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7)/白话精华二十四史》编著者脱脱。
一部《二十四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清以前的全部历史,是中国古籍中最有价值的图书,读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来;用之,可以经纬天地,纵横捭阖;藏之,可以使你的家庭书香有继,蓬荜增辉。但二十四史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读不懂,二是读不完,三是买不起。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的《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上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让我们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之中,去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智慧,让你学会不仅可以主宰你自己的人生,还可以洞悉社会历史的发展。它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精彩!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宋史》的第[七]册。
《宋史(7)/白话精华二十四史》编著者脱脱。
宋代的版图固然不如汉唐盛世,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皆有独到之处,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之所在。本书的编译,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宋史》大致面貌,也从而对宋代历史有大致了解。由于《宋史》篇幅庞大,只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内容,进行现代汉语的翻译。读者朋友或能借以引起对宋代历史的兴趣,更加关注这段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历史。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宋史(7)/白话精华二十四史》的第[七]册。
《宋史》由张传玺等主持主编。
景德二年,上奏说:“我去世的兄长邢素曾经考中进士,希望朝廷能加以追赠。”真宗破格追赠邢素为大理评事。当年夏天,真宗前往国子监查阅书库,询问邢昺经书的书版现在有多少,邢昺回答说:“建国之初不到四千,现在十万有余,经、传、正义都齐备。臣少年时跟随老师学习时,经书有注疏的不过百分之一二,当时人们大多没有能力大量抄写。现在各种版本大致齐备,士庶人家都有收藏,这真是儒者的幸运啊!”真宗高兴地说:“国家虽然提倡儒学,要不是现在边境太平无事,又怎能取得如此效果?”随后又询问学馆里边的事务,是否有人才能卓著而未获重用,邢昺对此都不甚了了。此前,印刷书籍剩下来的纸张,都由国子监自己处理变卖,作为日常杂用,但是邢昺却请求将这笔收入交给三司,由国库统一使用。此后国子监的办公经费常常不敷使用,讲官也都对邢昺意见很大。真宗此时十分关注儒学发展,又命令邢呙与张雍、杜镐、孙爽推举精通经学、德行兼备者,增加学员名单。三年,加授刑部侍郎。
邢昺身居近职,常常能够得到真宗的召见,有一天闲谈之时与真宗谈到当年王府的同事大多已经去世,不仅感慨万千,只有邢昺还健在。第二天,赏赐他白金千两,并且将他的妻子召到后宫,赏赐凤冠霞帔。四年,邢昺因为身体赢弱,上朝时难以快步行走,请求归还曹州故里,希望能得到一年的假期,等明年举行郊祀的时候再回朝。真宗让他坐下,安慰了好半天,并对他说:“就权任曹州知府,何必请假呢?”邢昺又谈到杨砺、夏侯峤与自己当年都在王府侍讲,二人去世后都被追赠为尚书。真宗心生同情,第二天对宰相说:“这也可以看出他的想法。”当即破格任命为工部尚书,仍旧担任曹州知府。
入朝告辞时,赏赐朝服、金带。当天,特意打开龙图阁,在崇和殿宴请近臣,真宗写成五言、七言两首诗送给他,参与宴会的人也都作诗送别。邢呙看到墙上有《尚书》、《礼记图》,指着其中的《中庸篇》,说:所谓治理天下国家有九种基本方法,其大义如何如何,真宗欣然听纳。正式上路那天,真宗又让近臣设宴送行,在宜春苑聚会。大中祥符初,真宗东封泰山,邢昺上表说本州百姓都请求皇上车驾从曹州经过,并让济阴县令王范护送县里父老到京城奏请,真宗下诏表示感谢。不久召回朝廷,车驾继续进发,任命他担任判留守司御史台。封禅之礼结束后,进封礼部尚书。
真宗勤政悯农,每次碰到雨雪灾害,便忧形于色,因为邢呙熟悉农事,常常向他咨询。起初,农民根据气候变化推测年成好坏,非常准确,老农之间流传的知识也十分灵验,邢昺就常常用这些说法来回答真宗的提问。又说:“农民有四方面的自然灾害:第一是瘟疫,第二是旱灾,第三是水灾,第四是牲畜疫病。四者每年必然发生一次.只不过程度有轻有重罢了。这四种灾祸之中,又以旱灾危害最大,因为很多田地都是缺乏灌溉的旱田,常常无法挽救,损失自然严重。《左传》说:‘天灾流行,乃是国家常有的事情。’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三年,因病告假,真宗让太医前去诊治。六月,真宗亲自到他家中探望,赏赐贵重药材一箱、白金器一千两、缯彩一千匹。按照宋朝惯例,除非皇族将相,皇帝从不到大臣家中探病吊祭,只有邢昺与郭贽例外,这都是他们与皇帝的恩情深厚的缘故。不久,下诏让中书省将邢呙的两个儿子太常博士知东明县仲宝、国子博士知信阳军若思召回侍候。过了一个月病逝,享年七十九岁,追赠左仆射,三个儿子都得到擢升。
起初,在雍熙年间,邢昺撰著《礼选》二十卷进献朝廷,太宗从其中随便抽取,得到《文王世子篇》,看后十分欣赏,于是问卫绍钦:“邢昺为诸王讲解时,讲这些内容吗?”卫绍钦说:“诸王常常询问邢昺经书大义,邢昺每次都要推明君臣、父子之道,反复恳陈。”太宗越发高兴。真宗曾经乘着内阁晒书去翻看,看到这本书后连连称好,叫来邢呙一起观看,并且写了一篇《礼选赞》送给他。邢昺说:“这本书臣家中也没有底稿,希望能得到一本副本。”真宗颔首同意。但是还没有抄写完毕邢呙就病逝了,真宗于是下诏加快进度,抄出两本,一本赏赐家人,一本随葬入墓。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