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口蜜腹剑”、“大公无私”、“大逆不道”、“才高八斗”、“门庭若市”、“不寒而栗”、“不拘一格”、“不耻下问”、“不翼而飞”、“专心致志”、“井底之蛙”、“天衣无缝”、“开卷有益”、“毛遂自荐”、“水落石出”、“风声鹤唳”、“对症下药”……《成语故事》(作者魏红延)精选了中国成语中一些最常见、最简洁实用的成语编辑成册。用流畅的文字,轻轻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魏红延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口若悬河”、“口蜜腹剑”、“大公无私”、“大逆不道”、“才高八斗”、“门庭若市”、“不寒而栗”、“不拘一格”、“不耻下问”、“不翼而飞”、“专心致志”、“井底之蛙”、“天衣无缝”、“开卷有益”、“毛遂自荐”、“水落石出”、“风声鹤唳”、“对症下药”……《成语故事》(作者魏红延)精选了中国成语中一些最常见、最简洁实用的成语编辑成册。用流畅的文字,轻轻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内容推荐 中国成语浩如烟海,《成语故事》(作者魏红延)精选了其中一些最常见、最简洁实用的成语编辑成册。用流畅的文字,轻轻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成语,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启迪,一个故事就是一次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成语故事》是“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系列之一。 目录 一画 一目十行 一字千金 一窍不通 一箭双雕 二画 九牛一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木三分 八仙过海 三画 三顾茅庐 亡羊补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口若悬河 口蜜腹剑 大公无私 大逆不道 才高八斗 门庭若市 四画 不寒而栗 不拘一格 不耻下问 不翼而飞 专心致志 井底之蛙 天衣无缝 开卷有益 毛遂自荐 水落石出 风声鹤唳 五画 对症下药 东窗事发 乐不思蜀 四面楚歌 半途而废 对牛弹琴 叶公好龙 平步青云 打草惊蛇 瓜田李下 六画 买椟还珠 交头接耳 价值连城 任人唯贤 华而不实 名落孙山 多多益善 如火如荼 如鱼得水 守株待兔 安步当车 安居乐业 安然无恙 此地无银三百两 汗流浃背 江郎才尽 百发百中 老马识途 老生常谈 自相矛盾 自惭形秽 负荆请罪 先斩后奏 过河拆桥 防患未然 七画 初出茅庐 兵不厌诈 含沙射影 吴牛喘月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完璧归赵 弄巧成拙 投笔从戎 抛砖引玉 改过自新 杞人忧天 沧海一粟 沧海桑田 赤膊上阵 近水楼台 八画 明目张胆 刻舟求剑 卧薪尝胆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孤注一掷 居安思危 杯弓蛇影 歧路亡羊 狐假虎威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视死如归 鱼目混珠 九画 前功尽弃 背水一战 南辕北辙 按图索骥 洛阳纸贵 草木皆兵 草船借箭 赴汤蹈火 闻鸡起舞 骄兵必败 十画 唇亡齿寒 家喻户晓 恶贯满盈 爱屋及乌 狼狈为奸 脍炙人口 病人膏肓 破釜沉舟 破镜重圆 胸有成竹 班门弄斧 请君人瓮 釜底抽薪 高山流水 高枕无忧 十一画 望梅止渴 惊弓之鸟 梁上君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速则不达 掩耳盗铃 脚踏实地 黄粱一梦 十二画 凿壁偷光 朝三暮四 游刃有余 程门立雪 落井下石 道听途说 十三画 愚公移山 暗度陈仓 暗箭伤人 滥竽充数 十四画 精卫填海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十五画 墨守成规 鹤立鸡群 十六画 黔驴技穷 十七画 孺子可教 鹬蚌相争 试读章节 萧纲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他自小聪明伶俐,记忆超群,4岁开始读书识字,过目不忘;到6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据说他阅读能力很强,看书的速度非常快,能够同.时阅读十行字。 有一次,梁武帝给萧纲出了一个题目,要他作一篇文章。萧纲略假思考,提笔就写。不一会儿工夫,一篇词句整齐的骈文就写成了。 梁武帝一看,通篇声韵和谐,辞藻华丽,连连称赞他是萧家的“东阿王”!东阿王是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封号,由此可见,萧纲的文采的确非凡。 11岁时,萧纲就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他年纪虽小,但知识广博,处理事务有条不紊,颇有见地。 28岁时,长兄萧统去世,萧纲被立为太子。 公元549年,军阀侯景攻破京都建康,梁武帝忧愤而死,萧纲继位。过了两年,萧纲被人用毒酒害死。 【释义】看书时可以同时看十行。形容看书的速度极快。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 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例句】小王看书一目十行,一晚上就看完厚厚一本小说。 【近义词】十行俱下 【反义词】慢条斯理蜗行牛步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花费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为了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他为丞相,朝中的大小官员对此很不服气。 吕不韦觉得提高自己的声望是让他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于是就召集门客们前来商议。 有人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显赫的战功,借此来树立威信。