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公司的力量(中国篇)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薛金福//詹志方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奇珍异宝、江山美景、华丽宫殿、繁华商市、金银满地,一位威尼斯商人向欧洲人描写了这样一个令人神往的东方古国。这位威尼斯商人叫马可·波罗,而这个令欧洲人神往的东方古国叫中国!

1275年的夏天,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穿过河西走廊,历时四年多抵达中国。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到达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受到元朝皇帝忽必烈大汗召见,并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随后马可·波罗及其叔父在中国为官并游历各地17载,目睹了中国宫殿都城、山川大河、风土人情。

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等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1295年末,马可·波罗携无数奇珍异宝回到阔别24载的威尼斯,威尼斯人顿成巨富,全城沸腾。

虽然至今还有人怀疑马可·波罗是否真正到过中国,但是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的强烈向往却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欧洲人对中国的印象也并非都那么美好。蒙古大汗忽必烈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富庶的中国,但是他的爷爷成吉思汗开创了杀戮扩张的先河。

对于蒙古大军的杀戮,欧洲人惊恐而痛恨,将以蒙古大军为代表的黄肤色入侵者称之为“黄祸”。然而“六百年河东,六百年河西”,六百年后欧洲人血淋淋地报复性地掀开了中国这个神秘东方古国的面纱,我们同样咬牙切齿地称欧洲白肤色入侵者为“洋鬼子”!

蒙古大军用铁骑践踏欧洲,欧洲列强敲开中国大门的东西却不是铁骑,而是坚船利炮!

我们难以判断《马可·波罗游记》与欧洲列强的殖民战争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马可·波罗游记》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地理学家甚至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从此,西方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中西乾坤倒转、强弱渐明。不管有没有《马可·波罗游记》,西方列强迟早会到来,但不是东游,而是侵略1

1839年7月7日,驻泊于香港的英国水兵在九乡尖沙咀向乡人强要酒喝,并酗酒行凶,用棍棒殴打当地居民,其中农民林维喜因伤重于次日死亡。案发后,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严令义律交出凶犯抵罪。义律拒交凶犯,企图以1500银元贿买死者家属了事,又公然侵犯中国主权,在一艘英国船上自行开庭审判,以“该犯罪没发觉”为词,对凶手5人仅处以3至6个月的监禁和60至80元的罚金。此案激起了当地群众极大的愤怒。8月15日,林则徐为了捍卫中国主权,F令驱逐广州和澳门的英商,停止供应给英船柴米食物,并布告澳门人民,3日内撤回为英商雇佣的中国买办和工役。这就是“林维喜事件”。

“林维喜事件”发生后,英军多次在九龙、穿鼻洋(广州虎门口)挑衅,英议会亦通过出兵议案,决定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840年2月,义律的堂兄懿律被任命为英军侵华全权委员、代表兼英国远征军海陆联军总司令。同年6月28日,懿律率领由48艘舰船、540门大炮、4000名陆军、3000名海军组成的英国远征军跨越重洋抵达中国广州,并封锁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就此爆发!中国的历史遭遇拐点,中国被迫进入了屈辱的近代史!

当时钦差大臣林则徐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禁烟期间,整顿海防、严密布控,并在虎门要塞设置了三道防线。战争爆发后,懿律见广东无隙可乘,便率领战舰北上舟山、定海。定海失守后,英军便很快抵达天津,道光帝慑于英军军威无心再战。由于严重的误译,道光帝以为英军只是为了“申焚烧鸦片之冤”,便派琦善南下广东“怀抚”英夷。英军自觉没有完胜把握,军中疫病严重,便同意和谈。

直到第二年1月,和谈无果。1841年1月7日,英军失去耐心,出动海陆军攻占虎门的第一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发起虎门之战。道光帝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粤死守虎门。1月26日,英军强占香港,并要求割让。2月26日,英军舰击败清军水师攻破虎门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虎门之战,守军英勇作战、损失惨重,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壮烈殉国。5月25日,英军占领广州。

英国政府对义律侵华表现不满,改派璞鼎查为全权代表来华,扩大侵略。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亲率舰船37艘、陆军2500人离香港北上,先后攻陷厦门、定海、镇海、宁波和乍浦。1842年6月侵入长江,先后攻陷吴淞、上海、镇江。

