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柳岸所著《浮生--命运的谶语之柳三》》讲述了主人公柳三一生漂泊沉浮的故事,是一部底层生存的浮世绘。柳三作为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典型形象,绝顶聪明,却历经坎坷,他的一生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由于这部作品对命运乖戾和诡秘进行了探索,不乏沧桑和宿命之感,因而小说的副标题是“命运的谶语之柳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浮生--命运的谶语之柳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柳岸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柳岸所著《浮生--命运的谶语之柳三》》讲述了主人公柳三一生漂泊沉浮的故事,是一部底层生存的浮世绘。柳三作为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典型形象,绝顶聪明,却历经坎坷,他的一生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由于这部作品对命运乖戾和诡秘进行了探索,不乏沧桑和宿命之感,因而小说的副标题是“命运的谶语之柳三”。 内容推荐 关于我爷爷柳三的生平,柳家湾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版本,当然还有柳家湾以外的诸多“盗版”。 我之所以想当作家,就是想为我爷爷写一本书。我爷爷好像注定为小说而生。 由柳岸所著的《浮生--命运的谶语之柳三》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浮生--命运的谶语之柳三》描写了一个乡村投机者“我”爷爷柳三跌宕起伏的一生。 目录 也是浮生 楔子 上部漂 柳老万之死 卖地革命 转业结婚 讲课“遭贬” “遭贬”之后 连连“遭贬” 柳家湾的地气 东山再起 假离婚 风光无限 落难 回归故里 占领牲口屋 柳小毛报仇 柳小毛受伤 第一次出逃 奇遇老中医 第二次出逃 管伙 卤肉店奇遇 身陷温柔乡 砖窑厂风波再起 刘静雅之死 再回柳家湾 再次流浪 “红”“白”之星 异乡卖货郎 他乡遇故知 上访 分地 面见地委书记 下部泊 返回梦想地 拜年 老搭档 外遇 看病 省城奇遇 困儿认亲 意外收获 “龙凤呈祥”归原主 柳小毛初进仕途 柳家湾的新人 遭遇爱情 重逢 相亲 犯病 再婚 退休 秘法 名医 暴富 嬗变 宅基地背后的故事 套资 坐镇沙阳镇 败落 皈依 故人来访 最后一局 后记 试读章节 1947年春天的一个傍晚,柳家湾沉浸在一片苍茫和寂静之中。 柳家大院主房的正堂屋里,进进出出的人,屏声静气,神色紧张,满脸悲戚,像是出了大事。原来,主人柳老万病重,躺在灵箔子上已经奄奄一息。 柳老万家财万贯,但是为人谨慎,心思缜密。这样一个财主,偏遭时局动荡。他担忧万贯家产落入旁人之手,担忧他的小儿子柳三大器不成,原本身体很好的他,忧患成疾,不久便病人膏肓。 柳老万的病榻前,不容别人靠近,他只紧紧地拉着他小儿子柳三的手,不肯放下,他最牵挂最引以为傲的儿子啊! 柳老万一生甚是勤俭,谨守着祖上家业,早年也曾有意功名,怎奈屡试不第,只好作罢。后来就一心一意地攒钱买地,广积家产。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小儿子身上,他的这个小儿子柳三,乖巧伶俐,聪慧善变。他原想,一定要把小儿子培养成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为柳家光宗耀祖。他自己就是家业再大也只是个土财主,他的小儿子一定要统领柳家湾以外的大世界。要知道,柳三是有天命的人,柳老万对此坚信不疑。 可是,他寿限已尽,心愿未了,实在难以放下!他的另两个儿子都已成了家。虽然,他们一个赌,一个“吸”,可是,毕竟各自成家,好歹由他们自己去混吧。他的这两个儿子也就是这样的命了,没多大的出息。俗话说,“富不过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他们家族已经富足了十几代,到了他这一代,也该败了。他那两个儿子生成就是败家相。柳三不同,他天生异相,聪明绝顶,为了培养他,柳老万不惜重金给他请了方圆几十里最好的先生。虽然请来的先生,都被柳三气跑了,柳老万心里却是万分得意,因为他由此看出了儿子的聪慧。 