有人表示反对,认为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有人说:“大家都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名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大将,是因为吴王看到了他写的《孙子兵法》。如果丞相也写一部书的话,那么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呀!”吕不韦点头称是,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不久,书就写好了,取名为《吕氏春秋》。吕不韦又下令把全文抄写出来,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张贴布告说:“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哪怕改动一个字,就赏一千两黄金。”人们都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没有一个人来自讨没趣。 于是“一字千金”的说法便流传下来。 【释义】增减一字,赏予千金。 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 “布成阳市门,悬千金其 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 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例句】这篇诗文称得上是一字千金之作。 商纣王荒淫无度,而且非常残暴。纣王宠爱妃子妲己,只顾跟妲己饮酒作乐,根本不理朝政,还滥杀忠臣和无辜百姓。 纣王的叔父比干是一个忠臣,他规劝纣王用心管理国事,不要沉迷于酒色,听信谗言,枉杀忠良。妲己和纣王听了很不高兴。妲己想杀害比干,就向纣王献计说:“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大王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的胸膛剖开,把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昏庸的纣王听了,就立刻下令命比干剖胸献心肝。 就这样,忠臣比干无奈剖胸而死。 这个故事见于《吕氏春秋·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意思是说,孔子得知这件事后感慨万分,叹道:“纣王的心真是一窍也不通啊!如果他的心有一窍是通的,那么比干也就不会被杀了。”成语“一窍不通”即由此演变而来。 【释义】窍:指心窍。没有一窍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处】《吕氏春秋·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例句】他对电脑一窍不通,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真是个电脑盲。 【近义词】一无所知 目不识丁 【反义词】无所不知 全知全能 在北周时,有一个叫长孙晟的人,他天资聪颖,善于骑马、射箭。凡是见过他骑马的人,对他跨马驰骋的英姿无不惊羡,人称“闪电马”;凡是见过他射箭的人,对他百发百中的高超箭术无不啧啧称奇,人称“霹雳弓”。 北周宣帝得知长孙晟的箭术不凡,便派遣他出使西北方的突厥。喜好狩猎的突厥王摄图也听说过此人的本领,对他仰慕已久。在突厥期间,长孙晟深得摄图的喜爱,经常受邀陪伴他出外打猎。 一天,长孙晟陪同摄图到野外打猎,他们看到天空中飞着两只大雕,正在争夺一块肉。摄图立即抽出两支箭递给了长孙晟,示意他把大雕射下来。长孙晟拿了一支箭,拉开弓,瞅准时机,“嗖”的一声,两只大雕应声落地。在场的人目瞪口呆,啧啧称奇。 摄图十分高兴,对他赞不绝口,直夸:“一箭双雕,好个‘霹雳弓’!”长孙晟的盛名一下子传遍突厥。 【释义】一支箭射中了两只雕,形容箭术高超。现比喻做一件 事达到两种目的或得到两种好处,一举两得。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支 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例句】他期末考试数学得了100分,不仅获得了全班第一,还 因此被奖励免去寒假作业,真是一箭双雕。P1-5 序言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传承国学则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陶冶国人的情操,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如今,以“弘扬国学经典,传承民族文化”为口号的“诵读国学经典”热潮正在全国展开。青少年对国学经典的关注与热爱更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为了能让青少年实现阅读经典的心愿,我们精心选编了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国学经典,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国学知识体系。 中国成语浩如烟海,许多成语都是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积累和实践检验,才真正沉淀下来,井流传至今,因此,每一个成语都是千锤百炼的经典,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我们从这些成语中又精选出一些最为常见和实用的成语,编辑成此书。这些成语按照第一个字的笔画从少到多依次排列,更加方便了读者查找。 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这些成语本身,还有它们的历史,它们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蕴含的深刻道理。本书中每个成语故事都用清晰流畅的文字讲述出来,简短而凝练,读来清新流畅,朗朗上口。在每个成语故事的后面,我们又增加了释义、出处、例句、近义词、反义词共五个知识点i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你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是你走向中国成语更深处的垫脚石。 本书将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可谓物超所值。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