1842年8月2日,英军离开镇江,准备、进攻南京。此时,腐败无能的清廷已无战意、一心求和。1842年8月31日,道光帝正式下旨同意签订条约。圣旨9月7日才到南京,但是早在8月29日,耆英、伊里布已代表清政府在英国“皋华利”号军舰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

屈辱历史,刺痛人心!除了祭奠,更须反思!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以91680人的兵力对抗英军20000人,4倍于敌的兵力却换来40倍于敌的伤亡。英军只以523人伤亡的轻微代价击溃了清军的抵抗信心和民族自尊心,践踏了中国的主权。

后人分析战败原因时,总是离不开腐朽的社会制度、落后的经济和科技、昏庸腐败的清政府这几个关键词。可是令我们疑惑的是,长期以来的泱泱大国,曾几何时变成了社会制度腐朽、经济科技落后、政府昏庸腐败的“老大帝国”了?

这个历经五千年历史、纵横跨越几万里的古国,向来以泱泱大国自居。春秋文化,星河灿烂;秦汉铁甲,威慑四方;唐宋商贾,富甲天下;元明文武,亦令人敬畏。奈何大清帝国不堪一击?

公元前140年,张骞出使西域,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直达地中海各国,开辟了连接中西陆上通道。通道上丝绸商贾,络绎不绝,汉夷文化,穿流通行,后人称之为“丝绸之路”。

与陆路“丝绸之路”相对,“海上丝绸之路”兴于秦汉,发展于三国,繁荣于唐宋,最远抵达地中海、非洲等国。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香料源源不断地运到欧洲,欧洲人因此称中国为“陶瓷”(China),称中国人为“唐人”。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由240多艘海船、27400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郑和所到之处各国无不朝贡,大明国威威风八面。

直到15世纪末,西方才由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与郑和威风凛凛的巨型舰队相比,哥伦布只有区区3艘百十吨的帆船和87名海员,并历经70昼夜的艰苦漂泊。当时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也只有170多、265人。而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都在27000人以上,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折合为长151.18米、宽61.6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明史·兵志》记载:“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15世纪,中国船舰远胜西方,然而400年后,西方列强却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讽刺之余,我们必须要弄明白:这400年的时间里,中西方都发生了什么?

明初洪武年问(1368年~1398年),“倭寇山东滨海郡县,掠民男女而去”,“倭寇苏州、崇明等地”,“倭入寇山东,转掠温州、台州、明州等地,又寇福建沿海郡县”。面对倭寇入侵,大明政府采用简单而被动的外交手段,1371年朱元璋宣布“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采取禁海政策。

明朝永乐年问(1403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一方面大力支持郑和下西洋,另一方面却沿袭了禁海政策。直到明朝中后期,隆庆(1567年~1572年)以后,部分地方才开放海禁,恢复海外贸易。此时,随着新航线的开辟。西方列强已经找到了他们向往的中国,并与中国开展贸易。中国也遇到一次融入世界潮流的机会!

然后,18世纪,中外贸易日益频繁和反清运动不断,清朝统治者担心汉人与外人勾结反叛清朝。1717年,清政府下令不许中国商船到欧洲人控制下的南洋地区进行贸易。1720年,清政府开始实行禁教政策。1727年又明确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到广东的虎门和福建的厦门两处。1757年,乾隆皇帝一道“一口通商”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十三行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

这道圣旨,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标志着中国错过了融入世界潮流的一线机会;这被视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最直接原因!

在历史的紧要关口,西方借助新航路的开辟,走上了对外贸易、顺应潮流的强国之路,由国却“阴差阳错”般走上了闭关锁国、逆反潮流的没落之路。

最终,中国为闭关锁国、无知自大付出了衰败屈辱的代价。乾隆时期,英国派马嘎尔尼来中国商谈通商事宜,马嘎尔尼邀请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火器操练方法,福康安却冷冷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谅其也没什么稀罕。”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皇帝竟然不知道英国在什么地方,派人审问英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等令人咂舌的问题。两江总督牛鉴以为英国的火轮船“疑其系用牛拉”,有人将实情告之还“疑信未决”,直到亲见之“才叹而信之”。连“开化”官员林则徐都认为英军的膝盖不会弯曲,登岸立即“一仆不能复起”。如此“知己知彼”,岂能不败?