有一次,先生气势汹汹地走出了教学堂,找到了柳老万,说:这个学生我教不了了。他比我还厉害,都能当我的老师了。 柳老万拱手说道:先生,息怒,息怒。有话好说。 先生说:不行,坚决不教了。我教过那么多学生,没有见过一个学生这样对待老师的。 柳老万赔着笑脸说:得罪,得罪,儿子不肖,还望您海涵,敢问究竟怎么回事? 先生说:我正讲“有志者事竟成”,他却说,老师,你讲得不对,这句话该打个问号。我说,打什么问号,我教了一辈子了,还没有学生说要打问号的。他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又不是圣人,就没有错的时候了?老师,您说说看,我想当皇帝能成吗?你想,我若是说“能”岂不是搞复辟吗?那还不得革我的命?我若是说“不能”,不就是自己掴了自己的耳光,你说我该怎么说?不行,这个学生无论如何是教不了了。请允许我辞行。 那迂腐的老先生硬是走了人。你想啊,那么小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思想,长大了还能得了啊。 柳老万放走了辞行的先生,并没有责怪儿子,反而认为他将来能成大器。当皇帝?除了他儿子,谁还能说出这样的大话?因此,他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培养他。可是,现在阎王要他的命啊,三儿才十四岁,没有了他,谁还来培养他?他的这个儿子,注定要成为大人物的啊。天啊,为什么非让他现在死呢?柳老万不是怕死,实在是放心不下小儿子啊! 柳老万死到临头才明白,万贯家产算什么,抵不过他小儿子的一根小指头啊。柳老万啊,柳老万,你可真糊涂啊,你怎么就那么不开窍啊,你若是心里放得开些,你若是心里只想着你的小儿子,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忧愤成疾,以至于搭上老命。咳,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谁也没有回天之力,他恐怕活不了几个时辰了。 面对生死的无奈,柳老万心里充满了悲怆,深陷绝望。他抓住儿子的手像抓住生命一样,无法松开。对儿子的难以割舍,让已到弥留之际的柳老万,水米不进地耗着,迟迟不肯闭上眼睛。 家里其他人都离开了,只有小儿子柳三守在他爹跟前。柳老万想跟小儿子说些什么,却已经没有说话的力气了,他两眼死死地盯着小儿子,嘴巴甚至连动一下都不能。 柳三被他爹紧紧地拽着手,心里充满悲戚与不舍。他想,人到了这个时候,再怎么也枉然,还是早点上路吧。于是,他淡定地对爹说:爹,您老人家就放心地去吧,不要牵挂我,我已经长大了,会好好地照顾自己。你这样我心里也不安,一家人心里都不安,只要你把家产分停当就行了。刘家的那姑娘,她会跟我的。她若是不跟我,会有更好的姑娘跟我。您放心好了,就是您老健在,也不能守我一辈子,早晚都有我自己闯荡的那一天。生老病死,人都会走这条道的,您老就放心地走吧。 柳三人小,却说出一番大人话。待他说完,柳老万嘴巴动了一下,而后就闭目而去。 柳三等父亲咽了气,就把他爹给他的遗嘱交给了他的娘舅和管家柳老毛。 他的两个哥哥,待到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已经被娘舅和管家召去。按他爹留下的遗嘱,由他的娘舅和管家主持,他们弟兄三人等分了家产。他的两个哥哥自然是气不过,他们拖家带口的竟和一个孩子分了一样的家产。最不公平的是老三守住了老宅子,而且是自个儿单过,这明显是爹偏向老三。 他们知道老三在爹心里的分量,只是没有想到这么重。他们记恨爹的偏心和糊涂,因此便少了许多悲痛,草草地把爹给埋了。 柳三的两个嫂嫂,是一对精明的女人。她们对柳三非常好,时常给他送来衣物和玩意儿。空闲时候,就来“陪”柳三玩。她们都想让柳三和他们一起生活,说是怕他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怕家里的用人算计他。她们想得都很周到,都想把自己的孩子过继一个给柳三,说是怕柳三一个人过着寂寞,给他找个伴儿。 柳三心里明白,这两个娘儿们再精也精不过他,她们想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家产。他现在小,难道就不会长大了吗?长大了就不会有自己的孩子吗?这些女人,真是很愚蠢,很可笑。 柳三人小,心思不少。他既不得罪兄嫂们,也不答应他们其中的一个。他反而利用他们的这种心态,和他们耗着,跟他们装糊涂,向他们示好。他们自然都把他当作宝贝,捧着哄着,谁会想到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那么有心计?柳三得到他们很多好处,过着自己的日子。 