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生情涯》记录了卿光中先生一生的所见所闻,有他童年的稚声,青少年时代的向往、成年时期对生活和事业的评说,以及老年时期的夕阳赞歌。一篇篇文章既表述了他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又从中国银行的变迁中体现出作者所处时代的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变化,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得生情涯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卿光中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得生情涯》记录了卿光中先生一生的所见所闻,有他童年的稚声,青少年时代的向往、成年时期对生活和事业的评说,以及老年时期的夕阳赞歌。一篇篇文章既表述了他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又从中国银行的变迁中体现出作者所处时代的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变化,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内容推荐 《得生情涯》不是回忆录,不是自传集,不是往日历经的故事性记述,但确是作者卿光中先生过往情怀、过往思绪的文字汇集。 目录 引言 蜀乡情·雏立篇 篇前语 祖籍林盘 天府文圣 万福桥旁 北京之音 京都情·求索篇 篇前语 风华正茂 立向更名 教员期望 豫中社教 励志银行 金融情·论文篇 篇前语 外汇银行的存款业务(一九八六年六月) 经济的对外开放与中国的对外金融业(一九八八年六月) 关于“外汇”定义的辨析(一九八八年十二月) 初论中国银行现代金融企业改革(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编导《国际金融》杂志手记集汇(一九八五一一九九〇年) 论中国银行经营管理体制(一九九〇年三月) 发展边境贸易金融繁荣祖国边疆(一九九〇年十二月) 中国金融正融人世界(一九九五年十月) 人民币走向可自由兑换(一九九八年四月) “一国四币”长期存在的条件和依据(一九九九年一月) 现代国际金融合作的最高形式(二〇〇九年一月)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其势将成(二〇〇九年五月) 中华情·诗词篇 篇前语 五湖四海竞求真(一九六一年二月) 读《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六二年五月) 红梅花开(一九七五年三月) 日出韶山(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党日感怀(一九七八年七月一日) 顺峰岭(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宝岛琼风(一九九一年三月) 白石岭(一九九二年八月) 图们珲春(一九九二年九月) 青屿桥(一九九七年五月) 咏香港回归(一九九七年六月) 贺香港中国银行行庆(一九九七年八月) 国际盛会临香江(一九九七年九月) 贺中央财经大学五十周年校庆(一九九九年十月) 赋赠启人友(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党日观大寨(二〇〇〇年七月) 世纪之交感怀(二〇〇〇年八月) 现代理想俸先人(二〇〇一年六月) 面向新世纪的宣言书(二〇〇一年七月) 欣闻十行合并(二〇〇一年八月) 贺亚太经合上海会议召开(二〇〇一年十月) 欣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〇〇一年十一月) 纪念孙中山先生(二〇〇一年十二月) 春绿百望山(二〇〇二年四月) 词海园雨贺夫人寿(二〇〇二年六月) 花甲中秋(二〇〇二年九月) 新世纪迎来了十六大(二〇〇二年十一月) 雪(二〇〇二年十二月) 夏雾蒙京都(二〇〇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春月金融街(二〇〇四年五月二十日) 夏临词海园(二〇〇四年七月) 八五沧桑(二〇〇六年夏) 东篱春韵(二〇〇八年三月) 北京奥运礼赞(二〇〇八年八月) 珍珠莓(二〇〇九年六月) 贺新中国花甲寿辰(二〇〇九年九月) 虎年春雪(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四日) 词园春韵(二〇一一年四月) 百年中行颂(二〇一二年一月) 春雪(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七十抒怀(二〇一二年四月) 观雨尝樱(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秀丽词园(二〇一二年五月) 古稀年游踱浣花溪(二〇一三年十月) 暮岁情·夕阳红篇 篇前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宏图(二〇〇三年一月) 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二十周年(二〇〇三年七月) 庆贺中国银行吸储超万亿元人民币(二〇〇四年三月) 中华水赞(二〇〇四年五月) 腾飞启动的中华(二〇〇四年八月) 可喜的一跃(二〇〇四年九月) 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与中国金融(二〇〇五年三月) 重读《学习与时局》有感(二〇〇五年五月) 科学发展观的理想品格(二〇〇五年十月) 成长中的现代中国经济体系(二〇〇六年六月) 理想社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二〇〇六年十二月) 《老年信箱》十年笔抒情怀(二〇〇八年五月) 东亚腾飞正当时(二〇〇八年九月) 中国社会农村改革发展新篇章(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经济(二〇一二年九月) 未了情·基石篇 篇前语 马克思货币金融学说是货币金融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石(二〇一三年九月) 人民币金融是世界货币金融新秩序确立的一个重要基石(二〇一四年二月) 后记 试读章节 豫中社教 20世纪60年代中期,按中央部署,河南省许昌地区先行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部分干部和青年学生受遣参与了这场教育运动。 这里的教育采用的不是在大学课堂中采用的那种授教形式。这是用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和勤奋劳动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教育的中心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健全农村各级党政组织。 教育运动是在毛泽东思想理论指引下进行的。它的指导精神和所采取的形式都显现出一种“继续革命”“彻底革命”的强烈倾向,是党内整风教育形式的继续和扩大。 教育首先在县、区级领导干部层中展开。这些干部大都亲身参加过5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的考验,也了解和熟悉所在地农村社会的过去和现状。在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之后,所有当地干部都做了自我批评,承认自己有资本主义的思想倾向,丢掉了过去革命的优良传统,对社会主义社会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在充分的思想发动的基础上,上下层开始揭露农村干部队伍中不纯洁的一面。