国人的美梦被击碎,大清的斜阳惨淡无比,千年帝国惶惶不可终日。P002-007

目录

序言

引子 西风东渐

 1. 猎富时代,屈辱中国

 2. 公司:坚船利炮的动力

第一章 实业救国

 1. 受命于危难:洋务运动

 2. 被动的市场与历史的暗流

 3. 国家的命运与公司的力量

 启示录:弱政府大市场的野蛮生长

第二章 黄金岁月

 1. 辛亥炮火打开市场之门

 2. 民族企业高奏凯歌

 3. “兵战之外的商战”

 4. 文明进程的幕后推手

 5. 最惨痛的交易

 启示录:挥之不去的政治情结

第三章 沧海横流

 1. 危机与被收编

 2. 官僚资本家豪取强夺

 3. 抗战与大撤退

 4. 经济沦陷与败走台湾

 启示录:选择“大炮”还是“黄油”

第四章 计划!计划!

 1. 经济战争与公私合营

 2. 计划“埋葬”市场

 3. “文革”中的失去

 启示录:公司的意识形态

第五章 春天故事

 1. 星星之火融化坚冰

 2.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

 3. 改革巨变与“倒春寒”

 启示录:中国商人的“微力量”

第六章 本土雄心

 1. “我们下海吧!”

 2. 狂欢中野蛮生长

 3. 冲破藩篱,破茧成蝶

 4. “黑马”崛起,肆虐狂奔

 5. 豪强并起,群雄逐鹿

 启示录:公司化的力量

第七章 中国制造

 1. 立足实际,制造起步

 2. 隐形冠军,中国脊梁

 3. 世界工厂,转型转型

 启示录:前后工业时代的中国制造

第八章 国退民进

 1. 放权与分权的改革错觉

 2. 股改中“国退民进”

 3. 阵痛中走向世界

 启示录:国企改革不仅仅是明晰产权

第九章 发展之痛

 1. 经营战略之困

 2. “家天下”之伤

 3. 法制伦理之殇

 4. 社会转型之痛

 启示录:警惕“中国式失败”

第十章 凤凰涅槃

 1. 大浪淘沙,凤凰涅槃

 2. 信息时代,一飞冲天

 3. 地球无疆,大国崛起

 启示录:公司重新定义大国

附录 中国公司发展大事记

序言

公司定义大国

薛金福 詹志方

百年之前,一个名叫“公司”的洋人野蛮地闯进了这个神秘的千年古国,惊魂未定的国人全然不知所措。这个不懂汉语的“洋人”剃掉了络腮胡子留在了中国,之后的百余年问中国被他搅得天翻地覆,以至于今天的中国在任何国际事务上都难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全球经济危机余波未消,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困扰全球。率先走出危机阴霾的中国,又陷入了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食品安全问题等困扰中。近三十多年来,中国公司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前行,而社会的发展似乎落在了后面。于是,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反思公司组织本身以及中国公司的发展轨迹。公司,这个曾让中国摆脱贫穷与落后的组织,如今在中国继续前行的大国崛起之路上带给我们无尽的苦恼和困惑。

全球化的今天,盘根错节的问题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困住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过去的历史证明,巨大问题的背后必然隐藏着巨大的机会。哪个国家能够尽快找到解开“问题网络”的钥匙,哪个国家就能够更快地顺势而起,一举强大起来。

从问题本身看问题往往容易游走在问题的表面或陷入其中,我们需要一个“空杯”的思维空间,从本源和规律上思考公司发展与中国未来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说,我们不能跑得太快,必须等待灵魂的脚步到来,冷静思考我们的过去是为了我们今后更伟大的远行。“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2010年央视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以及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同名书籍,以全球的视野,对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生存样态做了一次大跨度的巡礼,深刻考察了公司的本质、影响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该书在出版后获得读者和市场的极高评价,是2010年最畅销的经管类图书之一。

2011年年初,根据读者的强烈要求,我们开始策划编写《公司的力量(中国篇)》这部书,以作为《公司的力量》的接续篇。在这部书中,我们同样以冷静、客观的理性精神,立足当下,以中国公司为载体,回望过去,眺望世界,在历史的推演和与西方公司的比较中,考察中国百年商业的发展规律以及中国公司的成长轨迹,期望能够为正处在危机困扰中的中国公司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7世纪中叶,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口内荷属东印度公司的一艘艘商船开始驶向浩瀚的大洋,这个“风车之国”从此乘风破浪、雄霸全球。而后,踏上公司快车国家的还有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它们一一迅速崛起,并成为大国。

