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水平著的《甩鞭》以细致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调描写了晋东南人民的原生态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太行山地区农民的斗争和日常生活,政治、风俗、人性相纠缠;作者着力追求“好看”,善于经营故事,情节性强,语言很有晋东南地方特色。同时,谴词造句又有女性的温婉,古典而清美。作者善于捕捉民间大地和俗世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有尘世的石头般的坚硬的质感与疼痛,又有民俗风情的淡雅与诗意,有超然的水般的柔和与温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甩鞭/中篇小说金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葛水平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葛水平著的《甩鞭》以细致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调描写了晋东南人民的原生态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太行山地区农民的斗争和日常生活,政治、风俗、人性相纠缠;作者着力追求“好看”,善于经营故事,情节性强,语言很有晋东南地方特色。同时,谴词造句又有女性的温婉,古典而清美。作者善于捕捉民间大地和俗世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有尘世的石头般的坚硬的质感与疼痛,又有民俗风情的淡雅与诗意,有超然的水般的柔和与温暖。 内容推荐 2003年,山西作家葛水平写出了她的小说成名作《甩鞭》,甫一面世,一鸣惊人。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喊山》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本书是葛水平的一个中短篇小说集,选入《甩鞭》和《喊山》两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小说以细致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调描写了晋东南人民的原生态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太行山地区农民的斗争和日常生活,政治、风俗、人性相纠缠;作者着力追求“好看”,善于经营故事,情节性强,语言很有晋东南地方特色。也因而被评论界视为赵树理“山药蛋派”的传人。 目录 甩鞭 喊山 玻璃花儿 我望灯 第三朵浪花 故乡装满了好人和疯子 行走在北方——葛水平印象 穿越生命的灵舞——葛水平小说创作论 有一种气场叫善良——葛水平访谈录 葛水平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甩鞭 麻五早上被农会的人带走,到现在没有回来。坐在炕头的王引兰心里有一点抓挠得慌。 窗外青山被秋风吹得惑乱起来,她心里就乱成了一团麻。外面突然热闹了,王引兰跳下炕,不假思索开了门,她不是想看热闹,只是感觉那热闹是奔着她来。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也就悬了起来。看见一干人抬着麻五跑进来,麻五被撂到炕上时,脸黄蜡蜡的。农会来人说:“麻五死了,找人打发吧。”王引兰感觉那颗心一下掉到了腔子外。一把揪住早上带走麻五的人。 “早上走时好好的,怎么就死了,你给我说说清楚!” “他在高台上站着软了下来,我们的人上去看,早没气了。” “怎么站着就软了下来?斗他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反正是软了下来。”来人梗了一下脖子又说:“他的脸泛黄,有汗流下,大口的出气,出着出着就软下来了。” “出殡吧,人已经死了,还计较什么死活” 王引兰松开了手:“人死了我才计较,人活着还计较什么?我倒要问问去!” “还敢去问,风口浪尖上,不怕给你再定一个罪?” “如今,眼下,我还怕什么怕?你们说!”