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聊起日本时》这本书的作者房远是个80后的中日混血,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年,在中国生活了十数年。这种独特的身份,使作者对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发展、现状都可以有相当深入直观的了解,对于分析中国和日本方方面面的差异,他很有发言权。
作者在《当我们聊起日本时》一书中,对日本作了全景式的描述,把他所能见到,所能感受到的日本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在我们眼前。书中的语言也充满了80后的风格,既客观理智又风趣幽默。通过作者的讲述,我们可以比较深入的看到日本一些思想层面的东西,从而更加了解这个与我国一衣带水,爱恨交织的邻国。
作者房远的奶奶是当年被日本政府迁居到东北的日本人,而他的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两种血统的融合,两种文化的喂养,让作者在看待日本的视角更具说服力,也更有时代感,区别于我们五六十年代遗留下来的对日本的认识观念。以年轻时尚的视角,解读现代、真实的日本,真实的日本平民的生活。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从衣、食、住、行、娱乐、历史、人物、文化等多个方面着手写,以描写日本普通民众生活为主要内容,旨在从日本普通民众生活的点滴,发掘日本民族的文化传承、风俗习性以及日本人的性格特征,让中国读者更真切的了解我们的邻国日本和日本人。此外,作品通俗化的叙述方式,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轻松享用之际,又让人感慨作者的学识渊博以及认知的多维度。既不严肃却也不失深刻性。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是一本关于日本生活和文化的杂文书。日本一直是个谈之色变的敏感国度,却又秉承着一衣带水的牵连,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避免不容忽视的存在。从视死如归的武士精神到影响数代人童年的日本动漫;从庄严的富士山到烂漫的樱花;从大和名族的女人性格到在世界文坛上举足轻重的日本文学。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我们又该聊些什么呢?看了这本书,或许你该得到些答案。
厕所,厨房,还是环球梦想
当我再次踏上日本的土地后其实也没多大感觉,毕竟大家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他们待人也很亲切,完全没有到了另外一个国家的感觉。当然这也有日本人做人的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地方,这个放在后面再说。
到了日本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干净,这个不用多说,还有一个就是房子太小了!真的感觉像是鸽笼一样。虽然奶奶在福井县有房子,也有亲人住在大阪,但是考虑到去学校比较近,就租了一个小房子,房租在三千五百块人民币左右。
可是当我踏进房间后就被震惊了!这是什么窝!还没我中国家里的厨房大,一共就十几个平方,真是塞不了什么家具,一张床一个桌子就几乎满当了。
在这里说一说日本人的住房。
日本人的住房概念和中国人真的很不一样。一般年轻人成年了都会搬出去单租一个小房子住。很多日本成年人都会有一栋类似小别墅的房子,就像《机器猫》里大雄家那样的,也像很多中国乡村里的自建楼,都是个人委托建筑公司建造的,所以设计自定,样子千奇百怪。
因为土地是私有的,所以这样一栋小楼就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只传给长子,其他的孩子都要自谋生路去。
不过很多长子也就义务性地作为家族的继承人放弃梦想,永远地留在了生他养他的那幢小楼里。我的一个叔叔当年就是为了继承家业,好端端的一个经济系大学毕业生却被逼做了老爸经营的神社里的神棍。
日本很少有像中国一样的大片大片开发的某某园某某庄某某小区,公寓楼都是在遍布城市的小别墅之间见缝插针,逢空就钻。(有时候觉得中国人的传统意识总是躲藏得很精巧,就像在小区这样的概念里就躲着传统农业社会的影子。就算在现代的城市中,大家还是得把房子围起来做个小村心里才踏实。)
其中有些是用来买卖的,但大多数是用来出租的。年轻人高中毕业去大学(日本的大学非常变态,难以忍受,痛心疾首的一点就是很少有大学是有宿舍的。哎,怀念中国大学宿舍里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日子啊),只要不是离家很近都会租一套小公寓,十几平米那种。这种小公寓虽小但是五脏俱全,水、电、煤气、网络、声控、室内广播、摄像头、电梯都很完备,生活起来很方便,以至于我现在回国有时候都觉得不习惯。
年轻人大概从十八岁开始就要经历漫长的租房生涯了,等到工作结婚时就会租个比较大的两室一厅或者三室一厅的房子。
日本人很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结婚一定要买房子这个观念。年轻人结婚基本上都是租房子,钱多就租大点的,结了婚还住小窝的也是大有人在。好像房子从来都不是日本人恋爱结婚的障碍,有地方住就可以。
他们会把大把的钱用在吃饭、喝酒、泡夜店、买奢侈品、旅游等日常生活上,却很少听到他们讨论房子的问题。女孩子谈恋爱也很少是关心男孩子家里情况的,因为大多不是独生子女,所以家庭情况好坏和他们也就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这个男孩可不可靠、上不上进而已。
举个例子,我的姑姑家,姑父现在是日本一家大型化工企业驻在上海的总经理,年收入很不错,但是他们到现在都没有买过房子。随着工作的调动,他们都是在当地租房。房子有好有坏,以前在群马县的时候就是一个带花园的别墅;后来在东京就是一间两室一厅的小房;在上海则是在古北的一个三室两厅的公寓。当然都是公司出房租补贴。
前不久他们在上海郊区买了栋别墅,也是在同事怂恿下做的投资,平常完全不住。总的来说,日本人习惯了租房,当然也有很多有钱人有巨型的私家大屋,但普通百姓还是心安理得地过着他们租房搬家、搬家租房的小日子。
所以我常想,中国现在住房问题这么尖锐,涨幅超过宇宙膨胀速度的离奇房价自然是一个大因素(在大阪市比较好的公寓或者一栋小别墅也就在两三千万日元左右,而且长年不涨价),传统的住房观念,以及和婚姻这项人类的基本生存使命所挂钩(不让我有房子就是不让我结婚!不让我结婚就是要我断子绝孙啊!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题外话:前不久看到一家中国的旅游公司的一则广告很有意思。只要一个平米的价格,日韩新马泰都玩了一圈:几个平米的价格,欧美列国也回来了;下一步只好策划去埃及南非这些更为神奇的地方;几年下来,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还没花完一个厨房的价钱。当然,少了厨房,可能房子已经不再是房子,但是那时候,你的世界观也变了。人生的财富不在于房子住得有多大,而在于经历得有多少。P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