公司重新定义了大国,公司成为国家的细胞,国家因此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头顶冒着白烟的蒸汽火车开到哪里,哪里的人们就被机器声惊醒。工业革命之后,传统的农业大国开始衰落,而工业成为时代的主角,大国也被重新定义,定义大国的条件不再是疆土、军队、人口,而是一个叫做公司的组织。

“公司”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历史和近现代历史。它以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最终颠覆了以政治军事为核心的古代社会结构。

1912纪中叶,西方公司掌控着坚船利炮,并用之打开中国之门,其军事侵略的目的不仅仅是掠夺土地、人口和满足莫名其妙的征服心理,而是要开拓出一个庞大的市场。

此时的中国依然是个“大国”,因为还处于前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制造”依然繁荣,但那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国。在工业化时代,应由公司来定义大国。在公司制定游戏规则的时代,农业古国必然遭受巨大的灾难。经历了无数次艰难痛苦的思想斗争,中国最终引进了公司,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试图“实业救国”。

公司宛如种子,只要触碰到市场的土壤,便要生根发芽,它在无声无息中助推了大清王朝的覆亡。公司还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逐利、平等、竞争等思想和理忿为公司的发展传经布道,而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等级、抑商等意识终被抛弃。

民国初期,中国进入“弱政府大市场”时代。中国民族企业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岁月”,呕心沥血的中国商人看到了“实业救国”的希望。但是,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中国公司一次次地遭遇收编,每当在中国经济最危难的时候又被一次次请“出山”。

中国公司百年,沧海桑田,公司与政府问的复杂关系缠绕着中国商业的百年历程,中国公司与中国传统价值观间的复杂关系也一直被人们争论不休,中国公司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公司的力量得到释放,中国公司在激情和伤痛中发展,中国社会正在转型,中国国家则在“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中不可阻挡地崛起。

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公司的竞争不再是与某个或某些对手进行争斗,而是要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商业格局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中国制造”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被公司诠释的中国也被冠以大国的名义崛起。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落后和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强大,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足以证明,当今这个时代是属于公司的时代,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公司的衰败必然导致国家的衰败,公司的崛起必然支撑起国家的崛起。

内容推荐

这本《公司的力量(中国篇)》由薛金福、詹志方著。当西方的坚船利炮叩开中国的大门,千年中华遭遇历史的拐点,“公司”成为没落王朝眼中的救命稻草。追求自由市场是公司的天性,当“汉阳造”的子弹打出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公司在悄然而有力地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沧海横流,国民政府骑着高头大马从战场上归来,公司遭遇国家机器的大收编,然而无所不能国家主义不过是纸老虎,国民政府最终经济失败中破产,坚强的公司正在默默诠释公司与政治的内在逻辑!在意识形态控制一切的时代,没有公司,没有市场,当然没有国家的富强。濒临崩溃的中国经济重新呼唤公司。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得不反思,政府在公司面前究竟应该如何自处?民营企业撕开计划的铁幕,中国社会迎来转机。久违的公司回来了,神州大地瞬间焕发出勃勃生机。公司一次又一次拯救国家,它在昭示自己隐而不露的伟力!国家的复兴初步实现,野蛮生长的公司显露其暴虐的另一面,缺乏正确价值观的辖制,公司制造了一大堆麻烦。何时能给这匹野马套上缰绳,也决定了何时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

《公司的力量(中国篇)》适合经济学爱好者阅读。

编辑推荐

这本《公司的力量(中国篇)》由薛金福、詹志方著,央视大型纪录片、2010年畅销书《公司的力量》三部曲之二,2010年大畅销书,公司来了,中国变了。数百幅珍贵的照片、名家深度解析,一部中国公司的群像。

恢弘的史诗,一部中国公司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公司出现之始,干掉了满清王朝;公司发展之中,断送了蒋家王朝。计划经济时代消灭了公司,新中国一穷二白;改革开放中,公司让中国旧貌换新颜。近代史也是中国公司的历史,公司的力量推动历史的发展!

公司诠释政治,公司博弈政府,讲政治先讲公司

公司颠覆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公司改进狭隘的苏联经验;公司教会政府如何对待公司。懂现代政治,先要懂公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4: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