王引兰的声音像是从铁砧上发出来的。 所有的人木然地看着王引兰,王引兰在麻五身边站着,腿一软整个身体就出溜了下来,她细丝样的呵出了声音,那声音拖着民歌小调的韵脚在麻五身上起伏。天真的要塌了,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她心里装满的希望顷刻化为乌有。王引兰想不出该做什么,定定看着麻五湿了一大片的裤裆。 王引兰站起身从木板箱里找出一条棉裤,想给麻五换上。除了棉裤之外竟然找不到其它可穿的衣裤,衣服都被贫下中农分走了。 没有费很大劲脱下了麻五松松胯胯的裤,看到麻五麻杆样的腿罗圈着。倏然,那中间地段有一个黑色的东西,把脸挨过去,看到两个蛋肿胀得像成熟的大毛桃,根部被一条麻绳紧勒着,循着麻绳看到下端坠着一个秤砣,王引兰大叫一声着实跌坐在了地上。 窑内的世界闹得很,但是,对王引兰空洞的大脑来说一切似乎已经都与她无关。 王引兰站起来,想了想,还是要找农会。一把抓了农会来人坚决要去。来人躬着腰说:“你去找要怎么说?麻五坠了秤砣!?有脸说?自己的物件谁能给他系上,要系也只能是你,要不、要不也只能是他自己了,自己想到富贵到头了也就一了百了了。” 王引兰说:“放屁崩出屎来了,麻五就算是想死也不会是这个死法!” 窑庄人都知道麻五是被秤砣坠死的,如果不是麻五自己坠的,那么,是谁把秤砣给麻五拴上去的呢?麻五已经死了,死无对证,谁会跑出来说。 窑庄,最早的时候是李村李姓家族的砖窑。有人在窑上住下,慢慢的就扩展开,后来有人叫起了窑庄。麻五是窑庄的富户,最早的时候麻五是靠了两头毛驴起家,从高平关驮煤回来然后卖给李村和窑庄的用户。那时候用煤的还不多,大部分是烧柴火。麻五看到城市里的人烧木炭就动了心事,他发动窑庄人把上好的柴砍回来在废弃的窑内烧好,拉到城市里去卖。起早搭黑的麻五不几年口袋鼓了,不仅有几十亩塬地、大家宅院、长工短工,而且有羊和马车,占去了窑庄大部地产。土财主麻五,始终过着比普通人家还要“苛”的生活。无论寒冬炎暑,一身布衣,每日鸡叫起身,除了进城送木炭,就和雇工一起下地劳作。富了的麻五虽然从思想上依旧认识到自己是个乡下人,但这并不影响可以具有富人那样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麻五首先想到的就是添妻。 添妻的事不是说了就能办,要出银子。方圆八乡十里人听说麻五添妻就有媒人来找,能够门当户对合麻五心思的找起来还真是少。麻五希望人要标致,银子还得少要,这很难办。麻五说:“缓着来,缓着来,路到头总有河。” 麻五长得细瘦,小眼睛,肉头鼻子,整个五官看上去有点不成比例。麻五的原配夫人是本地前庄倪姓家的女儿叫倪六英,如她的名字一样是排行老六。以倪六英的容貌,麻五见了世面后就觉得不太理想。矮矬个子,满脸乡下人才有的潮红,说话时每句话的尾音带着一个“哦”字。假如说麻五是一个一辈子也没有出过山的农民倒好说,关键是麻五是见了世面的人。麻五如果仅停留在食不果腹的基础上那也好说,问题是麻五小富思淫欲,一直在心里搁着这事。 麻五是在一个多云有雨的日子从山外领回王引兰。那天,17岁的王引兰坐着麻五的马车从山口进来,眼看着要下雨,车跑得飞快,王引兰用手抓着车帮,身体像风中的小草很急促地摇来倒去。麻五挥动着鞭子一声紧一声地吆喝着头马。 “快到了吧,快到了吧。”王引兰说。 麻五说:“就到,就到。看见了吗,那个庄,那个高楼就是我的屋,我的屋叫高楼院。” 王引兰顺着麻五的指头看到半山腰上有一个小庄炊烟袅袅,有一座楼房明显凸起来,比其它土房相对有些气派。倏然风就吹散了她的头发,王引兰轻声“呀”了一声,麻五回头看了一眼心里生出了几分情感,想:这小女人,这小祖宗,我麻五不花钱搞到了一个粉娘,真要过两天快活光景了。P1-5 序言 在中国,“小说”一词使用已久,最早见于《庄子》,《汉书·艺文志》说是“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小说的雏形是神话传说的简略记录,后来发展到《搜神记》一类志怪小说和《世说新语》一类志人小说,结构都很简单。及至出现唐人传奇,宋元话本,小说乃由粗具梗概变得枝繁叶茂起来。鲁迅指出:“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就是说,小说创作的自觉意识直到这时方始建立,结果是:小说有了中篇的规模,题材有所拓展,最突出的是情节性大大加强,而语言也趋于通俗,更富于表现力。明初《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制作,标志着古典小说趋向成熟;随着清代《红楼梦》的出现,达致巅峰状态。