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屁、奴才及其他
不久前看了越剧戏曲片《红楼梦》,不得不为薛宝钗拍马屁的功夫叫绝。随和,顺从——“老太太喜欢吃的我都喜欢”;阿谀,迎合——“二嫂子再巧也巧不过老太太”。真会做人呀,你看她说得贾母心里乐滋滋的,舒服得很哪!
宝钗其人,就其阶级地位而论,算是个主子;就其寓居贾府而论,算是个宾客;而就其善拍马屁而论,却是一个标准的奴才。大凡奴才,大概都懂得如何顺从、迎合、奉承、献媚的,拍马屁是少不了的硬功夫。大凡拍马屁的,又总有其目的,或是想保住些什么,或是想获得些什么,因而也不是对谁都顺从、迎合、奉承、献媚的。例如薛宝钗对刘姥姥就只会戏弄、编派、调笑、凌辱,哪里还会说“刘姥姥喜欢吃的,我都喜欢”呢?媚上者临下必骄,这或许也是奴才的一个特性。
人们厌恶拍马屁的风气,这股风气却总是刹不下去;人们厌恶拍马屁的奴才,这奴才的种子也总是绵绵不绝。究其根由,大致就因为有人厌恶,也有人喜欢。假如薛宝钗说奉承话的时候,给她塞上一嘴马粪。,看她以后还说不说?假如有人来抱你的大腿,你踢他一脚,看他以后还抱不抱?但要这样做也不易。奉承话好听,奴才好用,于是拍马屁的如薛宝钗当上了宝二奶奶,“乖僻”的如林黛玉受到冷落,至于提意见的如贾府里的焦大,就只配去吃马粪了——这也叫各得其所罢!
这样看来,马屁、奴才和民主作风就很有些关系了。一个身居领导地位的人,民主作风强的,旁边提意见出建议的人就多些,人才也就多些,所谓从谏如流,虚怀若谷,广招贤士,博采群议者也。没有民主作风,爱吹不爱批的呢?人才隐退,奴才蜂起,只好整天陶醉在奉承拍马声中悠然自得。人才和奴才难以兼而得之。爱人才的不爱奴才,爱奴才的也得不到人才。人才和奴才的品格也难以兼而备之。有真知灼识的人,靠真本领吃饭,用不着也没有这种精力和时间去学拍马奉承的一套;而奴才却把功夫花在拍马奉承,取得别人的欢心之上,又哪里会有真才实学?何况前者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后者自有所图,弄虚作假。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这种奴才往往就是败事之徒,如《甲午风云》里的方伯谦,《屈原》中的靳尚大夫一流。
爱人才乎,爱奴才乎?!
鲁迅说:“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华盖集·忽然想到》)我想,马屁和奴才或许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一个副产品罢。这种封建专制统治越是腐朽,拍马屁的奴才气也就越盛。前面说到贾府里的焦大,其实,这倒也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奴才。他骂贾府里“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无非是对这个望族的衰败感到痛心而已,就好比奴才对主子说“老爷,你的衣服脏了,洗一洗罢”,绝没有贰心的。但封建统治阶级已经神经衰弱到连这样的忠告也不能容忍,连这样的奴才也只好去吃马粪,于是,剩下来的就只是“听不完满耳献媚的奉承话”了。
封建统治阶级的那一套,却全叫“四人帮”沿袭下来了。张春桥那句“马屁就是拍定了”的名言,前某副部长在一次宴席上“谢谢妈”的丑闻,几个御用文人昧着良心搞的所谓吕后研究论文以及劝进表、效忠信之类的花样儿,都是佐证。拍马有功,奴才飞腾,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至于他们压制民主,扼杀人才,镇压反对他们的革命志士的行径,更是有目共睹。
他们要奴才,我们要人才。“人才难得”,这就需要我们大家都来当伯乐。但在我们的队伍里,确实也有这样的领导同志,因为好听奉承话,而不能广开言路;因为喜欢奴才气,而不能广开才路。这其实也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弊病,“四人帮”造成的“内伤”。我总觉得,有些同志应当前前后后地想一想,平日里,抱你的大腿,拍你的马屁,整天书记长、主任短的,风浪一来,恐怕也是落井下石,整你最狠的罢!像这样的人,你说应当让他去当“宝二奶奶”呢?还是应当让他去尝尝马粪的味道?!
【原载1979年第12期《人民文学》】
P1-4