P7-9 后记 若问《浮生》什么时间开始写的,我还真是说不上来。 从头交代吧,上中学时,喜欢背些古诗词之类的玩意儿,偶尔也胡诌几句,算不上诗,算不上散文,更不算小说。我不知道那算不算热爱文学,算不算创作。十几岁卫校毕业,被分配到一个镇医院工作。那时候,文学青年似乎很时髦。我自然是赶了时髦,不停地读,不停地写,不停地寄稿子,月工资大部分用于买书和邮资,只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作家。那是一个文学繁荣尊崇,作家神圣神秘的年代。如此较劲儿地读和写,虽然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写作,由此,也博得一些虚名。 作家梦在继续着,为了具备写作的专业知识,我自学完汉语专业的专科、本科课程,而且各科都是优秀,成了第一批自学考试毕业生。为了积累写作素材,丰富阅历,开阔视野,我也从镇医院调到了镇政府,进入了所谓的官场,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到了镇政府以后,因为投入,因为执着,因为年轻,工作干得很卖劲儿,于是,便有了所谓的进步。六年,我经历了乡镇几乎所有的岗位,从一名最底层的乡干部做到了镇长。 乡镇,其实不能算是官场。我不知道自己经历了乡镇的那些岗位,是否算真正地进入了官场。也有读者说喜欢我的“官场小说”,但我不敢把自己的小说定位为“官场小说”,官场太大,我只是写了一系列的公务员,写了他们的困惑无奈、挣扎救赎,当然也有腐败。我,一个最底层的公务员,怎敢妄称官员?静宜老师说我也是官员,我真的有些诚惶诚恐了,所以更不敢妄说自己写了“官场小说”。 在乡镇那些年,基层的忙碌和琐碎,几乎隔断了写作,但是并没有丢下阅读。偶尔我会写篇短文,聊以自慰,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还有作家梦。文学支撑着我,不至于迷失在繁杂失落和纷乱烦扰中,至少还有一块可以耕作和栖息的精神家园。有了文学,我便有了自我、尊严、底气。 官场自有官场的无奈,我走了一遭,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再不会像涉世之初那样,天真地以为读书和写作可以让自己强大,可以清雅飘逸出世,可以轰轰烈烈救世,依然很弱势的我,渴望心灵自由安宁,渴望生活从容淡定,渴望自我回归本真。于是,我便选择了退出,进了清闲的县直机关。从乡镇到机关,最大的感觉就是有富余的时间。我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终于落在地上。远离喧嚣的我,独自清净下来,捋一捋自己的生活,捋一捋自己的经历,再也没有激情和理想,只剩下无尽的沧桑和一些生活的积淀。我觉得心里满满的,需要找一个出口,一吐为快。于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写作欲望,腾然而起,再也不用像初写时那样挖空心思地找素材,是素材在挤压着我,变成了作品陆续地“喷发”出来。 但我毕竟还在“官场”(我只能还说官场,没有别的大家能明白的称谓)中晃悠,得有所顾忌。说真的,进入官场,我比过去通透多了,还给自己起了一个时髦的笔名:柳暗花明。有人分析说,柳岸,就是柳暗花明的意思,你是在官场中不得志,才起了柳暗花明的笔名。我淡然一笑道:也是,进者为官,退者为文,达者为官,穷者为文,本来就是这样。仕途正旺的人,谁还有闲心写小说?业内业外的经营,恐怕要有十二分的精力还不够,写作这种无用的东西,肯定是不屑的。为文学进官场,为文学出官场,也算是对柳暗花明的一种诠释吧。甚是佩服某大人的尖锐。也有人说我搞文学创作是“曲线救国”,身在文学,心还在官场,没有忘记自己的升迁。我由衷地佩服这类人的眼毒,看得真准,我真是想“曲线救国”,可是,我当不了“曲线”的家,它是背着官场走的,我只能跟着曲线走。一天晚上,一个老熟人酒后给我打电话,说,我觉得你是粗人,没有想到你还会写小说,真让我吃惊。我想,既然是老熟人,肯定得聊几句,一个粗人肯定不适合聊小说,于是我说了儿子。他说,你还是没有脱俗。我心悦诚服地说:你说得真对,我就是一个俗人,脱了俗我就不是我了。世事!怎么一个“俗”字了得。说真的,我还真没有想过自己是俗还是不俗,因为这跟写作没有关系,我只痴爱写作,个体劳动而已,还分俗与不俗吗? 我自以为得意的笔名柳暗花明,并没用多长时间,因为那时大型文学期刊拒绝网络文学。刊物要用我的稿子,我就得把笔名改了,因为柳暗花明太像网名。于是,我就成了柳岸(暗)。 这就说到《浮生》了,当我还叫柳暗花明的时候,就被戏称为“作家”,大概是十年前吧。