根据揭发,有的干部和已被打倒的地主分子关系暧昧;有的干部行为霸道,腐化堕落,革命意志衰退;有的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多占、投机倒把,谋求不正当经济利益;有的干部道德败坏,凌辱妇女,欺压百姓;有的干部公然克扣国家救济物资,损害农民群众利益;有的干部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联系群众,做官当老爷。此外,有的干部还检讨认为自己存在“四懒”,即思想懒,不想学习,不想动脑筋;手懒,不想做记录,不想做笔记,不想写报告;腿懒,不深入调查,不认真蹲点,不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嘴懒,不耐心说服,工作简单粗暴。一些干部指责党政机关中存在“五风”,即吃喝风、特殊风、浮夸风、打牌风、玩耍风。干部们做自我批评说:“这都是受了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的结果。”当时,毛泽东主席曾严肃地指出,如果照这样下去,得不到纠正,“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并要求全党,必须“以苏为戒”。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有经济问题的适时退赔兑现,有其他问题的亦区分不同情况作相应组织处理。 人们把干部中存在的问题总括起来叫作“四不清”,即经济上不清、政治上不清、思想上不清和组织上不清,把“四不清”问题称作革命的对象,要求所有干部,对别人,要敢于无所顾忌地揭发问题和提出批评意见;对自己,要深刻地进行自我批评,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为把教育活动充分开展起来,要求所有干部都要公开表态,表示自己是要革命的,是要走革命道路的;要革命,就得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做认真的自我批评,彻底改正;要保证绝不对给自己提批评意见的人打击报复;一切不利于社会主义的东西都要揭发出来,否则就会变成资产阶级分子或修正主义分子;要允许别人采取面对面、背对背、个别谈、写条子等多种方式揭发批评,把看到的、听到的、怀疑的各种意见都揭露出来,以争取获得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资格。 所有受教育干部在集中学习之后,便被组编成若干工作队深入基层农村,开展基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临下基层之前,工作队宣布了全体工作队员必须遵守的纪律规定,违反纪律者要受纪律处分。严格的纪律约束了工作队人员的言行。下到基层后,首先向基层农村全体人员宣讲文件,发动群众,深入调查,了解情况,为更有效地进行基层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打好基础。所有工作队人员均和农民群众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然后,要求干部、农民群众及地富分子分别召开座谈会,进一步讲清工作队来意,讲明政策,讲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必要性、重点和基本目标。与此同时,分派工作队员清查基层财务,即摸清劳动工分、现金、财物等收入、开支、分配及储备方面的管理情况;对基层干部,要清查出工天数、出工种类、劳动记分、定额补助及其家属成员的工分记录情况。除此之外,还要清查夏秋两季粮油、棉花、烟草的生产、开支、销售收入及库存情况,还要清查农业种子、饲料、储备、机动与总收入、总支出情况。清查基层农村财务是了解基层农村经济情况和教育农村基层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重点清查干部“四不清”问题的基础上,重新组织农民、团结农民,建立和健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共同搞好农业生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不稳是当时河南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倾向性问题。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生产力低下是当时河南农村的普遍状况。一些生产队把土地分到各户耕种,自收自吃;一些农民一到冬春即撂地逃荒,外出讨饭;一些农民私下扩大自留地和宅基地范围;一些农民不愿参加集体生产活动,要求分开自己干;等等。农业生产发展困难,政府粮食统购任务很难完成。有鉴于此,工作队领导要求把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当做头等大事,当做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青年是农村中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一般都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工作队以青年们乐于参加的形式吸引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在集体生产劳动之外,适当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宣传活动或安全保卫工作,对于壮大社会主义教育的声势起着良好的积极作用。特别应该关注吸收他们中最为优秀、最为先进的分子成为领导核心,这对团结教育和带动一批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农村青年常有的缺点,则应该适时予以指正和引导。 为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社会主义基层政权组织,还在农村中发动群众评审地、富、反、坏四类分子,防止这些人从事破坏活动,帮助农民分清是非善恶,提高政治警惕。通过评审,也教育上述四类分子诚实劳动,接受改造,接受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监督。 豫中社教深化了青年对20世纪60年代中国国情的了解,深化了青年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再认识。 P37-40 序言 ……心潮似涟漪。 卿,在古代,乃为帝皇称呼臣子所用之字,齐为一姓氏所用。卿族,先有聚居中原,后有辗转于湖广诸地,近代多有繁衍蜀中。族人传世,双亲生我养我,老时体弱,久病缠身,风烛残年,善终阴府。今仅以此《得生情涯》献给老祖宗和双亲在天之灵,以之作为对祖宗及双亲的传世怀念,寄托哀思,答抚育惦念之恩。民族真情,事业衷情,文化风情,爱国热情,家人感情,儿孙亲情,世代传情,都为人类生存生活、追求进步中的宝贵之情,应予以珍惜,应受到社会的尊重。 本书著者 后记 这本书不是回忆录,不是自传集,不是往日历经的故事性记述,但确是作者过往情怀、过往思绪的文字汇集。岁入暮年,好些情思不时地在脑海里涌现,总觉得不动笔不足以把那些感性的经历和见闻上升为理性的思绪,不能充分地把那些过往思绪料理成文,并使之更为系统化和成为更具科学论理的笔作文情。于是心生一意,乃将过往所积累的部分文字整理汇集,并略加修订,再冠以书名,而形成此书。书稿写成后,有感于时代的急速变迁,有感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有感于人类历史的进步,得生情怀、得生认知方能得以舒展、凝聚、升华,终能汇成此书,公之于世,心愿乃遂。 书成之时,谨对出版社同仁之大力协助深表谢意,亦以此书献给那些曾经关爱过、气恼过以至怨恨过得生的人们。 作者 二〇一四年三月一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