盛极而衰,紧接着,变革时代也就适时而至了。 宋元“说话”中有一类名为“小说”,指的是话本中的短篇故事,与我们现今使用的概念相去甚远。我们说的“小说”,实际上是晚近的舶来品,可以说,是由欧洲的小说观念再命名的。 在欧洲,小说发展的道路与我国大体相似,即由神话而传奇而故事,由短篇而中篇而长篇。至十九世纪,长篇小说十分鼎盛,致使黑格尔断言极限来临。及世纪末,现代主义小说很快出现,传统的主题和写法被打破了。其实,十八世纪末以前,欧洲小说的体式已经相当完备,只是小说(novel)之名迟至此时才正式流行起来罢了。 几乎与此同时,有了中篇小说(novelette或novella)的名目。中篇小说是中型的叙事散文作品,一般而言,以篇幅的长短划界,但因此也就有了相当的弹性,需要把所叙的事件的规模、时间长度、结构的复杂与完整的程度同时作为参照。绥拉菲摩维奇的中篇《铁流》,论结构,可以算作长篇;莫泊桑的《俊友》本是中长篇,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却是把它当做注水的短篇来看的。 五四新文学运动把中国文学分为前后两截。语言由文言改为白话,表面上是语言层面的变革,实质上是一场带根本意义的文学观念的革命。胡适写《白话文学史》,所说的白话,仍是古典的白话。与五四时期语法相当欧化的白话很不相同。五四的小说,一、凸显文学的主体性,自觉性,叛逆性,个性解放与人道主义成为小说的主旋律;二、题材和主题有所扩展,社会问题进入小说,“神圣劳工”及知识分子形象组成了新的人物画廊;三、小说结构基本上是西式的,块状的,自由组合的,而非线性的、连环组接的传统章回体。除了思想观念,还有形式技法,都是现代的,面向西方,学习西方,而有了东方式的创造。 现代小说仍以短篇先行,几年后,中长篇相继产生。1922年,鲁迅的《阿0正传》正式发表。以中篇的篇幅容纳了一个革命的时代,统摄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尤其出现在新文学的发轫期。当时,郁达夫、庐隐、废名等都有中篇问世,但多流于粗浅。 近百年间,中篇小说从题材、主题、体式、技巧等各个方面,不断地有所开拓,有所发展。但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是,最早出现在现代小说史上的《阿Q正传》,至今仍然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比起二三十年代的小说来,当代小说虽然在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等手段方面,相对显得娴熟,但是艺术个性并不突出。首先,表现在文学语言本身,就缺少个人笔调;在现实生活中,长期的集体主义教育,使个人性受到遏制,或许是根本的原因。同时,语言也缺少优雅的气质,缺少精致,缺少韵味,这同长期推广“工农兵文艺”,以文学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不无关系;扩而言之,同汉语语境遭到破坏,同整个社会语言的粗鄙化有关。在形式上,中国小说满足于讲故事,讲究“好看”,缺乏西方小说的那种精神性,缺乏思想深度。 中篇小说的繁荣,从根本上说,有赖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学的繁荣。道路是漫长的,但因此,前景也未尝不可能说是开阔的。单就现代小说发展来说,从五四到现在也不过一百年的历史,具有经典性价值的作品极少,而真正堪称优秀的作品也不会很多。在此,我们编选了这套“中篇小说金库”,旨在集中这类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以利于流播;反过来,也可以充作进一步滋养小说创作的一份泥土和养料。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个别作品,编者并不认为属于最优秀的部分,但是不可否认,它们自问世之后在文学界和读书界中造成的影响,从文学社会学的意义上考虑,这也未尝不可以算作是一种“含金量”,因此一并予以收入。 “中篇小说金库”分辑陆续出版,希望得到作家、批评家、文学史家及广大读者的大力推荐,以确保它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文本系统的完整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