

 为什么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走“供给学派”的老路吗?

第三章 市场与政府:用什么配置资源?

 经济社会如何配置资源?

 大国崛起意味着政府更多地干预和控制经济吗?

 为什么要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为什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第四章 创新与发展:什么是引领未来的第一驱动力?

 创新是什么?

 大国崛起,有着怎样的创新足迹?

 大国创新之路有哪些共同规律?

 创新需要怎样的生态环境?

 今天谁是创新的主体?

 创新如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之争,未来路在何方?

 创新路上新兴国家能否领跑?

第五章 转型与升级:如何提升我国的产业能级

 后进国家应当选择怎样的赶超战略?

 中国产业发展有怎样的特征?

 中国产业发展和结构中存在哪些问题?

 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路在何方?

 如何发挥产业政策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第六章 资源与环境:怎样实现绿色经济转型?

 什么是增长的极限?

 中国正在面临怎样的挑战?

 中国式的市场失灵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跨越增长的极限,实现绿色经济的转型?

第七章 开放与共赢:中国如何走向世界?

 开放是大国崛起之路吗?

 中国对外开放面临怎样的契机与挑战?

 怎样通过进一步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增长与福祉:民众如何共享崛起成果?

 如何定义和度量经济增长?

 如何看待“经济奇迹”背后的问题?

 GDP是对经济增长的完美度量吗?

 增长一定带来福祉吗?

 如何在发展观念上协调增长与福祉?

 如何实现增长与福祉并重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所谓大国,有多层含义。可以是拥有辽阔领土之国,可以是经济实力雄厚之国,也可以是军事力量强悍之国,还可以是政治影响力强大之国,等等。

无论用什么指标去衡量,中国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

然而,若要问起目前的中国是不是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了,恐怕我们的回答就没有那样毋容置疑了。顾骏教授在《大国方略》中指出:“中国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但数量胜过质量;中国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离世界强国还有距离;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但仍然较为有限。”这或许是对目前中国现状的较为准确的描述。

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就是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实现中国的强国梦?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的崛起之路指明了方向。

创新。创新是引领大国崛起的第一驱动力,大国之争在根本上是创新竞争力之争。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力。在未来的创新制高点竞争中,中国提供了通过“新型雁行模式”实现赶超的机会。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创新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动力。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我国也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展战略。

协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成长,使得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产业面临转型。如何统筹协调全社会资源,发现新的比较优势,对传统过剩产能加以淘汰或升级,并扶持符合现代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将经济发展的目标从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升,成为当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必由之路。为成功实现产业升级,我们需要协调和完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现有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积极开拓新的产业投资点,辅之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功能型产业政策,实现我国产业结构成功迈向高端化。

绿色。“绿色经济”是未来全球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方向。在中国经历了30多年经济飞速增长之后,人们面对的是这种增长模式必然存在的极限。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单是自然界和人类经济社会的作用关系,更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理念等人类社会内部的因素息息相关。中国对于现今面临的“增长的极限”问题,并不仅仅是节约使用资源或者保护环境这么简单,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是政府在治理理念、法律制度建设、经济制度改革中所要作出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方向和方式将影响到中国是否能够借着“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的浪潮,把握历史机遇,突破增长的极限,进入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开放。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大国的兴衰成败,为我们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历史证明:开放则兴,闭锁则衰。当前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这一进程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今日中国所面临的发展矛盾和崛起难度不容低估。我们应该实施何种战略,重新走向世界的中心,走出自主开放的大国崛起之路,形成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未来中国须从全方位对外开放走向“相互开放与融合”,从融入型开放进入到影响型开放,从经济崛起转向文明崛起,以主动开放赢得长期发展空间,从主要向发达国家开放转向主动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从融入国际秩序到主动建构新秩序,用“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开放战略来赢得更安全、更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拓展多双边经贸关系,构建衔接紧密、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与利益共享。

共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总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代表人民福祉的改善,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获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遇到经济增长带来的一些问题,如收入不平等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腐败问题严重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将会大打折扣,经济增长的前景将不甚乐观。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方向。根据“共享”理念,经济发展应当服务于全体民众,其成果应在最大程度上为全体民众所共享,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福祉的最大化。

因此,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该如何走、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也是本书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本书的出版,是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一批专业教师在探索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一项阶段性成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本书的书名中用了“新政治经济学”一词,但这并不是一本系统的纯学术著作。本书的作者试图围绕赶超与引领:大国崛起之路如何走,供给与需求哪一侧决定增长、用什么配置资源、什么是未来的第一驱动力、如何协调经济发展的量和质、怎样实现绿色经济转型、中国如何走向世界、民众如何共享崛起成果等八个问题展开研究,从制度和历史的视角,借鉴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用通俗的语言来分析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阐述转型升级、政策选择、资源环境以及开放战略等问题,力图寻求合乎逻辑和中国实际的大国崛起之路。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徐旭

内容推荐

聂永有、殷凤著的《大国崛起的新政治经济学》基于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提炼、解读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助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编辑推荐

今日中国所面临的发展矛盾和崛起难度不容低估,对现实的经济问题、社会矛盾人们有深切的感受,对发展前景十分关切。聂永有、殷凤著的《大国崛起的新政治经济学》从理论上对现实问题加以条分缕析,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探讨了合乎逻辑和符合中国实际的大国崛起之路。书中有史有实,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该书语言通俗、流畅,是一本普通读者了解中国现在与未来的简明读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