一个同事调侃道:大作家,给你讲个故事吧,保准是好素材。我洗耳恭听,别人都觉得是好素材,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肯定有吸引力。听完故事,我真的很惊奇,世上竟然还有这种事儿、这种人?于是,感叹生活之精彩,想象之苍白,柳三这个人物就诞生了。有了故事,有了人,便妄想写一部长篇小说。那时候,笔力确实有限,但这个人物确实在吸引我,于是,我一气呵成写了十几万字。东西写好了,不知道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只想着叫什么“传奇”“正传”之类,但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完稿之后,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写得怎么样,又不敢轻易拿出来吓人,就放下了。放了几年之后,拿出来看看,觉得写得虽然稚嫩,但那些人和故事还是很有意味的,于是,开始修改。改完几稿,略微有些感觉了。可是,还是不敢拿出来。又经几年,自觉笔力尚可,便把这部长篇翻腾出来,想让它面世示人。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淀,再回头认真仔细地阅读这部小说,自觉缺点什么。究竟缺什么呢?大概是能把人物撑起来的文化的东西。我开始琢磨这个人,琢磨这个人的性格,琢磨这个人物的命运,琢磨性格和命运背后的东西,琢磨着怎么把小说写得更好看、更好玩儿。琢磨着怎么在好看好玩儿的背后,又能让读者咂摸出点东西。 我给这部小说定了这样的目标,就开始参悟。我悟出了这个人身上的特质,他骨子里的东西——投机。这种东西绝不是他个人的,而是中国人身上所共有的。因为文化,因为历史,因为现实,他身上便有了这些特质。这些特质是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溶化在血液里。你很难说,它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有一个编辑看过我的稿子之后,说,你把这个人物写得那么坏,太灰暗了。我当时心里就卡了,这个人物坏吗?我从来没有觉得他坏,他身上的东西,我们很多人都有,不过在他身上更典型罢了。也许他真的很坏,可他生下来并不坏,虽然人性有人性的弱点,但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循着人物的性格,我在探索着人物的命运。我对命运拷问之后,觉得人物的命运,就是一个时代的投影,和社会的变革紧密相关。这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人对于自己的命运实在是太难把握了。命运是有常的,也是无常的。有常的命运就在那儿放着,谁都无法超越。然而,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有常的,所以拼命地去抓,去抢,去争,可是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定数。命运大抵都是从有常走向无常,再从无常走向有常。 我把自己的思考糅进了小说里,完稿之后交给了《莽原》杂志主编李静宜老师,让她感觉一下怎么样。过了一段时间,我给她打电话,问问她的感觉。她说,我已经给你编好了,准备刊发出来。待我见到杂志,才知道她把这部小说的刊发稿定名《浮生》,我觉得这名字很不错,决定单行本就用这个名字。在出单行本之前,我还是想把稿子再好好地打磨打磨,十年不一定磨成一剑,但一定要磨得光亮,对得起读者。于是,除了在故事上做了一些调整和补充之外,又把一些地域的东西融了进去。 因为这部小说对命运乖戾和诡秘进行了探索,不乏沧桑和宿命之感,所以又加了一个副标题——命运的谶语之柳三。 说完自己和这本书,还是要落入俗套,说上几句感谢的话。 感谢河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为我出版了《我干娘柳司令》《八张脸》,这次又为我出版了《浮生》。感谢李静宜老师,不但在创作上给了我很多指导,而且还为此书作了序。感谢老艺术家范景恩先生,为本书的封面作画,还为我本人画了像。感谢所有为本书付出辛苦的同志。感谢那些帮助过我和伤害过我的人。因为一个写作者,所经历的一切,苦和乐,喜与悲,爱和恨,慈与悲,等等,都是财富,没有一点的边角废料。感谢上苍,赐予我丰富的生活,赐予我诸多的“财富”! 继续写作,只为来世修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